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遵循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儿童死亡认知的每个阶段都坚持12字原则:不超前、不回避、不欺骗、不夸大。引导儿童正确面对死亡,知道一切生物都有生老病死,在生命教育中,强调积极向上、强调生命安全,但不回避“死亡”, 正面引导孩子找到生活热情之所在,学会正视死亡、尊重生命、快乐生活。

  • 标签: 儿童 死亡 教育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公布的报告说,全球每年因车祸、溺水和其他事故致死的儿童达83万人,平均每天2200多人。这个惊人的数字表明问题日益严重,却往往不被重视。

  • 标签: 意外死亡 儿童 世界卫生组织 统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兴宁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探讨相关因素,提出科学有效干预措施。方法根据《广东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2008年兴宁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因主要为出生窒息、早产和出生低体重、肺炎、意外等。结论降低兴宁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必须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积极推广产科、儿科适宜技术,提高儿童安全防范意识,积极改善农村儿童的生存水平。

  • 标签: 5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 死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试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方法对北城街道2008年至2015年,8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及死亡原因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几项干预措施。结果8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为46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8.89‰,其中新生儿与婴儿是主要的死亡群体,新生儿的死亡率为4.25‰,婴儿的死亡率为6.96‰。5岁以下儿童死亡顺位(前五)为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车祸与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不明,肺炎。结论应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孕妇围生期保健水平,产科与儿科加强合作,提升窒息复苏技术以及各项预防措施,多渠道改善就医条件与医疗环境,进而减少5岁以下儿童死亡

  • 标签: 5岁以下儿童 死亡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最近几年以来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儿童保健的相关工作。方法择取从2011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A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的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不同年度死亡情况,并分析死亡趋势。结果从2011年6月到2014年5月期间,A市死亡儿童概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下滑趋势;从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A市死亡儿童概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上升趋势,各个年份之间的死亡概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另外,在调查区间,儿童保健概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截止到2016年6月底,5岁以下儿童的保健管理率已经达到了98%以上。结论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率依然需要继续控制,儿童保健的相关措施是保证儿童生存质量水平的重要保障之一,需要各级部门提升重视程度。

  • 标签: 儿童保健 死亡概率 变化趋势
  • 简介:摘要肺炎是引起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学者对于儿童肺炎死亡危险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认为儿童肺炎死亡的高危因素包括:婴儿、女性、寒冷季节、缺乏母乳喂养、营养不良、特定病原体的感染、基础疾病、社会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如空气污染、年轻的产妇、母亲受教育程度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低等)等。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儿童肺炎死亡的危险因素也越来越多。该文主要针对儿童肺炎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儿童 肺炎 死亡率 危险因素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34期
  • 机构: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由误导信息等因素造成的“疫苗犹豫”,使数百万儿童因为完全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的疾病而死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山东省枣庄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至2009年枣庄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至2009年枣庄市共计出生活产婴儿30723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3677例,死亡率为11.97‰。婴儿死亡3338例,死亡率为10.86‰,占5岁以下儿童总数的90.78%,其中新生儿死亡2665例,死亡率为8.67‰,占婴儿死亡总数的79.84%;1—5岁儿童死亡339例,死亡率为1.10‰,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9.22%。不同年龄儿童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8.90,P〈0.05)。分别统计各年度不同阶段儿童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x2=512.93,P〈0.05)、婴儿死亡率∽:491.73,P〈0.05)、新生儿死亡率(x2=422.40,P〈0.05)、1~5岁儿童死亡率(x2=34.38,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男童死亡率为11.02‰(1847/165738),女童死亡率为13.10‰(1830/137823),男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94,P〈0.05)。因抢救无效在医院内死亡者3143例,占85。48%;在家中或就医途中死亡者534例,占14.52%。死因前7位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其他先天畸形、意外死亡、先天性心脏病和颅内出血,前3位死因致死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59.11%(2174/3677)。结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和肺炎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2002年至2009年枣庄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建立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水平、提高危重患者急救能力、普及科学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等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儿童 死亡原因 干预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昆山市自1993年参加合作项目工作8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变化,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薄弱环节,为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对策依据。方法:采用“江苏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所用的诊断和标准,对昆山市1993年-200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因变化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993年的21.10‰下降至2000年的9.64‰,早期新生儿、新生儿、婴儿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死因顺位也发生明显改变。结论:自开展合作项目工作后,我市围产保健、出生缺陷和儿童保健三个监测系统日臻完善,基层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提高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因素,而肺炎和意外死亡率的上升应成为我市儿保科研的主要课题。

  • 标签: 昆山市 儿童 死亡率 死因分析
  • 简介:摘要:我国死亡教育起步较晚,其一由于教育学术领域谈论死亡较少见,又受到中国民族的、传统的思想文化等诸多原因的影响死亡教育在中国发展较缓慢。其二由于近年我国中小学中生自杀、他杀、校园暴力、地震、流脑、新冠状病毒肺炎等事件的发生,对死亡教育的需求日益紧迫,且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同与重视。迫切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死亡教育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

