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桥小脑角区肿瘤手术的患者拔气管插管的前后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4月-2011年11月收治的45例经开颅手术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拔除气管插管前后护理及经验的总结。结果全组成功拔管40例,再次插管3例,行气管切开手术3例。结论桥小脑角手术后拔管意外机会占8.89%,再次插管机会占6.67%,再次插管将会对气道损害大,加强拔管前后的护理,减少再次插管,将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桥小脑角 术后 拔管 护理
  • 简介:例1病人女,56岁,因眩晕、恶心、呕吐、吐出物为咖啡色,含食物,意识模糊1天入院,体格检查:神志尚清,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呼吸平稳,血压100/60mmHg,被动体位,查体合作,皮肤无出血点,体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闻及异常、腹部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肌力正常,腱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既往有高血压病2年,初诊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后给

  • 标签: 小脑出血 误诊 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 诊断
  • 简介:患者女.32岁,因“四肢抖动5年,发作性四肢抽搐伴言语障碍1年”于2008年6月30号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诊治。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不对称、急速、短时的不自主抽动,常因体位改变、做精细动作、声光刺激、睡眠差、情绪改变时诱发或加剧,曾在外院诊治,服用中药及抗免疫药物(具体不详)无好转。于1年前妊娠后.患者四肢抽动明显加重,进行性加重的站立和行走困难,并有四肢抽搐发作4次,发作时牙关紧闭,意识丧失.

  • 标签: 肌阵挛 共济失调 癫痫
  • 简介:目的研究有无大血管病变患者小脑梗死灶的特征,探讨小脑梗死分型与后循环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5月期间住院的小脑梗死患者共35例,所有患者均同时具备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和血管造影检查,包括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tomographic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K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根据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大血管病变组20例,小血管病变组15例,分析两组小脑梗死的分型和后循环血管病变(包括狭窄或闭塞)的关系。结果(1)大血管病变组20例中,颅内血管(椎动脉颅内段或基底动脉)病变最多见(10例,50%),梗死类型多为分水岭梗死(7例,70%);其次为颅外血管合并颅内血管(椎动脉颅外段合并颅内段或基底动脉)病变(8例,40%),梗死灶多为小脑后下动脉(PICA)供血区的区域性梗死(7例,87.5%);单独颅外血管(椎动脉颅外段)病变最少见(2例,10%),梗死分布无明显倾向性。(2)4、血管病变组15例中,梗死灶亦多位于分水岭区(9例,60%)。结论由于小脑血液供应特点,小脑梗死中分水岭梗死和腔隙性梗死较区域性梗死更为常见。小梗死灶(直径≤2cm)可能存在后循环大血管的狭窄或闭塞,应予积极的治疗和干预,以防病情加重。

  • 标签: 脑梗死 血管
  • 简介:摘要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依据遗传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重复序列扩增引起的SCAs和由点突变引起的SCAs。根据疾病的临床特征,结合基因检测可进行疾病的诊断,但目前此病的治疗仍为世界难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欧洲药品管理局尚无批准用于SCA的药物。严格临床前试验对疾病修饰药物的研发至关重要。

  • 标签: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gialnucleusstimulation,FNs)对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症状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一段时期,对反复心悸为主诉就诊的病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心律失常(室上性早搏、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且曾给予1种或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者45例,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每次治疗40min,每周2次,每位患者治疗15次左右。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FNS治疗心悸、失眠、胸闷、头昏/头痛、乏力的有效率分别为80.0%、76.9%、81.5%、87.1%和82.9%;FNS治疗后心悸、失眠、胸闷、头昏/头痛、乏力评分降低,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NS治疗能有效改善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悸、失眠、头昏/头痛、胸闷、乏力等症状。

