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体质指数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348例。根据患者体质指数分为超重组(112例)和正常组(236例),其中超重组患者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58例,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54例;正常组患者行TEP术113例,TAPP术123例,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1年复发率情况。结果超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现血清肿发生率为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7(P〈0.05),切口感染、阴囊血肿、慢性疼痛、尿潴留、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等发生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超重组出现1例补片感染,而对照组并未发生;随访1年超重组患者复发率1.79%与对照组0.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质超重的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显著,但手术难度增加,术后并发症增多,会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对于超重及肥胖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更加注重精细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 人体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体质指数(BMI)、血脂及脂溶性维生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产前检查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按照发病时间分为妊娠≤34周的早发组(38例)与妊娠>34周的晚发组(30例)。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50例健康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孕妇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维生素A(VA)、维生素E(VE)、维生素D3(VD3)水平进行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对疾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三组孕妇年龄、产次、孕次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BMI、VA、VE、TC、TG、LDL-C水平[(22.99±4.39)kg/m2、(0.48±0.08)ng/mL、(11.91±1.74)ng/mL、(4.93±0.34)mmol/L、(1.57±0.26)mmol/L、(2.68±0.27)m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68±3.68)kg/m2、(0.40±0.07)ng/mL、(10.32±2.56)ng/mL、(4.12±0.67)mmol/L、(1.25±0.32)mmol/L、(2.15±0.32)mmol/L](t=3.725、6.698、4.352、8.731、6.282、10.512,均P <0.05)。研究组HDL-C、VD3[(1.51±0.32)mmol/L、(16.16±2.37)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8±0.57)mmol/L、(17.86±2.39)ng/mL](t=-6.959、-4.520,均P<0.05)。早发组BMI、TC、TG、LDL-C、VA、VE水平[(23.13±4.13)kg/m2、(5.05±0.34)mmol/L、(1.62±0.27)mmol/L、(2.95±0.32)mmol/L、(0.52±0.06)ng/mL、(12.16±1.80)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507、17.462、11.217、16.593、9.075、4.142,均P<0.05),HDL-C、VD3[(1.43±0.28)mmol/L、(15.76±2.42)ng/m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4.635、5.871,均P<0.05);晚发组BMI、TC、TG、VE水平[(22.70±4.32)kg/m2、(4.67±0.32)mmol/L、(1.49±0.25)mmol/L、(11.45±1.61)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821、12.857、8.059、3.482,均P <0.05),VD3水平[(16.72±2.31)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t=4.319,P=0.01)。晚发组LDL-C、HDL-C、V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发组BMI、TC、TG、HDL-C、LDL-C、VA、VD3、VE与晚发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TG、TC、HDL-C、LDL-C、VA、VD3、VE是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0.008、0.032、0.043、0.032、0.002、0.041、0.009),BMI、TG、TC、VD3、VE是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2、0.016、0.013、0.031、0.042),BMI联合血脂、脂溶性维生素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敏感度为87.81%,特异度为76.67%),而对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预测方面价值不高(敏感度为52.51%,特异度为55.10%)。结论BMI联合血脂、脂溶性维生素水平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方面有较高价值。

  • 标签: 先兆子痫 人体质量指数 血脂 脂溶性维生素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体重和体质指数(BMI)计算腹盆CT检查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腹盆CT检查患者512例。使用基于MATLAB开发的软件自动计算患者每个层面的水等效直径(dw)、体型转换因子(f)和SSDE,并求取其平均值。以双变量相关分析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和BMI与dw的相关性。将前二分之一病例作为模型病例分别建立体重和BMI与dw的回归方程,后二分之一病例作为验证病例,计算基于体重和BMI的SSDE(SSDEweight,SSDEBMI)。以MATLAB软件自动计算SSDE为参照,分别计算SSDEweight和SSDEBMI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平均均方根误差。结果年龄与dw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与dw呈弱相关(r=0.260,P<0.05);体重和BMI与dw强相关(r=0.879、0.851,P<0.05)。体重和BMI与因变量dw的回归方程分别为dw=13.808+0.184×weight,dw=11.142+0.618×BMI。验证病例SSDE、SSDEweight和SSDEBMI分别(13.55±1.66)、(13.84±2.03)和(13.83±2.02) mGy。以实际测量的SSDE为对照,所有验证病例SSDEweight和SSDEBMI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97%和1.87%;男性0.38%和2.75%、女性4.58%和0.43%;体重过低0.11%和3.32%、体重正常1.92%和2.06%、超重2.57%和1.57%、肥胖3.28%和-1.36%。所有验证病例SSDEweight和SSDEBMI平均均方根误差同为0.80 mGy;男性为0.65和0.67 mGy、女性0.98和0.59 mGy;体重过低0.73和1.03 mGy、体重正常0.74和0.66 mGy、超重0.85和0.79 mGy、肥胖1.10和1.32 mGy。结论体重和BMI均可作为dw的替代参数,用于计算腹盆CT扫描SSDE,但体重更适合于男性,而女性倾向于选择BMI。

