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一、概说黑水城为西夏黑水镇燕军司所在,元时改称亦集乃路。黑水城不仅是西夏、蒙元时期的军事重镇,更堪为是时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不爱宝,大批文献、文物相继出土。黑水城文献从时间构成上来看,主要以西夏及元代文献为主体。其中西夏文献以宗教文献,尤其是佛教文献为大宗,而黑水城元代文献则以世俗文书为主。换言之,黑水城西夏文献对于西夏宗教研究价值非常,而黑水城元代文献则为我们构建蒙元时代,尤其是元代西北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 标签: 黑水城文献 西夏文献 元史 亦集乃路 军事重镇 蒙元时期
  • 简介:汉字类化是目前汉字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汉魏六朝碑刻中存在大量的类化字,值得深入探讨。从本质上讲汉字类化是一种过度类推,容易造成汉字系统的混乱。但汉字类化可以为解释字形、考释疑难字、补正辞书释义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汉代及其后的文字"假借"现象,不少可以从类化的角度加以说明,对于认识汉字性质也有参考价值。

  • 标签: 汉字类化 汉魏碑刻 文献整理
  • 简介:《邛崃叱驭图》(国画写生册页)是晚清著名国画大师刘锡玲先生的艺术精品。先生详细逼真地描绘了130年前四川西南邛崃山系的地貌风情,是南方丝绸之路灵关古道的艺术再现,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谘传测绘灾臣劳”刘锡玲先生(1848~1923),字梓谦,号聋道人,别号自闻居士,以指画享誉世界,是中国绘画第一位世界级金奖得主。

  • 标签: 文献价值 邛崃 南方丝绸之路 国画大师 艺术精品 艺术再现
  • 简介:红军在艰苦的长征途中,有时竟能下馆子吃辣子鸡,住洋房,同女学生跳交谊舞……这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出现在《红军长征记》这本书中,但这部书已被尘封了七十多年。而近几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发现的此书孤本,引起了各方关注与再版。南此这部“来自红军长征者的原始记录”及其写作故事浮出水面,我们也领略到一个真实而感人的长征。

  • 标签: 《红军长征记》 原始文献 美国哈佛大学 原始记录 交谊舞 女学生
  • 简介:<正>宋代雕版印刷发达,极大地促进了校勘学的发展。宋代的程俱说;“议者以谓,前代经史皆以纸素传写,虽有舛误,然尚可参雠。至五代,官始用墨版摹六经,诚欲一其文字,使学者不惑。至太宗朝,又摹印司马迁、班固、范晔诸史,与六经皆传,于是世之写本悉不用。然墨版讹(马交)初不是正,而后学者更无他本可以刊验……”(《麟台故事》卷二》校雠》之《书籍》条,重点号为引者所加)因此,任何一书在付梓之前,都要精加校勘,以便成为一个讹误较少的本子。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又加之宋代诸帝十分标榜“文治”,故宋代对历史文献的校勘出现了空前的规模。仅以官方为例,据《麟台故事》记载,从太宗淳化五

  • 标签: 校勘者 新唐书纠谬 宋代 后汉书 历史文献 五代史纂误
  • 简介:<正>苏联有一大批学者专门从事蒙古史文字史料和实物史料的研究。蒙古史史料学基础是由俄罗斯东方学家于上个世纪奠定的。俄国学者有研究蒙古史籍和编年史的传统,苏联的蒙古学家则在新的方法论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这个传统,编制了附有泽文和必要注释的史籍原文总汇及新的各种索引。

  • 标签: 编年史 蒙古史 蒙古学 东方学 新史料 莫斯科
  • 简介:《论语·尧曰》中的"历数"实指历法而言,顾颉刚据汉宋学者以"历数"为帝王历运之义的解说以证《尧曰》为邹衍之后的作品是不能成立的;将上博简《孔子诗论》中"诗无隐志"的说法与《左传》《国语》等文献的相关说法结合起来看,可知春秋时《尚书·尧典》中"诗言志"的说法已然流行,并非出于战国中后期;《尚书·皋陶谟》中的"五辰"应为"三辰"的误写,故不能做为《皋陶谟》有取于阴阳家思想而为伪古书之证。

