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妊娠期内,孕妇的营养均衡对于为满足胎儿的生长发展需要具有直接影响,且随着孕期内胎盘发育、乳房增大等因素的影响,所需的营养较正常情况下更多。在此背景下,在妊娠期内,若孕妇出现营养平衡失调,不仅会对母体健康与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还会诱使围生期并发症的产生。因此,为了提前预防妊娠并发症的出现,必须对孕期内孕妇营养平衡做进一步的规划,为孕妇提供足够、合理的营养,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 标签: 妊娠期 营养平衡失调 围生期 妊娠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方法:将严格筛选的98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3组分别为33、33、32例。三组患者全部口服黄体酮胶囊,设计单中心、随机、开放、自身前后对照临床试验。100mg组每晚睡前口服,其余则早晚口服1次。用药持续12d,评估用药效。结果:3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和阴道出血量及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接受不同剂量的孕激素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月经失调 无排卵型 孕激素 剂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教师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逐渐引起关注,尤其是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调情况更为严重,在很多小学甚至没有年轻的男教师。小学阶段是个人性格培养和形成的重要时期,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无疑会对小学生的成长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这同时也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的发展,它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和考虑。

  • 标签: 小学 男女教师 比例严重失调 不利影响
  • 简介:摘要:近年来教师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逐渐引起关注,尤其是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调情况更为严重,在很多小学甚至没有年轻的男教师。小学阶段是个人性格培养和形成的重要时期,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无疑会对小学生的成长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这同时也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的发展,它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和考虑。

  • 标签: 小学 男女教师 比例严重失调 不利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84例(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随机分为小剂量孕酮治疗的观察组(42例)与大剂量孕酮治疗的对照组(42例),观察撤药性出血情况、子宫内膜厚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撤药性出血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对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少,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在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治疗中,不同剂量孕酮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相比于高剂量孕酮治疗,低剂量孕酮治疗不良反应较少,患者生活质量高,可作为该病首选治疗方式。

  • 标签: 不同剂量 孕酮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对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UA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给予尼可地尔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发作频率、持续时长、严重程度)、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心绞痛严重程度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43%,54/56)高于对照组(83.93%,47/56),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长短于对照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内皮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氧化氮水平及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冠心病UA患者给予尼可地尔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可减轻心绞痛发作程度,降低机体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标签: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尼可地尔 瑞舒伐他汀 血脂水平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和激光光凝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长期随访的视功能和眼底结构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首诊且随访时间≥5年的ROP患儿35例6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1例36只眼,女性14例27只眼;出生胎龄(GA)(29.30±1.77)周。急进型ROP (A-ROP)12只眼;阈值前1型ROP 51只眼。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所有患眼仅接受单一抗VEGF药物或激光光凝治疗,并据此分为抗VEGF治疗组、激光治疗组,分别为20例35只眼、15例28只眼。两组患儿GA、出生体重、首次接受治疗时矫正胎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44、0.859、0.694);A-ROP、阈值前1型ROP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随访期间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视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小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屈光度以等效球镜度(SE)表示。对比观察治疗后5年时两组患眼BCVA、屈光状态、视野缺损情况、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和FFA周边视网膜异常情况。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后5年,抗VEGF治疗组患眼周边可见视网膜无血管区,大小为(2.32±1.84)个视盘直径,其中周边无血管区交界处存在荧光素渗漏1只眼;激光治疗组患眼周边视网膜可见陈旧光凝斑,未见荧光素渗漏。抗VEGF治疗组、激光治疗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15 (0.00,0.20)、0.10 (0.00,0.16);SE分别为0.50(-1.25,1.31 )、0.38(-4.25,1.75)D;视野平均缺损(MD)值分别为2.70 (1.20,4.80)、4.25 (2.83,6.98) dB;CFT、SFCT分别为(225.00±29.31)、(287.18±68.56) μm和(237.17±32.81)、(279.79±43.61 ) μm。两组患眼logMAR BCVA、CFT、SF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3、0.147、0.622 )。激光治疗组患眼SE的下四分位数、视野MD值明显高于抗VEGF治疗组,但SE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视野MD值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 )。结论抗VEGF药物、激光光凝治疗早期ROP均可获得良好的视力预后,周边视野可以较大程度得到保留;激光光凝治疗者周边视野缺损较抗VEGF药物治疗者更显著;对于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发育大致正常。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血管生成抑制剂 激光凝固术 视野 视力预后
  • 简介:摘要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是新生儿期罕见的血管瘤,特征性病理学表现为异常血管和淋巴管生成,若不及时干预容易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本文报道1例以生后左腿肿块起病的新生儿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以提高新生儿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 标签: 婴儿,新生 卡波西型血管瘤 内皮瘤,卡波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患者行白内障手术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FECD患者25例(32眼),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观察1年。对比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F=122.14, P<0.001);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7, P=0.25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183.87±401.79)个/mm2,术后3个月和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1 896.84±377.56)个/mm2及(1 740.23±396.12)个/mm2,均较术前明显减少(t=7.22,15.16;P=0.002,0.001);术后各时间点角膜中央厚度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6, P=0.124)。随访期内无角膜并发症出现。结论FECD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是安全的,但术前需详细评估角膜内皮状况。

