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用支气管镜常规吸痰,检查和治疗肺不张,留取深部分泌物标本送检,检查气道病变情况。方法经已经建立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开口插入支气管镜进行床边诊治。结果全部病人疗效满意,成功率100%,经治疗气道分泌物多明显减少,发现肺不张69例,与X线检查全部符合,肺不张治愈好转率91.3%(63/69例)。结论对已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进行床边支气管镜诊疗,有利于气道的通畅、肺不张的好转,有利于对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可避免盲目抗炎治疗,对尽早恢复气道正常功能以及病情好转有很大帮助。

  • 标签: 支气管镜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诊治 气道分泌物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方法采用经鼻罩/鼻面罩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16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结果13例患者血气指标明显改善,预后良好。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是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手段,且因并发症少、疗程短、费用和死亡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Ⅱ型呼吸衰竭 纳洛酮治疗 呼吸机辅助通气 面罩BIPAP 呼吸衰竭患者
  • 简介:慢阻肺在缓解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降低呼吸效率,缓解呼吸肌疲劳,增加肺泡通气,改善呼吸功能,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存在依从性问题,严重影响呼吸锻炼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影响患者呼吸锻炼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护理对策。

  • 标签: 呼吸功能锻炼 依从性 慢阻肺 患者 呼吸肌疲劳 缓解呼吸困难
  • 简介:目的了解南充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对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2010年7月到12月诊断为COPD的病历进行分析。结果98.0%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了抗菌药物,46.2%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更换了抗生素。结论南充地区治疗COPD用药结构与"指南"基本一致,药品的使用与利用基本合理。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科用药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A组)和治疗后(B组)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健康体检者(C组)作比较,并分析动脉血气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C组(P〈0.01),而PT、APTT、TT差异无显著性(P>0.05);FBG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D-D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COPD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高凝状态,监测FBG及D-D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为适时采取有效的抗凝措施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COPD 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血气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呼吸科收治5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诊疗情况.结果58例患者1例死亡,其余治疗结束时,全部稳定.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的警惕,对于一些不典型又高度疑似肺结核患者,可考虑试验性抗痨治疗,早期诊断,规律抗痨,一般预后良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合并肺结核 老年 肺结核患者 抗痨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分析全身抗结核治疗联合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导入异烟肼和利福平局部处理在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的疗效。方法120例初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导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规则抗结核治疗、胸穿抽液和胸腔内给药,超导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患侧胸部局部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导入异烟肼和利福平;分别于治疗15、30及60d查胸腔B超、胸部X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胸水量、胸膜肥厚及包裹的情况。比较治疗15及30d后两组疗效及胸水吸收情况,比较治疗30及60d后两组胸膜增厚、粘连、包裹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0d后,两组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缓解,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d后,超导组胸水完全吸收者56例(93.3%),对照组胸水完全吸收者46例(76.7%),超导组胸水完全吸收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及60d后,超导组发生胸膜增厚、粘连、包裹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6%及3.3%,对照组分别为23.3%及1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时,加用超声电导靶位透药导入异烟肼和利福平早期局部处理,有助于胸水吸收,并减轻胸膜肥厚、包裹等后遗症发生。

  • 标签: 靶位透药 结核 胸膜炎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产ESBLs的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特点,以及患者感染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2008年8月分离的下呼吸道感染的肠杆菌科细菌用梅里埃ATB152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检测ESBLs表型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检测的肠杆菌科细菌中,ESBLs总阳性率为41.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的产酶率分别为42.0%、52.0%和35.1%,产ESBLs的菌株对除碳青酶烯类之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其中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使用免疫抑制剂、ICU患者、做过导尿插管、动过大手术、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选用亚胺培南、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慎用三代头孢。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超广谱β-酰胺酶 耐药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主病原微生物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入住我院的68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rious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SCAP)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对有显著差异的指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以了解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对所有患者痰液、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样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以了解病原微生物类型。结果35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1例,肺炎克雷伯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流感嗜血杆菌4例,嗜麦芽假单孢菌3例,肺炎链球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肺炎支原体2例;感染性休克、心功能不全、慢阻肺、有创机械通气、年龄≥65岁为独立危险因素,初始抗菌联合用药为保护性因素。结论患者病原学总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常见。初始抗菌联合用药的患者预后较好,感染性休克、心功能不全、慢阻肺、有创机械通气、年龄≥65岁的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微生物调查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和总结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术后胸廓塌陷畸形改善,胸痛显著减轻,无反常呼吸,呼吸功能得到改善.术后1-2月随诊,胸片示内固定牢固,无松动移位,骨折断端对位对线好,胸廓无明显畸形.结论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创伤低、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组织相容性好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肋骨骨折 内固定 记忆合金环抱器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术后罹患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观察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75例行急性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58例患者罹患院内获得性肺炎,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其余117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给予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情况,探讨其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吸烟、手术侵入操作(气管插管治疗、气管切开治疗、泌尿道插管治疗)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予两组患者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及病死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年龄、吸烟、手术侵入操作(气管插管治疗、气管切开治疗、泌尿道插管治疗)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是其危险因素,在治疗上应予以注意,以降低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院内获得性肺炎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重症监护室肺炎与普通病房肺炎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普通病房和重症监护室(ICU)发生肺炎的患者110例,取其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耐药率均较院内获得性肺炎组高(P〈0.05)。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严格地对院内的致病菌进行监控,防止多重耐药致病菌产生。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肺炎 耐药情况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静滴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符合诊断AECOPD病例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吸氧、解痉、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沐舒坦静脉滴注,治疗组予以大剂量沐舒坦静脉滴注,两组连续治疗7天后,观察所有入选病例临床症状、血气、血常规等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症状体征改善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大剂量氨溴索静滴联合抗生素治疗AECOPD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临床分析 治疗组 大剂量 氨溴索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41例以气促、气喘为主诉症状的焦虑症患者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所有患者均由呼吸专科医师在患者就诊时据患者的主诉、体征、支气管激发试验及患者对哮喘相关治疗的反应进行初步判断,填写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再在心身科专科医师指导下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填写,若诊断为焦虑障碍即予以心身专科抗焦虑治疗。追踪随访3个月以上,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SDS、SAS、ACT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女性占绝对多数(95%),进行心身科专科治疗后患者气促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ACT、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最长随访为12月,部分患者虽有气促、胸闷症状的反复发作,但在心身科调整治疗后症状能较快改善及缓解。在未进行哮喘治疗的情况下无一例因哮喘发作入院及死亡。结论以气促为主诉症状的焦虑症患者易误诊为哮喘,女性尤为突出。合理运用ACT、SDS、SAS等评分可以降低临床误诊率。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焦虑症 气促
  • 简介: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在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呼吸肌麻痹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呼吸肌麻痹的患者32例,根据是否使用globulin,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松龙和单纯使用甲泼尼松龙,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疗效、Hughes评分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半个月以及治疗后6个月的Hughes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呼吸肌麻痹。

