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诊治10例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影像学资料.10例均行CR正侧位、低场强MR检查、螺旋CT轴位平扫加三维重建,并随访复查3个月~2年;均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10例依据3种不同分型方法分型:①依据胫骨远端骨骺损伤位置,10例均为外侧型,无内侧型.②依据骨折后骨折块数目,分为二部分型8例,三部分型2例,无四部分型.③依据骨折线是否累及关节面,分为Ⅰ型7例,Ⅱ型2例,Ⅲ型1例.随访:周围型骨桥形成2例,胫骨远端骨梗死1例.结论:CR、CT、MRI对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诊断有重要价值,三者结合可为临床提供最有价值信息,指导治疗.

  • 标签: 胫骨骨折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踝关节
  • 简介:随着低场MRI在县市级医院普及,临床拟诊急性脑梗死而实际为脑出血行MRI检查患者日益增多。脑出血MRI表现不仅与出血时间有关,而且与机器磁场强度相关。已有文献对高场MRI脑出血表现描述较多,低场MRI脑出血表现虽然也有论述,但各家描述不尽相同。本文旨在通过对本院最近3年偶然发现27例急性脑出血病例MRI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低场MRI特征。

  • 标签: 低场磁共振 急性脑出血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特发性卵巢早衰(POF)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分析临床拟诊POF患者50例和正常育龄妇女52例超声资料,记录子宫内膜厚度、卵泡数目、卵巢体积及其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比较。结果POF组子宫内膜厚度(0.32±0.19)cm,正常育龄妇女组(0.59±0.12)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F组卵泡数(0.84±0.75)个,左右卵巢体积(2.02±1.68)cm3及(2.69±2.66)cm3,卵巢间质动脉峰值流速(PSV)为(8.73±2.44)cm?s,阻力指数(RI)为0.68±0.17;正常组分别为(6.16±2.02)个、(6.17±3.09)cm3、(5.92±2.83)cm3、(15.71±3.68)cm/s、0.53±0.06(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诊断特发性POF,为临床提供有价值信息。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特发性 卵巢早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传染并在社区中预防与控制进行分析,并对控制社区疾病途径与方法进行探索。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疾病控制工作程度、人员情况、经费状况以及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完成疾病控制工作程度为 74.9% ,疾病控制所支出费用占总费用 5.9% ,疾病控制工作人员为 5.8 人,所占比例为 11.3% ,这些工作人员学历大多在高中以下,没有医学背景和没有职称的人所占比例分别为 26.3% 、 10.9% ;社区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工作没有统一业务指导与工作规范。结论制约社区开展预防与控制传染病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素质低下,不足经费投入,没有统一性业务指导。所以,一定要转变工作观念以及提高思想认识,加大队伍建设与经费投入,规范指导,明确职责。

  • 标签: 传热病,社区,控制,预防,规范
  • 简介:目的:分析卵巢成熟畸胎瘤恶变MRI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卵巢成熟畸胎瘤恶变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7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同时行CT扫描。结果:7例占同期收治583例卵巢成熟畸胎瘤1.2%。其中来源于左侧附件4例,右侧3例;鳞状细胞癌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观察到实性成分5例,表现为透壁侵犯或浸润生长4例。肿瘤直径〉9.9em5例。结论:卵巢成熟畸胎瘤恶变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MRI特征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及鉴别诊断水平。

  • 标签: 卵巢肿瘤 畸胎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ACCP)CT和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ACCP患者CT特征和临床表现。结果8例患者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肿瘤标记中,甲胎蛋白(AFP)升高5例(63%),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2例(25%),癌胚抗原(CEA)升高3例(38%)。肿瘤位于胰头部2例、体部2例、尾部4例。病变平均最大径5.1cm,7例病变(88%)为部分或完全外生型生长。5例(63%)边缘清晰。2例(25%)见强化包膜。5例(63%)平扫未见明显出血和钙化灶。5例(63%)见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区。8例均无胰管及胆管扩张。平扫时病变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增强后8例动脉期中度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组织,门静脉期病变持续强化,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强化差别降低。结论ACCP患者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AFP指标升高,可准确诊断。

