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7年4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首次成功举办了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应急处置演练。通过总结这次演练的经验.详细分析了现场应急处置组织结构和实战处置顺序,旨在加强反恐意识,强化应急准备,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建设,探索口岸执法把关与反恐工作有机结合的实效方法。

  • 标签: 辐射 演练 口岸 反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这段时期内发生的80例护理不良事件,找出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80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发生原因为护理人员护理技术不过关的有12例、护理人员违反护理操作规程的有8例、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不足的有11例、护理人员工作疏忽的有10例、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的有17例、医院保障系统不完善的有11例、患者不配合护理工作的有11例,分别占总数的15.0%、10.0%、13.8%、12.5%、21.3%、13.8%、13.8%。所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均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加以处理,处理效果较好,总护理满意率达到了91.3%。结论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护理技术不过关、护理人员违反护理操作规程、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不足、护理人员工作疏忽、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医院保障系统不完善以及患者不配合护理工作等,为了避免及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临床上应当加强防范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率逐渐增加,不仅影响着公众的生命健康,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性,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体系急需提高和完善。对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如果能够做到及时、合理的应对,对于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性非常重要。本文将就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对策展开探讨。

  • 标签: 公共卫生 突发事件 应对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方法启动应急预案响应机制,合理使用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做好隔离消毒和个人防护,积极有效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果讨论我院在应对多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较好的做到高效、及时、准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认可和评价。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烧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患者安全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医疗护理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核心目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患者安全问题成为卫生保健体系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间题之一。我院为了给病人创建一个安全、有效地健康服务体系,确保病人安全,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于2013年初建立了"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方案"、"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预防措施 分析体会
  • 简介:摘要机能学实验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三门学科的实验,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机能学实验这三门学科的实验进行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机能学实验是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在实验中时时面对着一些可变动的不安全的因子,如何预防管理这类危害事件的发生,对学生在今后的课程指导中具有实际的意义。

  • 标签: 机能学实验 危害事件 预防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地防范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发生的 124 例不良事件,针对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有效分析,达到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结果: 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分别为给药错误、违规操作、转抄、执行医嘱错误,且上述不良事件大多发生于工作年限 0-3 年护理人员中。 结论: 针对儿科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有效分析,为了避免发生类似事件医院以及科室都需要工作流程优化,对护理人员展开分层培训,进行医院信息系统完善,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等相关措施,进行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儿科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以便改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方法对我院处理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结果建立危机预警信息系统、建立高效完善的应急管理组织结构、构建信息传递通道及建立健全医院的危机反馈学习系统及提高医院应急公关能力等方法策略,才能有效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结论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加强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对 策略
  • 简介: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我国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风险评估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而风险评估方法的正确运用直接影响风险评估的可靠性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目前国内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方法的文献较少。本文通过对专家会商法、德尔菲法、风险矩阵法和分析流程图法四种风险评估方法进行比较,提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和适用条件选择最合适的评估方法。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 风险评估方法
  • 简介: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是成因的多样性;分布的差异性;传播的广泛性;危害的复杂性;治理的综合性;新发的事件不断产生;种类的多样性等。本文笔者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法律制度 财政保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化管理与控制对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未实施系统化管理与控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下半年实施系统化管理与控制的12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系统化管理与控制的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X =5.3174;该组护理满意度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X =6.3179,(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系统化的管理与控制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化管理与控制可以在临床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推广开来。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不良事件 系统化 管理 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医院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和原因,针对护理不良事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对我院2019-2021年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居于前三位的不良事件分别是非计划拔管、跌倒、药物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与照护人员、时间段、患者自身某功能特点有密切关系。结论:康复医院住院患者的不良事件从陪护人员、护士年资、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方面采取措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尤其是拔管事件的有效控制,可持续改进。

  • 标签: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体检中心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探寻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对策。方法 本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是于我院进行体检的538例体检者,根据双盲法将体检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一组均包含体检者269例。结果 将两组体检者进行分组比较研究后发现,实验组较之对照组满意度更高,且护理后负面情绪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结论 在体检中心体检者护理实践中运用程序化护理方式效果显著,可在降低体检者负面情绪评分的基础上提升体检者满意度。

  • 标签: 体检中心 护理不良事件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近年来佛山市南海区学校直饮水的卫生质量。方法2007-2011年间每年对辖区内所有使用直饮水机学校进行抽样监测,每所学校随机抽查1~2台直饮水机,开展检测的项目为13—31项,按照卫生部GB/T5750_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验,参照CJ94-2005《饮用净水水质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007—2011年共抽检学校430所,抽检直饮水506份,检测项目总数11746项次,5年平均合格率为98.45%(11564/11746),各年的合格率分别为98.12%(3808/3881)、97.92%(1833/1872)、98.94%(2883/2914)、98.61%(1703/1727)、98.89%(1337/1352),5年检测项目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饮水最主要的不合格项目集中在细菌总数,5年平均合格率为83.20%(421/506),各年的合格率分别为84.67%(127/150)、73.61%(53/72)、78.72%(74/94)、89.53%(77/86)、86.54%(90/104),5年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海区学校直饮水微生物污染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学校直饮水的监管。

  • 标签: 直饮水 微生物 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出预防食物中毒的对策,为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为政府部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0年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食物中毒事件72起,中毒2046人,死亡10人,死亡率为0.49%。死亡人数最多年份是2005年(4人),死亡率为1.04%。食物中毒多发时间是每年的第三季度。食物中毒多发单位是集体食堂、餐饮服务单位和个人家庭。食物中毒的种类以有毒动植物中毒为主,其次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其中,有毒动植物中毒的种类主要是豆角皂甙中毒。结论2004-2010年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食物中毒事件有突出的流行病学特点。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的开展防控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大卫生行政执法力度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食物中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血液净化中心常见不良事件以及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期间,血液净化中心常见不良事件以及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血液净化中心常见不良事件为交接班不到位、制度执行力度不强、护理文书错误等,实行安全管理措施后,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管理前,组间对比( 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在血液净化中心的管理中,分析风险隐患并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能够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透析安全。

  • 标签: 血液净化 风险管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