  • 标签: 体质量指数 体层摄影术,X射线计算机 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直立不耐受(OI)与体质指数(BMI)、血脂及血清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心血管科诊断为OI的6~17岁儿童青少年122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本院儿少健康管理中心健康体检56例儿童青少年为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病史中有无晕厥事件发生分为晕厥组和非晕厥组。测量所有儿童的身高、体质,并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脂及血清蛋白,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OI组三酰甘油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0.98±0.45) mmol/L比(1.28±1.0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5,P<0.05);晕厥组BMI为(17.56±3.23) kg/m2,非晕厥组BMI为(16.46±2.58) kg/m2,晕厥组BMI高于非晕厥组(t=2.085,P<0.05)。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酰甘油是OI的独立危险因素(OR=0.504,95%CI:0.272~0.931,P<0.05)。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三酰甘油对OI预测价值,结果显示三酰甘油为1.09 mmol/L时诊断OI的敏感性为72.1%,特异性为48.2%。结论低三酰甘油、高BMI均可能成为OI发生的易感因素,OI患儿饮食结构需引起临床医师及家长高度重视。

  • 标签: 直立不耐受 体质量指数 血脂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万州区医学生体质指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了312名学生,采用体格测量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结果调查学生中,BMI为20.50±3.01,体重过低率为22.11%,超重肥胖率为10.26%。结论应重视医学生的营养知识教育,帮助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改善营养、增强体质

  • 标签: 医学生 体质指数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成人睑板腺功能障碍(MGD)与体质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5至10月,在33家医院的眼表疾病门诊收集2 41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780例(32.2%),女1 639例(67.8%),年龄18~89(46±16)岁,根据BMI将患者分为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同时进行右眼睑板腺相关检查和评分。结果体重过低组、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别为196、1 556、567和100例。与体重正常组相比,超重组和肥胖组中重度MGD的比例明显较高(59.1%、71.0%比4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的睑缘改变评分、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和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年龄分层,在青年组中,肥胖人群的以上3项评分均高于体重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体重正常相比,超重和肥胖与中重度MGD相关,OR值分别为2.19(95%CI:1.06~4.50,P=0.033)和3.70(95%CI:2.57~5.04,P=0.008)。结论中国成人中重度MGD与高BMI具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眼疾病 睑板腺功能障碍 体质指数 肥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昌队列人群BMI、血压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为该人群防治糖尿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以金昌队列第一次随访(2013-2015年)期间新发1 021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在同期随访期间未新发糖尿病、循环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者中,按照性别相同、年龄±2岁进行1∶1匹配,选取1 021例对照组,最终共纳入2 042名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相加及相乘交互模型探讨BMI、血压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结果调整职业、饮酒、糖尿病家族史、高尿酸血症、高TC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等因素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随BMI、血压的递增呈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5)。高血压与超重/肥胖对糖尿病的发生存在相乘交互作用,男性、女性超重/肥胖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分别是体重及血压正常人群的2.04倍(95%CI:1.54~2.69)、3.88倍(95%CI:2.55~5.91)。肥胖且SBP≥160 mmHg(1 mmHg=0.133 kPa)者糖尿病发生风险是体重及SBP正常者的4.57倍(95%CI:2.50~8.34),肥胖且DBP≥90 mmHg者糖尿病发生风险是体重及DBP正常者的3.40倍(95%CI:2.19~5.28)。结论超重/肥胖及高血压可增加金昌队列人群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应加强该人群体重及血压健康教育,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

