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为研究石笋δ~(13)C与δ~(18)O在千年尺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对比贵州石将军洞SJJ-1石笋的δ~(13)C与δ~(18)O变化发现二者之间既有相似又不完全同步。千年尺度两者之间的相似主要由δ~(13)C与δ~(18)O共同受太阳辐射驱动的东亚季风强度变化所致。通过中国地层孢粉反演的植被空间格局变化,碳氧同位素的滞后期与太阳辐射相对于植被变化的滞后时间一致。因植被中δ~(13)C随年降水量增加具有变轻趋势,因此,两者的不同步更大可能是太阳辐射驱动的季风强度变化与植被变化的不同步引起。

  • 标签: 石笋 δ13C Δ18O 滞后期 太阳辐射
  • 简介:自然资电发[2018]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进入第四季度以来,全国范围内生产事故上升苗头明显,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务必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把安全生产工作做细做实;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指导督促各地吸取教训,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落实,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 标签: 安全生产工作 自然资源部 办公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安全生产责任 中国地质调查局
  • 简介:通过识别三江平原湿地主要生态风险源(气候变化、沟渠建设、农业非点源污染、湿地旅游活动的开展)与风险受体(植物群落退化演替、生物多样下降、固碳水平降低),发现风险源主要来自于湿地系统外部,而风险受体则依存于单一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了解决尺度矛盾问题,提出尺度上推(将风险受体扩展到区域或流域上,以匹配风险源的空间尺度)与尺度下推(将风险源尺度缩小到局地甚至点上,通过实验设置,模拟风险源发生水平,以匹配风险受体的空间尺度)两种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三江平原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案和流程的合理构建过程,包括风险源空间化方案(气候变化情景降尺度、沟渠密度制图、农业非点源输出模拟和湿地旅游活动强度的缓冲区表达等)、表征生态系统内在属性的生态资产指数和生态脆弱指数构建、风险值表征问题。

  • 标签: 生态风险评价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尺度依存 湿地 三江平原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或者经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审核是确保行政机关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的重要措施。全面推行规范性文件合法审核机制,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违法文件出台、促进行政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利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规范性文件合法审核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要求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落实合法审核制度。为全面推行规范性文件合法审核机制,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 标签: 行政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 合法性 审核 于全 法治政府建设
  • 简介: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夏威夷大学和牛津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利用他们开发的高解析度全球气候模型,首次在实验室成功再现了2015—2016年发生的平流层赤道准两年周期振荡(QBO)的崩溃。该模型有助改善热带和中纬度地区的季节天气预报。

  • 标签: 全球气候模型 周期性振荡 天气预报 平流层 赤道 研究开发机构
  • 简介:含气性参数是页岩气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但是在2014年国土资源部颁布实施《页岩气资源与储量计算的评价技术规范》后的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龙马溪组一段—五峰组页岩气勘探中,发现计算含气性参数时存在3个突出问题:①对于中低电阻率(10~50Ω·m)的优质页岩气层,利用电测井信息求取含气饱和度会出现严重偏小的状况;②用等温吸附实验直接计算地层吸附气量会出现较大正偏差;③如何有效区分总含气量中的游离气和吸附气。因此,进行针对分析研究,在对高阻和中低电阻率页岩气层、极低阻页岩层电测井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解析各类页岩气储层测井电阻率的影响因素,改进形成了适应该区的含气性测井评价方法技术。结果表明:①利用中子、密度孔隙度及其差值等非电法测井信息计算游离气饱和度,避免了传统计算方法导致的偏差,尤其对于中低电阻率页岩气层,具有更加显著的应用效果;②基于岩心实验刻度求取吸附气及游离气含量的计算方法,避开了电信息等非相关因素的直接影响。

  • 标签: 页岩气 导电主控因素 含气饱和度 游离气 吸附气含量 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