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咽癌颈部淋巴结密度值(lymph node density,LN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东省耳鼻喉医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241例下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229例,女性12例,年龄37~81岁。计算患者的颈部LND,即转移淋巴结数量与清扫的淋巴结总数的比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LND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LND组和高LND组。对患者进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截断值为0.068,低LND组(<0.068)患者165例,高LND组(≥0.068)患者76例。LND大小与T分期、N分期、最大淋巴结直径、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有关(统计值分别为-3.15、-6.82、23.37、20.44、30.18,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N分期、颈部淋巴结最大直径、包膜外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以及LND是影响患者DFS(χ²值分别为9.31、7.30、20.09、15.30、9.04、19.44、50.27,P值均<0.05)和OS(χ²值分别为5.02、12.94、18.28、15.91、7.95、16.88、49.45,P值均<0.05)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LND≥0.068的患者DFS更短(HR值分别为0.61、2.23,95%CI分别为0.43~0.88、1.44~3.45,P值均<0.05);T分期晚、LND≥0.068的患者OS更短(HR值分别为1.73、2.39,95%CI分别为1.02~2.93、1.51~3.80,P值均<0.05)。结论LND是下咽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LND≥0.068的患者预后差。

  • 标签: 下咽肿瘤 外科手术 颈淋巴清扫术 淋巴结密度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资料,描述和评估受检者女性不同年龄段乳腺体积密度(VBD)的分布规律。方法基于北京市某三甲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1 140人次乳腺X射线摄影图像,使用Volpara 1.5.1评估女性的VBD。根据美国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VBD进行分级,将样本群体年龄根据中位数分成两组,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为进一步分析年龄因素的影响,将年龄细化分为4组(< 40岁、40~49岁、50~59岁、≥60岁),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分别评估不同年龄组受检者的乳房压迫厚度(CBT)、乳房体积(BV)、腺体体积(GV)和VBD。结果年龄中位数为50岁,50岁及以上受检者的CBT和BV明显>50以下受检者(t=-8.99、-7.92,P<0.001),而GV和VBD明显<50以下受检者(t=8.11、18.49,P<0.001)。CBT、BV、GV和VBD各指标在4个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7.10、22.34、25.70、122.03,P<0.001)。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受检者的VBD最低(t=-12.56、-15.27、-4.57,P<0.001),VBD与年龄呈负相关(r=0.47,P<0.001)。结论受检者CBT和BV与年龄呈正相关,GV和VBD与年龄呈负相关。

  • 标签: 乳腺X射线摄影 乳腺体积密度 腺体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多指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技术,观察儿童失神性癫痫(childhood absence epilepsy, CAE)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及功能连接密度(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 FCD)改变的模式及关系,探讨其临床及病理生理机制。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的37例CAE患者(CAE患者组)以及5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的rs-fMRI扫描及临床资料。计算每个受试者ALFF、FCD及ALFF-FCD值;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受试者各影像指标的改变模式,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差异脑区间两影像指标的关系;基于体素方式计算差异显著脑区的ALFF-FCD差值,并与疾病病程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相比健康对照组,CAE患者组表现为特异脑区ALFF和FCD两指标反向改变的模式:双侧丘脑ALFF值升高而FCD值降低,而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脑区的ALFF值降低而FCD值增加[均经高斯随机场(Gaussian random field, GRF)校正,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揭示,在CAE患者中,丘脑的ALFF和FCD相关系数(r=0.374,P=0.022)较健康对照(r=0.448,P=0.001)有所下降,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5,P=0.020);丘脑ALFF-FCD值与病程呈负相关(r=-0.473,P<0.001)。结论在不同的rs-fMRI指标下,丘脑和DMN脑区均表现显著的功能改变,反映出其是参与儿童失神性癫痫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结构脑区。

  • 标签: 儿童失神性癫痫 低频振幅 功能连接密度 失耦合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三个校区5个学生和教工食堂2009~2010年蟑螂的种样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为开展蟑螂防治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调查,将捕获蟑螂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结果2年共调查捕获蟑螂成虫和若虫1503只,经鉴定隶属2科2属3种,有德国小镰、关洲人镰、黑胸人镰,以德国小镰为优势种,占捕获蟑螂总数的93.02%;蟑螂总密度为0.56只/张,总的侵害率为26.56%;以学生食堂蟑螂密度和侵害率为最高,分别占0.68只/张和36.03%;季节消长有明显的季节性,以7~9月为活动高峰。结论基本掌握了学校食堂蟑螂的种样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

