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调阅并分析我院自2006年5月—2009年9月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97例患者临床详细资料。结果97例患者手术无一例失败,根治性胃全部切除术4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37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56例,手术均时为(305.5±31.6)min,手术中均出血量为(250.3±104.8)ml,清除淋巴结平均数(18.5±3.7)枚,术后恢复胃肠蠕动均时为70.8h,下床活动均时为59.4h,术后出现胸腔积液1例。经90—360天随访,患者所有相关指标都正常。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痛苦少,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显著。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 D2根治术
  • 简介:摘要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维生素D可能通过调节胰腺β细胞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致病机制中起作用。本文综述了维生素D2型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此外,分析了维生素D补充剂在预防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以及其在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作用。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维生素D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胃癌标准(D2)根治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40例经胃镜检查配合病理确诊为胃癌并行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胃癌D2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218min,平均排气时间210min,平均出血量155ml,平均住院时间14.2d,平均清扫淋巴结24.2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6/40),经有效治疗后全愈。无吻合口瘘发生,术后腹腔引流液较多,无死亡病例,出院前均能拔管。结论对胃癌患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实施胃癌根治术。在基层医院开展胃癌D2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开腹手术 进展期胃癌 胃癌D2根治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FIB、D2聚体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就诊的76例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孕妇,对照组(正常孕妇)、观察组(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孕妇),检测FIB、D2聚体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对比,轻度组FIB水平较对照组有所升高,重度组FIB水平较轻度组有所升高,重度组FIB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显著。轻度组D2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有所升高,重度组D2聚体水平较轻度组有所升高,重度组D2聚体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显著。在重度组,有并发症的FIB水平较无并发症显著降低,D2聚体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本研究检测了FIB、D2聚体在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及正常孕妇的表达情况,可见表达差异很大,对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FIB D2聚体 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
  • 简介: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乳腺外科精确手术治疗中的意义。方法2例女性患者均是经查体、B超检查发现右侧乳腺有占位性病变,疑为恶性,要求手术切除。行多排CT胸部平扫、乳腺3.0TMR平扫+增强检查获得CT和MRI的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立体模拟建模,而后打印,据此精准定位后手术。结果3D重建模型能清晰地显示乳腺解剖结构、肿瘤所在的三维空间及周围血供。精准定位后完整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全腺体组织,手术时间大为减少。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乳腺肿瘤的手术治疗,能够清晰显示出解剖结构,辨识肿瘤毗邻血管,避免遗漏病灶,更有效地辅助术前规划,对提升乳腺复杂手术的安全性、加快手术速度,提高手术精确性有益,在乳腺外科精确手术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 标签: 3D打印 精确手术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Nycocard-Reader分析仪定量测定2型糖尿病血浆D-二聚体水平,其中并发有血管病变39例,无血管病变31例,并选择健康体检30例作为对照,比较组间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5)。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监测2型糖尿病病情发展的一项指标。

  • 标签: 2型糖尿病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观察初诊中青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维生素D(25-(OH)D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早期分泌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与糖尿病(DM)防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初诊中青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86名为糖尿病组,健康中青年男性58名为对照组(NC),测定25-(OH)D3、糖化血红蛋白浓度(HbA1c)、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同期进行精氨酸-胰岛素兴奋试验。结果①糖尿病组25-(OH)D3、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精氨酸-胰岛素兴奋试验6min胰岛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TG、F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SPB均高于对照组(P<0.01)。②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对25-(OH)D3水平有影响(P<0.05);对照组无糖尿病家族史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余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无糖尿病家族史受试者的25-(OH)D3水平最高,糖尿病组有糖尿病家族史受试者25-(OH)D3水平最低(P<0.01)。③相关分析显示25-(OH)D3与HbA1c、BMI和HOMA-IR呈负相关(P<0.05);与胰岛素分泌的峰值倍数呈正相关;调整BMI后25-(OH)D3与HOMA-β呈正相关(P<0.05)。结论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尤其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下降明显,维生素D水平影响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早期分泌功能,补充维生素D可能成为糖尿病防治的手段之一。

