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古代历史名城——蒲州,自公元386年建城始,经历代不断经营和建设,至金元战争前已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体系,规模可观,成为黄河流域的名胜荟萃之地。其城市景观的构成内容大致可概括为10种类型:城垣、中潬、蒲津桥、衙署贡院、祠庙、寺观、建筑名胜、园林、渠堰堤坝、街市民居。十三世纪初的金元战争无疑是蒲州古城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饱受战火蹂躏的蒲州古城一度残破不堪,走向了衰落期。此后在元明清时期虽有逐渐恢复,怎奈又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终究难以挽回颓败之势,1959年最终被废弃。但蒲州古城遗留给今人的地上遗址和地下遗存的文化遗产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 标签: 蒲州 蒲津浮桥 鹳雀楼 金元战争
  • 简介:<正>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订立使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时清朝官员和士大夫发出的关于“夷务”的争议,就是对这种历史变化的一种反响与回应.从对《南京条约》前后的几种“夷务”论的考察中,不仅会看到近代中国历史进程起步时的艰难,更可以从中透视到近代中国民族觉醒的历史曙光.

  • 标签: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林则徐 “制夷” 近代中国 师夷长技
  • 简介:《古今谈》是浙江省文史馆的馆刊,落生于1985年,与改革开放的祖国一起成长。我们的宗旨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雅俗共赏地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今年恰逢文史馆60年庆,也是馆刊创刊的第26个年头,今天的《古今谈》拥有一群相对稳定的读者,也有一群愿意为《古今谈》写稿的优秀作者。关心和支持《古今谈》,成了读者与作者共同的心愿。他们之中有耄耋学者、专家;有在位的将军和在职的文化工作者,更有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60后70后的学术传人;

  • 标签: 精神家园 编辑工作 文化工作者 中国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 雅俗共赏
  • 简介:近代早期英国的国家体制发生了巨大变革,以税赋和公共信贷两大制度为核心的国家财政体制的建成即是其重要表现之一.这种体制既维护了土地贵族、工商资本家阶层的根本利益,又强固了英国国家政权的财政基础,并在推动英国大肆进行争霸战争和对外扩张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近代早期英国社会所作出的最为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

  • 标签: 近代早期 英国 财政体制 近代化
  • 简介:本文分析了获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本原创大奖的电视剧本《京剧大师马连良》,认为作品在表现回族历史文化和北京地域特色上有突出成就,在戏剧文化史和戏剧结构、戏剧冲突和戏剧人物的历史真实诸方面有典范意义。本文认为该剧是当代少数民族影视剧本写作的新突破。

  • 标签: 电视剧本《马连良》 回族文化 艺术真实
  • 简介:关于南京的特殊地位这一问题,学界在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过程中多有涉及,对于南京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这个认识也十分清楚。但是,中日双方在南京沦陷前后南京地位和战略价值的认识差异之大,使得二者在南京之战中持有不同的态度,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这从侧面解释了南京大屠杀的成因。

  • 标签: 南京 地位和价值 比较
  • 简介:首图古籍部藏杂曲一函31种,皆为辛亥前后北京坊间刊刻的唱本。现选录时事题材的4种:《普劝国民捐》、《外洋乐通商》、《九城修马路》和《最近诸商谋生计叹十声》。这些唱本是下层群众的手笔,语言质朴,尽管有的文理不顺,错别字多,但是内容反映了对朝廷腐败、丧权辱国的愤懑感伤,对和平生活、自由平等的朦胧期盼。

  • 标签: 历史信息 辛亥革命 北京 俗曲 民情 自由平等
  • 简介:1975年4月至1980年10月,我在安徽省肥西县山南区任区委副书记,1978年初开始负责区委的日常工作。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肥西山南实行包产到户30周年。我作为当时包产到户的具体实施者和组织者之一,回顾往事,仍历历在目……

  • 标签: 包产到户 责任制 日常工作 改革开放 副书记 肥西县
  • 简介:20世纪初,孙中山在从事革命事业的同时,以广阔的世界眼光观察国际大势,主张实行“开放主义”,“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孙中山亲手规划设计的中国现代化发展蓝图,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和远见卓识,满怀信心地表达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有可能比西方更快的强烈信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建设政治修明,民主富强的国家而不懈奋斗,期望

  • 标签: 三峡水电 孙中山首倡 开发三峡
  • 简介:七千人大会召开检举信导致会议延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几封检举信,目前已知其中一封来自安徽。“我后来晓得,安徽省蚌埠市委副书记马骞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反映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的问题。刘少奇后来带了一帮人到安徽组来‘揭盖子’。不只针对曾希圣,省委几个书记后来都受影响降职了。”马维民说。

