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甲烷在大气中的寿命约为12年,可以快速产生增温效应,其全球增温潜势在20年尺度下约为二氧化碳的84倍。我国是世界上甲烷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自21世纪以来,我国人为甲烷排放量占全球人为甲烷排放总量的14%~22%,其中能源活动和农业活动是最主要的排放来源。开展甲烷减排不仅是减缓气候变化的必要手段,也将有效提升空气质量。自“十一五”时期起,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煤层气勘探开发力度,提高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率,“十四五”时期首次将控制甲烷排放写入五年规划,2022年已启动研究编制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城镇燃气供应企业甲烷减排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城镇燃气 供应企业 甲烷减排技术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甲烷对温室气体的影响比二氧化碳大25倍,而煤矿开采产生的低浓甲烷(特别是乏风)大量排放,而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和温室效应的恶化。因此,发展低浓度的甲烷利用技术,是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减轻温室效应的关键。对目前国内外低浓度甲烷利用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综合了热氧化法中的辅助燃料燃烧技术和催化氧化法的优势,并将其应用于锅炉燃煤和乏风联合的催化燃烧。

  • 标签: 温室效应 甲烷浓度较低 热氧化作用 催化氧化 逆流式反应器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甲烷传感器在煤矿等工业环境中误报警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甲烷传感器作为重要的安全监控设备,其误报警问题不仅影响了生产效率,更可能对工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本文的研究不仅为甲烷传感器的误报警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也为煤矿等工业环境的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 标签: 甲烷 传感器 误报警 改进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甲烷传感器在煤矿等工业环境中误报警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甲烷传感器作为重要的安全监控设备,其误报警问题不仅影响了生产效率,更可能对工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本文的研究不仅为甲烷传感器的误报警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也为煤矿等工业环境的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 标签: 甲烷 传感器 误报警 改进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煤制天然气工厂中甲烷合成工艺的关键问题,包括原料选择、反应机理、催化剂和工艺优化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该工艺的深入分析和论证,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发。

  • 标签: 煤制天然气 工厂甲烷 合成工艺
  • 简介:测定了6个N-硝基二苯基脲衍生物(Ⅰ)在500mg/L浓度下对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和绿苋Amaranthusviridis的除草活性,从中筛选出两个化合物Ⅰb、Ⅰe做系列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对稗草、绿苋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且随着浓度增加,抑制活性增强.

  • 标签: N-硝基二苯基脲衍生物 除草活性 稗草 绿苋
  • 简介: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与铁-炭微电解法联用的工艺方法处理含硝基苯、苯胺的废水。通过培养驯化微生物阶段、半负荷进水阶段、满负荷进水阶段的调试运行,表明:当进水CODCr〈1000mg/L、硝基苯〈120mg/L、苯胺〈30mg/L时,出水可达到CODCr〈300mg/L、硝基苯〈5mg/L、苯胺〈5mg/L的设计要求。铁-炭微电解法在pH值为3~4时,对废水有一定的脱色作用,但pH值升高后脱色效果不明显。

  • 标签: 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 铁-炭微电解 硝基苯 苯胺 废水处理
  • 简介:以自主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Y-78为出发菌株,以抑茵效价为检测指标,通过亚硝基胍~紫外复合诱变,双层平板拮抗法和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筛选突变菌株。试验结果表明,在亚硝基胍质量浓度3g/L,诱变时间40min,紫外照射时间90s时获得1株苯乳酸产量最高的变异株UN-30,苯乳酸产量迭712mg/L,比出发菌株产量246mg/L提高2.89倍,且遗传性质稳定。

  • 标签: 苯乳酸 亚硝基胍 紫外诱变
  • 简介:[摘 要] 硝基苯(NB)是聚氨酯材料的基本原料和精细化工的重要中间体,其生产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为NB等。NB为生物难降解化合物,我国要求工业排放废水中NB类物质的质量浓度≤2mg/L,因而NB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很受关注。目前NB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氧化法、生物降解法及物理法,近年来外对这3种处理方法的研究都有了新进展。

  • 标签: [] 硝基苯 化学氧化 生物降解 吸附 萃取 废水处理
  • 简介: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4-硝基酚(4-nitrophenol,PNP)对大鼠肝脏功能的毒性作用及其对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通路的影响。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1、10和100mg·kg-1体重PNP处理组,连续皮下注射28d,检测肝脏的结构变化、氧化损伤和Nrf2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0mg·kg^-1PNP处理组大鼠的血清肝功能主要指标ALT、AST、AKP活性和TBIL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100mg·kg^-1组肝脏GSH-PX、CAT和SOD活性显著性降低(p〈0.05),大鼠肝脏中Nrf2及其下游基因NQO1和HO-1mRNA表达水平在1mg·kg^-1组显著升高(p〈0.05),10、100mg·kg^-1组有升高趋势,100mg·kg^-1组肝脏显微和超微结构都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结果提示,皮下注射1mg·kg-1PNP引起了大鼠肝脏氧化损伤,机体可能通过提高Nrf2及其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来抵抗PNP引起的肝脏损伤,皮下注射100mg·kg^-1PNP改变了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肝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损伤,引起肝脏毒性。