  • 标签: 营养不良,内皮,角膜,Fuchs 手术,白内障 内皮细胞,角膜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选取2021年10月到2022年2月间3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实验组患者入院后1h、4h、6h、第2d、第7d分别采集静脉血,获取患者此时血浆内皮素(ET)、肌酸激酶(CK)两项血清生物化学标志物的浓度水平,绘制出动态变化曲线。另选择同时期30名正常无心脏血管疾病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以相同检测方法测定清晨空腹状态血浆内皮素、肌酸激酶水平,测得正常范围波动内的平均血清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剧升高的血清内皮素、肌酸激酶水平形成对照和比较。最后根据阳性结果数量判断两检测指标诊断效能。结果: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平均水平,实验组患者内皮素水平于心肌梗死发病早期两小时内即出现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正常波动范围。结论:内皮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性疾病早期1~2小时即可出现明显升高,峰值时间为3~8小时,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第7天仍处于较高水平。有利于临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进行早期治疗性诊断与疾病发生后的回顾性诊断。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素 肌酸激酶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微生物菌群失调与人体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口腔和肠道作为人体两大微生物栖息地,在微生物相关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口腔和肠道是通过胃肠道连接的连续区域,但由于口腔-肠道屏障的存在,口腔和肠道微生物分布得到很好的隔离。然而,在口腔-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情况下,口腔微生物群可以转移到肠黏膜。相反,肠道菌群失调也会对口腔微生物组成造成一定影响。口腔到肠道和肠道到口腔的微生物易位可以重塑彼此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最终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然而迄今为止,口腔-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在口腔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一直未被充分认识。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口腔-肠道微生物串扰在口腔疾病及儿童龋齿中的作用,为后续通过操纵肠道微生物治疗口腔疾病和儿童龋齿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口腔疾病 儿童龋齿 肠道菌群 口腔-肠道微生物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脑出血共济失调患者中针灸联合康复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50例小脑出血共济失调患者为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5例,分别比较每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满意度60.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100.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针灸联合康复早期介入治疗 小脑出血共济失调 疗效 研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分泌失调型肥胖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40例内分泌失调型肥胖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20)。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行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减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减重效果及生活质量好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内分泌失调 肥胖 整体护理 减重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择80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护理效果的研究,所选择的患者均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疾病的治疗。随机进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以传统护理方式配合治疗,实验组施加临床护理。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研究。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前,其疼痛情况之间没有统计意义,在疾病治疗后,实验组的疼痛评分更低,满意度更高。结论:临床护理方式在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能够起到更好的护理效果,因此这种方式应该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内分泌失调 骨质疏松症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内分泌失调临床效果:方法:针对100名内分泌失调的病人进行研究。通过随机的方式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法,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FSH指标、E2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和不适反应出现率。结果:研究组FSH指标、E2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内分泌失调 中西医结合疗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分泌失调型肥胖患者治疗当中运用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当中内分泌失调型肥胖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运用整体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减肥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减肥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内分泌失调型肥胖当中,引入整体护理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减肥有效率,运用价值非常高。

  • 标签: 整体护理 内分泌失调型肥胖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用曼月乐、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本次调研时间为2021.1-2021.12月,共纳入98例因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前来我院就诊病人进行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病人均接受对症治疗。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每组所纳入病人例数为(49)例。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命名,分别为(常规组)、(研究组)。常规组单用妈富隆治疗,研究组则联用曼月乐、妈富隆治疗。总结与探究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结果:(1)常规组与研究组对照,FSH指标水平较高、LH指标水平较高、E2指标水平较高、P指标水平较高,经对照差异明显,(P

  • 标签: 曼月乐 妈富隆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 简介:摘要铁死亡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新的可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核心是依赖于铁离子的脂质过氧化物堆积,最初的机制主要集中在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途径,但后续研究发现,细胞内还存在不依赖于GPX4的途径。同时铁死亡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细胞死亡方式,涉及氧化还原平衡、脂质代谢、铁稳态以及能量代谢,与肿瘤、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退行性变等多种疾病相关。最新又有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了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对于血管稳态具有重要保护作用,是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最先受累的部位,因此铁死亡有望成为保护内皮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靶点。这是一个十分新颖的研究方向,相关机制研究仍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本文希望通过总结铁死亡的机制进展及其在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为今后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奠定基础。

  • 标签: 铁死亡 内皮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