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易学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象征。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莫基人,被誉为“民族魂”。尽管鲁迅精神的构成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源于《周易》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无疑对鲁迅的精神世界和文学创作翻译活动产生了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本文就鲁迅思想源于“易道”的民族精神、鲁迅与《周易》精神的一脉相承进行分析论述。

  • 标签: 周易 民族魂 鲁迅精神
  • 简介:张岱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早在20世纪30至40年代,他就完成了五十多万字的《中国哲学大纲》,并且创造了一个“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的全新的哲学体系。以后又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问题多所创发,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标签: 《中国哲学大纲》 《周易》 学说 文化问题 哲学史家 40年代
  • 简介:虽然断辞在《周易》本经文本中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文献语言现象,但我们通过归纳整理分析,能够发现其具有较为成熟稳定的文献语言特征。以此为基础,深入讨论断辞自身系统的分类即亨字、利字组与吉凶辞三类系统,它们各自具有预测、规范及直接判断的语义内涵。断辞在本经文本整体语义和思想表述中,以价值判断的形式承担了凝聚价值指向、在境遇中决断可能时机的语言角色。深入把握断辞的语义特征及其意义问题,能够为中国思想传统的研究提供诸多新的线索和可能路径。

  • 标签: 《周易》 断辞 文本 语义 价值判断
  • 简介:周易》的“象”有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文献《三坟》。卜筮在商朝时已成熟,早在商朝时就有官方易学和民间易学之分,所谓组成数字卦的数字应该是符号而不是筮数,在《周易》之前有《商易》,《商易》是商代巫咸结合远古文化与筮数而成。在商周时期有官方《易》和民间《易》,《周易》是对商代官方易学《商易》亦即《坤乾》的损益。从各种文献看,今传本《周易》的成书是比较晚的,《周易》形成后有很多不同的传本,亦有义理《周易》和卜筮《周易》之分。

  • 标签: 数字卦 周易 《周易》成书
  • 简介:本文从贞天地、立人极、通天人三个方面来阐释王夫之的圣人观。三者既是对圣人的内在规定,也是一种客观叙述;既是圣人成就自身的工夫,也是其所达至的境界;既是“本体上说工夫”,也是“工夫上说本体”。“贞天地”可分为“择阴阳之粹精”和“肖阴阳之德”两个方面,其内涵是贞守天地之正理、贞固天地之正气,其途径是效法天地的易简之道。立人极体现在圣人的德性才能和法象治器、制礼作乐等作为中。二者体现了“本天论人”和“以人合天”的思维方式和诠释向度,其理论基础在于“通天人”。在阐释中,王夫之综合了先儒关于“圣”的“通天”、“德性”、“才能”、“纯于天理”、“境界”等方面的涵义,突出了圣人养民佑民和治理社会的“作为”,是对明代中晚期重内圣、轻外王思潮的一种理论补正。

  • 标签: 圣人 王夫之 周易外传
  • 简介:谦是君子之德,它的前提和本质是"有",有智者之真、知、才,有仁者之敬、爱、德.其外在表现却是无有之"虚",抑己之"让",这是人们行为处事的成功之道.谦又是文明之礼,在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都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谦卦 君子之德 成功之道 文明之礼
  • 简介:安东尼及其《周易》心理学研究赵继明目前,易学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在西方,西人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周易》,研究成果难以数计。在查阅西方易学文献时,有3条材料不由人不注意到“安东尼”这个名字。一,在以IChing(易经)为题的西文著作中,有8个版本的作...

  • 标签: 《周易》 安东尼 “爱” 心理学研究 修心养性 自我人格
  • 简介:本文从易学史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矛盾学说的演进历程.认为《易传》构建了阴阳矛盾学说的基本框架,是阴阳矛盾学说之源。从玄学易到理学易.阴阳矛盾学说得以进一步展开,而王夫之易学,则对中国古代阴阳矛盾学说作了全面总结。

  • 标签: 阴阳 矛盾 周易 易学史
  • 简介: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要》篇释文(下)(日)池田知久著牛建科译第十三行上经文A子也日教此弟子曰,行亡者,神灵之趋。知谋远者,卜筮之蘩。赐以此为然矣,以此言取之。赐缗行。经文B子也日教此弟子曰①,行亡者,神灵之趋②。知谋远者,卜筮之蘩③。赐以此...

  • 标签: 《周易》 《易》 马王堆汉墓帛书 《说文解字》 假借字 通行本
  • 简介:利用新资料探讨齐楚关系的发展阶段尚属首次.召陵之盟、城濮之战、断道之会、越国伐齐是文中所讲齐楚关系的四个节点,而其中最关键是在城濮之战失败中认识到齐在晋争霸中举足轻重,主动对齐友好;断道之会使齐认识到晋国势力深入河济及河济以南地区是齐的最大威胁,愿意与友好.齐楚大国牵涉面广,对齐楚关系发展阶段的探讨有益于先秦史研究向深度展开.