  • 标签: 胰腺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复查对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SCT检查且曾漏诊隐匿性骨折61例临床资料。结果:61例中,51例初次MSCT检查发现154处骨折,复诊MSCT发现276处骨折;10例初次MSCT未见骨折征象,MSCT复查发现28处骨折,复查发现骨皮质模糊、翘起、断裂,局部密度减低,局部软组织肿胀,部分复查时间较长者出现骨痂形成。初次及MSCT复查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复查诊断肋骨骨折漏诊率显著低于初次MSCT,且能为隐匿性肋骨骨折相关法医临床鉴定提供更准确详尽证据。

  • 标签: 肋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及MRI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临床及MRI资料。结果:本组11例中,囊实性肿块8例,瘤内多发大小不等囊变、出血,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囊内壁光整,壁间隔厚薄不均;实性肿块2例,T1WI和T2WI均高于同层肌组织信号;囊性病灶1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呈明显强化。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主要临床表现是雌激素水平升高,MRI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卵巢肿瘤 颗粒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腹股沟疝在临床上很常见.诊断方法也日益增多,高频彩超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其价值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60例腹股沟疝患者声像图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以期为临床提供具有一定价值诊断信息。

  • 标签: 高频彩超 腹股沟疝 临床诊断
  • 简介: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livopontocerbellaratrophy,OPcA)是一种原因不明以明显脑桥和小脑萎缩为病理特点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通常靠病理确诊,但病理诊断又难以在患者生前进行。近年来影像技术发展及MRI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对该病认识,提高了该病诊断率。

  • 标签: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 磁共振诊断
  • 简介:摘要 :探讨多发肋骨骨折法医临床鉴定要点。收治胸部损伤导致多发肋骨骨折患者 100例,对患者门诊、住院病历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对于阳性或者阴性肋骨骨折患者,均在外伤 3~ 4周左右进行相应胸部 CT平扫 +三维重建,并以该结果作为法医临床医学鉴定最终依据。结果: 100例患者共 460处肋骨骨折,外伤后进行胸部正斜片检查 43例患者经检查共 81处肋骨骨折, 13例患者原共计 26处肋骨骨折后经过胸部正斜片复查新发现 28处肋骨骨折; 30例患者共计 55处肋骨骨折通过胸部 CT复查后发现 100处肋骨骨折。其他 57例外伤后胸部 CT检查共发现 257处肋骨骨折,经胸部 CT复查后发现肋骨骨折 332处。在多发肋骨骨折诊断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检查位置、检查条件以及检查时间等因素,造成漏诊或者误诊。

