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汪维藩是当代最重要的中国神学家之一,本文尝试从汪维藩对'中国神学'的理解、汪维藩神学思考的资源、以及汪维藩中国化神学的智慧等三个方面,对其神学中国化的努力作一浅探。笔者认为,在其神学思考中,汪维藩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角度出发,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相连接,但同时又不失以圣经启示和基督教传统作为其中国神学思考的规范。中国神学要成为一门中国学问,就应是'践履之学',是'效法基督'、以基督为中心的神学。首先,他认为,以圣经为权威、为规范,应该是在中国做神学的不拔根基。其次,他珍视两千年来的基督教传统,将基督教传统看为中国神学思考的源头之一,任何割断教会传统的中国神学,不会有生命力。再次,对他来说,中国神学家还有自己的思想之井,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能让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传统相激相荡,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去阐释基督教信仰。复次,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来自中国基督徒信仰群体和个体的信仰经验。汪维藩神学中国化的智慧可以从他的道成肉身的神学中反映出来。道成肉身是他整个神学的起点,而三一信仰则是他整个神学的基石。他以基督为中心的道成肉身的神学是以上帝和人为两个焦点。在中国神学的戏剧中,既不是上帝的独角戏,也不是人的独角戏,而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互动。因此,他的神学或许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以基督为中心的神人共在的神学'。他的神学思考在严肃地对待圣经和传统的同时,又严肃地面对一个不断变迁的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这或许也是今后的中国教会神学工作者在神学中国化的思考中,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 标签: 神学 中国化神学 基督为中心的神学 道成肉身
  • 简介: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性质,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这是对过去长期追求“非常态”的正常回归;有的认为发展阶段正在出现悄然变化,但还没有进入到新的阶段;有的认为当前之所以出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其内在原因是发展阶段已经转换。本文认为,现阶段经济运行中的种种表现,正是新的发展阶段才具有的特征。引领新常态,必须从发展阶段转换这一重大判断着手,在把握新阶段基本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确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底线、重点和平衡点。

  • 标签: 新常态 实质 基本特征 发展阶段转换
  • 简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举。但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也不断受到各种错误思潮、尤其是新自由主义的干扰。在市场经济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存在原则性的分歧,包括市场经济有没有社会制度属性,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关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能不能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是可以照搬西方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否排斥计划等。我们必须重视这些原则性分歧,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基本原理,给予正确的回答。

  • 标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马克思主义 新自由主义
  • 简介:<正>当前,机械工业还继续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有的人对它逐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甚至怀疑机械工业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是不是属于“夕阳工业”。前段时间,社会上也有一种倾向,认为机械工业本大、利微、投资回收期长,所以对机械工业的投入不够重

  • 标签: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产品质量 机械工业 社会效益 现代化
  • 简介:"经济人"利己性并非理论假定,而是一个简单的事实;"经济人"利益最大化不是追求物质、金钱的最大化,是包括名誉、地位、良心以及长远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人"涵盖十分广泛,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还涉及政府官员在内的所有劳动者;"经济人"出现利他行为时也不能排除其出于利已的动机;"经济人"的利己属性是人的基本权利,无善恶之分.对"经济人"必须设计和构建严格的制度,使正当的个人利益得到激励和保护,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得到抑制和禁止.制度安排必须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平等性、自主性、互利性原则,强化对权力约束原则,实现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趋于一致.

  • 标签: 经济人 权利 制度安排
  • 简介:经济正义是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重要范畴,可以被具体化为分配正义与交换正义。理解经济正义的科学内涵必须根植于这一概念的语义变迁,立足社会生产方式与经济社会关系的相关性。通过观察经济正义概念的历史兴衰,能够确定决定其产生、形成、繁荣、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不断发生的经济变革。因为经济正义概念始终代表了传统政治社会的价值诉求对市场价值追求的批判,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与经济正义概念之间是无法共存的。而经济正义概念之所以在20世纪出现了'复兴'的迹象,是由于它的基础、对象与内容被资本主义逻辑侵蚀而泛化了。面向未来,经济正义概念的衰败似乎不可避免,它要么将不再是民主国家的优先性价值,要么将会被某个人类自我实现的新概念取代。

  • 标签: 经济正义 分配正义 交换正义
  • 简介:<正>抗战胜利后的江苏国统区经济,基础残破,百废待兴,虽然由于山河恢复、经济接收,曾经出现过重振经济的有利条件,某些实业部门也有过局部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国民党当局挑起的全面内战,又把江苏国统区的经济推向危机的深渊。总的说来,战后江苏国统区的经济,始终处在衰落和危机之中。到江苏全境解放的前夕,随着国民党政权在这一地区军事防御和政治统治的崩溃,江苏国统区的经济也濒临崩溃。本文拟根据历史档案资料,对战后江苏国统区经济在不同阶段的状况,作简要的论述。

