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定位下病灶精准切除+Ⅰ期微整形在肉芽肿小叶乳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20年7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53例肉芽肿小叶乳腺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四种类型:Ⅰ型,单一肿块;Ⅱ型,单一象限不伴皮损或伴1处皮损;Ⅲ型,多象限不伴皮损或伴1处皮损;Ⅳ型,多象限伴多处皮损。25例患者行病灶扩大切除术(对照组),28例患者行超声定位下病灶精准切除+Ⅰ期微整形(观察组)。对伴有结节红斑和Ⅳ型的患者术前及术后给予抗生素+激素治疗1周,其他类型直接手术。结果随访所有患者1年,观察组28例伤口一期愈合,3例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均为Ⅳ型患者),予冲洗、换药等处理后痊愈;对照组出现6例复发(术前均为Ⅲ型和Ⅳ型患者)。两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24%, χ2=6.033,P=0.014)。超声定位下病灶精准切除+Ⅰ期微整形手术的美容效果优于传统病灶扩大切除术(93%比68%, χ2=5.330,P=0.020)。结论超声定位下病灶精准切除+Ⅰ期微整形治疗肉芽肿小叶乳腺术后复发率低,可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 标签: 肉芽肿性乳腺炎 乳房切除,区段 乳房成形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肉芽肿乳腺的临床特征,为肉芽肿乳腺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肉芽肿乳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00例肉芽肿乳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巨检、低倍镜、高倍镜观察以及抗酸染色、PAS霉菌染色发现肉芽肿乳腺是以乳腺小叶为中心向外扩展,呈结节状多灶分布组织慢性炎症。结论该病容易误诊为乳腺癌,因此在诊断时,避免误诊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肉芽肿性乳腺炎 临床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肉芽肿乳腺的临床病理学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15例肉芽肿乳腺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使用抗酸染色及碘酸雪夫氏染色患者标本,分析肉芽肿乳腺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该病患者皆为女性,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2±4.5岁。(2)以小叶为中心发生病变是该组织病理的主要特点,病灶多呈多灶结节状分布,通过小叶内可视以上皮样细胞,主要以多核巨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在病变组织的切缘处无炎症细胞存在。(3)经抗酸染色及碘酸雪夫氏染色的所有病例标本均无枝杆菌及霉菌。15例患者均采取以乳腺小叶区段切除为主的手术治疗,术后随访仅出现2例复发者。结论肉芽肿乳腺乳腺癌在临床中的鉴别比较难以确诊,目前唯一有效的确诊方法就是组织病理学检查。

  • 标签: 肉芽肿性 乳腺炎 确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肉芽肿乳腺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我院20例肉芽肿乳腺患者的治疗过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以及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20例患者中均存在生育史,有7例患者存在积乳病史,临床诊断多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正常,12例患者经钼靶片检查显示存在肿物影,7例患者经彩超检测显示病灶形态不具有规则、回声不均匀、边缘模糊,细菌培养检查部分显示细菌培养阳性。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结论对于肉芽肿乳腺的患者,在临床上需要加强诊治力度,病情早期可以采用抗生素以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序贯手速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应及时积极实施手术治疗。

  • 标签: 肉芽肿性乳腺炎 诊治 临床分析
  • 简介:报告1例浆细胞唇炎。患者女,78岁,右上唇持续红色斑块2年,斑块质地柔软,界限清楚,表面轻度糜烂。皮肤组织病理显示粘膜固有层多量浆细胞浸润。诊断为浆细胞唇炎。

  • 标签: 唇炎 浆细胞性
  • 简介:报告1例浆细胞唇炎。患者男,56岁,反复下唇糜烂伴疼痛4年余。皮肤科检查:下唇黏膜轻度红肿,见不规则糜烂,表面见少许黄色渗出物及红褐色结痂;口腔、龟头及肛周黏膜未见类似皮损。病理检查:真皮浅中层呈带状密集炎症细胞,主要为大量成熟的浆细胞、中等量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诊断:浆细胞唇炎。治疗上予以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每天2次,4周后皮损基本消退,随访4个月无复发。