  • 标签: 《论语》 《尚书》 上博简
  • 简介:<正>早在公元八世纪中,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势力趋于极盛及其东向中亚发展,到九世纪中即有阿拉伯人伊本·可尔达白曾东来我国新疆旅游,写成《道路和邦国志》一书,记载九姓回鹘即九姓乌古斯是游牧人,初信摩尼教。十世纪中阿拉伯地理学家马素地在其《黄金牧地》中说回鹘人数多,最勇敢,信仰摩尼教,王名伊利可汗,人们尊称他为“阿厮兰汗”(意为狮子王)。十一世纪中来过中国的阿拉伯旅行家马尔瓦则在其所写的《论中国、突厥人和印度》一书中,记载从中国国境的极西喀什噶尔到甘肃甘州回鹘境内的路程,以上是从九世纪到十一世纪中我们略知的阿拉伯人关于住在新疆、甘肃境内回鹘人的纪录。

  • 标签: 伊斯兰教 乌古斯可汗传说 摩尼教 历史文献 阿拉伯人 新疆
  • 简介:科举考试,自隋唐至明清,行用了将近一千三百年。这期间,宋代的科举考试取人制度,已臻完备与严密;宋代登科人数,又是历朝中最高的朝代。两宋(96卜1279~)319年历史,共举行过118次考试,文、武两科正奏名进士、特奏名进士及文科诸科登科总人数达10万多

  • 标签: 《文献通考·宋登科记总目》 科举考试 中国 宋朝 政治制度
  • 简介:本文就民族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单梳理,从民族关系的内涵入手,介绍了民族关系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简要梳理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关系研究的相关情况。

  • 标签: 民族关系 研究文献 和谐发展
  • 简介:<正>《档案文献光盘库》是由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北京超星公司合作编制,将公开出版过的重要档案文献按内容分类汇编成的一个大容量的系列档案文献光盘库。本《光盘库》选编自明清以来反映中国历史的重要档案文献,分为《中国明清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中华民国史档案文献光盘库》、《中国革命史档

  • 标签: 档案文献 光盘库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中国明清史 中华民国史 中国革命史
  • 简介:“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化时,就必须时时处处接触一个又一个古人。这里所谓的古人,基本上都是在文献材料所见到的若干人物的名字,以及可起到名字作用的若干称呼,即古人称谓。要学习与研究古代文化,就必须学习与了解古人的各种称谓。”阅读阿拉伯古籍与阅读中国古籍一样,

  • 标签: 阿拉伯古籍 古代文人 札记 古代文化 文献材料 中国古籍
  • 简介:《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由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组织北大、复旦等全国18所重点大学古籍文献研究所的专家学者,经过近4年的时间编著完成,总字数超过1200万字,所收古代名著以文学、历史为主,兼及哲学、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包罗自先秦以至明清的各代传世佳作。

  • 标签: 古籍今译 古代文 译丛 古籍整理研究 代名 古籍文献
  • 简介:作者通过对失而复得于日本的崔驷《四巡颂》原文的详细阅读与分析,提示其辗转流传之经过,考证其为唐本,并指出几位学者致误之原由,同时向读者展示了其文献价值。

  • 标签: 唐本崔驷 《四巡颂》 文献价值
  • 简介:五、天方第一号——伊本阿拉伯人的号——莱盖布(lagab),在其称谓三大体系中排在末位,就像中国人习惯上说姓氏名字号排在最后一样。但是号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是没有人怀疑的,它是研究古人称谓的学者着墨最多的部分,也是普通读者最感兴趣的部分,

  • 标签: 阿拉伯古籍 古代文人 札记 阿拉伯人 普通读者 中国人
  • 简介:吕思勉在文献辨伪上有很多突出的成就,经、史、子三部都有涉及,而且有的有很详尽的辨别。本文就他辨别过的古籍,作一个简略的总结和梳理。他大部分的学术活动都在上世纪上半叶,因为时间的关系,有的辨伪结论可能有别于今天的结论,这里但存其说,以供参考。

  • 标签: 吕思勉 文献学 辨伪学 古籍
  • 简介: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献中,有不少都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786~848年)的作品。就其使用的文字而言,主要有两类,其一为古藏文文献,数量约在12000件左右;其二为汉文文献,数量也非常可观。这些文献主要是佛教典籍,既有佛教经典,又有僧人行记,还有各类释门杂文,真实地反映了前弘期吐蕃佛教的兴盛状况。与吐蕃王朝历史有关的文献数量虽不是很多,但非常重要,如《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用编年的形式记录了吐蕃王朝每年的大事,包括会盟、狩猎、征战、税收等,成为唐代吐蕃史研究的基础。敦煌写本中与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相关的文献数量也很多,为唐代吐蕃社会史、宗教的研究与构建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史料,可补充或印证汉文史籍及后世藏文文献的记载。此外,还有其他多种古代文献,如法律文书、占卜类文书、伦理文书、文学作品等,不管是藏文或汉文,都是弥足珍贵历史资料。

  • 标签: 吐蕃文献 历史学 敦煌写本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