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无乳头溢液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intraductalpapilloma,I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84例(130个病灶)无乳头溢液症状的I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4例共130个病灶,年龄段主要分布于30~50岁,病灶长径≤10mm113个(86.92%),病灶位置距离乳头≤20mm84个(64.42%);病理诊断IP合并腺病57个,IP合并纤维囊性腺病43个,IP合并纤维腺瘤48个,IP伴导管上皮增生14个,IP伴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2个。随访3~36个月,复发5例,其中4例为IP,1例为导管原位癌。结论无乳头溢液的IP多无典型临床症状,超声检查可有不典型阳性发现,术前诊断符合率低,可积极手术活检。多发性及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IP患者术后有一定复发率,应密切随访。

  • 标签: 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头溢液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希美钠)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原发性肝癌随机分成常规组(58例)和希美钠组(58例),常规介入治疗组用氟尿苷1.0g,艾达生40mg,顺铂80mg,碘化油8~10ml;希美钠组在常规介入治疗基础上加用希美钠0.75~1g。分别在术后1、3、6个月复查CT或MRI,肝功能,体重,甲胎蛋白等指标,以判断疗效。结果常规组CR11例,PR32例,SD12例,PD3例,有效率74.1%;希美钠组CR14例,PR38例,SD5例,PD1例,有效率89.7%。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副反应两组无差别,病人生存质量和体重均明显改善。结论TACE术联合希美钠可以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并能够显著降低肝癌细胞的耐药性。

  • 标签: 甘氨双唑钠 介入 化疗 栓塞 疗效
  • 简介:原本要打三个“孔”的腹腔镜手术,没想到却连伤口都没有。准备承受手术考验的安徽患者王洪宇激动地说:“就是像平常一样睡了一觉,手术就结束了,没有痛苦,没有伤疤”。日前,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普外科专家联手完成国内第一例“经胃内镜腹膜后淋巴结活检术”,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标签: 淋巴结活检术 消化内科 长海医院 胃内镜 腹膜后 国内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加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中对淋巴结的清扫及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初治的,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手术的100例T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米碳组与对照组。统计2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右侧RLN后方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数、甲状旁腺病理检获及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及血钙水平。结果纳米碳组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为(10.96±5.43)枚,高于对照组(8.22±4.40)枚,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P=0.01),其中纳米碳组平均每例RLN后方淋巴结清扫数为(1.62±1.95)枚,高于对照组(0.76±1.21)枚,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1)。纳米碳组转移淋巴结数为(2.02±2.40)枚,对照组转移淋巴结数为(1.84±2.61)枚,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纳米碳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素测量值及甲状旁腺激素下降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P〉0.05;t=1.04,P〉0.05)。甲状旁腺误切率纳米碳组为2%(1/50),对照组为6%(3/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结论活性纳米碳在TC手术中有利于中央区淋巴结的彻底清扫,但对术中甲状旁腺的功能保护可能更加依赖于术者的经验及血供的保护。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素
  • 简介:目的探讨CT检查中淋巴结大小和分布状态对单发PTC同侧中央组淋巴结转移(ipsilateralcentrallymphnodemetastasis,ICLN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78例直径>1.0cm单发PTC的CT资料,依据同侧中央组淋巴结直径将其分为<0.2cm组、0.2~0.4cm组和≥0.4cm组,统计ICLNM阳性和阴性在3组间和组内的分布差异,再依据淋巴结分布状态将0.2~0.4cm组分为浑浊组(≥3枚)和非浑浊组(1~2枚),将≥0.4cm组分为簇状组(≥3枚)和非簇状组(1~2枚),统计浑浊组和非浑浊组、簇状组和非簇状组间的差异。结果278例PTC中,病理证实ICLNM阳性和阴性比例分别为65.8%(183/278)和34.2%(95/278),<0.2cm组、0.2~0.4cm组和≥0.4cm组ICLNM阳性分别占37.3%(31/83)、68.0%(66/97)和87.8%(86/98),组间和组内χ^2和P值分别为51.082和0、16.956和0、49.955和0、11.022和0.001;浑浊组和非浑浊组ICLNM阳性分别占74.0%(57/77)和45%(9/20),χ^2和P值分别为6.151和0.013;簇状淋巴结组和非簇状淋巴结组ICLNM阳性分别占92.6%(50/54)和82%(36/44),χ^2和P分别为2.619和0.106。结论PTC患者的CT检查中,随着中央组淋巴结增多、直径增大,ICLNM阳性比例增加,对于0.2~0.4cm组病例,浑浊征象提示转移可能性更大,对这些征象的准确识别,有助于外科医生采取更彻底的手术治疗方案,对降低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结节 中央组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的44例早期PTC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腔镜组与开放组。腔镜组男2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4-14.29)岁,1例为双侧PTC;开放组男5例,女24例,平均年龄(48.59-13.7)岁,3例为双侧PTC。术前均行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激素、血钙等检测,B超、颈部CT及喉镜检查。