  • 标签: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4-硝基酚 肝脏 氧化损伤 大鼠
  • 简介:检测爆炸物蒸气的传感装置体积庞大、价格昂贵,需要在技术上进一步完善。相比之下,狗仍是当前反恐和清除地雷最有效的“检测器”。在此,我们介绍一种在没有涂层的压电电阻微型悬臂上发生微小定域爆炸时,TNT的爆燃过程。这种爆炸物蒸气检测器具有可以与狗相媲美的探测能力,使高度灵敏且小型化的检测装置的大范围使用成为可能。

  • 标签: 三硝基甲苯 爆炸物蒸气 微型传感器 压电电阻微型悬臂
  • 简介:采用付玫瑰苯胺与对苯二甲醛通过希夫碱偶联反应制备了新型的多孔芳香骨架材料.经过FTIR,TGA,PXRD,SEM,TEM和Ar吸附等分析方法对多孔芳香骨架材料的成键方式和骨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该多孔芳香骨架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350℃仅失重5%)和溶剂稳定性,其Langmuir比表面积约为472m^2/g.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测试分析表明,该材料在苯、甲苯和氯苯等芳香化合物环境中无明显的荧光强度变化.然而在硝基爆炸物环境中会发生灵敏的、专一的荧光淬灭现象.该多孔材料可应用于硝基爆炸物的检测.

  • 标签: 多孔芳香骨架材料 硝基爆炸物 荧光性 灵敏度 专一性检测
  • 简介:以青霉素G钾为原料,与对硝基氯苄在DMF中酯化制得青霉素G对硝基苄酯,再用过氧化氢-乙酐氧化,制得头孢菌素类新型母核原料GCLE(7-苯乙酰胺基-3-氯甲基头孢烯酰酯)的中间体青霉素G亚砜对硝基苄酯.确定了最佳酯化反应条件:反应温度50~50℃,反应时间3h.确定了最佳氧化反应条件:青霉素C钾/过氧化氢摩尔比为1:3,反应温度0℃,反应体系pH值为4~5,反应时间3h.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收率达82.4%.

  • 标签: 青霉素G亚砜对硝基苄酯 酯化反应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头孢菌素 药物
  • 简介:摘要:苯胺作为目前在农药、医药、燃料等化学品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的胺类物质,用途极其广泛,不仅可以作为黑色染料,还能够用作胶硫化促进剂,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对苯胺的主要制备方法就是硝基苯催化加氢法,但是该方法有着较多的催化体系。因此,本文将详细阐述铜/二氧化硅催化体系、贵金属催化体系以及其他催化体系,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用的参考。

  • 标签: 硝基苯催化加氢法 苯胺 铜/二氧化硅催化体系 贵金属催化体系 其他催化体系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苯胺制备的主要工艺路线,包括硝基苯铁粉还原法、苯酚氨化法和硝基苯催化加氢法,分别占苯胺总生产能力的5%、10%和85%。本文主要介绍硝基苯催化加氢制取苯胺及简单介绍主设备流化床。

  • 标签: 硝基苯 催化加氢 苯胺 流化床
  • 简介:摘要:本文从生产企业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生产标准要求,安全生产、建立良好的硝基复合肥品牌形象、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复合肥生产这三个层次,为硝基复合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复合肥生产者还需要及时跟增进国家政策的变化,了解相关生产法律,诚信经营,坚守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切实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促进硝基复合肥生产工艺成熟化发展以及复合肥生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人员一直在路上。

  • 标签: 硝基复合肥 性能 生产工艺 技术进展
  • 简介:摘要:在农业发展生产中,高塔硝基复合肥的生产通常以硝酸铵作为基质熔融载体,与钾盐、磷铵等粉体物料熔融混合成具有一定流动性的NPK共聚熔融物,再通过塔顶造粒喷头喷入造粒塔中分散为一定粒度的液滴,液滴在空气中与上升气流进行热交换冷却,表面收缩成为圆滑的小球粒。在硝基复合肥的生产过程中,配方选择、配比、温度、造粒喷头等因素都会影响硝基复合肥的产品质量。

  • 标签: 高塔硝基 复合肥 生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以SAPO-34为主体的催化剂对MTO反应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甲醇、二甲醚混合物在SAPO-34为主要成分的催化剂表面,在反应诱导期内即生成稳定的表面甲氧基.甲醇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并产生积炭。

  • 标签: 催化剂 积炭 甲烷 双烯。
  • 简介:理论研究燃气层流预混火焰的传播可以更好地理解燃烧过程,为实际应用时有效地组织燃烧过程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本文根据泽尔道维奇(Zeldovici)等的分区近似解法求出的火焰传播速度^uH的表达式,计算了甲烷在标准状态下燃烧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并讨论了化学反应级数与化学反应速度对它的影响以及该燃烧反应的化学反应级数的确定问题,分析了可燃混气初始温度对uH的影响,并和Dugger的试验值进行了比较,说明了采用理论计算分析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 标签: 火焰传播速度 甲烷 化学反应级数 化学反应速度 初始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