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浓缩血小板血小板白膜后的悬浮红细胞能否替代洗涤红细胞。方法检测并计算分离机制备浓缩血小板血小板白膜后的悬浮红细胞的血容量、血红蛋白含量、上清蛋白含量、溶血率,并与手工制备的洗涤红细胞进行比较。结果制备浓缩血小板后悬浮组和制备血小板白膜后悬浮组均符合洗涤红细胞标准(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但洗涤红细胞的上清蛋白的含量要更低(p<0.05)。结论虽然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血小板血小板白膜后的悬浮红细胞上清蛋白含量比洗涤红细胞要高,但其完全符合洗涤红细胞标准,可以在应急情况下替代洗涤红细胞。

  • 标签: 洗涤红细胞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 制备富血小板白膜 浓缩血小板后的悬浮红细胞
  • 简介:作者简介孙文新(1968-),男,汉族,大学本科,科主任兼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和管理工作。摘要目的观察外用自体血小板血浆(AGP)对供皮区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66例烧伤需要自体刃厚皮片植皮修复创面的患者。将66处新鲜供皮区创面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所有病例均用025%普鲁卡因每100ml中加入01%肾上腺素02ml作供皮区的局部麻醉,徒手辊轴刀取皮后,治疗组即将PRP凝胶直接敷于供皮区创面上外加凡士林油纱布覆盖外加多层纱布及棉垫加压包扎;对照组供皮区创面单用凡士林油纱布覆盖外加多层纱布及棉垫加压包扎。48h后,采用半暴露疗法.主要观察从治疗开始至供皮区完全愈合所需要的时间,6天后观察两组患者供皮区愈合率、愈合时间、疼痛及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病人用APG供皮区创面愈合效果较对照组更好。结论众所周知,往往都是多种生长因子参与到烧伤创面愈合,有增殖分化作用、合成分泌作用、趋化作用三大作用,其中对于表皮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最有意义的就是表皮生长因子。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植皮 供皮区 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血浆(PRP)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7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超声引导下PRP注射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康复训练,每天训练2次,每周训练5 d,持续训练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12周时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量表(CMS)、视觉模拟评分(VAS)对2组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进行评定;于治疗前及第3次注射PRP后抽取2组患者肩关节滑液并检测白介素-6(IL-6)、IL-8含量。结果治疗后4周、12周时观察组CMS评分[分别为(55.21±10.76)分和(83.17±9.61)分]、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39±1.26)分和(1.07±0.56)分]及对照组CMS评分[分别为(40.52±9.45)分和(62.87±10.76)分]、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42±1.78)分和(3.47±1.4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含量[分别为(5.21±2.76)μg/L和(15.39±5.26)μg/L]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0.17±6.45)μg/L和(25.39±1.26)μg/L]明显降低(P<0.05)。结论PRP注射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康复训练 肩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关节镜联合血小板血浆(PRP)修复半月板损伤的短期疗效。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ce Library及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等数据库进行检索,选择关节镜联合PRP修复半月板和单纯关节镜修复半月板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临床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Cochrane系统评价工具评估文献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1篇相关文献。结果显示:PRP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数差(MD)= -0.92,I2=99%,95%置信区间(CI)(-1.54,-0.30),P=0.004];PRP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LK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5.69,I2=86%,95%CI(2.19,9.19),P=0.001];PRP组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 -5.90,I2=74%,95%CI(-9.68,-2.12),P=0.002];PRP组半月板修复失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44,I2=0%,95%CI(0.21,0.90),P=0.02]。结论关节镜联合血小板血浆修复半月板损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短期内可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但纳入文献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各研究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样本量小,相关评价指标比较分散,试验设计不够严谨,仍需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量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 标签: 半月板,胫骨 创伤和损伤 富血小板血浆 关节镜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兔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鉴定其分化能力并观察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对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兔腹股沟处的脂肪组织,将其分离获得脂肪干细胞,培养至第三代用于实验。分别以油红O、茜素红染色鉴定其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取兔耳中央动脉血一次离心法制备PRF膜。将脂肪干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不含PRF膜;实验组含PRF膜。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不同时间点PRF对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脂肪干细胞呈长梭形贴壁生长;油红O及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在不同的时间点,实验组ALP活性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DSCs具有成骨的潜能,且PRF可以促进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血小板血浆髋关节内注射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6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经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结合血小板血浆髋关节内注射治疗,观察骨折愈合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经随访确认后期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骨不连2例。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手结合血小板血浆髋关节内注射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安全性高、费用低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空心钉 内固定 富血小板血浆(PRP)
