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鼻舒适片中欧前胡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方法和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中,色谱柱采用迪马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流速为1.0ml/min,检查波长为300nm,进样量为10μl。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中,色谱柱采用Shim-packXR-ODSIIIC18(70mm×2mm,1.6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842),流速为0.3ml/min,进样量为3μl。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主峰出峰时间为45min,3批样品含量分别为0.086,0.085,0.082mg/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主峰出峰时间为3.5min,3批样品含量分别为0.087,0.086,0.082mg/片。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测定鼻舒适片中欧前胡素的含量,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加快了分离速度,提高了分离效率,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

  • 标签: 鼻舒适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欧前胡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验指标组合对于慢性肾病的早期诊断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肾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经肾活组织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在早期诊断检查时均进行了肾小球率过滤、尿微量白蛋白及尿酶的检测,分析生化检验指标对早期慢性肾病检出率。结果在我科治疗的50例经肾活组织检查确诊的慢性肾病患者,在早期肾病诊断中应用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以及尿酶的检查指标确诊患者为49例,检出率为98%。与肾活组织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组合指标在慢性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慢性肾病的治疗争取了最佳时机,且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的大力推广运用。

  • 标签: 生化检验 组合分析 慢性肾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数,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以回顾性性调查方法,对我院甲乳外科2013年4月~6月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及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该科2013年7月~9月手术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后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干预前手术切口感染率为2.42%,抗生素使用率为55.6%;干预后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14%,抗生素使用率为45.5%。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性质是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实施目标性监测,加强危险因数管理,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规范抗生素合理使用。

  • 标签: 手术 切口感染 目标性监测 危险因数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改善医院门诊服务功能、方便群众就医,缓解看病难问题。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服务、实行专家全日制门诊、开设特色门诊、实行弹性排班等措施,全力施行预约诊疗服务。结果有利于患者提前安排就医计划,减少候诊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安全风险。结论预约诊疗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努力实践的同时,需要实行分时段预约、推行实名制预约,推广实时付费预约、建立多渠道预约平台等方法不断细化预约服务管理流程。

  • 标签: 目标化管理 预约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整医院药学实习的内容。方法依据多家医院发表的调查结果,对医院药学的服务重点进行分析,确定医院药学实习内容。结果药物不良反应、特殊人群用药、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相互作用是医患经常询问的内容。结论有针对性的寻找服务重点,对改善药学服务、提高实习生药学水平有很好的帮助。

  • 标签: 药学服务 药学实习 药物咨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超声影像三维目标对象的分割方法。方法针对我院目前使用的机型为GE730的实时三维超声,将其总体的三维分割算法分为基于结构的分割技术、基于统计学的分割技术和混合技术三大类。结果与结论人体组织器官的三维图像分割是医学图像分析和医疗诊断的重要前提,是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医学成像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诊断成为现实。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生和研究者可以通过虚拟交互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对病人作出正确的诊断。在对人体组织器官和感兴趣区域的分割中,三维分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医学超声影像 三维分割技术
  • 简介:摘要生药学是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医药学专业课,其内容涉及广泛,相似易混淆。通过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而提高了生药学的教学质量。

  • 标签: 生药学 课堂教学 设计与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2015年度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这一阶段作为试验组,2014年度在手术室护理中未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阶段作为参照组。结果对比实施后(2015年)与实施前(2014年)的实验结果,护理质量以及病人的满意度,发现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实施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目的在于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使其对治疗充满信心,易于接受。因此,在完善治疗方案的同时,积极配合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管理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造口伤口专科护理小组对科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建立造口伤口小组,完善专科制度及成员职责,对入院患者实行Braden压疮风险评估,统计院内压疮治愈率,以及护理人员知识普及率和压疮上报率。结果护理人员对造口伤口护理知识普及率达和压疮上报率达100%,压疮好转率为95%。结论建立造口伤口小组对科室造口伤口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