  • 标签: 七千人大会 安徽省 漩涡 副书记 曾希圣 党中央
  • 简介:为明了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的来历,须说明一下这个部队的简明历史。在辛亥革命推翻满清专制统治之后,袁世凯乘机窃取了国家大权,初任总统,继则阴谋称帝。云南省在辛亥革命前辈蔡锷的倡导下,发动反对袁世凯帝制的护国战役,出兵四川,战败袁军,推翻袁的帝制,恢复民国体制。这支入川部队的领导者之一顾品珍,于结束讨袁战争之后,率部回滇驱逐云南省督军唐继尧,取而自代。

  • 标签: 国民革命第十六军 中国 建党工作 建党人物
  • 简介:本文利用美国外交文件、中国平叛档案、回忆录等史料,阐明了1952年到1961年西藏叛乱前后美国对藏政策的变化,揭示了政策的制定与具体实施情况,探讨了美国的全球战略、美国与印度、英法和台湾国民党政府的关系对其制定对藏政策的影响。文章在整体分析了这段时期的美国对藏政策之后认为,美国对藏政策基本原则是:只有中国陷入长期分裂,才能视西藏为独立,否则美国只能采取有限暗中援助西藏的办法,不公开否认中国对藏主权。这也是美国插手西藏的最终限制。

  • 标签: 西藏和平解放 台湾国民党 武装叛乱 中央情报局 外交文件 叛乱分子
  • 简介:跨学科研究是当代学术界的一大特点,历史人类学的出现就是历史学家应对人类学挑战的结果.历史人类学主要用人类学的方法对过去人们的生活场景进行重构,从而反思和确认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由于现存文献对人类社会生活现象很难有较详细的记述,因此历史人类学家只能借助间接材料进行研究,这种做法比常规历史研究要困难得多,它需要研究者具备更多的睿智与机敏,能从常人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大量日常重复出现的生活现象中捕捉其隐含的象征意义.历史人类学的研究为探寻人类过去的生活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进而拓宽了当代人类学和历史学研究的视野.

  • 标签: 生活方式 历史学 人类学 历史人类学 方法论
  • 简介: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反革命集团及其帮派骨干。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样说:“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粉碎“四人帮”虽然已经过去36年了,有些专家、学者认为某些历史真相仍属未解之谜,一些重要人物,如汪东兴所起的作用仍是知之不多。当时,我任中央警卫局副局长、8341部队政委,参加了粉碎“四人帮”的全过程。在粉碎“四人帮”的酝酿阶段,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同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元帅之间的活动我也知道一些。当时,汪东兴在华、叶处商谈后,回来都与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李鑫和我通气。

  • 标签: 粉碎“四人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反革命集团 办公厅主任 中共中央 叶剑英元帅
  • 简介:回忆往事,有欢欣,也有辛酸;但有些人和事,却使我难以忘怀。我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一年级的生活,是在曾经被称为"孤岛"的上海度过的。那时,我家住在上海永安街,属法租界,但上学却要穿过法大马路(今金陵东路),到英租界的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泰晤士报大楼六层的正中中学附设小学读书。

  • 标签: 上海 生活 回忆 小学三年级 侵占 日军
  • 简介:郁贤镜先生和张渊先生曾长期担任上海县和闵行区文化部门领导职务,在七宝古镇改造之际,负责张充仁纪念馆的筹建工作。本文根据2009年4月3日下午两位先生接受采访时的录音整理而成,主要由郁贤镜先生口述,张渊先生做了适当的补充。

  • 标签: 纪念馆 领导职务 文化部门 筹建工作 先生
  • 简介:<正>1922年9月,为救国而孜孜以求的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作出了一生中最伟大的决策,和共产党人合作,以俄为师,重新改组国民党。9月初,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几位中共主要领导人先后参加了国民党,孙中山还邀请共产党人帮助改组国民党。孙中山确立新政策之初,作为得力亲信之一的汪精卫是有疑虑的。著名的《孙越宣言》公开发表后,有一次孙中山召集胡汉民、廖仲恺、汪精卫征求他们对允许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政策的意见,廖仲恺表示完全赞成,胡汉民表示有条件的赞成,只有汪精卫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后,“本党的生命定要危险。譬如西游记上说:孙行者跳入猪精的腹内打跟斗,使金箍棒,猪精如何受得了。”

  • 标签: 孙中山 汪精卫 中国国民党 国民党改组 胡汉民 国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