  • 标签: 唇炎 浆细胞性 他克莫司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慢性乳腺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方式。方法本研究纳入2003年2月至2015年11月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慢性乳腺患者259例,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浆细胞乳腺(plasmacellmastitis,PCM)组(n=111)和肉芽肿乳腺(granulomatousmastitis,GM)组(n=148)。分析其病例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并根据随访结果分析其复发情况。年龄、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其余指标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复发间隔时间。结果PCM组发病年龄为(30.1±6.9)岁,低于GM组(32.7±7.8)岁(t=2.81,P=0.005),两组发病年龄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P=0.006),患者发病主要集中在26-35岁。以单纯肿块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分别占GM组和PCM组的72.3%和52.3%,两组主要临床表现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8,P=0.003)。GM组和PCM组病变部位距离乳头2cm以内的例数分别为105例(70.9%,105/148)和93例(83.8%,9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16)。GM组患者无乳头内陷者101例(68.2%,101/148),PCM组无乳头内陷者为54例(48.7%,54/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P=0.001)。与GM组比较,PCM组院外治疗抗生素及激素使用史的患者更多(χ^2=4.87,P=0.027),病变位置及手术次数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32,P=0.198;χ^2=3.95,P=0.139)。全部患者中,接受切开引流38例、包块或局部切除186例、全乳切除35例,复发率分别为78.9%(30/38)、55.4%(103/186)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4,P〈0.001),其中切开引流组复发率高于包块或局部切除组(χ^2=7.27,P=0.007)。切开引流组和包块局部切除组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66.0d、9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P=0.030)。结论PCM患者发病年龄小于GM,两者均以单纯肿块型�

  • 标签: 乳腺炎 引流术 乳房切除术 复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乳腺的治疗及护理。方法选取早期急性乳腺患者52例,根据病情对其实施局部按摩、红外线照射、乳房积乳疏通、乳房局部注射、抗感染治疗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52例急性乳腺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在较短时间内治愈。结论及时的治疗和正确的护理对急性乳腺患者能更好的提高疗效、免去手术痛苦,缩短病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急性乳腺炎 乳房积乳疏通 局部注射
  • 简介:[摘要 ]慢性乳腺也被称之为非哺乳期乳腺, 浆液乳腺以及肉芽肿乳腺为主要疾病类型。该门类疾病临床表现较多,反复发作,诊断困难。临床上经常发生误诊,进而影响治疗。因此,全面认识不同类型慢性乳腺特点,并开展针对治疗,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对于当前最为常见的慢性乳腺类型的临床诊疗 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旨意为相关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 ]浆液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临床诊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乳腺三个临床阶段的护理措施。方法排空乳汁,防止细菌入侵,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及对孕产期妇女的卫生宣教。结果50例患者有1例并发乳瘘者形成瘘腔,但坚持抗、换药,随访1~3个月,切口愈合。结论不同临床阶段的急性乳腺采取针对的护理措施,是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乳腺的一个重要保障。关键词急性乳腺;护理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房疾病是妇女常见病,包括急性乳腺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目的讨论急性乳腺患者的护理心得。方法配合医生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对急性乳腺患者患者进行护理可以减轻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并提供心理支持。

  • 标签: 急性乳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病例女性33岁半年前发现双乳肿块,B超检查示多发低回声团,经抗抗结核治疗半年后复查,双乳可见多发混合回声团,部分团块内点状回声可见缓慢流动。诊断为浆细胞乳腺

  • 标签:
  • 简介:北京李女士你好,我刚生了宝宝,还在哺乳期,前段时间患上乳腺,发热去医院治疗后退热了.后来乳晕周围有一圈红肿硬块,用手排乳可以挤出乳汁,但乳晕硬块一碰就疼,患侧乳房也比另一侧大很多,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肿块的吗?

  • 标签: 产后乳腺炎 乳晕周围 医院治疗 哺乳期 硬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