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医嘱点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分析及干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00例临床病历,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进行分类、汇总、统计,制定并且实施干预措施,对于干预后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9年4月-2020年4月对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率为20.00%,实施干预后 为5.00%。讨论:为倡导合理用药,规范医生医嘱,通过定期点评,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医生合理用药水平,达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用药目的。

  • 标签: 医嘱点评 中药注射剂 不合理用药 干预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核临床用药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共428例,主要包括用法用量不当、重复用药、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等。结论药师需加强对临床用药审核与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用药合理现象,有效减少不良事件。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医嘱,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美康合理用药软件及药师审核,对我院2015年元月-2015年3月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嘱进行合理审核,对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医嘱共2091份,占总医嘱的1.54%,主要包括溶剂选择不合理、溶剂用量不合理、超剂量用药、药物配伍不合理、无冲管液、重复用药、临床选药不合理等。结论通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师对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和干预,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医嘱审核
  • 简介:目的:了解中山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嘱中抗肿瘤药不合理应用情况,为提高抗肿瘤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3年10月—2014年9月的抗肿瘤药医嘱进行审核,并归类、汇总分析。结果:在审核的269958例抗肿瘤药医嘱中,有855例用药合理,占0.09%。抗肿瘤药的不合理应用主要体现在溶剂、给药速度、给药途径、用药顺序不合理等方面。结论:药师应加强对抗肿瘤药医嘱审核,建立合理用药规范,与临床医、护人员共同讨论用药方案,保证药品的质量,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抗肿瘤药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合理用药医嘱,加强不合理用药医嘱的统计与干预,提高治疗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方法 对我院静脉配置中心 2021年4月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加强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分析与干预,以达到药物规范和合理使用的治疗目的。 结果与结论 静脉配置中心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统计与干预,可以减少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执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配伍禁忌给病人带来的危害,加强病人的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避免药物不合理使用引起的不必要的用药危害。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不合理用药医嘱 统计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在配置中心调配过程中对静脉用药中的不合理医嘱的应用分析。方法:时间选自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止,进行登记的998份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和分析不合理医嘱的类型。结果:将998份不合理用药经过分析统计。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医嘱主要包括载体选择不合理、药物剂量、用法不适宜、溶媒选择不当、重复给药、配伍用药禁忌、无间隔输液、录入错误等问题。结论: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调配过程中经过药师严格审核,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准确性,同时降低不合理用药的比例,能够显著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水平。

  • 标签: 药师审核 中药注射剂 不合理医嘱 静脉用药
  • 简介:摘要通过正确优化医嘱处理流程,有效提高处理医嘱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差错的发生,明显减少了护患矛盾,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医嘱 流程 安全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门诊药剂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方面所起的作用。方法:从我院门诊出现的不合理用药医嘱(没有药剂师参与)中随机抽取60份作为常规组,同时再从有药剂师参与的门诊医嘱中抽取60份作为干预组,对比常规组和干预组门诊医嘱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和重复用药等情况。结果:相对比较而言,常规组医嘱中存在的重复用药、处方不够规范、抗生素用法不当、配伍禁忌及给药方式不科学例数均高于干预组。结论:门诊药剂师的干预可以大幅度降低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出现几率,减少不合理用药处方例数,更好地保障门诊用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 标签: 门诊药剂师 不合理 用药医嘱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制度的不断深入改革,处方前置审核逐渐被视为医疗机构的硬性规定,故亟待构建更加完备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本课题将深刻剖析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构成、具体审核内容、思路、应用等内容,明确其在促进合理用药中的重要性,旨在为加快患者痊愈时间贡献力量。

  • 标签: 处方前置审核 合理用药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心发生差错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保证患者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差错分析 整改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 方法: 以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作为研究时间范围,选取 500 例中心抗肿瘤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 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 结果: 经研究发现 500 例中心抗肿瘤药处方中, 45 例不适宜处方,所占比为 9.00% , 45 例不适宜处方,所占比为 9.00% , 45 例不适宜处方中, 3 例超剂量,所占比 6.66% ,溶媒错误 27 例,所占比 60.00% ,溶媒量不适当 15 例,所占比 33.33% 。 结论: 合理选择溶媒,规范使用剂量,是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的关键,在使用抗肿瘤药物时要严格把控溶媒选择、剂量、流程、浓度、给药顺序等环节, 降低溶媒错误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静配中心 抗肿瘤药物 溶媒错误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在中心的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中心的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中心的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本院50名医护人员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工作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服务措施护理后,研究组的优质护理干预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医护人员对于研究组的满意度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静配中心 优质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心护理管理实施细节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选择院内中心25例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2022年1月-6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为实施前,2022年7月-12月实施细节管理为实施后,对比分析实施前后管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业务水平达标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中心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临床价值明确。

  • 标签: 静配中心 细节管理 业务水平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院神经科醒脑注射液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度我院神经科使用醒脑注射液的患者病历资料500份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情况,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如用药适应症、用法用量和疗程、联合应用中成药以及配伍情况等方面分析醒脑注射液的临床用药合理情况。结果通过统计分析50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符合用药适应症用药的有358例,占总例数的71.6%;用药剂量不符合用药说明书的31例,占总例数的6.2%;用药时间不超过15d的466例,占总例数的93.2%;联合其他中成药应用的326例,占总例数的65.2%;醒脑注射液中配伍其他药物的2例,占总例数的99.6%。结论醒脑注射液在本院的临床应用中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的不合理使用现象,不按适应症用药用药疗程长、剂量大以及连用其他中成药是本次研究所发现的主要不合理表现方面。

  • 标签: 神经科 醒脑静注射液 合理用药 超说明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G+OEC管理模式降低中心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4月(实施G+OEC管理模式前)和 2022年5-10月(实施G+OEC管理模式后)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资料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药品调配差错率、质量管理评分以及临床科室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药品调配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G+OEC管理模式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调配差错率 质量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住院药房医嘱数据实施前置审核干预,研究其审核效果以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我院40份住院药房医嘱数据,本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20份。在本试验中,参照组的审核方法为人工审核,而实验组则实施前置审核,比较两组住院药房医嘱数据审核效果。结果:实验组住院药房医嘱数据的审核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临床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住院药房医嘱数据实施前置审核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审核效果。

  • 标签: 前置审核 住院药房医嘱数据 审核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室高警示药品管理及安全用药分析。方法 通过实地考查和观察室高警示药品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数据,进行可比较性的对比分析。结果 有效降低了摆药差错率和审方差错率,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得到保障。结论 通过对室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和安全用药评价,科室发现并解决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医院的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水平,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 标签: 高警示药品,药品管理,静配室,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责任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合理医嘱干预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合理的类型,及时构建责任药师制度,进一步对比评价干预前后不合理医嘱发生率。结果干预前,溶剂种类不合理、溶剂体积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配伍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以及其他发生率分别为0.027%、0.087%、0.049%、0.011%、0.008%、0.009%;干预后,上述6项不合理指标发生率分别为0.012%、0.040%、0.021%、0.005%、0.001%、0.001%;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各项不合理指标发生率均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药师制度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合理医嘱干预中的作用显著,能够降低不合理医嘱发生率,进一步使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责任药师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不合理医嘱干预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