  • 标签: 肋骨 多发骨折 法医 鉴定
  • 简介:目的:总结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adrenallymphoma,AL)MSCT图像特点,评价MSCT对原发性AL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总结经病理证实6例(9个病灶)原发性ALCT资料,重点研究肿瘤形态、大小、平扫密度、强化方式、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腹膜后淋巴结等情况。结果:6例中,3例位于单侧肾上腺,3例位于双侧,共9个病灶,直径2.4~8.0cm,平均(5.1±1.6)cm;病灶平扫4个为类圆形,3个为椭圆形,2个为类三角形;密度均匀,均无钙化。增强扫描后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5个,不均匀强化4个,其中动脉期为轻度强化,静脉期轻中度强化,4个病灶延迟期亦有强化。结论:原发性AL表现为肾上腺区软组织肿块,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确诊及了解病变累及范围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原发性 肾上腺淋巴瘤 MSCT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差异。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4月间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30例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35例,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其冠状动脉斑块发生部位、数目、性质、斑块所致狭窄程度以及伴或不伴有主要冠状动脉血管中断、心肌梗死等方面的影像差异。结果: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发生率、单发病变以及单支血管累及率在STEACS组中均高于NSTEACS组(P〈o.05),并且心肌缺血以及血管中断发生率较NSTEACS组高(P〈o.05);而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多发病变以及多支血管累及率在NSTEACS组均高于sTEACS组(P〈0.05)。结论:STEACS及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及心肌病变具有各自特点,这对临床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具有较大价值。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 ST段抬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研究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范围变化对不同恶性程度前列腺癌(prostatecarcinoma,PCa)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直方图特征影响。方法筛选36例经根治性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证实PCa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MR)图像。在最大病灶层面上选取不同大小ROI,测量高、低恶性度PCa直方图统计特征。ROI范围设定如下:ROI1,根据轴位T2WI上病灶最大层面的边界获得ADC图ROI;ROI2,根据ADC图上病灶边界画出ROI;ROI3、4,根据ROI1获得ROI3、4,形状与ROI1相同,面积分别为ROI13/4和1/2;ROI5,根据轴位T2WI获得ADC图上所有病灶层面ROI,组成病灶整体ROI5。主要利用t检验筛选出高、低恶性度P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数,然后进一步评价不同范围ROI之间测量结果差异,并对其进行多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寻求具有最佳鉴别效能参数。结果共分析48个病灶(17个低恶性度和31个高恶性度)数据。在高、低恶性度PCa之间,所有偏度值及峰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不同大小ROI,ADC均值及其百分位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恶性度PCa值均高于高恶性度PCa),ROI1、2所对应部分标准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随着ROI范围缩小,除了高恶性度PCaADC值所对应10%百分位数以外,所有ADC值、百分位数及其所对应标准差均随之减小,但高、低恶性度病灶所对应差异越来越小。ROI5与ROI1ADC值、百分位数及其标准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第10百分位数,ROI1所对应ADC值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最大,与ROI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91vs0.860,P〈0.05),但与ROI3、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91vs0.825,0.891vs0.817,P〈0.05)。结论不同范围ROI对ADC值及其百分位数测量均�

  • 标签: 前列腺癌 恶性程度 直方图分析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 简介:目前CT机检查床头托是单功能头托,一端固定,另一端向下旋转最大45℃,所有的CT机检查床头托都不能向足侧旋转至与床平行(如图1).头托只有一面凹面,不是"双面凹"形,即使个别头托能转向足侧与床平行,也不能使用.头托不能多用途,即在行颈、胸部等体部CT检查时,还需要另一辅助设备枕于头下,且检查部位也不可能正好位于床正中线而需要调整(如图2).头托与检查床连接部一般都是金属制造,其尺寸太大,有时影响个别部位检查.部分CT机在检查头时,轴面扫描改冠状扫描需要更换头托,增加不必要工作量,还需要购买不同用途头托.

  • 标签: 多功能头托 CT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方法:22例临床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先行螺旋CT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100ml,延迟15~20S和25~30S行两次扫描。结果:平扫间接征象:肺纹理稀疏11例,肺梗死灶形成9例,肺动脉高压2例,胸膜肥厚3例,胸腔积液8例。增强后直接征象:充盈缺损(附壁性32支,部分性30支,完全性92支和中心性即轨道征15支)和动脉面细小14支。结论: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迅速、无创伤有效诊断方法。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及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1月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肺隔离症7例,均采用GELightspeed16层CT扫描机,行双期增强扫描,并行MPR、MIP及VR。结果:7例肺隔离症患者中,6例病灶位于左下叶,1例位于右下叶;5例为叶内型,2例为叶外型;异常供血动脉5例来自于胸降主动脉,2例来自于腹主动脉上段;CT平扫表现为肿块形4例,不规则形3例;血管重建中7例均清晰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结论: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对诊断肺隔离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肺隔离症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引起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对应解决策略,促进医学检验准确性提升。方法以我院 2018年医学检验病例为对象,选出存在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 130例患者,对研究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引起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关键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 130例研究对象,有 112例患者由于样本采集中出现失误,造成了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比例为 86.15%;有 18例患者由于试剂、设备因素造成分析前误差,比例为 13.85%。结论在医学检验中,必须加强对样本采集管理力度,从根源上杜绝分析前误差,保证医学检验精准度。

  • 标签: 医学检验 误差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