  • 标签: 江苏省 县政府 有利条件 江苏地区 危机 省政府
  • 简介:中国学者和研究中国问题的国际学者一直在讨论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大多数讨论着眼于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家庭工业、专业化商品市场、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和传统的私人银行信贷系统。但很少人注意温州经济奇迹的一个显要特点:即“仪式经济”的复兴与扩张包括神灵崇拜、修建庙宇、生命周期家庭仪式、传统农历节日、社区宗教游行活动、佛教道教仪式、基督教教会、祖先祭奠、由宗教激发的为社区项目和慈善事业筹款活动、占卜和风水。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阶层和政府官员一向认为所有这些仪式花费都是“封建迷信”,“毫无用处”,“浪费”。但是,这些仪式花费在抗衡温州经济造成的个人财富积累,促进财富再分配和社区建设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温州的仪式经济体现了乔治·巴塔耶所谓的追求“自主存在”的自由和权利,也就是通过直接接近神圣的世界,来超越人世的羁绊。

  • 标签: 经济 仪式 中国 宗教
  • 简介:<正>儒家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伦理,即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因此,确立人类社会的秩序是历代儒家久盛不衰的理伦旨趣,由此汇成了规模宏大的儒家伦理的思想及规范体系,并在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发挥着现实作用.近代以来,儒家伦理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目前,学术界越来越多的人认真探讨这一问题: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是只能陈列于历史博物馆的文化展品呢,还是可以继续发挥现实作用的文化因素?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厘清儒家伦理在传统社会之所以能够存在并发挥作用以及在近代社会之所以受到冲击而衰落的深层原因.本文正是力图以儒家伦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线素,通过历史的分析,对这一问题作一个侧面的深入思考.

  • 标签: 儒家伦理 近代经济生活 传统儒家伦理 中国传统社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互动关系
  • 简介:经济规则与道德规范●周荣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道德虽然也取得了不少进步,但从社会整体来看,道德的滑坡也相当严重。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只能带来道德的堕落呢?或者说,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是必然以牺性道德为代价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虽...

  • 标签: 道德规范 经济规则 经济与道德 经济规律 经济活动 利益关系
  • 简介:本文论述了《管子》的生态经济思想:《管子》认为经济系统必须顺应这个生态系统的生态法则:“天时”;《管子》阐述了正确处理人口、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间关系的“务地利”的可持续经济思想;《管子》提出了修德、贫富有度及适度消费的生态经济管理思想。

  • 标签: 生态经济 天时 地利 适度消费
  • 简介:<正>将《管子》和荀况的经济思想综合起来加以考察,不仅由于它们同属齐文化的范畴,更主要的是它们在构成中国封建经济思想主体框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不是对二者的全面详尽的阐述,而是把分析的侧重放在其有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的理论观点上。

  • 标签: 经济思想 管子 荀况 农业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 封建经济
  • 简介:任何经济形态都有自己的边界。古代市场经济的边界是等价交换。近代市场经济的边界是分工协作。除此之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有一个物质需要边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扬弃“等价”界限、“分工”界限,而且要扬弃“需要”界限,更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准备主观条件。

  • 标签: 市场经济 法治经济 等价交换 分工协作 需要 人的发展
  • 简介:社会资本通过包括信任在内的社会要素来决定经济制度与经济结果。信任、规范和网络是构成社会资本的关键要素。虽然社会资本的生产是不平衡的,虽然不平等、歧视和贫穷会抑制社会资本的发展,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自身价值的社会资本是有意义的。

  • 标签: 社会资本 信任 经济制度 发展 不平衡 关键要素
  • 简介:布坎南打通经济正义与政治正义壁垒的依据是政治过程的个人主义理论,具体来说就是:人性的同一性规定、协商正义的博弈论与“不确定性之幕”的伦理价值。文章在围绕这一问题探讨的过程中,对该理论进行简要评论。

  • 标签: 个人主义 伦理 路径
  • 简介:本文通过辨析韦伯经济伦理概念的含义、韦伯对经济伦理的研究方法、"韦伯命题"等,说明中国经济伦理学界对韦伯经济伦理概念的理解是有欠缺的,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对相关文本的理解思路不恰当;其二,我们自身问题意识的错位与类比的错位。这些理解上的欠缺,对中国经济伦理研究产生了不良影响:由于对经济伦理概念的理解不当,导致研究方式的偏颇,从而未能抓住当代经济伦理研究的重心。

  • 标签: 韦伯 经济伦理 中国经济伦理研究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