  • 标签: 糖尿病防治 胰岛素抵抗 胰岛Β细胞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性142例,健康对照组98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三组人群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统计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性组血浆D-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病理性凝血和纤溶状态,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的诊断及其程度监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神经病变 D-二聚体 检测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中医治法对大鼠肝癌UBE2D2表达的调控差异,以及UBE2D2在人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EN诱发大鼠肝癌,分别经中药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治疗后,Mfy—metrixrat230AGeneChiparrays检测肝癌组织UBE2D2表达的差异;设计2个人UBE2D2基因siRNA靶点,将重组质粒经脂质体转入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情况、Realtime—PCR检测该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芯片结果显示,UBE2D2基因在大鼠肝癌形成后表达显著增加,不同中医治法对其具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作用,其中健脾理气法下凋作用较明显;采用MTT法筛选到1个UBE2D2基因RNA干扰有效靶序列,转染6d后细胞的生长增殖得到了明显的抑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转染6d后该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UBE2D2基因的高表达与肝癌细胞恶性增殖有关,而中药健脾理气治法对其具有下调作用。

  • 标签: 肝癌 UBE2D2 基因芯片 RNA干扰 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0岁以上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差异及其与骨质疏松症关系。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01月之间收治的3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同期收治的100例骨密度正常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3对照组观察对象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明显高于骨质疏松患者(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其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存在直接联系。

  • 标签: 50岁以上人群 血清25羟 维生素D2+D3总量 水平差异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柳州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减低新生儿发生状况,积累相关资料,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2017年全年681例新生儿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比较男女新生儿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减低的发生率及检测值,比较不同季节出生的新生儿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减低的发生率及测定值水平,作了39例母婴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减低相关性检验。结果681例新生儿有257例减低(占37.7%),男女婴儿维生素D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同季节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从高至低依次为秋、冬、夏、春,母婴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减低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柳州市新生婴儿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减低的发生率为37.7%,低于国内其它地区水平,但也不可掉以轻心。鉴于母婴维生素D水平呈正相关,故妊娠妇女应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尤其预产期在春季,处于阴雨多,光照少的时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供血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DSA检查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住院患者共49例,观察患者前后循环颅内、外段血管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分析TIA与脑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81.63%)存在不同程度的责任血管病变,其中颅内段狭窄28例(57.14%),颅外段狭窄10例(20.4%),动脉瘤1例(0.02%),烟雾病1例(0.02%)。结论颅内-外供血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可能是TIA的常见原因,DSA可以明确TIA患者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对指导有效治疗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评价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和/(或)MRI平扫、头颈CTA和/(或)MRA,颈部、脑血管超声及DSA,170例发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63例无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病史;-22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结果:185例中,颈动脉、椎动脉和/(或)颅内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者156例,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51例、53例、32例、20例,其中颈总、颈内动脉狭窄分别为8例、41例,椎动脉狭窄52例,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狭窄分别为19例、24例、12例,43例颅内外血管2处以上存在狭窄,25例并可见大小不同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8例重度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术后供血动脉直径恢复正常.29例DSA检查阴性,颅内外血管均不存在狭窄.结论:DSA能够能准确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位置,评估狭窄的程度,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脑缺血
  • 简介:目的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肝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6例DSA影像资料数据.使用BP神经网络建立计算机智能诊断模型。结果把100个随机抽样测试样本(非病灶样本和病灶样本)输入模型验证,真阳性率为92%。结论DSA灌注成像对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继续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制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肝癌 DSA 灌注成像 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肢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中,应用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查效果。方法将64例拟行四肢血管DSA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两组,每组32例。以接受传统的DSA检查方法者为常规组,以接受造影剂智能跟踪DSA检查方法为观察组。对比两组DSA检查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检查所得图像中,图像Ⅰ级者18例,Ⅱ级者14例;而对照组检查所得图像中,图像Ⅰ级者13例,Ⅱ级者15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造影剂用量及造影时间分别为(51.36±5.61)ml及(9.88±2.16)min,对照组造影剂用量及造影时间分别为(92.16±6.12)ml及(15.26±3.77)min。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四肢血管DSA检查中,应用造影剂智能跟踪计数可有效的提高造影图像质量,并降低造影剂用量及应用时间。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四肢血管 造影剂智能跟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的患者在进行了DSA血管造影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例脑动脉瘤的患者,采用常规的经过患者右股动脉的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再将插管插入患者椎动脉、颈内动脉,以实现对患者全脑血管不同位置的造影。结果所有34例患者通过正侧位及斜位(必要时特殊位)造影可以看出,其动脉瘤的患者有30例;螺旋状的DSA造影显示34例患者中有34例,所有动脉瘤的形状均为囊状动脉瘤。结论DSA造影是评判、诊断患者是否患有动脉瘤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清晰、直观的显示患者动脉瘤的大小、分布,瘤颈的宽窄累及周围血管以及是否出现出血现象等情况,因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下一步的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脑动脉瘤 DSA造影 方法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