  • 标签: 糖尿病 体质指数 血压 金昌队列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体质指数的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共86例,按照体质指数划分标准分为三组:体重正常组37例,超重组31例,肥胖组18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及近期生存率等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肥胖组手术时间长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79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三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不同体质指数不影响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安全性及近期生存时间。

  • 标签: 人体质量指数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直肠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又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体质和BMI有所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能够极大的改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体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对冻融胚胎移植围产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2016年至2020年期间由于PCOS不孕进行冻融胚胎移植、年龄≤35岁且临床妊娠为单胎的患者临床资料,共1 481个周期,根据BMI值分为4组,偏瘦组75个周期(BMI<18.5 kg/m2),正常体质组793个周期(18.5 kg/m2≤BMI<24.0 kg/m2),超重组468个周期(24.0 kg/m2≤BMI<28.0 kg/m2),肥胖组145个周期(BMI≥28.0 kg/m2),比较各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围产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的差别。结果相较于超重组、正常体质组和偏瘦组,肥胖组的早期流产率最高[23.4% (34/145)比15.8% (74/468)比14.0% (111/793)比9.3% (7/75),P=0.014],活产率最低[68.3% (99/145)比76.7% (359/468)比79.7% (632/793)比88.0% (66/75),P=0.003]。肥胖组和超重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6.9% (10/145)、4.5% (21/468)]高于正常体质组[2.3% (18/793),肥胖组比正常体质组P=0.005,超重组比正常体质组P=0.028]肥胖组和超重组的剖宫产率[81.8% (81/99)、74.9% (269/359)]高于正常体质组和偏瘦组[67.6% (427/632)、57.6% (38/66),肥胖组比正常体质组P=0.005,肥胖组比偏瘦组P=0.001,超重组比正常组P=0.015,超重组比偏瘦组P=0.004],巨大儿出生率[18.2% (18/99)、15.6% (56/359)]也高于正常体质组和偏瘦组[10.1% (64/632)、6.1% (4/66),肥胖组比正常体质组P=0.018,肥胖组比偏瘦组P=0.025,超重组比正常组P=0.011,超重组比偏瘦组P=0.041]。各组在晚期流产率、妊娠期高血压、宫外孕以及新生儿的早产率、Apgar评分、身高、出生缺陷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肥胖和超重影响PCOS患者的围产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在临床工作中,需重视PCOS患者的体质管理。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体质量指数 冻融胚胎移植 围产结局 新生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状态和全身炎症反应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男性稳定期COPD患者86例、男性正常对照组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去脂体质指数(FFMI)对受试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将COPD组分为低FFMI组(n=44)和正常FFMI组(n=42),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症状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6MWD)、肺功能检测,同时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浓度。结果稳定期COPD组体质体质指数(BMI)、6MW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FVC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稳定期COPD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37,P<0.05)。