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血浆(PRP)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及辅助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材料血小板凝胶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行颅脑手术的患者120例(凝血机制均无明显异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中应用血小板凝胶加明胶海绵用于手术创面止血,对照组单独用明胶海绵进行常规止血。结果观察组术后24h出血量([35±10)ml]明显少于对照组([110±12)ml(]P〈0.05)。观察组瘤腔、血肿腔术后渗血量([5±4)ml]也明显少于对照组([20±15)ml(]P〈0.05)。结论可吸收材料血小板凝胶在颅脑手术中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并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配合常规止血材料使用,方便易用。

  • 标签: 颅脑手术 止血剂 血小板凝胶 明胶海绵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小板分布出现异常的原因及其给血小板计数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年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血常规检验并出现血小板分布异常的40例患者,分析其基本资料,总结导致其出现异常的具体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质控方案。结果导致血小板分布出现异常的原因有抗凝剂依赖、小红细胞误导、PLT体积增加、采血因素、乳糜血误导。为患者采取质控措施后,其纠正值和实施措施之前的测定值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检测应针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严格质量控制,以保证血小板计数的准确。

  • 标签: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分布 异常原因 质控措施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及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转染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培养BMSCs,抽取静脉血制备PRP,以Ad-GFP-hBMP-2(BMP-2-BMSCs组)及Ad-GFP(对照组)转染的BMSCs分别与PRP凝胶复合,继续培养。用扫描电镜、MTT检测PRP凝胶的生物相容性,RT-PCR检测各组的I型胶原、n型胶原、X型胶原、蛋白聚糖、SQX-9表达。结果扫描电镜及MTT检测证实PRP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RT-PCR分析表明,单层培养的BMP-2-BMSCs组的n型胶原、蛋白聚糖和S0X-9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〇P<0.05),但I型胶原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尸<0.05),同时X型胶原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〇P>0.05);与PRP复合后,BMP-2-BMSCs组的n型胶原、蛋白聚糖和SQX-9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I型胶原和X型胶原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染BMP-2的BMSCs在PRP凝胶中生长良好,BMP-2基因转染能促进BMSCs的体外成软骨分化。

  • 标签: 细胞低氧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间质干细胞 骨髓 细胞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血小板计数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同时应用JT-IR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法;结果仪器法计数明显低于手工法(t=3.7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计数是临床上诊断ITP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主要观察指标,同时还是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准确地计数血小板非常重要。在临床上,建议ITP患者采用显微镜手工法计数血小板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计数 显微镜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剂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和柠檬酸钠两种抗凝剂采血真空管,并随机采集148例患者的血常规标本,然后运用SYSMEX-1800i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另外,对血液标本进行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的凝集状况,计数血小板数量。结果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和柠檬酸钠抗凝样本显微镜检测血小板聚集的情况之间存在差异,采集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液之后立刻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血小板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 柠檬酸钠 血小板凝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用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50例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泼尼松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给予泼尼松联合升血小板胶囊进行干预。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红肿、局部出血等不良状况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存在可见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在用药后的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等临床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可见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用泼尼松联合升血小板胶囊进行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价值,可以明显的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泼尼松 升血小板胶囊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献血前与产品的血小板形态参数的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寻找改进措施,保障单采血小板的含量符合要求。方法统计2007-2014年经质检血小板含量<2.5×10^11/袋24例,≥2.5×10^11/袋344例。按血小板含量2.5×10^11/袋为分界线分成2组,研究组间献血前MPV、PDW与产品的MPV、PDW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血小板采集量≥2.5×10^11/袋组与<2.5×10^10/袋组的献血前MPV、PDW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产品的MPV、PDW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献血前血小板形态变异,影响血小板采集量。对于献血前MPV>9.0855fl或PDW>12.5756%的献血者考虑采集效率降低,应适当增加处理全血量或暂缓献血。

  • 标签: 血小板形态 参考值 单采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多孔髓芯减压结合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6例中青年股骨头早期无菌性坏死患者,经多孔髓芯减压结合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观察股骨头塌陷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经随访确认后期发生股骨头进一步坍陷变形2例,股骨头未进一步坍陷症状改善14例。结论多孔髓芯减压结合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安全性高、费用低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头早期坏死 髓芯减压 富血小板血浆(PRP)
  • 简介:1例85岁女性患者因肺癌口服埃克替尼125mg、3次/d,用药前PLT为216×109/L。用药第7天PLT为107×10^9/L,第11天为81×10^9/L,第15天为73×10^9/L。考虑为埃克替尼致血小板减少,停用该药,口服升血小板胶囊1.8g、2次/d,同时密切监测PLT。停药后24d,PLT为40×10^9/L;停药后42d,PLT恢复至153×10^9/L。次日恢复口服原剂量埃克替尼,升血小板胶囊剂量增至1.8g、3次/d。再次用药第3天PLT为132×10^9/L。此后多次复查,PLT均正常。

