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MRI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诊断意义,对治疗提供具有重要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膝关节损伤的患者127例,年龄在15-65岁之间,平均37岁。对筛选的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关节常规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为主要诊断标准,结合临床检查运用MRI诊断,对比两者检查的准确性及灵敏性等诊断结论,结果运用MRI检查结果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运用到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建议推广运用到临床中。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MRI诊断与临床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乳腺癌根治术属体表大手术,由于手术范围广泛,皮瓣剥离面大,术中止血不彻底,电刀应用后组织固化再次脱落,尤其腋窝淋巴结脂肪清扫,一些小淋巴管未予结扎,拔管时间过早,引流方式部位不当等,往往造成术后皮下积液,继之合并感染皮瓣坏死,延长了住院时间,影响了后续放、化疗效果。因此,寻找一种较为理想的引流方式予减少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非常关键。本组资料回顾性总结了本院自1992年~2008年171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探讨引流方式与积液发生率关系,现总结如下。

  • 标签: 乳腺癌根治术 负压引流 皮下积液
  • 简介:目的比较药物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对13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78例)和介入治疗组(58例),随访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生存率、心功能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1年时药物组和介入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7%和5.2%,再住院率分别为14.1%和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年时药物组和介入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0%和6.9%,再住院率分别为15.4%和10.3%,生存率分别是98.7%和100%,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治疗后介入组心功能改善和药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介入组心绞痛复发率和再次血管重建术较药物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减少再住院率、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都无明显差异。而介入治疗较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 标签: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对综合医院的满意度。方法选择2016年2月8日-2016年3月12日期间在我院住院2d以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选择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科室以及住院服务指标作为自变量,剔除变量显著性水准0.10,入选变量显著性水准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住院天数、导医服务、医护人员反应时间、解释用药和餐厅饮食质量是总体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来看,住院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满意度较高,但是在护患沟通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 标签: 综合医院 住院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RI、CT对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脊柱压缩骨折100例156个椎体。外伤性压缩骨折30例48个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30例56个椎体;恶性压缩骨折40例52个椎体。MRI和CT分别重点观察了椎体信号或密度、椎体后缘形态、椎弓根及椎旁软组织形态、MRI及CT增强的强化方式。结果恶性压缩骨折较特异性的征象有(1)椎体后缘呈球形凸出;(2)椎弓根膨大呈T2WI高信号;(3)T1WI呈广泛均匀低信号,且不均匀强化;(4)瘤样椎旁软组织肿块,随时间延迟逐渐增大。良性压缩骨折较特异性的征象有(1)椎体后上、下部分向后移位或成角;(2)骨折线下方盘状或带状低信号带;(3)T1WI部分正常骨髓信号保留,呈条带状均匀强化;(4)椎旁软组织块随时间延迟而吸收缩小。结论常规MRI、DWI及ADC值定量测定对恶性脊柱压缩骨折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对良性压缩骨折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二者联合检查,能明显地提高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病因的诊断符合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DWI ADC 脊柱 骨折
  • 简介:[摘 要] 目的:钙制剂粒径越小其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机体对钙的吸收,本文通过研究不同钙药物制剂粒径数据的差异情况以探讨钙剂吸收的效果。方法:以14种钙制剂为研究对象进行粒径研究测试,由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检测,称取同等质量的样品,按照1:1比例充分溶于同体积的纯水中,通过仪器检测钙制剂悬浊液的粒径分布。结果:14种钙制剂按照D90粒径从大到小依次为:S-K 383.490 μm;TCBJ牛初乳加钙咀嚼片105.668 μm;LD碳酸钙D3颗粒52.299 μm;GEQ碳酸钙D3片(Ⅱ)46.82 μm;TCBJ VD+VK 43.767 μm;SWS 40.296 μm;LD碳酸钙D3片(Ⅱ)31.392 μm; 童时液体钙 30.702 μm;BOLD 22.470 μm;迪巧维D钙咀嚼片22.153 μm;迪巧儿童维D钙咀嚼片15.715 μm;迪巧维生素D维生素K咀嚼片14.917 μm;OSTL颗粒 6.578 μm;迪巧小儿碳酸钙D3颗粒3.514 μm,本实验结果显示14种钙制剂中迪巧小儿碳酸钙D3颗粒粒径最小。结论:钙制剂粒径的大小是影响生物体内利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实验通过钙制剂粒径大小的比较,对补钙产品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为今后优化钙制剂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数据参考。

