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学阶段是人格成长的黄金阶段。在高校心理咨询过程中,神经症类心理问题难以识别,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凯伦·霍妮关于文化神经症的理论和许又新关于神经症判别的三标准理论正确识别此类问题,并依据霍妮和森田正马的神经症治疗理论,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探讨可行的处置方案。帮助来访者了解神经症的内核,去自我中心,重获安全感;建立完全接纳的咨访关系,给来访者提供建设性思维方案;引导来访者顺其自然,不批判自我,用"现实自我"替代"理想自我"建构;引导来访者面对现实,为所当为,不逃避,建立真实自信。

  • 标签: 神经症 霍妮 高校心理咨询 森田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生物瓣衰败患者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瓣瓣中瓣手术的经验和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瓣瓣中瓣手术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0±11.6)岁。既往手术置换HancockⅡ瓣膜17例,Edwards SAV瓣膜7例,Edwards Perimount瓣膜3例,佰仁思瓣膜1例,Mosaic瓣膜1例。瓣膜型号25号8例,27号17例,29号4例。手术于杂交手术室完成,在X线透视和TEE监测下经左侧肋间和心尖,将反向安装的J-Valve瓣膜在导丝的引导下置入二尖瓣生物瓣内。结果1例患者因介入瓣膜移位,紧急转正中开胸,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经右心房及房间隔切口复位。28例完成经心尖瓣中瓣手术,死亡1例,手术操作成功率96.6%(28/29)。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7.6±2.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随访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J-Valve介入瓣膜在生物瓣衰败损毁的患者中行二尖瓣瓣中瓣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即使患者在前次手术置换的是小号生物瓣,仍可取得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 标签: 二尖瓣 生物瓣衰败 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上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后患者采用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以心脏骤停为对象,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有116例,研究时段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将入选患者随机划分至两个独立的小组单元,对照组患者数量:观察组患者数量=58:58,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予观察组急诊护理方案。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显示前者均优(P<0.05)。结论 急诊护理方案可以改善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症状,护理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不良反应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临床护理方式。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72例住院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和心理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满意度相比对照组要高;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也是观察组优秀;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为,观察组(12.20±3.56)d,对照组(17.39±3.52)d,观察组的时间比对照组短。结论使用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心理状态,应用效果突出。

  • 标签: 心理干预 住院 神经内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对以往接收过心里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数量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配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员各50例,而给对照组进行奥氮药物治疗,并在观察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心里辅导,对比两组患者效果。心里辅导可以包括药物治疗前宣导、心里指导、看护、安全饮食、监测、运动指导等一些常规护理。结果通过对接收过心里障碍100例患者在治疗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治疗之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接收过心里障碍患者进行奥氮药物治疗和心里干预治疗,可以减缓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效果明显,具有很好的临床分析价值。

  • 标签: 心里障碍 神经内科 奥氮药物 心里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4月中本院80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分组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使用常规神经外科护理方法的划为常规组,使用心理干预护理方法的划为实验组,每组40名患者;对两组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结果: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对比,干预前分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分数明显提高(P<0.05)。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干预前分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分数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的护理中,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理干预 神经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收治96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心理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康复护理 神经内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4月-2023年3月我院接收的68名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其中,参照组3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研究并比较双方患者的护理情况,涵盖患者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等方面。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心理状态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应用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干预当中,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内科 重症 心理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病人的心理情况进行探究分析。方法研究资料为本院神经内科在2018年上半年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结果应用SCL-90对各项因子得分进行评估,都比中国常模要高,这一结果就表明患者的心理状况是不好的;比较患者的心理因素和病症因子,其之间是有统计学差异的(P<0.05)。结论医护人员要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充分重视起来,要想方设法将患者的心理引向正确的方向。

  • 标签: 综合医院 神经内科 住院患者 心理情况
  • 简介:关于冲动的定义,由于时代与文化的变迁、从事的研究领域不同,学者们的看法不尽一致。Dorland认为冲动就是不顾他人的接受程度或来自超我的压力而盲目地屈从于自己的内驱力。Stedman医学大词典对冲动的解释是:与内部动力相关或为内部动力所启动而非为推理和深思熟虑所控制的行为倾向。Evenden认为冲动涵盖了包括缺乏考虑,草率地进行一些不恰当或冒险的、多与环境不相称的、经常导致令人不快结果的一系列行为。此一描述性定义基本上代表了人们对冲动的共同理解。

  • 标签: 冲动 心理学研究 神经生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于神经衰弱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神经衰弱患者中抽选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38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51、3.200,P

  • 标签: 神经衰弱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神经衰弱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8例神经衰弱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每组患者49例,对常规组患者行以常规性护理服务,心理护理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护理服务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以及护理总有效率。结果接受护理服务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接受护理服务后,心理护理组患者的SAS、SDS两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且心理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1.8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1.42%),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神经衰弱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可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 标签: 神经衰弱 心理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的临床表象、病程迁延的神经症。此案例求助者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因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不求进取、整天昏昏沉沉已两年余,故前来咨询。诊断为工作抑郁性神经症。采用合理的心理疏导,以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的绝对化要求和过分概括化的非理性观念,指导求助者实施自我管理程序。经7次的门诊咨询,较好地达到了咨询的最初目的,并增强了求助者的信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情绪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6.7%)而言,观察组(96.7%)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神经外科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增强治疗依从性,缓解其不良情绪。

  • 标签: 神经外科 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8例神经性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五三一体疗法和五三一体疗法结合心理干预,治疗时间超过15天时间。结果观察组(88.2%)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0.6%)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心理干预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佳。

  • 标签: 心理干预 神经性耳鸣 疗效
  • 简介:摘要:癫痫、脑出血、脑梗死、脑血栓、痴呆等多种疾病均属于神经内科范畴。此类患者往往年龄较大,身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明显降低,因此病情也需要较长时间康复。此外,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神经内科患者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与患者身体功能障碍导致其不愿意与人沟通,比较孤僻、焦虑、自卑等有关。因此,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不仅要采取对症治疗,还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予以心理疏导,进而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疾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以10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为例,详细分析了心理疏导对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神经内科 心理疏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做好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根据神经内科的患者220例进行分析总结给予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习惯以及疾病情况制定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减少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抑郁焦虑心理,加快患者治愈时间。结果此组患者通过多方面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而且加快患者的治愈时间,而且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为患者治疗和护理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使神经内科的患者具有战胜病魔的信心。

  • 标签: 神经内科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