  • 标签: 埃克替尼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阳性与性别、血型、输血次数和输注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对2,123例血小板输注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2123例患者中共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457例(21.5%),其中女性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23.2%(259/1114),明显高于男性患者;输血次数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呈正比(P<0.01),并且血小板抗体阳性与输注效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血等免疫因素刺激导致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输血次数越多,血小板同种抗体产生概率越大。为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建议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配合性输注。

  • 标签: 固相凝集法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无效
  • 简介:目的:了解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单采血小板捐献情况分为2组,实验组为参加过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153例,对照组为以往无献血史,首次来血站献血且符合献血条件,共189例,利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WBC、RBC、Hb、HCT、PLT、PDW、PCT、MPV及IPF比例等项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男性献血者WBC、P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Hb、HCT、PLT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MPV、IPF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女性献血者WBC、RBC、Hb、HCT、PLT、PCT、MP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W、IPF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进行单采血小板捐献,对于男性献血者除加快RBC、PLT的骨髓造血功能外,并未加速IPF上升,相反促进PLT成熟。对于女性献血者则由于自身早期的生理性周期性失血,女性献血者的RBC、PLT等指标已受自身免疫负反馈调节而耐受,但对于多次捐献血小板的女性献血者,可能血小板生成能力较男性献血小板者增加有关。

  • 标签: 网织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 骨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I介入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15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通过对PCI介入治疗前后的肝素接受史进行询问,并针对接受或未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区分,然后根据症状、4T,S评分法进行分析,做出判断,然后进行对症治疗。结果经治疗,术前与术后差异显著,而轻度与中度差异显著,中充与重度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症的药物治疗后,可以有效改善PCI介入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状况。

  • 标签: PCI 介入治疗 血小板 减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联合自体骨在拔牙同期自体牙即刻移植中充填牙周骨缺损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行拔牙同期自体牙即刻移植的130例患者,按患者意愿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和C3组。在移植牙根周骨质缺损区分别填塞不同的移植材料。A组60例采用PRF联合自体骨植入;B组35例单纯植入PRF;C组35例单纯植入自体骨,随访12个月,对术后移植牙松动度和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价。采用SPSSl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12个月,A组成功率为80%.有效率为96.4%;B组成功率为51.4%,有效率为80%;C组成功率为57.1%,有效率为77.1%;经,检验,A组与B组、C组间的成功率、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的成功率、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自体牙移植中植入PRF联合自体骨可促进牙周成骨.有利于移植牙的稳固。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即刻移植 骨缺损 自体牙
  • 简介:摘要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对于生育年龄女性来讲,正常的月经、妊娠生理状态就会带来很多困扰,临床常见月经过多、月经紊乱。美国疾控中心报道,10.7%月经过多的女性有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而英国和瑞典报道的数据要高于此,分别为17%和34%。13%严重月经过多的女性为血管性血友病患者。月经过多发生率在普通人群中为5%,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为50%,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为17%~20%。根据相关文献研究,血小板减少还可导致患者发生卵巢内自发性出血,从而导致卵巢扭转及腹腔内出血,危及患者生命。若血小板减少,患者一旦患有妇科疾病,如妇科良、恶性肿瘤及各种急腹症需要手术时,手术期出血的风险大大增加。本文即对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妇科相关疾病处理进行探讨。

  • 标签: 妇科 血小板减少 手术治疗 子宫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因进行分析。对于血小板减少而无出血症状的患者,一定要用不同方法进行复查,以防误诊。方法7例患者均初次抽静脉血化验,用EDTA-K2抗凝血查血常规,所得血小板(PLT)计数值均低于正常值,与临床医师沟通了解到患者均无出血症状,随后七患者均重新采血,分别用不同抗凝剂全血上机复查及手工计数和血涂片瑞-姬氏染色法观察血小板形态。结果EDTA-K2可导致血小板活化,使血小板形态发生改变,可引起血小板的聚集或发生卫星现象,分析仪不能识别凝集的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偏低;当血小板聚集成堆与白细胞体积接近时,可被分析仪当作白细胞进行计数,这就造成了血小板假性减少和和白细胞假性增多。结论EDTA抗凝剂会诱发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应加以重视,对于血小板减少而无出血症状的患者,一定要用不同方法进行复查,以防误诊。对于诊断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AP)的患者要告知以后查血常规时不要使用EDTA盐抗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等。

  • 标签: 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乙二胺四乙酸 血小板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检测对子痫前期患者病情的预测和早期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子痫前期孕妇50例(患者组)和正常妊娠孕妇50例(对照组)进行血小板四项参数检测,比较两组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水平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子痫前期患者的病情诊断和干预病情发展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小板参数 子痫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时,造成血小板(PLT)假性减少的原因,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对PLT值进行纠正。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PTL计数,筛取110例首次PLT检测值低于50×109/L的住院病人样本,结合镜检法和手工法对样本进行分组分析及纠正。结果仪器提示的PLT报警信息和镜检法观察到的现象并不每一例都完全一致,对发生聚集现象的样本,重新抽血检测,PLT值都明显升高;PLT直方图没有拟合出现曲线的样本手工法计数值比仪器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对PLT值低于50×109/L的样本,应结合镜检法、手工法进行纠正,以保证计数值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小板 假性减少 镜检 手工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