  • 标签: [] 骨质疏松 钙制剂 粒径 迪巧 补钙
  • 简介: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使用效果,为临床医生对副反应少的宫内节育器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依据。方法:本文对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在我站志愿放置宫内节育器,经体检无禁忌症后,对其介绍三种宫内节育器的不同特点,由受术者自由选择,三种各观察152例,共456例。观察脱落、妊娠、出血疼痛终止率。结果:18月续用率分别为:CT300型90.45/100/年、MCU功能性96.43/100/年、I-220型98.45/100/年,三种IUD组间比较略有差异。妊娠、脱落、出血疼痛终止率,三种IUD差异较明显。结论:三种IUD均表现出良好的可接受性,尤以MCU功能性和1-220型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副反应 临床对比 续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扫描在鼻咽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鼻咽癌患者分别使用CT和MRI进行检查,并使用手术病理诊断进行确诊,比较两种方法对鼻咽癌的准确率。结果CT和MRI诊断20例鼻咽癌患者的准确率均为100%,两种方法的诊断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种检查方法在海绵窦和茎突后间隙的侵犯方面的检出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对鼻咽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将两者配合使用可以有效诊断鼻咽癌病情。

  • 标签: CT扫描 MRI扫描鼻咽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临床病理尸检和法医病理尸检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到2020年期间的121具死亡遗体资料作为对照组,另外选择2021年到2023年期间的118具死亡遗体资料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死亡遗体资料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 ①观察组的尸检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且观察组的法医病理尸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法医病理尸检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比临床病理尸检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医疗纠纷越来越明显,尸检率越来越高,但临床病理尸检率逐渐下降,法医病理事件率逐渐升高,法医病理尸检率更加客观公正,能更加准确的反映尸体的情况,可以在医疗纠纷鉴定中,特别是涉及患者死亡的鉴定案件中发挥作用。

  • 标签: 临床 病理 法医 尸检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21年7至2023年7月期间脑病科实习62名同学中,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方式选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对照组医学生接受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医学生接受案例教学法,对比两组教学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完成教学后观察组医学生的学习兴趣、临床综合能力、医学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 标签: 临床教学 案例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对比浅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妇科体检和妇科疾病检查时应用阴道超声技术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在该科2018年1月—2021年1月进行妇科检查的120例妇科疾病患者以及100名妇科体检者为研究样本,患者和体检者均实施经腹部超声以及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和体检者临床资料,观察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子宫内膜病变、宫颈疾病以及卵巢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100名妇科体检者经腹部超声检查后有5例(5.00%)体检者图像存在异常情况,经阴道超声检查后显示有8例(8.00%)体检者图像存在异常情况。120例妇科疾病患者采取腹部超声检查后提示,有88例(73.33%)患者图像存在异常;诊断准确性方面,32例(80.00%)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40例(72.73%)患者诊断为宫颈病变、16例(64.00%)患者诊断为卵巢病变。120例患者采取阴道超声检查后提示,有110例(91.67%)患者图像存在异常;诊断准确性方面,39例(97.50%)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47例(85.45%)患者诊断为宫颈病变、24例(96.00%)患者诊断为卵巢病变。阴道超声对妇科疾病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超声(χ2=13.968,P