  • 标签: 儿童 死亡教育 现状 困境 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ICU住院期间死亡的严重感染患儿的死亡时机和特点。设计从虚拟儿科系统(virtualpediatricssystem,VPS,LLC)获得大型队列数据,分析其人口统计学,死亡时机,诊断和常用治疗方法数据,重点关注早期死亡(<1 d)患儿。场所前瞻性收集了北美130个PICU的临床记录。对象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患儿,死亡时至少有1项感染相关诊断。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分析106 464名PICU住院患儿数据。死亡的4 240(4%)名儿童年长于PICU存活患儿。死亡前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7.1(2.1,21.3)d,其中635名(15%)儿童早期死亡(PICU入院<1 d)。相比于晚期死亡患儿,早期死亡者年龄较大,更易患脓毒性休克,也更易接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与晚期死亡患儿相比,早期死亡患儿放弃治疗可能性低。校正年龄、性别、脓毒症严重度、治疗方法(包括CPR,心、肺和肾支持)和每个PICU的入院次数后,本研究发现从急诊科、住院部或转诊医院收入的患儿早期死亡风险显著高于从手术室入院的患儿。结论合并严重感染的PICU住院患儿有较大比例早期死亡,并且在诊断、治疗措施和入院地点上不同于晚期死亡患儿。急诊科是危重患儿的主要来源。了解早期死亡患儿特点可能会为纳入早期死亡高风险患儿的临床试验提供患儿招募依据。

  • 标签: 感染 脓毒症 儿科 病死率 死因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ICU住院期间死亡的严重感染患儿的死亡时机和特点。设计从虚拟儿科系统(virtualpediatricssystem,VPS,LLC)获得大型队列数据,分析其人口统计学,死亡时机,诊断和常用治疗方法数据,重点关注早期死亡(<1 d)患儿。场所前瞻性收集了北美130个PICU的临床记录。对象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患儿,死亡时至少有1项感染相关诊断。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共分析106 464名PICU住院患儿数据。死亡的4 240(4%)名儿童年长于PICU存活患儿。死亡前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7.1(2.1,21.3)d,其中635名(15%)儿童早期死亡(PICU入院<1 d)。相比于晚期死亡患儿,早期死亡者年龄较大,更易患脓毒性休克,也更易接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与晚期死亡患儿相比,早期死亡患儿放弃治疗可能性低。校正年龄、性别、脓毒症严重度、治疗方法(包括CPR,心、肺和肾支持)和每个PICU的入院次数后,本研究发现从急诊科、住院部或转诊医院收入的患儿早期死亡风险显著高于从手术室入院的患儿。结论合并严重感染的PICU住院患儿有较大比例早期死亡,并且在诊断、治疗措施和入院地点上不同于晚期死亡患儿。急诊科是危重患儿的主要来源。了解早期死亡患儿特点可能会为纳入早期死亡高风险患儿的临床试验提供患儿招募依据。

  • 标签: 感染 脓毒症 儿科 病死率 死因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 简介:摘要了解昌吉州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探讨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10~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死亡率、死亡类别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2011年5岁以下死亡率9.37‰,婴儿死亡率7.30‰,新生儿死亡率4.90‰。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7.06%,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77.98%。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在降低婴儿死亡率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

  • 标签: 昌吉州 妇幼卫生监测 5岁以下儿童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脓毒症的感染及病原,使人们能够了解儿童严重脓毒症。方法对本院总共62例的儿童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探讨出与严重脓毒症紧密相关的因素变量,并制成图表分析。结论儿童严重脓毒症,占据儿童死亡率的百分之三以上,婴幼儿与营养不良的儿童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易感染人群。

  • 标签: 脓毒症儿童死亡危险因素
  • 简介:今年2月4日,约旦国王侯赛因在美国病危回国。次日约旦政府宣布他已处于“脑死亡”(braindeath)状态,依靠医疗器械维持生命;国外有传媒称他已“临床死亡”(clinicaldeath)。两天后,约旦政府正式宣布侯赛因于当天上午逝世。读了这些报道,...

  • 标签: 脑死亡 临床死亡 “植物人” 医疗器械 生物学死亡 器官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诊断初期严重的急危重症及早期死亡原因。分析可能引起NB患儿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提高认识,尽早识别和干预,减少早期死亡率。方法连续纳入2007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初治的NB患儿,并对其中于诊断1个月内死亡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直接死亡原因、并发症、死亡发生距诊断相隔时间及是否接受化疗。结果共纳入系统诊治并随访的NB患儿654例,其中31例早期死亡,占同期收治总人数的4.7%。早期死亡患儿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18例,58.1%),化疗后骨髓抑制(17例,54.8%),肿瘤破裂出血(16例,51.6%),多脏器功能衰竭(8例,25.8%)。单因素分析:危险度分组(P=0.006 6)、骨髓是否侵犯(P=0.020 7)、原发肿瘤部位(P=0.016 7)、年龄(P=0.003 3)、乳酸脱氢酶(LDH)(P<0.000 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P<0.000 1)、血清铁蛋白(P=0.016 0)、D-二聚体(P<0.000 1)、纤维蛋白原(P=0.002 7)、肿瘤直径(P<0.000 1)、血红蛋白(P<0.000 1)、血小板(P<0.000 1)、血清白蛋白(P<0.000 1)在早期死亡患儿与非早期死亡患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年龄<30个月,OR=2.824 (95%CI:1.084~7.359),LDH>1 004 IU/L,OR=6.991 (95%CI:2.135~22.887),白蛋白<36 g/L,OR=65.237 (95%CI:2.024~13.545),血红蛋白<92 g/L,OR=5.358 (95%CI:2.024~13.545),血小板低于192×109/L,OR=3.554 (95%CI:1.267~9.965)。结论患儿入院后加强生命体征检测,尽早识别肿瘤破裂等危及生命的急重症,并于有创操作后尽早适当镇静、积极输注血制品等对症干预治疗措施,必要时转重症监护室予呼吸支持等是避免早期死亡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早期死亡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