  • 标签: 小脑顶核电刺激 心律失常 症状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小脑幕脑膜瘤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 在医院行显微手术治疗的 58 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中,全切构成比为 86.2% ( 50/58 ),次全切构成比为 13.8% ( 8/58 )。术后治愈 41 例,症状缓解 16 例,死亡 1 例,治疗有效率为 98.3% ( 57/58 )。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术前, P<0.05 。 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小脑幕脑膜瘤效果显著,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显微手术 小脑幕脑膜瘤 治疗效果
  • 简介:大型小脑幕脑膜瘤是指瘤基底附着于小脑幕或小脑幕切迹处,瘤径大于3cm的脑膜瘤,由于该位置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全切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的手术难点。近年来我科采用显微手术切除12例该部位脑膜瘤,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脑膜瘤 小脑幕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小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案合理选择以及对应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在2014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接收的52例小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以及疗效分析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2例小脑出血患者中,8例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术,17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27例患者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术联合小脑血肿穿刺清除术,所有患者治疗后50例患者存活,2例患者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96.2%。结论对于小脑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患者出血量、临床特点以及患者家属意愿等多项因素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小脑出血 治疗方案选择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桥小脑角(CPA)区肿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00例CPA区肿瘤的MRI表现,并归纳分析其MRI特征性表现。结果100例CPA区肿瘤其中听神经瘤48例,脑膜瘤18例,三叉神经瘤3例,胆脂瘤(表皮样囊肿)15例,蛛网膜囊肿4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2例,小脑星形细胞瘤3例,髓母细胞瘤、脑脓肿、脑转移瘤各一例。年龄2~82岁。各种桥小脑区肿瘤均有其特殊征象。结论MRI在CPA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桥小脑角区 听神经瘤 脑膜瘤 三叉神经瘤 胆脂瘤
  • 简介:顽固性癫痫除了药物和颅内手术治疗外,目前国内外开展了慢性小脑刺激术治疗(简称CCS),我院采用J—63型小脑刺激的安置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性2例,效果满意。现将其手术过程及脑波动态简介如下:CCS治疗术其手术过程为:全麻下行后颅窝开颅术,在小脑表面两侧放置两片小电极作为刺激电极,其连接导线经皮下隧道由右颈部引入右锁骨下皮下组织内,并与埋藏在该部位内的接受器相连,脉冲发生器小盒子是置于体外,其天线在接收器上,刺激讯号经接收器作用于小脑表面,刺激器有多挡调节,可按所需之频率、波宽、幅宽、调整参数,发出之刺激讯号经接收器作用于小脑表面(见图所示)。

  • 标签: 慢性小脑刺激术 顽固性癫痫 脑波 接收器 刺激器 开颅术
  • 简介:患者女性,70岁,因间断发热1月余伴意识改变18d入院.否认酒精和药物滥用史。患者于2009年12月份因“排便异常”检查发现乙状结肠癌并于2009年12月28日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第8天患者出现高热,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诊断为金葡菌败血症,予以抗感染治疗2周,体温渐正常。但患者长期进食差,以肠外营养为主,于2010年1月30日起逐渐出现精神差、昏睡,伴小便失禁,予脑保护等相应治疗,但昏睡症状改善不明显,并呈加重趋势。

  • 标签: 小脑疾病 WEMICKE脑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CT、MR影像诊断效果研究。方法:以我院收诊的11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于患者的CT、MR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于患者各种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诊断发现,4例出现共济失调情况,其中5例出现呕吐情况,还有3例出现耳鸣耳聋情况,所有患者没有家族史或是并发症等情况,患者没有合并血管瘤和囊肿等情况。所有患者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肿瘤位置在小脑半球位置,其中最大的直径为7cm,最小直径为1.5cm,其中有9例类圆形,不规则形2例。所有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中有10例患者成类圆形大囊小结节,患者的囊性位置的脑脊液密度高于起亚位置。有1例患者呈不规则实质型,患者表现为实质部位等密度内有小低密度坏死区,其中2例患者CT诊断检测附壁结节强化。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中有8例患者为大囊小结节,患者表现为囊性脑脊液信号高,结节部分呈等或略短于T1.5例患者有流空血管影,增强实质部分呈类血管样强化。结论: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会出现大囊小结节样改变,壁结节呈现血管样强化,对于这类患者采取CT、MR影像诊断方法可以确定患者发病情况。

  • 标签: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CT MR影像诊断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春西丁辅助治疗小脑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6例小脑萎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行小脑神经肝细胞移植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长春西丁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维生素B3、维生素C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ADL评分法中的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78.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52%(P<0.05),且辅助用药期间未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脑神经肝细胞移植术后给予长春西丁辅助治疗小脑萎缩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长春西丁 辅助治疗 小脑萎缩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