  • 简介:【摘要】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老年人群中的临床常见病之一,传统保守治疗方法虽然比较多样化,但多数只能起到缓解病人的疼痛的目的,并不能延缓KOA病情的进展,最终常需行膝关节置换手术。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是外周血经两次离心后提取的血小板浓缩物,众多研究表明,关节腔内注射PRP可有效改善KOA病人的临床症状,但是其应用尚不够广泛,治疗方法也缺乏规范性,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及争议,尚未形成统一应用标准。本文通过回顾目前关于PRP治疗KOA的基础研究,动物及临床试验,对PRP的制备过程、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PRP 骨性关节炎 KOA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体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为治疗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提供新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01月至2014年0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42例阑尾炎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1例患者,实验组21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换药;实验组应用PRP处理切口。结果对照组21例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是(25±14)d实验组21例患者切口的愈合时间是(12±8)d,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的控制速度更快愈合也更快,比较两组差异明显。结论自体血小板血浆(PRP)对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对细菌的繁殖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 阑尾炎 术后 切口感染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增殖和矿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股骨来源的BMSCs,二次离心法提取大鼠血小板血浆,采用含体积浓度为10%PRP的培养液培养BMSCs作为实验组,不含PRP者为对照组,检测大鼠BMSCs的增殖和矿化情况。结果PRP组在MTT法检测中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吸光度(OD)值,但是其在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值和矿化结节形成数上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血小板血浆可促进大鼠BMSCs增殖,而早期可抑制其矿化。

  • 标签: 骨髓基质干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成骨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异体血小板血浆治疗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治疗操作前后2小时,禁食禁水。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与病人同种异体血板的血浆40ml混合,以50ml注射器注射过胃管以及鼻肠管分别鼻饲入,1次/日。交代注意事项。结果2022年4月21日采用异体血小板血浆治疗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4月23日胃液隐血实验,4月29日治愈出院,随访病人出院后,上消化道没有再次出血。结论对脑溢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同种异体血板血浆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 标签: 同种异体 富血小板血浆 脑出血 应激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异体血小板血浆治疗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治疗操作前后2小时,禁食禁水。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与病人同种异体血板的血浆40ml混合,以50ml注射器注射过胃管以及鼻肠管分别鼻饲入,1次/日。交代注意事项。结果2022年4月21日采用异体血小板血浆治疗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4月23日胃液隐血实验,4月29日治愈出院,随访病人出院后,上消化道没有再次出血。结论对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同种异体血板血浆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 标签: 同种异体 富血小板血浆 脑出血 应激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异体血小板血浆治疗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治疗操作前后2小时,禁食禁水。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与病人同种异体血板的血浆40ml混合,以50ml注射器注射过胃管以及鼻肠管分别鼻饲入,1次/日。交代注意事项。结果2022年4月21日采用异体血小板血浆治疗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4月23日胃液隐血实验,4月29日治愈出院,随访病人出院后,上消化道没有再次出血。结论对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同种异体血板血浆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 标签: 同种异体 富血小板血浆 脑出血 应激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用自体血小板血浆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结合病例对比治疗分析形式展开研究,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68例为样本,盲选均分为2个治疗小组,选取其中1个小组,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一个小组治疗时,以自体血小板血浆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析患者关节疼痛情况、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在恢复过程中关节疼痛情况、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膝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疼痛科运用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肌腱、筋膜及骨骼等相关疾病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因素,探讨疼痛科在当代医学的发展新形势下开展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疼痛疾病的优势。方法 统计2020年9月-2021年9月佛山市中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运用PRP技术治疗的患者179例,其病例资料包括膝骨关节炎102例、肱骨外上髁炎25例、肩袖损伤23例、冈上肌肌腱撕裂10例、半月板损伤10例、足底筋膜炎4例、胫腓韧带损伤1例、桡骨茎突炎1例、狭窄性腱鞘炎1例、跟腱炎1例、髌腱炎1例。自体血液采集、PRP制备、PRP注射全部由疼痛科医生独立操作完成,进行0~6个月随访,结合PRP治疗结果,评价其疗效。结果 经过3次PRP注射治疗,结合患者病变组织愈合情况、局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改善情况,总结痊愈率8.38%、显效率69.27%、有效率20.11%、无效率2.24%。结论 PRP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肌骨韧带损伤的方法。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膝骨关节炎 肱骨外上髁炎 肩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血小板计数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同时应用JT-IR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法;结果仪器法计数明显低于手工法(t=3.7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计数是临床上诊断ITP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主要观察指标,同时还是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准确地计数血小板非常重要。在临床上,建议ITP患者采用显微镜手工法计数血小板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计数 显微镜法
  • 简介:建立一支志愿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队伍,除了加大无偿捐献机采宣传和招募力度外,捐献者在初次捐献血小板时的经历和感受对他们以后是否能够成为固定无偿捐献机采献血者也有一定影响。本文对2007年10月-2008年10月445名无偿捐献机采者进行随机调查,并追踪再次捐献血小板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无偿捐献 初次 机采献血者 随机调查 捐献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rhTPO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6例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采用rhIL-11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症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小板值以及用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开始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血小板减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