  • 标签: 先秦 清华简《系年》 齐楚关系
  • 简介:论文对古代典籍所载“易象”一名作了新的解读。认为所谓“易象”,仅是当时《周易》的另一种称谓而已,它并不神秘;“易象”与今本《象传》没有直接联系,尚无渊源,《象传》“演德”,“易象”“尊礼尚施”,至汉代仍保存有以古礼诠释《周易》的传统;古代《周易》原有《象经》,或以《卦下易经》当之,惜已不传;但在清人的《易》著中,至今仍可见其传承的轨迹。

  • 标签: 《周易》 易象 《象传》 《象经》 《说卦》
  • 简介:<正>一、引言中国人讲时间与空间,一向很少作抽象的运思,而习惯于扣紧现实的人事界说话。早期的资料除《墨经》、《尸子》、《庄子》偶而提到“大宇宙”的观念外(注1),其他书中涉及“时、空”的问题时,往往把人的主客观才质条件一并纳入考虑,并以寻索“如何应时守位”为其目标。故与“时间”相关的观念,有指四时、节气、时辰,更有指时机、时会、时用、时宜等;与“空间”有关的观念,则多偏指“人之所立”的处所、场合、位置,或地位、位阶、位分等,而未尝涉及点、线、面、体的关系讨论。此一思维走向,实与西方数学或物理学对“时、空”观

  • 标签: 周易 发展方向 王弼 时间观念 易传 朱熹
  • 简介:帛书《周易》中,“小”与“少”的用法存在非常明确的区分,据此,本文对《周易》古经卦爻辞中多处出现的“亨小利”的断句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其读法应为“亨小,利……”,而不是过去多数人所认为的“亨,小利”。

  • 标签: 帛书《周易》 亨小利
  • 简介:在唐代,儒、释、道三家并行于世,“隋唐佛学”固然是该时期思想的突出特征,但在真正经世致用的政治哲学中,中国的传统经学还是处于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周易正义》是《五经正义》之一,在唐代易学史、经学史乃至哲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总体上看,《周易正义》既“以辅嗣为本”,又“以仲尼为宗”,从而呈现出融合儒、道两家思想的学术倾向;就易学本身而言,其在注经方式上又表现出象数、义理并重的特点;从本体的角度来考察,则体现出“贵无但不贱有”、“崇本但不息末”的哲学倾向。这种自觉地“纠偏”倾向和兼收并蓄的做法既是唐代大一统文化的缩影,又反过来强化了当时统治者的政治理念。

  • 标签: 周易正义 儒道融合 象理兼顾 贵无不贱有
  • 简介:屈万里先生为“当代中国经学第一人”。屈先生的经学研究以《诗经》《尚书》《周易》研究闻名。尤以《周易》研究创获最大。屈先生的《周易》研究的主要贡献是:(1)它是传统旧学与当代新学兼融的典范;(2)他的研究反映出近代学术由疑古到释古的努力。所以,他是当代学风的吸收者、创始者;(3)他开启了新的治易方法与园地,但它只是起步,而不是结束,正待后学继续完善。

  • 标签: 屈万里 《周易》 甲骨学 民俗学 新史学 目录学
  • 简介:6月21~2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美国国际时间学会、美国威廉玛丽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举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海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美国洛约拉玛丽蒙特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大学、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美国威奇塔州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富尔顿分校、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德国爱尔兰根大学、法国里昂东方学研究所、加拿大女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专家学者约50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周易》 北京师范大学 时间 美国加州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方东美认为西方哲学不重视时间问题,往往将时间空间化,这导致他们没有承续的历史,而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的《周易》则非常注重时间问题。相比于循环的时间观和线性的时间观,他将《周易》的时间观念概括为“回旋变易”,这一时间观集循环的时间观和线性的时间观的优点于一体,不仅使得中国历史呈现出接续性,而且对于儒家精神人格的培养以及中华文化在其演变中价值的保持和发扬光大都至关重要。

  • 标签: 周易 时间 回旋 变易
  • 简介:忧患人生的卓越指南─—《周易》与人生哲理陈望衡《周易》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不少思想就是在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一、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天人关系是《周易》哲学的主题。《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

  • 标签: 《周易》 忧患人生 “中” 天人关系 六十四卦 主观能动
  • 简介:虚浮世界的清流——《周易干氏注》述评叶友琛秦嬴政焚书,《易》以卜筮独存。两汉时经说趋于纷繁,衍为多家象数之学。但是或入于祥,或务穷造化,以至不切民用。遂有王弼尽象数,步入老庄虚玄之途,在当时占有压倒一切的优势。尽管如此,魏晋时期仍有象数余绪流传,...

  • 标签: 《易》学 干宝 《易传》 解《易》 《周易》 六十四卦
  • 简介:周易》体现的是周代的哲学意识,它的基本精神方向是以人承天,强调实在本身的未完成性以及人对于实在的参与性.《周易》对于实在的理解完全建立在阴阳观念上.阴阳在《周易》主要不是两种气体,而是隐显或幽明.在《周易》体系中,阴阳构成了实在的根本特征,以阴阳为中心的世界观具有不可测度、未决定性的特征,实在的显现总是具有新奇的面相,不断的自我更新是实在的本性;而且,实在的显现具有时间性的特点.《周易》对于实在的理解不是建立在主体—客体的模式上,而是以人与实在的交互参与、彼此渗透为基础,实在通过人的参与而成为实在,人也通过参与实在而将自身提升到人性的水平,随时的智慧正是人参与实在的基本途径。

  • 标签: 周易 阴阳 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