  • 标签: 蟑螂 种群构成 密度 季节消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5例经CT检查确诊为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患者资料,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10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20例为单侧血肿,12例左侧,8例右侧。15例为双侧血肿,其中大脑镰下疝2例,1例灰白质界面内移,2例脑沟变浅,血肿呈梭形3例,新月形7例。结论由于血肿晕等密度,CT平扫不易观察到血肿全貌,如脑沟、侧裂池变浅或消失,脑室变形,灰白质界面内移等间接征像,对密度硬模下血肿的的定性诊断具有着重要价值,为此CT增强扫描对于脑沟变浅或消失及灰白质界面内移更有价值意义。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CT扫描检查 表现及特征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维珍胶囊增加大鼠骨密度的效果。方法:在摄食低钙饲料的基础上,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n=10),分别为低(O.4g·kg^-1)、中(0.8g·kg^-1)、高(1.2g·kg^-1)剂量复方维珍胶囊组、低钙饲料对照组、低钙饲料添加中剂量碳酸钙对照组和低钙饲料添加高剂量碳酸钙对照组。动物喂养12周后断头处死,比较各组大鼠右侧股骨长度、重量、总钙量、股骨中点及股骨远心端的骨密度。结果:复方维珍胶囊3个剂量组均可使大鼠的股骨重量、股骨远心端和股骨中点的骨密度显著高于低钙对照组(P〈0.05)。中剂量复方维珍胶囊组大鼠的股骨总钙量显著高于同剂量碳酸钙对照组大鼠(P〈0.05)。在摄入钙剂量相同的情况下,复方维珍胶囊组和碳酸钙对照组比较,大鼠的身长和体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维珍胶囊具有增加大鼠骨密度的作用。

  • 标签: 复方维珍胶囊 骨密度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指导提升患者预后。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12月,我院尚未开展循证护理时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为对照组;以次年我院全面推行循证护理后入院的同类患者120例为观察组。行持续随访,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及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统计患者护理前及出院1年后抑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BI、FMA及WHOQOL-BREF量表各项评分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末期上述评分均显著性改善,较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提升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预后,且能显著提高其出院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妇女 低骨密度骨折 循证护理 生存质量
  • 简介:为了进一步探讨运动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的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什么运动方式可有效提高绝经后妇女BMD"、"多大的运动剂量可有效提高绝经后妇女BMD"、"运动提高绝经后妇女BMD的部位差异"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认为各种形式的抗体重运动、休闲运动、抗阻运动都可有效维持绝经后妇女BMD,与抗阻运动相结合的复合运动方式对改善绝经后妇女BMD更有效果。不同运动方式改善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所需要的剂量有所不同,持续时间高于7个月、频率大于2次/周是有效改善绝经后妇女BMD的最低剂量,持续运动对绝经后妇女BMD的保持作用会随着运动的停止而消失。绝经后妇女腰椎是受运动影响最敏感的部位。不同运动方式所需要的精确剂量,以及如何有效改善绝经后妇女腰椎以外的其他部位BMD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休闲运动 运动剂量 腰椎
  • 简介:随着骨质疏松研究的深入,SPA、DXA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中。本文对成都地区绝经后妇女233人进行了SPA、DXA骨密度测定,比较研究了SPA、DXA两种方法测量值,诊断结果及相关性。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DXA 绝经后妇女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诊断结果 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喝牛奶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1478例福州汉族绝经后妇女,喝牛奶组795例,不喝牛奶组683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区骨密度,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喝牛奶与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关系。结果1喝牛奶组与不喝牛奶组两组比较,结果为年龄、体重、质量指数有差异。2腰椎骨密度与年龄、体重指数、喝牛奶、体重进行逐步回归分析(y=0.843-0.003×年龄-0.010×BMI+0.006×体重+0.016×喝牛奶,β=0.392,回归系数t检验P=0.000),体重对腰椎骨密度影响较大。3体重、体重指数、年龄为协变量,喝牛奶为变量,行协方差分析,喝牛奶组腰椎BMD(0.754±0.138g/cm2)明显高于不喝牛奶组(0.742±0.113g/cm2),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F=5.935,P=0.015),股骨颈骨密度无差异。4喝牛奶组骨质疏松患病率为69.18%,不喝牛奶组患病率为71.16%,两者比较无差异(P=0.42)。结论喝牛奶可维持绝经后女性腰椎高骨密度,这类人群适量饮用牛奶,一定程度上,具有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 标签: 喝牛奶 骨密度 绝经后妇女
  • 简介:本文对建筑行业40岁以上近200名中老年女职工进行了骨密度(BMD)测定。根据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年龄及体重/身高^2(kg/m^2)比值等分别进行分组。经过询问病史及必要的体检,以除去患有各种系统疾病者,除去长期服用雌激素及各种钙制剂者。采用国产单光子骨密度(BMD)测量仪测量受检者非优势臂桡、尺骨中远端1/3交界处,并计算出骨密度(BMD)值。结果显示:(1)半室内半室外半体力半脑力组的骨密度(BMD)值即显著高于室内脑力组,又显著高于室由体力组。(2)建筑行业女职工同样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出现骨密度降低。(3)骨密度(BMD)值与体重/身高^2(kg/m^2)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提示人体的骨密度(BMD)值的高低、骨矿告量的多少不仅受年龄、身高、体重等内在因素影响,而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对人体的骨矿含量的多少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标签: 骨密度测量 BMD 身高 年龄 结果分析 比值
  • 简介:骨质疏松症(OP)和2型糖尿病为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但2型糖尿病是否容易合并骨质疏松尚有争议,因此本研究对48例2型糖尿病的骨密度(BMD)进行测定,以探讨2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 标签: 男性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部位肌肉密度对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50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骨折组,选取同期500例该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股骨近端几何结构;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骨折组患者患侧和健侧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结果骨折组患者的患侧和健侧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的股骨头直径(HD)、股骨头中心至股骨轴的距离(NL)、股骨颈最窄处的宽度(N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髋关节部位股的骨近端(BMD)和股骨外侧皮质股厚度低于对照组,颈干角(NSA)较对照组钝,股骨颈宽度(FNW)宽于对照组,髋轴长(HAL)、股骨颈轴长(FNAL)长于对照组,髋关节部位前群肌肉和后群肌肉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的髋关节部位内侧群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肌肉密度与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髋关节部位骨密度降低可能会加大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等髋部骨折的发生率。