稳定期COPD组血清TNF-α、IL-1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FFMI组血清TNF-α、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FFMI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COPD患者的FFMI与6MWD、FEV1%pred、FEV1/FVC均呈正相关(r=0.416、0.377、0.390,P值均<0.05)。而入组前一年急性加重次数、mMRC评分、血清TNF-α、血清IL-18与FFMI呈负相关(r=-0.437、-0.439、-0.506、-0.337,P值均<0.05),其中血清TNF-α与FFMI呈负相关。采用逐步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6MWD、血清TNF-α浓度、血清IL-18浓度是FFMI独立影响因素(b=0.008、-0.240、-0.004,P值均<0.05)。通过标准化回归系数发现血清TNF-α水平与FFMI相关性最高(β=-0.436,P<0.001)。结论COPD患者血清TNF-α与营养不良指标关系密切,是COPD营养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营养不良 去脂体质量指数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质指数、血脂、血清瘦素及脂联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及同期体检无甲状腺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者40例(对照组),计算所有受试者体质指数并检测血脂、瘦素和脂联素水平。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女性多于男性,三组间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24,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体质指数、瘦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24.86±3.26)kg/m2、(0.68±0.07)ng/ml、(1.42±0.53)mmol/L、(4.76±0.57)mmol/L]均高于对照组[(20.79±2.15)kg/m2、(0.61±0.39)ng/ml、(1.05±0.36)mmol/L、(4.28±0.4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02、3.296、1.993、2.177,均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4.97±0.55)mmol/L、(2.72±0.58)mmol/L]均高于对照组[(4.28±0.46)mmol/L、(2.18±0.6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54、2.148,均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脂联素水平[(4.21±0.34)ng/ml、(4.30±0.27)ng/ml]均低于对照组[(4.87±0.2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31、7.416,均P<0.01)。结论体质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清瘦素的升高及血清脂联素的降低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相关。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瘤 瘦素 脂联素 人体质量指数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制定中国出生胎龄24~42周新生儿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和重量指数的参照标准及生长曲线,为新生儿出生时身体比例及营养状况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等13个城市调查出生胎龄24~42周单胎活产新生儿24 375名,排除了影响参照标准建立的母亲和新生儿因素。采用基于位置、尺度、形状的广义可加模型构建出生胎龄24~42周男、女新生儿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和重量指数的百分位数(P3、P10、P25、P50、P75、P90、P97)参照值及生长曲线。将研制的参照标准与我国1988年数值、INTERGROWTH项目及美国相关参照值进行比较。结果24 375名新生儿中早产儿12 264名(男7 042名、女5 222名),足月儿12 111名(男6 155名、女5 956名)。研制出出生胎龄24~42周男、女新生儿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和重量指数百分位数生长参照值及生长曲线。男新生儿体重身长比在不同出生胎龄P10、P50、P90上比女新生儿高0~0.2 kg/m,男新生儿体质指数在不同出生胎龄P10、P50、P90上比女新生儿高0.1~0.3 kg/m2。体重身长比和体质指数曲线在高百分位数上、重量指数曲线在高、低百分位数上与我国1988年数值均有较大差异,如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重量指数与我国1988年数值在P90上的差值范围分别为-1.09~0.40 kg/m、-1.19~0.92 kg/m2、-0.64~0.81 kg/m3。体重身长比曲线与INTERGROWTH项目参照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在P50上的差值范围-0.17~0.20 kg/m,出生胎龄≤32周时在P90上低0.02~0.40 kg/m、在P10上高0.13~0.41 kg/m。体质指数曲线与美国参照值差异较为明显,在P50上的差值范围-0.47~0.17 kg/m2,出生胎龄≥37周时在P90上低0.53~1.10 kg/m2但≤28周时高0.17~0.45 kg/m2。结论建立中国出生胎龄24~42周新生儿不同性别的体重身长比、体质指数和重量指数的标准化参照值,可供临床及相关科研工作参照使用。

