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脂肪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阜新市传染病院2010-2012年诊治的68例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综合治疗,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非酒精脂肪肝病患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应经常进行肝功能、血脂、血糖等相关项目的监测,以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脂肪肝 诊断 治疗
  • 简介: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最普遍的慢性肝脏疾病。现代医学对于本病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作为我国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在治疗NAFLD方面运用的比较广泛。中医药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临床疗效优势,势必在NAFLD这一复杂代谢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NAFLD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复方、中成药、单味中药和中药单体对NAFLD的治疗,为临床治疗NAFLD提供广阔的前景。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药 综述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单纯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成的非酒精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一系列病变的综合征。随着儿童肥胖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作为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一种表现形式,NAFLD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NAFLD发生发展是遗传易感性、基因多态、肥胖、胰岛素抵抗、细胞因子、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NAFLD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该文将从儿童NAFLD的流行趋势、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肥胖 儿童 发病机制 治疗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河南口岸出境人员酒精肝病的患病率及其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4358名出境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酒精肝病史及其相关的发病因素,无菌抽取静脉血5ml进行相关酶学检查.结果酒精肝病的检出率为4.84%,调查发现酒精肝病的发生与饮酒的剂量、饮酒的时间有关.结论加强河南地区人群的健康教育,少饮酒或不饮酒,有益于提高出境人员的整体素质.

  • 标签: 河南口岸 出境人员 酒精性肝病 调查 患病率 发病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肝病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法,减少酒精对人身体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医院在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酒精肝病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原因及诊疗方法;结果长期规律的饮酒可造成肝脏不可逆的损伤。96例患者,86例经积极治疗,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治疗好转率89.58%。死亡10例,死亡率14.08%,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肝硬化的晚期并发症。结论ALD病情和预后与长期饮酒有关。对有饮酒嗜好的病人,应定期监测肝功,从而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尽早戒酒,以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1996年6月~2000年8月作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TAD)辅助治疗酒精肝病(ALD)60例,并以同期用肝泰乐和维生素C治疗的42例作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治疗 酒精性肝病 TAD ALD 诊断
  • 简介:摘要长期摄入大量乙醇导致肠源内毒素血症,活性氧、高浓度的三磷酸腺苷及尿酸激活焦亡系统,进而通过切割Gasdermin-D打孔机制导致肝细胞死亡,同时伴有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等炎因子的释放。这一系列的过程激活免疫系统,介导级联炎症反应,促进酒精肝病从脂肪变性到炎症、纤维化的进展。

  • 标签: 内毒素血症 炎症 因子 酒精性肝病 焦亡
  • 简介:酒精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酒精肝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进一步规范酒精肝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肝病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病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诊疗共识的基础上,对2010年制订的《酒精肝病诊疗指南》进行修订。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根据GRADE分级修订,分为A、B和C3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两个级别,见表1。

  • 标签: 肝疾病 酒精性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酒精肝病(ALD)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长期饮酒会导致脂肪肝和炎症,进而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或肝癌。目前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并且缺乏有效治疗药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小RNA(miRNA,miR)在ALD不同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近年来多种miRNAs在ALD不同阶段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miRNA在ALD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微小RNA 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酒精脂肪肝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随着我国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酒精肝病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常见肝病。由于缺乏明确有效的治疗药物,酒精肝病的治疗成为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我区为少数民族聚集区,主要以哈萨克族为主,当地汉族同志的饮食习惯也趋于哈萨克族同胞,其饮食习惯为奶茶和肉类为主,饮酒者甚多,现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三年间门诊和住院诊断酒精肝病240例患者,采用壳脂胶囊治疗酒精肝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壳脂胶囊 酒精性肝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肝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酒精肝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将687mg多烯磷脂酰胆碱溶入到250ml的葡萄糖中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将1200mg的谷胱甘肽溶于250ml的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变化以及肝功能变化等。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之间的改善率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之间肝功能改善对比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显著进步19例,占63.3%,进步7例。占23.3%,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患者显著进步17例,占56.7%,进步8例,占26.7%,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肝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 酒精性肝病 谷胱甘肽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肝损害因素导致的肝内脂肪过度沉积,该病患者往往合并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代谢异常疾病。 目前,NAFLD成为影响全球约25%人口的最常见慢性肝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包括向心性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血压和高血糖在内的代谢异常疾病。随着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加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21世纪的常见病,非酒精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虽然大多数NAFLD患者不会出现因肝病引发的相关并发症,据估计5-10%NAFLD患者如不加控制,将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或肝细胞肝癌,死亡风险增加。笔者将对二者联系、肝病与饮食、微量元素的关系作相关阐述。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代谢综合征 维生 D 饮食结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在酒精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疑似酒精肝病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肝功能检查,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参照,分析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肝功能检查显示,36例患者诊断为酒精肝病,32例患者诊断为脂肪肝,误诊12例,漏诊12例;超声检查显示,47例患者诊断为酒精肝病,21例患者诊断为脂肪肝,误诊1例,漏诊2例。常规肝功能检查诊断酒精肝病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分别为62.50%(30/48)、70.00%(14/20)、64.71%(44/68),超声检查诊断酒精肝病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分别为95.83%(46/48)、95.00%(19/20)、95.59%(65/68),超声检查诊断酒精肝病的敏感度、特异度、总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肝功能检查,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168、4.329、20.379,均P<0.05)。超声检查显示,35例为酒精脂肪肝,8例为酒精肝炎,4例酒精肝硬化,诊断符合率为97.92%(47/48),经一致检测,Kappa检验值为0.895,提示一致良好。结论超声检查对酒精肝病有较佳的诊断效果,准确率较高,且可对疾病类型进行诊断。

  • 标签: 肝疾病,酒精性 脂肪肝,酒精性 肝炎,酒精性 肝硬化,酒精性 超声检查 肝功能试验 诊断 对比敏感度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脂肪肝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29.81%。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非酒精脂肪肝病已成为日益增长的肝硬化和肝癌的原因之一。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构建非酒精脂肪肝病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临床前研究,对于阐明其发病机制至关重要。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常见的非酒精脂肪肝病动物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动物模型 肝炎 纤维化 肝细胞癌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在NAFLD发病机制的"多重打击"学说中,脂肪因子不仅直接参与"第1次打击"脂肪肝的形成,而且在"第2次打击"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启动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和研究脂肪因子与NAFLD的关系有助于有效防治NAFLD。现对近年来脂肪因子在NAFLD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因子类 慢性炎症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在未过量饮酒的情况下,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一系列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可从单纯脂肪肝经脂肪性肝炎,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或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至今有很多NAFLD动物模型,但仍缺乏能涵盖人类整个疾病谱的单一动物模型,故选择一个符合自己研究目的的模型显得很重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讲述基因敲除或基因突变模型、营养诱发模型、复合模型这三类模型以及它们的优缺点以便于研究者的选择。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