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AMI后Q-T离散度(QTd)及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延长是预测此类高危患者预后的一项敏感性指标。笔者等对36例AMI发作时及发作前、后的心电图测量其QTd、QTcd,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AMI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38~91y。均为1983~1997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不少是干休所的老同志。发生心源性死亡者10例,其中3例死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或室性颤动(VF),7例死于心泵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对发病未超过24h,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记录其发病24h内的心电图。分析了28例在AMI发生前1mo及26例在AMI发生后3w病情稳定的心电图413份。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东南国防医药》 1998年2期
出版日期 1998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