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通过对本院 750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发热门诊病例资料结果分析,探讨以后发热门诊在应对突发疫情需要改进的方法和可借鉴的经验。 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 1月 31 日 -2月 29日期间本院发热门诊 750例病例资料,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影像学及实验室结果综合分析。 结果 所有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男性 459例,女性 291例, 年龄分布 3~ 87岁,确诊新冠肺炎 8例,均为普通型,且年龄大于 45岁有 5人, 新冠肺炎疑似病例28例,其他以普通感冒、肺部感染为主,占及极少数的肺结核 4例。其中有流行病学史伴有症状 115例, 无流行病学史伴有症状657例,无症状无流行病学史 27例 。 结论 本地区新冠肺炎发病率不高,确诊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症状轻,疫情期间做好人们心理健康知识宣教,显示必要且重要,同时正确地做好门诊预检分流,优化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减少交叉感染,以提高诊断效率及科学防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发热门诊,病例 结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在感冒发热患儿临床治疗中应用小葵花露牌金银花露配合退热栓的治疗效果进行深入探究。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所收治的 88 例感冒患儿作为研究群体,这些研究群体的治疗时间为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7 月,由于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均等的将这些研究群体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 44 例。对照组患儿实施退热栓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小葵花露牌金银花露配合退热栓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感冒症状的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 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可统计的意义( P<0.05 );并且实验组患儿的感冒症状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 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儿感冒发热临床治疗中应用 小葵花露牌金银花露配合退热栓的方法进行治疗起到显著的效果,能够加快临床症状的消失,使患儿身体各项机能快速恢复。

  • 标签: 感冒发热 小葵花露牌金银花露 退热栓 疗效
  • 简介:摘要: 2019年国内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为冠状病毒家族新型病毒,给 人类的健康安全 带来巨大威胁。 护理人员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的主力军,在疫情控制中发挥关键作用。早期缺乏防护条件,有医务人员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发热门诊护理工作中,需要加强防护管理,针对压力过大的护理人员要采取心理支持,合理安排排班制度。笔者根据自己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发热门诊的工作经验,提出发热门诊的护理管理、防护以及护理人员压力管理要点。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防控期 发热门诊 护理感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措施对发热性惊厥患儿家长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103例发热性惊厥患儿,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n=52)和观察组( n=51)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观察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 HAMA评分、 HAMD评分均比对照组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发热性惊厥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可改善家属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发热性惊厥 预后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时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6-2020.6期间因感冒发热就诊于我院的患儿,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2组,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研究组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下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小儿感冒发热采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效果显著,既能提高临床疗效,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临床应用。

