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吸入性损伤综合治疗措施中,机械通气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若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当,将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机械通气引起的肺部过度牵张能够导致炎性细胞因子聚集、内皮和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肺部液体平衡失调及明显肺组织损伤。为减轻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近年倡用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肺功能不全,潮气量6~8mL/kg、吸气平台压小于或等于30cmH2O(1cmH2O=0.098kPa)、

  • 标签: 烧伤 吸入性 高频通气 高频喷射通气
  • 简介:机械通气治疗是利用呼吸机的机械通气装置,建立肺泡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形成肺泡通气的动力,产生气流和提供不等浓度的氧,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降低呼吸功,达到改善或纠正缺氧、CO2潴留和酸碱失衡,以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方法.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呼吸机 适应证 禁忌证 通气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对枕横与枕后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选出100例进行研究,其中50例产妇在第一产程中采用床上卧的方式待产,其余50例产妇的第一产程为自由体位方法待产,分别列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通过观察与记录分析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的时间,妊娠结局以及出现的宫缩乏力、骨盆异常等异常状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的时间均比对照组产妇更短,P<0.05,最终顺产的有24例,顺产率达到48%,高于对照组的22%,剖宫产率为52%则低于对照组的78%,P<0.05,发生宫缩乏力、骨盆异常等异常情况的概率为42%,低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枕前与枕后产妇在第一产程中选择自由体位,能够确保产妇在适合自己的舒适体位中推进产程,有助于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和产程异常率,更能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具有较高的产科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 第一产程 自由体位 枕横位 枕后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无创机械通气,试验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钠肽水平、生命体征以及血气分析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试验组的BNP(1036.41±261.87)pg/ml、HR(97.84±25.35)次/min、RR(25.12±6.71)次/min、PaCO2(42.24±11.11)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BNP(1332.21±335.57)pg/ml、HR(114.62±29.46)次/min、RR(28.57±8.85)次/min、PaCO2(49.97±13.66)mmHg;试验组的PaO2(81.86±22.38)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aO2(74.04±19.52)mmHg,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抢救急性重症左心衰竭中,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脑钠肽浓度。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通气 急性重症 左心衰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53-01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抚触护理结合俯卧体位护理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纳入56例患者,时间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不同护理方式分两组(每组28例),抚触护理为对照组,抚触护理结合俯卧体位护理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护理结合在新生儿肺炎中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肺炎 新生儿 抚触护理 肺活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应用无创辅助通气对新生儿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新生儿,在我院收治的新生儿中纳入40例作为研究样本,对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予以无创辅助通气,研究新生儿血气指标(PaO2、PaCO2等)、并发症发生率(气胸、肺部感染、撤机失败等)。结果:无创辅助通气过渡过程中PaCO2、PaO2等血气指标仍可维持正常,新生儿撤机后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结论:在新生儿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应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的效果显著,能维持新生儿的血气指标,降低撤机失败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创辅助通气 新生儿 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ICU机械通气是救治危重患者重要措施,通过创建人工气道作进行紧急抢救,具有创伤性,患者难以忍受气管导管刺激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为减少患者不适感,提高治疗舒适性提出采取舒适护理方法从而让患者达到身体、心理的舒适,积极配合治疗工作。接下来,文章就引起ICU机械通气患者影响其舒适的相关因素与舒适护理展开论述。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舒适护理 进展研究
  • 简介:机械通气(Mechanicalventilation,MV)常用于危重病人的呼吸支持,它可显著改善病人的气体交换功能,也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并发症.近10年内,随着对机械通气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深入,导致机械通气一些常规观念的转变,通气模式及通气策略不断更新.本文简述机械通气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标签: 机械通气 损伤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ICU内患者病症情况复杂,一般需长时间接受机械通气,但是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下患者肢体活动少、镇静时间长,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情况,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随着相关康复医学理念及其技术的发展,临床上认为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要重视加强早期活动护理,有研究表明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活动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并发症风险,基于此在本文中便重点探析了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早期活动护理干预。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早期活动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从临床试验和研究成果出发,综合评估了机械通气对ARDS的治疗效果。机械通气能够通过提供机械支持,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缓解呼吸困难,以及减轻肺泡表面张力,从而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机械通气还可以通过调节呼气末正压(PEEP)等参数,减少肺泡塌陷,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从而提高肺部功能。然而,机械通气也存在一些不良影响,如气压伤、气道损伤等。因此,在应用机械通气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精准调节通气参数,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效果,同时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机械通气,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不良影响,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难产的临床表现、原因、处置方法。方法选取202例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头难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112例)和阴道分娩组(90例),采用回顾分析法对临床效果、产程、产后出血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两组在宫缩乏力发生率、胎方位、枕后、宫颈水肿的差异明显(P>0.05),引产率差别不大(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儿因素、产力异常、心理因素可导致头难产。通过心理疏导、产前检查、保健可降低头难产对母婴的伤害。

  • 标签: 头位难产 患者 临床治疗 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头难产的识别、处理及预防。方法对头难产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中剖宫产37倒(61.7%);胎头吸引术11例(18.3%),徒手旋转胎头后阴道分娩12例(20.0%)。结论胎头位置异常是发生头难产的主要原因。大多数胎头位置异常为持续性枕横和枕后,可以试产;而严重的胎头异常,必须行剖宫产结束分娩。及时诊断、维持较好的产力并及时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是预防头难产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头位难产 识别 处理预防
  • 简介:目的分析头难产的临床表现,总结头难产的识别与处理方法。方法对头难产病例从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胎头位置异常是头难产的主要原因。结论胎膜早破是头难产的早期信号,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是头难产的晚期表现,及时发现与处理胎头位置异常、纠正产力异常是处理头难产的关键。

  • 标签: 头位难产 识别 处理
  • 简介:[摘要] 拔牙后的牙槽窝点保存不仅与种植时机的选择有关,而且关系到种植修复体的质量,美学和寿命,是口腔种植医生关心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各种点保存的术式和方法做一综述,并对常用植骨材料的临床选择略做探讨。

  • 标签: [] 牙槽窝(骨) 微创拔牙 骨替代材料 位点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