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现状,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研究生培养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方法2014年至2015年,选择我国34所开展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的42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实践的单位及单位选择、实践模式、实践时间、工作内容、考核和满意度等方面,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其进行调查。结果74.2%(313/422)的研究生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主要的实习地点;实践单位的选择以导师安排[41.7%(176/422)]和学校统一安排[41.0%(173/422)]为主,但36.5%(154/422)的研究生认为自主选择实践单位更为合理;45.5%(192/422)的研究生认为相同或不同单位不同科室轮转模式与固定单位和固定科室轮转模式相结合最为合理;19.9%(84/422)的研究生所在院校要求实践6个月以下,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实践,要求实践12个月以上的院校中有96.7%(118/122)的研究生完成了实践;研究生实践工作的主要内容以日常事务为主,但46.2%(195/422)的研究生认为参与课题研究与专项调研才能提升其能力;研究生对实践训练整体满意度评分为3.80分(满分5分)。结论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实践基地类型和选择方式单一、实践整体设计有待完善、缺乏评价考核机制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实践训练方案、构建考核评价体系,进而保障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质量,提升研究生满意度。

  • 标签: 公共卫生硕士 专业实践 教学 研究
  • 简介:目的:建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资格考评体系,为该部分带教老师的选拔、培训及考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文献查阅、开放式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对33名护理专家进行两轮咨询论证。结果:两轮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87.9%、89.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是0.853、0.872;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是0.231、0.295,经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形成的资格考评体系包括9项准入指标,5项考评内容、19项考评指标和56项评价标准。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资格考评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作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管理的可靠依据。

  • 标签: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 带教老师 德尔菲技术
  • 简介:我国于2010年正式开展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院校对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了探索,但其中高等中医院校开展较少,并未形成一套适合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统一培养体系。本文拟在国家“硕士专业学位”背景下,探讨高等中医院校如何开展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 标签: 高等中医院校 护理专业学位硕士 培养模式
  • 简介:新医学教育改革政策倡导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要紧密衔接。本文在系统回顾文献及各相关文件的基础上,比较了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入职护士培训和专科护士培训的共同点与差异,并对三者的有机结合进行了耦合性分析(耦合逻辑、条件及效应),以期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新入职护士、专科护士培训的衔接提供参考。

  • 标签: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新入职护士 专科护士 耦合 衔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满意度和院校忠诚度现状及关系。方法使用2017年全国医学生满意度调查数据,选取二年级、三年级及以上(含延期毕业的学生)并参与学校安排临床实习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包含59所研究生培养院校,总计1 944人。使用SPSS 20.0进行分析,描述性分析培养满意度及院校忠诚度。用因子分析计算培养满意度综合评分减少变量数目,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基本情况、培养满意度与院校忠诚度的关系。结果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院校忠诚度为60.44%。培养满意度反映出各培养环节均存在满意度较低的部分。课程环节、科研训练、院校支持和实践环节4个培养满意度综合评分每提高1分,院校忠诚度分别提升至原来的2.11、1.83、1.77、1.75倍。结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满意度与院校忠诚度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且满意度与院校忠诚度密切相关。培养院校需针对课程环节、实践环节、科研训练和院校支持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学生满意度,进而提升院校忠诚度。

