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5 个结果
  • 简介: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任务。这项任务可以分解为四个方面的基本任务:确认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客观存在和基本属性、划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本领域和主要方面、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理论内容和经典概括、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运用的规则和限制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学要着力研究五个方面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发展的规律、社会意识形态形成发展的规律、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行的规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的规律属于总体规律,社会意识形态形成发展的规律和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属于基础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行规律属于过程规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属于工作规律。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总体规律 基础规律 过程规律 工作规律
  • 简介: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笔者曾以《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版图》为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总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而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又走过了新的10年。在这10年间,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持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研究取得新进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秀学术著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发展应当以更鲜明的学科自觉、高度的学科自信、强烈的学术担当,磨砺学术精品,积极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改革开放 学术发展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学亟待推进基础理论研究及知识生产,建构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对个人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化的尝试,也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实例。个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开端、载体和归宿。个人思想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目标的直接客体,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自然个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人为个人”。要思想,既是人的内在动机又是内在机理。个人思想空间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真实场所,思想实践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需要注意的是,“人为个人”中的“人为”是个人之为与社会之为的协同,个人始终是社会中的个人。遵循个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统一规律开展积极的思想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充满情趣和富于意义的关键所在。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个人 思想空间 思想实践
  • 简介:2002年6月7日至9日,由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西南师范大学和中共四川省广安市委共同主办的。高校第四次邓小平教育理论研讨会”在西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20余所高校的代表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 标签: 中共 代表 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市委 人的全面发展 推进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历经60余年的发展,其教育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客观阐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对象性改造向主体性教育转变的历史过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性改造模式和主体性教育模式形成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辨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对象性改造向主体性教育转变的理论缘由,提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及对策,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 标签: 新中国 思想政治教育 对象性改造 主体性教育 模式转变
  • 简介:30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飞跃性发展,离不开我们不断增进的学科自觉。这种自觉表现在:学科的前辈们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科体系的不懈努力,学科对社会责任、政治责任的自觉担当,学者对学科理论体系的持续建构、对人才培养规律的积极探索。学科自觉的这些方面,应当贯穿到学科未来发展的每一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还应当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注入新的自觉,以新的自觉推动学科的新发展,开创学科的新未来。这种新自觉,尤其表现在自觉地植根生动实践、夯实基础理论、拓展宏观视野,自觉地走入历史深处、直面数据时代以及持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自性。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建设 学科自觉
  • 简介:审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转型和时代创新,整体而言是在'正道'上前行,但亦现未能'守正'之端倪: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存在着'唯现代化''去政治化''泛娱乐化''偏移植化'等偏向问题。管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偏向的症候,洞察其危害,剖析其成因,探讨守正之策,对促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发展,指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偏向 守正
  • 简介:四川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了冉昌光教授《枝叶情——哲学·文化·教育论》的学术著作,遴选了作者四十多年来公开发表的部分优秀论文,是一本具有自身内在逻辑体系的新书。

  • 标签: 教育论 理论与实践 文化 哲学 大学出版社 学术著作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载体和方法是相互联系又有着不同内涵和边界的概念,它们同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形式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介'因素,共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载体和方法也有着状态、特性和功能的不同,应强化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把三者统一于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载体 方法 关系
  • 简介: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的内容中,理论品质的丰富化和品质成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品质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论内涵的彻底性和意义诠释的普遍性、广泛性。理论内涵的彻底性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对人的关怀不断深化,理论对人们的正当需要予以全面关照和真切表达以及理论需要在相当程度上彰显某种价值或普遍性规则。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学 理论品质 成长 教育实践活动 学科创新 意义诠释
  • 简介: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对任何一门科学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前提性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在30多年的发展中,学术界关于本学科的研究对象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规律说''现象说''关系说'等看法和意见。'规律说'为多数专家和学者所认同,并得到了具有法规意义的文件的承认和肯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这些观点各有所见,同时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某种缺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面临着拓展学科领域、丰富学科内涵、增强学科特色、提高学科水平的建设任务',进一步研究并清晰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对完成本学科所面临的当前任务和未来长远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学 研究对象 研究述评
  • 简介:殷豆豆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6期撰文认为,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开拓者和发展者,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践中,他明确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是争取群众,以此为根本创造性地运用了情、理、利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并以面向群众、争取群众为导向规定了大众化、通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新形势下,毛泽东争取群众是思想政治工作本质的思想,对做好当下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有着极强的现实启示价值。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当代价值 毛泽东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理论教育
  • 简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里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和充满活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 标签: 社会管理创新 学习型政党 马克思主义 服务型政府建设 社会管理能力 社会管理体制
  • 简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彰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意蕴。伟大的思想地位源自伟大的理论创新。在生存发展维度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在思想传承维度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理论新篇;在道路价值维度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新境界;在国际影响维度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构建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新方案。

  • 标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创新
  • 简介:毛泽东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他的一些典籍批语、读书笔记和讲话中,都体现了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毛泽东关于传统文化的相关批语和讲话,反映了包括湖湘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早期思想发展的影响。毛泽东对“德治”思想的发展,对“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的提升,把“实事求是”由学习方法的命题改造为党的思想认识路线,对传统的“大同”理想社会进行的探索,都是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与创新的具体体现。

  • 标签: 毛泽东 批语 谈话 传统文化
  • 简介: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精神,着眼于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立足于当代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江泽民同志 发扬 新观点 当代中国 继承
  • 简介:快速发展的网络影响或改变了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等。在网络环境下,如何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去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 标签: 网络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简介: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按照教育部党组的要求,各高校从2003年秋季普遍开设"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本文把确立大学生的"四信"作为"进头脑"的落脚点,研究"两课"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

  • 标签: “两课”教育教学 大学生 教育部 高校 课程 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