  • 标签: 髋关节部位 肌肉密度 股骨颈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骨质疏松(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继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强度下降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测量骨密度(BMD)诊断OP和评价各种疾病状态下的骨量变化及预测发生骨折的风险,已在临床多种学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BMD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定量指标,它不但具有年龄、性别和种族特异性,而且还具有骨骼部位特异性。因此,判别其正常与否,必须采用种族、性别和骨骼部位相匹配的及年龄范围尽可能广泛的BMD拟合参考曲线(也称参考数据库)进行比较和评价。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诊断 曲线 合参 全身性骨骼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漳州港招银港区蝇类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为开展口岸预防控制蝇类传染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漳州港招银港区码头和华商酒店为观察点,调查不同生境蝇类组成和种群密度,观察重要蝇种季节消长。每旬观察1次,以笼诱法计算种群密度(只/日/笼)。结果本调查于2004~2005年在漳州港招银港区共捕获各种蝇类13406只,录属5科21属32种。平均密度62.1只/日/笼;家蝇为各种生境的优势蝇种,占全部捕获蝇数的46.5%,全年均有出现,4~6月为第一个活动高峰期,9月至次年1月为第二个活动高峰期,其中10~11月为最高峰期:大头金蝇占全部捕获蝇数的19.1%,全年均有出现,4月至次年1月为活动高峰期:市蝇占全部捕获蝇数的10.4%,全年均有出现,5月至次年2月为高峰期。结论家蝇为各种生境的优势蝇种,密度高峰出现于春夏秋季节,环境整治是控制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 标签: 蝇类 蝇种构成 种群密度 季节消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龄产妇产后骨密度的变化和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超声骨密度检查仪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16岁到36岁3210例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42天康复体检者进行跟骨骨密度测定,以16—21岁划为低龄产妇,22—35岁为适龄产妇。结果202例产妇平均年龄19.21,骨质流失率达52.48%;骨密度达峰值骨的仅4.46%。结论骨质流失与早育产妇的年龄成负相关。必须加强对低龄孕产妇的营养及钙摄入量的指导,对骨质流失者要及时进行骨密度监测追踪,并实施干预,促进母婴健康;同时应对青少年进行性保健指导和避孕知识的宣教,避免过早生育。

  • 标签: 低龄产妇 骨密度 骨质流失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对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我院尚未开展循证护理时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为对照组;以次年我院全面推行循证护理后入院的同类患者120例为观察组。行持续随访,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及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统计患者护理前及出院1年后抑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BI、FMA及WHOQOL-BREF量表各项评分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末期上述评分均显著性改善,较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提升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预后,且能显著提高其出院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妇女 低骨密度骨折 循证护理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