  • 标签: 吉兰-巴雷综合征 呼吸肌麻痹 丙种球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毒感染的特点,比较重症和轻症肺炎患儿之间的IL-18、IFN-γ免疫功能差异,为临床病毒性肺炎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符合CAP住院的患儿465例以及同期健康查体儿童262例为调查对象,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MIF)检测465例入选患JDn$分泌物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Flu)A、B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型,腺病毒(ADV)抗原;应用核酸扩增(PCR)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EB病毒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巨细胞病毒抗体(CMV)、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风疹病毒抗体、弓形体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8、IFN-γ水平变化。结果病毒病原检测阳性76例,总阳性率为19.2%,依次为RSV28例(7.1%),PIV23例(5.8%),CMV12例(3.0%),ADV7例(1.8%),EB病毒6例(1.5%)。婴儿组病毒检测阳性率最高为30.6%(26/85),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3岁18.6%(24/129),-6岁10.0%(10/100),-14岁10.6%(16/151),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冬、春两季病毒的感染率较高。重症病毒性肺炎组患儿血清中IL-18、IFN-γ水平较轻症病毒性肺炎组血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感染占一定比例,重症肺炎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巨细胞病毒抗体 免疫功能分析 病毒病原学 小儿 血清IL-18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控COPD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AECOPD合并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ECOPD患者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14.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既往一年因COPD入院次数、呼吸疾病史,对AECOPD合并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既往一年因COPD入院次数是导致AECOPD合并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ECOPD合并肺部感染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比例较高。呼吸衰竭、既往一年因COPD入院次数,是AECOPD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AECOPD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多重耐药菌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氨茶碱静脉滴注治疗气管插管下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性。方法选择31例气管插管状态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使用0.25mg氨茶碱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缓慢静脉滴注。分析本方法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PaO2高于治疗前(P〈0.05),PaCO2低于治疗前(P〈0.05),PH和BE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血氧饱和度高于治疗前(P〈0.05),呼吸频率和心率慢于治疗前(P〈0.05),平均动脉压低于治疗前(P〈0.05),共出现恶心呕吐者3例,心率增快者2例,躁动1例。结论小剂量氨茶碱治疗气管插管状态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其临床效果可靠,且极少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氨茶碱 气管插管 哮喘 急性发作
  • 简介:目的对2007~2012年周口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疫情进行分析,探讨非结防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及加强结防机构与非结防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方法.方法对2007~2012年周口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月报表及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007~2012年周口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率报告率在20.55~25.81/10万,平均22.14/10万;(2)2007~2012年周口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疫情转诊到位率61%~65%;(3)2007~2012年周口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疫情追踪率98.4%,追踪到位率在57.9%~97.9,平均77%;(4)2007~2012年周口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疫情总体到位率平均91.2%;(5)自2007年起,非结防机构肺结核患者发现率逐年上升,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及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发现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非结防机构在肺结核患者发现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规范开展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工作,能有效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水平.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93.1%的有肺结核症状的首诊单位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私人诊所等各类型的医疗机构,而到结防机构直接就诊的仅占6.9%[1].对综合医疗机构诊断的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患者采取转诊与

  • 标签: 肺结核患者 结防机构 网络直报 疫情情况 周口市 转诊到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