  • 标签: 腔镜 甲状腺癌 甲状腺全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增生肿大淋巴结中的肿瘤干细胞负载miR30a后在裸鼠体内侵袭能力的变化。方法将腺病毒miR30a寡核苷酸片段转染人从乳腺癌患者增生肿大腋窝淋巴结中分离、培养的乳腺癌干细胞(3组:肿瘤干细胞+miR30a组、肿瘤干细胞十病毒空载体组、肿瘤干细胞空白组),同时设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3组:231细胞株+miR30a组、231细胞株+病毒空载体组、231细胞株空白组)为对照。以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荷瘤鼠肿瘤组织中Vimenfin和N-Cadherin表达。结果原代乳腺癌干细胞平均转染率为62.5%,MDA-MB-231细胞株的平均转染率为78.2%。乳腺癌干细胞和细胞株空白对照组的荷瘤鼠肿瘤体积明显大于miRNA30a干预后的肿瘤体积。未干预组的裸鼠肿瘤组织中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上调表达,而被microRNA干预后的2组细胞侵袭分子均表达下降(21.1%±1.4%,25.3%±1.6%),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至6周时未见转移出现。结论从乳腺癌患者腋窝增生肿大的淋巴结中提取的肿瘤干细胞能在裸鼠体内生长、增殖。miR30a抑制了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miRNAs干扰技术可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乳腺癌干细胞 荷瘤鼠 增殖抑制 miRNA30a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43例行ESD治疗的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43例均在内镜下以ESD术式完整切除,2例(4.65%)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经内镜止血治疗痊愈;无穿孔发生;4例出现发热,使用抗生素后好转;1例(2.33%)术后1年内镜复查发现复发,行外科手术;其余42例电话或内镜随访未见复发或转移,随访时间6个月~2年(1.07±0.41)年。结论ESD手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是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结直肠 神经内分泌瘤 结肠镜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在胰岛素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8例胰岛素行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通过增强CT、增强MRI或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omatostatinreceptorscintigraphy,SRS)确定胰腺体尾部占位病变。采取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7例保留脾血管和脾脏,1例联合脾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59±44)min,平均出血量(125±119)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5±1.4)d,发生B级胰瘘1例。全部患者术后血糖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治疗胰体尾部胰岛素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保脾成功率高。

  • 标签: 胰岛素瘤 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 微创手术 保留脾脏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开窗支架型血管治疗近肾腹主动脉(AAA)的初步结果。方法4例合并严重疾病无法行开放手术的近肾AAA患者,根据术前CT数据定制个体化开窗支架型血管。于全身麻醉下置人此支架型血管并置入肾动脉支架。结果术后即时造影示各分支血管血流通畅,支架形态良好,两例有少量近端I型内漏。术后3个月复查4例患者支架形态正常,两例I型内漏均消失,但另一名患者出现Ⅱ型内漏。结论应用个体化开窗支架型血管治疗近肾AAA近期效果良好。

  • 标签: 开窗支架型血管 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瘤
  • 简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neoplasm,IPMN)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1982年由日本内镜专家Ohhashi首次报道,并描述为“主胰管不同程度的扩张,乳头肿大和过量分泌黏液”[1]。目前国际上广为认同将具有胰管上皮乳头状增生、黏液过度分泌的特征或二者具备其一者统称为IPMN[2]。与胰腺癌相比,IPMN具有低度恶性、生长缓慢、少有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率和再发率低的特点。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分子生物学 胰腺囊性肿瘤 诊断 淋巴结转移率 乳头状增生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基因BRC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多西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BRCA1的表达,用含多西紫杉醇化疗方案(TEC)对该组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分析其与多西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BRCA1表达阳性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稳定率、进展率分别为22.6%、71.7%、5.7%、0%;乳腺癌患者BRCA1表达阴性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稳定率、进展率分别为11.8%、58.9%、27.4%、2.0%,2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RCA1表达水平与含多西紫杉醇的化疗方案(TEC)的化疗敏感性呈显著正相关,BRCA1可能作为一项预测紫杉醇类疗效、筛选乳腺癌化疗药物、指导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新指标.