  • 标签: 妇科疾病 妇科体检 阴道超声 准确性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进行冠心病诊断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诊断情况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房性早搏早发为26(52.00%),房性早搏成对为25(50.00%),室性早搏为22(44.00%),室性早搏成对为20(40.00%),诊断准确率为49(98.00%),诊断效果评分为93.32±3.41,诊断满意度为49(98.00%)。实验组患者诊断标准和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诊断效果和诊断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检查较为良好,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较为良好,与常规心电图相比,诊断价值比较高,应用效果更好,可以在冠心病诊断中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诊断 冠心病 价值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肺结核与青年肺结核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针对50名老年肺结核病人和50名青年肺结核病人进行研究,同时将老年肺结核病人纳入研究组,青年肺结核病人纳入对照组。对比肺结核类型、合并症出现率、治疗效果。结果:老年人肺结核病人以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为主,而且肺心病、自发性气胸、高血压、胸膜炎为主要的合并症类型;同时,和研究组相比,对照组的合并症出现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肺结核 青年肺结核 并发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比脊柱骨折采用CT与X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自本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中选择64例作为研究样本,依照双盲法分组,设定行X线诊断的32例为对照组,设定行CT诊断的32例为实验组,两组进行诊断准确率的评比。结果:实验组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上为P<0.05,即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对脊柱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高于X线,可更好的显示骨折部位,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 标签: 脊柱骨折 X线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美容外治法与药物治疗痤疮疗效对比。方法:研究以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共有80例入组,均为2020年1月-2022年12月间医院收治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实行医学美容外治法治疗(观察组,n=40),一组实行药物治疗(对照组,n=40),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中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痤疮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医学美容外治法具有高效、安全的优势,效果显著,值得参考使用。

  • 标签: 医学美容外治法 药物治疗 痤疮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1-2023.12期间我院经病理结果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50例,均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敏感性和误诊率。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准确率和敏感性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p<0.05),误诊率明显低于经腹部诊断(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效果明显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可用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中。

  • 标签: 经阴道超声 经腹部超声 子宫内膜癌 准确率 特异性 敏感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以分组对比为实验原则,探讨经腹、经阴道超声诊断的临床实践价值,并深入分析将其应用于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验证其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研究时间截点在2021年至2023年间开展,取我院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外孕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行经腹、经阴道超声诊断检查,以相关研究数据为支撑,验证其诊断有效性,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针对本研究宫外孕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更高,且从各声像图表现看,检出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指标间P值达到小于0.05标准。结论 针对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相较经腹超声诊断效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占据优势性,其阴道探头分辨率、频率均较高,可有效规避气体、脂肪等因素影响,检测图像更直观、更清晰,以保障诊断准确性,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值得在临床放射诊断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宫外孕 经腹 经阴道 超声诊断 影响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对比敏感度CS与眩光对比敏感度G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2011年12月50例眼科患者,均使用对比敏感度测试仪检测,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探讨手术后眼的cs值与GS值关系。结果3、6、9、12c/d空间频率中,人工晶状体眼GS值比cs值明显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眼的cs受到眩光的影响更大,GS有明显下降趋势。

  • 标签: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眼 对比敏感度 眩光对比敏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阶段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处理方法及其所产生的疗效做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探讨和总结2004~2008年和2009~2013年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全部临床资料和对病人的随访结果。结果第一阶段在手术中修复以胆管端端吻合为主,后期发现的损伤修复则以胆管空肠襻式吻合为主。第二阶段术中发现的损伤常用的修复技术是以胆管修复+T管引流为主,后期修复则以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为主。一期手术修复成功率分别为41.18%和30.77%,二期手术修复成功率分别为54.55%和68.42%,经计算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出现医源性胆道损伤时应即使发现并果断在手术中进行修复,对手术中发现的损伤胆道修复为首选,后期则应该以胆管-空肠Roux-Y吻合为第一选择。

  • 标签: 医源性 胆道损伤 外科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腹部CT(Computedtomography,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Magneticresonac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等三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在肝外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2月在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简称ERCP)确诊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比较B超、CT和MRCP对肝外胆管结石的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RCP确诊胆总管结石患者261例,B超、CT和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显示率分别为41.7%、55.6%和81.5%,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超检查肝外胆管≤0.8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有47例,B超、CT和MRCP对胆总管不宽胆总管结石的显示率分别21%,30.8%和56%,B超与CT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MRCP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显示肝外胆管结石方面,MRCP明显优于CT和B超,尤其肝外胆管不宽的患者,B超和CT有一定局限性。

  • 标签: B超 CT MRCP 肝外胆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