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为什么一定要让知识分子去迁就工农大众,知识分子和工农大众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别和矛盾,当知识分子努力改造自己与工农大众一道前进的时候

  • 标签: 中国文学 文学民间化 民间化走向
  • 简介:当理性、理想始终落不到实处,尤其是理性被反理性强暴、理想被血腥扭曲的情势下,“启蒙”就是永恒的潜在主题;“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就一直是知识分子终极追求的动力,是良知未泯的作家躁动不安的灵魂的栖息地,是这些作家与历史、与民族、与未来联结的永

  • 标签: 巴金 20世纪 中国 浪漫主义 文学思潮 文学启蒙
  • 简介:当代西方学术知识从20中后期出现了一种“空间转向”趋势,在这种趋势中形成了不同于西方传统的空间观念,颠覆了传统空间观念中空间的从属性和同质性,空间成为事物存在的本体纬度,充满了异质性。20中后期的西方文学和文学理论是参与这种“空间转向”的重要组成。在当代空间视野下:文学空间自身就是现实空间的重要组成;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力量的呈现最终借助于对文本的多次、多重阐释;文学阐释和研究本身成为文学空间介入现实、批判现实的一种空间结构。

  • 标签: 空间理论 本体性 异质性 文学观念 文学研究
  • 简介:作为20西方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左翼戏剧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终结于上世纪70-80。在超过四分之三个世纪的历程中,它经历了30和60两次高潮,开创了以否定、反叛、颠覆为核心的独特的审美意识形态意义。与任何门类的艺术一样,左翼戏剧的繁荣和发展有赖于相应的戏剧理论的成熟和引导。纵观20西方体系化且产生了世界影响的左翼戏剧理论,

  • 标签: 世界戏剧 左翼戏剧 戏剧理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简介:女性身体作为男性欲望的形象投射,20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身体形象,女性对其身体的每一部分

  • 标签: 上海女性 女性身体 年代上海
  • 简介:【摘要】中国在其原有特殊文明形态被西方入侵打破后,以输入——迫进的形式发展出的近代民族主义具有鲜明的特殊性。传统对外体系的逐渐崩溃,和救亡图存目标下对世界民族观念的建构是近代民族主义产生过程中的两大趋势;而在这一过程中,留学日本、八国联军侵华、中华民国成立及五四运动可谓四个发展的关键节点。本文拟就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过程进行梳理,并对这一过程中的两大趋势及其四个关键发展节点进行探究。

  • 标签: 近代中国 民族主义 对外体系
  • 简介:弱势民族文学在当代中国的译介,既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的延续,又在选择和评价上显示了与现代时期不尽相同的特点,它与西方强势文学相对应,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产生了特殊的影响,发挥了独特的文化功能。

  • 标签: 弱势民族文学 20世纪下半期 译介 影响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中国家庭组织的演变[A].我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M].,中国的家庭人口的平均都是5~6人,中国家庭人口的平均数

  • 标签: 中国社会变迁 前半期 半期中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1
  • 简介:中国的神话学研究,(一)、各民族中发现了大量的神话资料,20的中国神话学

  • 标签: 中国神话 乡引魂 学回眸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7-19
  • 简介:鲁迅强调科学小说而非政治小说乃,由此也预示着同时期小说创作在政治与文化两个层面上的启蒙意识是同样强烈的,作家们以小说的形式反映科技意识的觉醒与科学救国思想时

  • 标签: 中国文学 初中国 启蒙意识
  • 简介:中国在20所经历的民族和政治风雨以及不同阶段的个性解放思潮,使其小说创作呈现出历史感与个人欲望话语相绞缠的文本特征,两种主题表达的融会和疏离既取决于作家的创作个性,也与作家对时代主流话语的认同心理有关,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历史性梳理和辨析,可以觇见历史感在20末写作中的滑落以及由此产生的创作和批评的尴尬与危机.