  • 标签: 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 研究生 满意度 忠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并轨后的培养效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并轨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8月,选取2014至2017年进入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参加住培的26名专硕与44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其中住院医师本科学历有19人,研究生学历有25人,通过制定个体化培训目标、设置多元化教学课程以及开展定期评价和反馈进行分层分级进阶式培养,通过综合能力阶段考核成绩和北京市住培结业考核通过率评价培训效果。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在综合能力阶段考核中,专硕与住院医师的总成绩[573.75(55.50)分比569.75(89.00)分,P=0.4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专硕在操作技能[86.00(9.25)分比80.00(12.00)分,P=0.032]、腹部病例读片[89.00(10.25)分比76.00(27.00)分,P=0.005]、心脏与外周血管病例读片[91.00(18.00)分比71.00(31.00)分,P<0.001]等考站的成绩和总成绩[573.75(55.50)分比533.00(72.00)分,P=0.001]高于19名本科学历住院医师。专硕的住培结业考核通过率与住院医师[(92.3%(24/26),81.8%(36/4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3),但高于19名本科学历住院医师[(14/19),P<0.001]。结论超声医学专硕与住院医师的整体培养效果相当,本科学历住院医师的培训需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 标签: 超声医学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专业学位研究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高校医学院参加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的考官对该复试形式的效果评价与反馈情况,探讨该复试形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2021年3至5月,对2019至2021年参加某高校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117名考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对网络远程复试的满意度评价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方式的选择,了解网络远程复试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97.4%(114/117)的考官认为2019年采用传统线下复试方式的考生符合或超出预期,93.2%(109/117)的考官认为2020至2021年采用网络远程复试方式的考生符合或超出预期,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5)。考官对网络远程复试形式的整体满意度为84.6%(99/117);考官对"共享屏幕播放预录制的含不规范临床操作环节的视频录像,考生观看并同步纠错"评分最高(2.53分); 考官认为网络远程复试存在问题排在前3位的是:对考生性格、心理健康情况难以直接观察[78.6%(92/117)],考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难以评估[77.8%(91/117)];对网络和硬件设备要求高[76.1%(89/117)]和考生个体特征无法进行直接观察[76.1%(89/117)];61.5%(72/117)的考官认为网络远程复试不可替代传统线下复试。结论复试考官对通过网络远程复试录取的考生和复试形式较为满意,网络远程复试和传统线下复试的生源质量一致,考生观看临床操作视频录像并同步纠错是考官认为的最佳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方式,但网络远程复试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线下复试。网络远程复试仍需在增强对考生个体特征考察的针对性、探索标准化的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方式和加强网络技术支持方面进一步探索。

  • 标签: 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 网络远程复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虚拟病人在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临床专硕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为临床专硕研究生复试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某高校2019年临床专硕研究生复试中97名考生(西医类)临床思维得分与初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得分、复试中面试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应届和往届考生临床思维成绩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Person相关分析。结果相关分析显示,考生的临床思维得分与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得分、复试中面试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09和-0.05(P >0.05);同时,应届和往届考生临床思维成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思维得分与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得分、复试中面试得分之间的关联性较差,考虑与3种考核形式的考核目的差异性较大有关。这为其他医学院校优化复试考核内容提供了参考。

  • 标签: 虚拟病人 临床思维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复试 硕士研究生
  • 简介:摘要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NS)培养与专科护士(SN)培训均与职业需求紧密衔接,为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提升护理人才培养质量,以成果导向教育(OBE)为出发点,从课程设置、资源配置、专科实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培训、医院感染培训及培养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探讨,为MNS研究生培养与SN培训耦合衔接提供参考。

  • 标签: 成果导向教育 护理硕士 专科护士 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案例体验教学方式在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变和沟通能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8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外科系统轮转实习的90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研究生54名和博士研究生36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研究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名。在外科学沟通能力教学中,试验组采用案例体验教学方式,研究生根据医疗纠纷案例自导自演,体验情景,探讨冲突的原因,并由专家点评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学习案例材料。教学结束后,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研究生与对照组研究生选择处理冲突的方式明显不同:忍让[15.6%(7/45)比48.9%(22/45)]、求助[77.8%(35/45)比24.4%(11/45)]、当面力争[6.7%(3/45)比26.7%(12/4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84.4%(38/45)的试验组研究生表示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沟通和处理纠纷的方式。结论案例体验教学方式可以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更直观地学习处理医疗纠纷的方式,进而提高其医患沟通和处理纠纷的能力。

  • 标签: 案例体验教学 临床医学专业 研究生 沟通能力
  • 简介:摘要在研究生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和党员发展控量提质的新形势下,针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研究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挑战,提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从而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的目标。