  • 标签: 伤口造口小组 专科 老年病房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提高护士对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立中心静脉导管换药小组。方法首先成立中心静脉导管换药小组,然后建立中心静脉导管换药小组制度,明确小组工作目标和职责,规范中心静脉换药程序,进行系统培训,落实临床实施要求,最后评价效果评估。结果加强了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管理,提高了临床中心静脉导管换药的护理质量,同时护士对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明显提高,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中心静脉换药小组的有效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小组成员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 标签: 深静脉换药小组 建立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立PICC小组提高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成功率、降低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照组由科室护士长和护士进行置管及维护,实验组由PICC小组人员进行置管及维护。结果成立PICC小组后对置管患者全程的护理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成立PICC小组可以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PICC小组置管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效果。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对管理前后的相关项目进行对比,分析效果。结果患者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后,吸烟人数、饮酒人数、锻炼人数、控油壶和控盐勺使用人数、定期测血压人数、规律服药治疗人数、基本知识知晓率分别较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前有明显改善,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能够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能改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对患者良好控制血压、保持病情稳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护理小组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ICU危重患者120例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由ICU护理小组提供护理服务。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取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76.7%,观察组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精神状态以及情绪状态评分,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危重患者提供ICU护理小组模式护理,对改善ICU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ICU护理小组 危重患者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骨科实行APN固定护理小组连续排班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2011年7月-2012年6月实行固定小组APN排班模式一年来我科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情况,并与2010年7月-2011年6月传统排班模式做比较。结果APN固定小组排班模式下的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APN固定小组排班模式既增强护士责任心,又提高了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有利于骨科病房的管理,是科学合理的排班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为有效、可行、科学的病房管理方法,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方法在科室设立2个医疗护理小组,充分应用医护协作模式的协作机制,如共同查房,共同对患者予以健康指导,医护每天双向反馈患者住院期间治疗及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共同讨论解决方法等。结果随机抽查80名住院患者满意度,其中对医护服务满意度为95.7%,健康教育指导掌握率为94.3%,医护技术满意率为95.3%,并统计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为10.3天。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骨科病房应用医疗护理小组模式的工作机制,可以建立医护之间快速有效的沟通,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技术,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及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标教学联合阶梯式考核法在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手术室68名实习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名学员,给予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和考核方法;而给予观察组实施目标教学法联合阶梯式考核法,分别对比两组学生应用不同教学和考核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学员对护理学理论和操作考核分数均显著提升,且与对照组相比差距显著(P<0.05)。结论对于护理实习生应目标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点掌握情况,而阶梯式考核法可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 标签: 目标教学 阶梯式考核 手术室护理实习 临床带教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情境模拟教学在外总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广西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5年制的学生共48名,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名,观察组采取情境模拟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平时成绩及期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考试成绩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认为情境模拟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增强了学习兴趣,扩宽了学习渠道。结论情境模拟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外总临床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翻转课堂 情景模拟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NSE、Cyfra21-1、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探讨在肺癌诊断中的优化及减少过度医疗的肿瘤标志物组合。方法收集145例确诊肺癌患者的血清标本,53例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清标本。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SE、CYFRA21-1、CEA、CA125、CA199,并计算分析上述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单项检测各种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以CYFRA21-1最高(73.10%),特异度以CEA(90.56%)最高。两项联检以NSE+CYFRA21-1灵敏度最高(81.54%)。三项联检以NSE+CYFRA21-1+CEA灵敏度最高(87.50%)。四项联检以NSE+CYFRA21-1+CEA+CA125灵敏度最高(87.93%)。NSE+CYFRA21-1+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灵敏度高达(89.51%)。结论肿瘤标志物NSE、CYFRA21-1、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组合中以NSE+CYFRA21-1+CEA组合对于肺癌诊断灵敏度较高且可减少患者费用负担,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肺癌或体检筛查的指标。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优化组合 早期诊断 过度医疗
  • 简介:摘要乳腺增生病是当前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多发于中年妇女,近年来该病发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病因一般认为是内分泌失调所致。随着中医药的发展,用传统的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成为许多患者的选择。本文从多个案例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介绍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组合物。该药物采用天然中药,粉碎加工制剂,无毒副作用,从而避免了肝肾损害,可以使患者放心使用。而且该中药作用直接,起效快速,在治疗过程中使乳腺血液循环得到明显改善,消除乳腺增生,根据临床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其总有效率可达98.7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腱肌移位加强内侧髌股韧带+外侧髌骨支持带松解+髌韧带外侧半止点内移术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本组11例病人(13膝),其中一男一女为双膝。年龄约5岁~16岁。均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后采用半腱肌移位加强内侧髌股韧带+髌韧带外侧半胫骨结节止点内移术。结果所有病人术后均获得3个月~4年随访,平均2.3年,全部病例术后髌骨脱位未见复发,无脱位恐惧感。关节活动恢复正常。采用Lyshohn1临床评分系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术后平均评分92分。结论半腱肌移位加强内侧髌股韧带+外侧髌骨支持带松解+髌韧带外侧半止点内移术,是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半腱肌 髌股韧带 髌骨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