  • 标签: 20世纪末 中国小说 历史感 书写 情欲 小说创作
  • 简介:该文认为,20中国文艺思潮的本质就是从1989戊戌改变开始的反专制、争民主。巴金文艺思想的本质就是以人性自由为价值观出发的写真实论。巴金文艺思想的要点是:真与善。

  • 标签: 文艺思想 文艺思潮 巴金 中国 人性自由 真实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07
  • 简介:[7](p2)  这种大量的农业人口,[33](p303)  现代家庭与传统家庭不同,中国的家庭人口的平均都是5~6人

  • 标签: 中国社会变迁 前半期 半期中国
  • 简介: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创立的集表演、导演、戏剧教学和方法于一身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对20的世界舞台产生过广泛影响,对中国的表导演艺术理论与实践意义尤为重大。在中国,“从30到70末,在表演艺术上,可以说是独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家的”。20的中国剧坛在接受斯氏的同时,

  • 标签: 导演艺术 戏剧教学 表演艺术 舞台 广泛 意义
  • 简介:不难发现,在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几十来,尤其是在80中期以后,我们的小说叙事形态之所以会不断发生衍变,西方思潮的侵入显然是促使变革发生的一个强大动力.而进一步考察又可发现,在小说叙事的衍变过程中,这种受到西方思潮的驱动而发生的变革,又常常是与对于传统的反思和创造绞结在一起的.

  • 标签: 小说叙事 新时期文学 思潮 衍变过程 嬗变 传统
  • 简介:汉诗英语选译本常选诗驳杂且涵盖广泛,大都撷取有包括杜甫在内的众多诗人的不同诗作。虽然这些译本不独专注于杜诗的译介,但却极大促进了杜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可谓功莫大焉。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此类译本中的英译杜诗,不仅可从一个侧面勾勒出英美“百家译杜”的基本概貌,而且亦可探究20英语世界浓厚的译杜情缘。

  • 标签: 20世纪 英语世界 汉诗选译本 杜甫诗歌 译介传播
  • 简介:王阳明是中国明代最有名的儒家,他的思想被看重是因为有其实践性与开放性。阳明去世之后,阳明学被传播到东亚各国,在日本得到长足的发展。在越南,由于很多客观与主观原因,王阳明的思想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20初越南学者才关注与研究他的思想,如陈仲金、潘佩珠等。本文指出了20初的越南学者对阳明思想研究的内容与特点。

  • 标签: 王阳明 陈仲金 潘佩珠 知行合一 至良知
  • 简介:事隔二十年谈《20外国文学精粹丛书》的策划编辑过程,给了我回忆作为“花城人”的幸福时光。1989夏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学研究所楼肇明来广州开会,约我社社长兼总编辑范汉生见面。楼肇明是《花城》的作者,自《花城》创刊始就与花城有联系,并予撰稿,可以说是《花城》的老朋友。他们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见面后,楼肇明说他同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的一些朋友聚谈,均感现在有许多外国文学优秀之作国内没有介绍,是个很大的缺失与遗憾,因此建议花城出版社编辑出版一套20外国文学精粹丛书。这套书要有开创性,要坚持三个一,即第一流的作品,第一次在国内翻译介绍,第一次在国内出版;并说他们初步设想的选题中,很可能有一两个作者会获诺贝尔文学奖。楼肇明的这个建议吸引了老范,老范当即请他回京后与有关学者初拟一个编辑与组稿方案。楼肇明、陈众议等初拟的方案在花城出版社译文室有争议,有同志认为初拟编委中有的成员不是专攻外国文学的,一些译者不是翻译“大家”,而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盛行出版大厚本的“文化积累”热潮中,出版不起眼的以中短篇小说和诗歌为内容的小开本意义不大,老范坚持这个选题,并要我任这套书的责任编辑(我当时任译文...

  • 标签: 光芒谈 外国文学精粹 掩不住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