  • 标签: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 专业学位 党建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三级医院硕士学位护士的护理循证实践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管理者制订针对性的继续教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3—4月河南省郑州市6所三级医院的133名硕士学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循证实践能力评估量表及循证实践障碍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结果133名硕士学位护士的循证实践能力总分为(98.57±11.01)分,循证实践障碍量表总分为(79.66±20.4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职称、参加过循证护理培训、对循证实践知晓度、研究结果的可获得性、开展循证护理的资源条件是硕士学位护士临床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河南省硕士学位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循证实践态度积极,但循证知识和技能亟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硕士学位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支持性的资源和环境,促进临床高学历护士循证实践技能的培养,助推专科护理实践的发展。

  • 标签: 护士 硕士学位 循证实践 调查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面临三年轮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就现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下导师的作用进行探讨。

  • 标签: 专业学位研究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导师
  • 简介:摘要眼科学与多种学科相互联系的特点,决定跨学科联合培养对眼科学研究生教育极为必要。接受跨学科联合培养,可以优化眼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知识结构,提升其创新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针对制约跨学科联合培养的因素,应拟定专职行政管理制度、构建多学科交流平台、重视导师的跨学科研究、建立双导师或多导师培养制度、开展合理的跨学科评价、完善各种激励机制等,以促进眼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

  • 标签: 眼科 专业学位硕士 研究生教育 跨学科联合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能力本位理论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评价体系构建。方法:2021年度,通过文献查阅以及条目池的建立,基于能力本位理论对江西省60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问卷咨询。结果:60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3项)和三级指标(45项)。结论:基于能力本位理论能够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为后续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帮助。

  • 标签: 基于能力本位理论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医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护理专硕)临床带教师资现状,并与学生的角色期望需求进行比较,旨在为后续建设、完善临床带教师资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0—12月选取江苏省、浙江省、河南省、天津市共4所中医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72名及其实习医院的86名临床带教老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带教师资、老师能力现况与学生期望的差异。共发放问卷258份,其中临床带教老师86份,护理专硕172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率为100%。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带教师资与学生期望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带教老师毕业院校、学历等方面差异较大,34.88%(30/86)的带教老师毕业于中医院校,71.51%(123/172)的学生期望由中医院校毕业的老师承担临床带教工作;带教老师中,本科学历占60.47%(52/86),硕士及以上的学历较少。带教老师各项能力与学生期望存在一定差异,除临床护理能力中的专业态度、临床管理能力中的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中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17项二级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2.027~130.149,P<0.05)。学生对中医护理学习现况与学习需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4.722~165.339,P<0.01),中医护理技能、中医护理科研的实践应用是大多数学生希望学习的内容,分别占83.72%(144/172)、70.35%(151/172)。结论中医院校护理专硕的临床带教师资现状与学生期望存在差异,应从研究生培养目标出发,充分考虑研究生自身期望与需求,并基于我国护理人才队伍现状,积极探索中医院校护理专硕临床带教师资准入制度,完善师资队伍培训体系,规范教学评价机制。

  • 标签: 护理教育 中医护理学 专业学位 护理研究生教育 期望需求
  • 简介:摘要“健康中国”战略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使医学发展呈现数据化、精准化的特征,医学知识呈现整合化、智能化的趋势。现代医学模式的重大变革下,“新医科”应运而生,对医学影像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核心也被提到了培养推动未来影像发展的医学创新人才的新高度。因此,应当重新探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影像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从强化教师队伍、优化教学模式、转化管理机制等方面总结经验,提高人才培养体系内涵,进一步推动影像医学的发展。

  • 标签: 教育,医学,研究生 新医科 医学影像学 专业学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外部因素,提出应对提升策略。方法采用SWOT分析法,针对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就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学生自身优势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强、科研思辨能力强、教育沟通能力强;劣势包括职业定位不准、缺乏临床经验和职业素养;外部机会包括国家政策重视、临床平台需求、高校高度关注;威胁因素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落后、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缺失,课程体系缺乏专科特色。结论影响我国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涵盖学生自身与培养高校两大方面,需在优势与劣势及机遇与挑战方面统筹考虑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 标签: 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 就业核心竞争力 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