  • 标签: 乳腺癌 BRCA1基因 多西紫杉醇 化疗敏感性
  • 简介:目的观察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对胰腺癌BxPC3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培养后的BxPC3细胞分为单纯BxPC3细胞组、脂质体处理组、错配siRNA转染组和VEGFsiRNA转染组.以5、10、20、100、200nmol/L的VEGFsiRNA转染BxPC3细胞.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ELASA法检测细胞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吉西他滨对各组细胞生长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xPC3细胞Akt蛋白的磷酸化.结果VEGFsiRNA转染后,BxPC3细胞VEGFmRNA和蛋白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明显下调,但对BxPC3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用0.2μmol/L吉西他滨处理细胞48h后,BxPC3细胞组、错配siRNA组及5、10、20nmol/LsiRNA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6.9±0.3)%、(17.3±0.3)%、(28.8±0.4)%、(52.2±0.3)%、(75.4±0.4)%,抑制率与siRNA浓度相关(r=0.928).同时,siRNA转染后细胞Akt蛋白的磷酸化被明显抑制.结论VEGF基因在胰腺癌BxPC3细胞耐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kt蛋白磷酸化有关.

  • 标签: 胰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RNA 小分子干扰 化疗敏感性 AKT
  • 简介:目的探讨RNA干扰下调叉头转录因子M1(ForkheadboxproteinM1,FoxMl)基因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对胰腺癌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设计合成3个FoxM1siRNA,转染人胰腺癌Panc-1细胞后采用定量PCR方法筛选下调FoxM1mRNA效果最好的siRNA;然后以该siRNA转染Panc-1细胞后,分别以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FoxM1mRNA表达情况;以不同浓度siRNA转染胰腺癌细胞后,分别以MTT法检测吉西他滨(20nM,Gemcitabine)对各组细胞生长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以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Akt磷酸化情况。结果3个siRNA均明显下调FoxM1mRNA水平,以S3效果最好。MTT结果显示,Con-A+Gem组、Con—B+Gem组、siRNA(3.125nM)+GemsiRNA、siRNA(6.25nM)+Gem、siRNA(12.5nM)+Gem组抑制率分别为17.78%、17.56%、35.39%、52.81%及70.98%。蛋白质印迹检测发现,siRNA转染组Akt磷酸化水平明显下调。结论FoxM1基因siRNA可促进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通过下调Akt磷酸化水平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但其内在的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胰腺肿瘤 叉头转录因子M1 化疗敏感性 AKT
  • 简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临床罕见,术前确诊困难,极易误诊。我院2007年至2008年间共收治3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了解该病在我国的诊治现状,复习1999年至2008年10年间国内文献,并结合本院3例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文献复习 国内文献 术前确诊 病理证实
  • 简介:目的探讨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groupproteinB1,HMGB-1)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胃肠道间质(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43例GIST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IL-6、HMGB1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并分析3者的相关性.结果IL-6、HMGB1和Survivin在GIST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61±0.05)ng/ml,(3.54±0.74)ng/ml,(0.15±0.04)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32±0.03)ng/ml,(1.81±0.06)ng/ml,(0.07±0.02)ng/ml),43例GIST患者中IL-6、HMGB1及Survivin在良性组、潜在恶性组、恶性组中的表达水平呈逐渐增高,IL-6在各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5±0.02)ng/ml,(0.59±0.02)ng/ml,(0.64±0.03)ng/ml,HMGB1在各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82±0.55)ng/ml,(3.46±0.16)ng/ml,(4.00±0.61)ng/ml,Survivin在各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0±0.01)ng/ml,(0.15±0.02)ng/ml,(0.18±0.03)ng/ml,GIST患者IL-6与HMGB1表达呈正相关(r=0.699,P<0.05),IL-6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774,P<0.05),HMGB1和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5,P<0.05).结论IL-6、HMGB1及Survivin的高表达能够协同促进GIST的恶变和侵袭转移,检测这几个指标可能有助于判断GIST的良恶性及预测肿瘤的预后.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白细胞介素6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凋亡抑制基因
  • 简介:目的检测胰岛素旁正常胰腺组织中胰岛素、胰岛素原、C肽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的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确诊的38例胰岛素及20例相应旁正常胰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组织中胰岛素原、胰岛素、C肽的表达.结果胰岛细胞旁正常胰腺组织均表达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100%的胰岛素组织胰岛素原和C肽强表达,而55%~60%正常胰腺组织为弱表达;79%的胰岛素组织胰岛素表达为+++,而85%的正常胰腺组织胰岛素的表达为++++.38例胰岛素的胰岛素原、C肽阳性表达细胞数占80%~100%,胰岛素阳性表达细胞数占50%~70%,胰岛素原/胰岛素>1占78.9%,正常胰腺组织分别为20%~80%、60%~90%、10.0%,两者差异均非常显著(P值均<0.05).结论胰岛素组织的胰岛素原/胰岛素>1者占78.9%,测定血浆胰岛素原可能有助于其诊断.

  • 标签: 胰腺 胰岛素瘤 胰岛素 胰岛素原 C肽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