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胡道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4-16
  • 出处: 《医师在线》2023年第3期
  • 机构:渠县渠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达州 635200
  • 简介:慢性脂肪按发病原因可以分为酒精滥用所引起的酒精性疾病、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相关的非酒精脂肪、营养不良、丙型肝炎、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和药物性损伤所引起的特殊类型脂肪。那这两种疾病有什么不同,哪一种危害更大呢?咱们来根据病症做全面的了解。

  • 标签: 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脂肪与非酒精脂肪生化指标特点,为诊断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100例研究对象分为酒精脂肪组和非酒精脂肪组,每组5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谷氨酰转移酶(GGT)、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酒精脂肪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PG)的异常率低于非酒精脂肪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2的异常率则高于非酒精脂肪组。结论TG、CHOL、LDL-C、HDL-C、AST、AST/ALT≥2、GGT等指标是鉴别酒精脂肪与非酒精脂肪有效指标。

  • 标签:
  • 简介:酒精脂肪(AFLD)是指长期饮酒导致的脂肪,是现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肝病之一。目前认为,酒精脂肪治疗上主要有戒酒、营养及药物治疗等方法。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很多,本文对此作以下阐述。

  • 标签: 酒精性脂肪肝 治疗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酒精脂肪(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它包括单纯脂肪(non-alochdicfatyliver,NAFL)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dicsteetchepatitis,NASH)和脂肪肝硬化3种类型。近年来NAFLD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作为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病因之一日益受到重视。但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早期治疗脂肪以控制其病情进展,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将近年临床对NAFLD的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治疗现状 脂肪性肝硬化 肝细胞脂肪变性 NAFLD 单纯性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非酒精脂肪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非酒精脂肪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完成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好,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非酒精脂肪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可以进行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非酒精性脂肪肝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小鼠酒精脂肪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8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NS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和普通饲料喂养,HM组、MM组和LM组采用每天按照5g.Kg-1.d-1对小鼠灌胃浓度为60%(V/V)、30%(V/V)和10%(V/V)的乙醇的方法,连续6周,观察其肝脏病理改变、血液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造模6周后,模型组小鼠肝脏重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病理表现为广泛的脂肪变性,血清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透明质酸(HA)变化不大(P>0.05)。结论本造模方法与人类酒精脂肪病变类似,方法简单易行,实验周期短,模型稳定可靠。

  • 标签: 酒精性脂肪肝 动物模型 高脂饲料 小鼠
  • 简介:目的本调查旨在了解佛山地区非酒精脂肪(NAFLD)患病情况,从而为今后开展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街道社区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和超声波检查为主,血液生化(主要包括肝功能、血脂和血糖)检查为辅,调查NAFLD的患病情况。结果2007-2011年,共抽取18-89岁各类居民2346人,平均年龄为39.5岁,其中男1155人,女1191人。符合NAFLD诊断标准者共有124例,占5.3%;其中男性72例(6.2%),显著高于女性[52例(4.4%),X^2=5.0197,P〈0.05]。不同年龄NAFLD的患病率高低呈波浪状起伏,男性有45岁和55岁两个高峰期,女性有30岁和45岁两个高峰期。NAFLD的患病以单纯酒精脂肪为主,占79%,非酒精脂肪性肝炎占21%,未发现肝硬化和肝癌患者。NAFLD的发生与高血脂、高血糖密切相关。高脂血症患者的NAFLD患病率是非高脂血症患者的4.2倍,男性高脂血症者比女性高脂血症者更易患NAFLD,男:女=2.5:1;高血糖和糖尿病比非高血糖者更易患NAFLD,体力劳动者NAFLD患病率较非体力劳动者低。结论本辖区NAFLD近5年的患病率呈波浪上升趋势,提示有必要加强本病的防控,防制对象以30-50岁青壮年人群为主,尤其是高脂血症和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

  • 标签: 脂肪肝 患病率 社区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酒精脂肪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予以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酒精脂肪患者共80例,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公平,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40例)实施甘利欣注射液;(观察组40例)实施凯西莱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上述不同治疗方案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0.0%,经卡方检验后表明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将凯西莱注射液应用到酒精脂肪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高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酒精性 脂肪肝 特征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为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根据其发展规律,可将非酒精脂肪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或从脾论治,或从论治,或脾肾同调,灵活对待,随证施治。肝气郁滞是脂肪初期的主要病机;轻度脂肪属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生痰浊;或气机郁滞,水湿不化聚而成痰,日久化热;中度脂肪痰之既成,气滞血瘀日久,痰瘀互为因果,最终由痰瘀互结致病;重度脂肪肾精亏耗,水不涵木,失所养;或肾气已虚,气化不及,水运失司,浊阴内生。以上分型为指导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思路。非酒精脂肪是一种组织病理学与酒精肝病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成为第一大常见肝病。近年来,我国非酒精脂肪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全国的发病率约为10%1,成为继乙肝之后我国第二高发疾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标签: 分期辨证非酒精性脂肪肝痰瘀同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非酒精脂肪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脂肪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口服中药治疗,连续服用3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60例,口服硫普罗宁片和护肝片。对其证病疗效及相关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76%;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肝功能指标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P<0.0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检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P<0.01)。结论中药疏肝减脂汤治疗非酒精脂肪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转氨酶、降低血脂。

  • 标签: 中药 非酒精性脂肪肝 血脂 转氨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脂肪法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门诊中医科治疗的非酒精脂肪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分别给予血脂康胶囊、柔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血脂及体重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0%,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BMI、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法治疗非酒精脂肪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柔肝法 非酒精性脂肪肝 疗效 指标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是指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损害因素导致的脂肪过度沉积,该病患者往往合并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代谢异常疾病。目前,NAFLD已成为全球慢性肝脏疾病的首要病因,显著增加了人群疾病和医疗负担。虽然迄今已有超过300项针对NAFLD的临床研究项目,但是仍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正式获批用于NAFLD的临床治疗。NAFLD病因的高度异质决定了不同致病因素导致的脂肪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反应上存在巨大差异,如不对NAFLD的致病因素进行准确区分,NAFLD干预药物至多只能达到20%~30%的治疗有效率。因此,现行的NAFLD诊断和分类标准已无法有效指导脂肪的临床治疗。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知名肝病专家组联合倡议修改自1980‌年起沿用至今的NAFLD疾病命名和诊断标准,并以代谢相关脂肪肝病(MAFLD)加以取代。新的MAFLD命名突出代谢因素在这类肝脏疾病中导致肝脏脂肪沉积的核心地位,首次将代谢因素引起肝脏病变的临床重要提到与病毒性肝炎、酒精肝病等其他慢性肝脏疾病一样的高度。这一命名的改变将有助于推动基于病因的脂肪分类体系,并最终在指导脂肪的个体精准化治疗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笔者将详细探讨NAFLD向MAFLD命名变化的原因和临床意义,并对新的MAFLD命名可能带来的脂肪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变革进行展望。

  • 标签: 代谢性肝病 疾病诊断 精准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