  • 标签: 婴儿,新生 体重 身高 人体质量指数 生长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高龄老年人群体质指数(BMI)、腰围(WC)与虚弱的关联。方法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中2017—2018年的横断面数据,将7 987名80岁及以上老年人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行为方式、膳食情况、日常活动能力、认知功能、自我健康状况、现患疾病情况等信息。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高龄老人BMI、WC与虚弱的关联。结果7 987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为(91.7±7.7)岁,BMI和WC分别为(21.3±3.5)kg/m2和(82.9±10.5)cm,男性3 377名(42.3%),有虚弱症状者2 664名(33.7%)。广义混合效应模型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与BMI的T2(19.1~22.1 kg/m2)组相比,女性T1(<19.1 kg/m2)和T3(≥22.2 kg/m2)组OR(95%CI)值分别为1.39(1.17~1.65)和1.27(1.07~1.52);与WC的T2(77~85 cm)组相比,女性T1(<77 cm)和T3(≥86 cm)组OR(95%CI)值为1.20(1.01~1.42)和1.10(0.93~1.31)。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BMI和WC与虚弱之间呈非线性关联。结论我国女性高龄老年人群的BMI和WC与虚弱均呈U型关联。

  • 标签: 虚弱老人 老年人,80岁以上 横断面研究 体重指数 腰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子痫前期(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9 274例孕妇,901例PE孕妇作为病例组,8 373例非PE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身高和体重、孕期生活方式、生育史和疾病史等资料,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PE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结果PE中早发型PE(EOPE)401例、晚发型PE(LOPE)500例,轻度PE(MPE)178例、重度PE(SPE)723例。PE孕妇和非PE孕妇在年龄、居住地、产次、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以上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18.5 kg/m2和孕期增重不足是PE的保护因素(OR=0.74,95%CI:0.56~0.98;OR=0.78,95%CI:0.62~0.99),孕前BMI≥24.0 kg/m2和孕期增重过多是PE的危险因素(OR=1.82,95%CI:1.54~2.14;OR=1.82,95%CI:1.54~2.15)。对PE临床亚型分析后结果显示,孕前BMI<18.5 kg/m2是EOPE和MPE的保护因素(OR=0.52,95%CI:0.32~0.83;OR=0.47,95%CI:0.23~0.97),孕前BMI≥24.0 kg/m2和孕期增重过多是PE临床亚型的危险因素。按孕前BMI分层后,孕前18.5 kg/m2≤BMI<24.0 kg/m2和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OR=1.86,95%CI:1.51~2.30;OR=1.90,95%CI:1.39~2.60)均是PE的危险因素;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OR=0.55,95%CI:0.34~0.89)是PE的保护因素。孕前BMI<18.5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OR=4.05,95%CI:1.20~13.69)是EOPE的危险因素;孕前18.5 kg/m2≤BMI<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是PE各临床亚型的危险因素;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是EOPE和MPE的保护因素(OR=0.39,95%CI:0.19~0.80;OR=0.29,95%CI:0.11~0.77),孕期增重过多是EOPE、LOPE和SPE的危险因素(OR=1.60,95%CI:1.06~2.42;OR=2.20,95%CI:1.44~3.37;OR=2.28,95%CI:1.58~3.29)。结论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影响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且不同孕前BMI人群孕期增重对PE的影响有差异,提倡同时关注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变化,从而减少PE发生。

  • 标签: 孕前体质指数 孕期增重 子痫前期
  • 作者: 张丽 刘师伟 丁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区域医疗中心综合协调办公室,太原 030000,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内分泌科,太原 030000,山西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太原 030000
  • 简介:摘要为探讨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对H型高血压并发糖尿病的影响,本研究于2014年3至9月纳入山西省14 059名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BMI、WC、WHR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三者与空腹血糖水平(FPG)的关系。结果发现与H型高血压人群比较,H型高血压并发糖尿病人群的年龄、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而BMI、WC、WHR、血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腰围、腰臀比的升高会增加H型高血压并发糖尿病的风险,BMI、WC、WHR与FPG呈正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体质指数 腰围 腰臀比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年龄、体重因素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1日—6月30日来我院产科门诊行产前检查,确诊为GDM的孕妇167例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同期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69例作为对照组,在年龄、孕前BMI、孕期增重方面进行分析。结果GDM的发生与年龄、孕前BMI有关,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分别为F=19.857,P<0.01F=7.062,P<0.01);GDM的发生与孕期体重增重无明显的关系,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F=19.857,P>0.05)。结论GDM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前BMI有密切关系,而与孕期体重增加无明显关系。对年龄、孕前BMI过大的孕妇应提前进行筛查,做到早诊断,早干预,以减少GDM对孕妇及围产儿的危害。

  • 标签: 年龄 孕前BMI 孕期体重增重 GDM
  • 简介:目的了解农村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水平的分布及其与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腰围(waistcircumference,WC)的关系。方法在连云港市随机抽取20个乡镇,筛查出45~7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9123人,平均FBG为(5.82±1.90)mmol/L,男女FBG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空腹血糖异常率及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4.05%和13.50%;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腰围增大,男女性空腹血糖异常的风险(男性:OR=1.012,95%CI:1.001~1.024;女性:OR=1.020,95%CI:1.011~1.030)和糖尿病患病风险(男性:OR=1.036,95%CI:1.023~1.050;女性:OR=1.034,95%CI:1.025~1.044)均增加;而BMI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并不明显。结论农村高血压人群空腹血糖水平较高,且腰围与血糖水平相关,提示腹型肥胖者易发生空腹血糖异常或糖尿病,应作为重点预防对象。

  • 标签: 农村人口 高血压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