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成人QT间期离散度正常值。方法246例健康成人按年龄分为21岁~40岁、41岁~60岁和≥61岁3个组,记录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R—R间期,QTmax、QTmin、QTd、QTc、QTcd,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及性别的数据测量结果。结果(1)246例健康成人QTd为(34.07±12.41)ms,范围10ms~68ms:(2)21岁~40岁、41岁~60岁和≥61岁组QTd分别为(31.55±10.56)ms、(34.06±11.54)ms和(37.45±12.68)ms,随年龄增加QTd逐渐增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同一年龄组女性QTd小于男性(p<0.05)。结论健康成人QTd范围10ms~68ms:注重心电图描记质量、统一测量方法,可保障QTd测量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健康成人 QT间期离散度 同步12导联心电图 健康体检 诊断
  • 简介:QT离散度(QT_d)作为预测心脏突发事件及预后的指标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本文旨在探讨缺血总负荷与QT_d之间的内在联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心肌缺血组102例,男49例,女53例,均为1994~1998年住院及门诊病例。诊断符合1978年WHO缺血性心

  • 标签: 缺血总负荷 QT离散度 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并就体表心电图QTd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对100例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10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测定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QTd。结果冠心病组QTd、QTcd(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大,QTd、QTcd冠心病组分别为(65.47±15.67)ms、(71.89±14.07)ms;对照组分别为(36.82±15.41)ms、(40.78±17.69)ms,组间对比,P<0.0l。冠心病组QTd、QTcd≥65ms和<65ms者分别为56%、69%和44%、31%,对照组QTd、QTcd≥65ms和<65ms者分别为3%、4%和97%、96%,组间对比,P<0.0l。结论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可以反映QTd变化,其测定方法简便、实用,正常人亦存在QTd,冠脉病变导致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QTd明显增大的原因之一,受电学和投影角度共同影响,QTd正常或异常多位于ECG胸前导联。

  • 标签: 冠心病 QT间期离散度 同步12导联心电图 诊断
  • 简介: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筑业、交通业、文化娱乐业、饮食业及家庭现代化设施的迅速增加,噪声已经发展成为城市污染的一大公害,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恶劣影响。

  • 标签: 噪声污染 危害与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乌头碱中毒患者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及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相关的对策。方法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乌头碱中毒者入院(无心律失常时)及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治疗恢复正常心律后的QTd、QTcd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47例乌头碱中毒者入院时QTd、QTcd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中毒者治愈前后QTd、QTcd有显著差异,中毒者治愈后与对照组QTd、QTcd无统计学意义。结论QTcd可作为反映乌头碱中毒患者心脏损害程度及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监测指标之一,并采取有效对策可达到抢救乌头碱中毒成功之目的。

  • 标签: 乌头碱 中毒 QT离散度
  • 简介:近年来的研究提示AMI后Q-T离散度(QTd)及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延长是预测此类高危患者预后的一项敏感性指标。笔者等对36例AMI发作时及发作前、后的心电图测量其QTd、QTcd,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AMI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38~91y。均为1983~1997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不少是干休所的老同志。发生心源性死亡者10例,其中3例死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或室性颤动(VF),7例死于心泵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对发病未超过24h,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记录其发病24h内的心电图。分析了28例在AMI发生前1mo及26例在AMI发生后3w病情稳定的心电图413份。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

  • 标签: Q-T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死 QTCD 淮阴 心泵衰竭 心源性死亡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与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WD)的关系。方法测量58例冠心病患者(实验组)与44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12导心电图的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WD。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max、PW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max和PWD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

  • 标签: 冠心病 P波离散度 P波最大值
  • 简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QT离散度(QTd)明显延长;易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笔者等对40例不伴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作了QTd测定,并与30例冠心病患者,63名健康者作了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Q-T离散度 高血压病患者 疗养院 南京 左心室肥厚 QT离散度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观察颅外段椎动脉峰值血流参数离散度对颈椎病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观察比较44例颈椎病共88条椎动脉和33例健康人共66条椎动脉之间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收缩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S/D),峰值流速离散度(PVD).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径(ROC)曲线选取临界值.结果两组间PSV、S/D、PVD差异显著(P<0.01).以PVD7.85为诊断值,敏感性为83.7%,特异性72.9%.若以PVD值为10.2为诊断值,则敏感性为55.8%,特异性为100%.以S/D值2.5为诊断值,敏感性为83.7%,特异性62.5%.结论应用ROC曲线确定的PVD值与S/D值将有助于颈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超声描记术 椎动脉 受试者工作曲线
  • 简介:缺血性心脏病是成年人发生心性猝死、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左心衰竭等的主要病因,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对加强高急病人的监护和防治,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本文对58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QT离散度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心电图QT离散度 心脏事件 心脏病患者 动态观察 缺血性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E在噪声暴露引起的大白鼠听力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纯种Wistar大鼠9只,鼠龄2~3个月,体质量180~200g,由长春市高新开发区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无噪声暴露及耳毒性药物使用史,耳廓反射正常,实验前清洁外耳道,显微镜下检查均无中耳炎。以听阈、耳蜗基底膜铺片及免疫荧光染色为指标,观察大白鼠在稳态噪声持续暴露之前30d至暴露后7d,灌维生素E及生理盐水,对大白鼠听觉脑干电位分析和耳蜗外毛细胞(OHC)丢失率分析及NF-κB在耳蜗毛细胞中表达定量分析。结果维生素E在噪声暴露后大白鼠听力阈值明显低于单纯噪声组,OHC丢失率也明显降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VE干预组的耳蜗细胞表达NF-κB的强度低于单纯噪声组(P〈0.05)。结论维生素E在噪声暴露引起的大白鼠听力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通过上调耳蜗毛细胞中NF-κB的表达。

  • 标签: 噪声 耳蜗 毛细胞 维生素E NF-ΚB
  • 简介:目的观察柴芍八味饮对高强度噪声暴露下场站机务人员血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0名空军场站机务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名,干预期间均正常参加机务工作,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干预组给予柴芍八味饮,口服,干预4周。在干预前和干预期间每周末监测血压,并计算干预前与干预后第4周末的血压差值,干预前及干预结束时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A)、血管紧张素(Ang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肱动脉血流介导舒张功能(FMD)。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第2、3、4周末收缩压(SBP)及干预结束时血清指标均低于干预前(P〈0.05),在干预后第3、4周末SBP及干预结束时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SBP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干预后第4周末舒张压(DBP)与干预前比较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结束时肱动脉血流介导舒张功能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P〈0.05)。结论柴芍八味饮可有效减弱高强度噪声对机务人员血压的不利影响,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标签: 柴芍八味饮 噪声 高血压前期 军事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