  • 标签: 小儿 感冒 发热 双黄连口服液 复方小儿退热栓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评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对应 定点医院发热门诊 患者的 分诊 情况 。 方法: 对 2019 年 12 月 --2020 年 05 月随机抽选 定点医院发热门诊 收入的 100 例发热患者 实施数值内容调查,都予以分诊干预 。 结果: 初次筛查 10.00%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 疑似患者分诊 20.00%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 最后诊断 2.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处 CT 检测结果中存在磨玻璃样变化人数、存在流行病学史人数 较 普通发热患者 提高 ( P<0.05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 60.00% 甲型流感核酸测定或乙型流感核酸测定阳性, 20.00%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测定阳性。 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应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患者实施科学分诊干预存在重要意义,有助于予以针对性对症干预 。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定点医院 发热门诊 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应急管理体会。方法:我综合医院发热门诊2020年1月10日开始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应急管理,进一步优化了发热预检分诊流程,合理布局发热门诊,修订了相关的诊疗职责及流程,并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等,确保了发热门诊的有序开展。结果:2020年1月10日~2020年6月10日共计接诊15092例次,其中903例次采取咽拭子、12843例次静脉输液、1346例次氧气吸入。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加强综合医院发热门诊的应急管理,可有效挺高护理人员应对疫情的能力,同时确保护理服务有序开展,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综合医院发热门诊 应急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方法收集济南市2014—2017年47例SFTS患者血清,其中11例死亡患者血清为死亡组,36例幸存患者血清为幸存组,同时选取10例健康组血清作为对照组。利用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分析外周血清40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结果SFTS死亡组患者血清中27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33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较幸存组明显升高(P<0.05);幸存组患者血清中12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患者10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5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在恢复期的表达水平低于急性期(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分析发现,22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有统计学意义,可做为预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结论SFTS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与恙虫病两种疾病患者病程中免疫损伤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SFTS患者和16例恙虫病患者,另外以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CD3+ 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的比例;同时用Luminex液相芯片平台技术检测外周血34个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间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差异。结果SFTS患者外周血CD3+ T淋巴细胞比例、CD4+及CD8+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恙虫病患者(t值分别为4.860、9.411和5.030,均P<0.01),NK细胞及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恙虫病患者(t值分别为2.344和5.896,均P<0.05)。SFTS患者病程中外周血浆细胞比例为(7.7±1.2)%,危重患者最高可达30%,都表现为λ单克隆型细胞群;而恙虫病患者外周血中未检测到浆细胞。检测34个细胞因子水平发现,SFTS与恙虫病患者白细胞介素- 1受体抗体(IL-1RA)、白细胞介素(IL-6、IL-15、IL-10、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 -干扰素(IFN-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IFN -γ诱导蛋白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α、MIP-1β)、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AA、PDGF-AB/BB)及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表达均异常,其中SFTS患者IL-1RA、IL-6、IL-15、IL-10、TNF-α、IFN-γ、G-CSF、Eotaxin、IL-8、IP-10、MCP-1和MIP-1α水平明显高于恙虫病患者(Z值分别为2.312、2.447、3.660、5.444、1.965、2.402、2.402、2.997、3.525、2.481、3.817和2.211,均P<0.05),PDGF-AA、PDGF-AB/BB和RANTES分泌水平明显低于恙虫病患者(Z值分别为3.728、2.514和2.649,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RANTES、PDGF-AA和PDGF-AB/BB水平均与SFTS、恙虫病患者血小板水平呈明显正相关(SFTS:r值分别为0.223、0.365、0.330,恙虫病:r值分别为0.263、0.632、0.407,均P<0.05)。在SFTS患者中,与存活组(21例)比较,死亡组(10例)CD3+ T淋巴细胞比例、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浆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3.980、3.314和26.692,均P<0.01),IL-1RA、IL-6、IL-15、IL-10、TNF-α、IFN-γ、G-CSF、Eotaxin、IL-8、IP-10、MCP-1、MIP-1α和MIP-1β明显升高,PDGF-AA、PDGF-AB/BB和RANTES明显降低(Z值分别为3.930、4.014、2.832、3.592、2.958、3.508、2.578、3.254、4.270、3.465、2.663、3.085、3.107、3.639、3.043和3.825,均P<0.05)。结论SFTS患者较恙虫病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更严重;SFTS患者过强的体液免疫及T淋巴细胞凋亡程度与死亡发生密切相关。病程中检测CD4细胞、浆细胞及IL-6、IL-10为代表的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对SFTS与恙虫病的鉴别及病情评估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恙虫病 淋巴细胞 免疫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的护理管理体系及方法 提高应急能力,防止医院交叉感染,保证护理安全 。方法 将前馈控制理论与方法用于发热门诊管理中,通过迅速反应启动应急预案,制定科学的就诊流程,加强人员培训,严格落实感染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标本采集与运送,倡导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管理等措施。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发热门诊共接诊发热病人 257人,收治 71人,采集咽试纸 2896次,医学观察 3人,医务人员和患者无 1人发生交叉感染,创造了零感染佳绩。结论 建立和落实前馈控制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传染病院内传播和交叉感染,能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护理安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前馈控制管理 发热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在发热门诊就诊留观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护理,改善其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的进一步传播。方法:通过护理人员的态度、语言和行为有意识的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比较50例患者在心理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结果:干预后SAS与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干预可以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使他们能积极乐观的面对疫情和自身的疾病,安心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结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针对发热门诊的留观的疑似或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发热门诊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妇科患者手术后出现血虚发热时采用当归补血合四物汤治疗,观察该种治疗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5月--2020年5月的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分别使用当归补血合四物汤治疗和左氧氟沙星加补铁治疗,对照两种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治疗有效率对照中,实验组为96.82%,参照组为79.36%,(x2=25.814,p=0.000),结果有差异。(2)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对照中,实验组为4.62±1.84(分),参照组为10.25±1.96(分),(t=9.717,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妇科手术患者出现血虚发热症后采用当归补血合四物汤治疗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血虚发热 妇科手术 当归补血合四物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北京地区一起呼吸道发热疫情进行实验室确诊。方法收集此次呼吸道发热疫情病例的咽拭子标本,利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呼吸道病毒和呼吸道细菌进行核酸筛检。对腺病毒筛查阳性的标本,利用腺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3个基因片段(Fiber、Hexon和Penton)扩增和测序,并对测序序列进行BLAST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结果在收集的14份病例标本中,共检测到14份腺病毒阳性。Fiber、Hexon和Penton 3个基因序列BLAST结果显示,14例均为3型腺病毒。进化关系分析显示,该病毒与美国1株2007年流行的3a51型腺病毒(GenBank登录号为KF268123)高度同源。结论北京地区该起呼吸道发热暴发疫情,是由3a51型腺病毒引起的。

  • 标签: 人腺病毒 基因型 实验室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发热待查(FUO)的病因构成,并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对FUO中不同类型疾病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466例FUO患者[男194例,女272例,年龄3~91(52.7±20.9)岁]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最终临床诊断分析FUO患者的病因学分布情况,观察不同类别疾病的PET/CT显像表现;以临床问卷方式评估18F-FDG PET/CT对FUO的鉴别诊断意义。采用χ2检验分析组间的构成比差异。结果本组FUO患者中的常见疾病类型依次为风湿免疫病(48.7%,227/466)、感染(28.5%,133/466)和恶性肿瘤(11.2%,52/466)。PET/CT检查中有95.5%(445/466)的患者表现为阳性,其中70.3%(313/445)发现局灶性病变,另29.7%(132/445)仅表现非特异性异常摄取。不同类型疾病中病变易累及部位、形态学改变及FDG摄取情况有所差异。问卷调查结果示,在FUO诊疗过程中PET/CT检查可使95.9%(447/466)的患者获益。与其他类型疾病相比,PET/CT对恶性肿瘤可更多地提示明确诊断(χ2值:14.408~25.466,均P<0.001);对于风湿免疫病,PET/CT帮助或直接提示病因诊断的比例较感染组和不明原因组更高(χ2值:7.922和9.647,均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FUO病因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可提供多层面诊断信息。

  • 标签: 发热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感染后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探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2018年收治的SFTS患者病例资料,根据存活/死亡分组比较患者临床症状、体征、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其它实验室指标,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共收治SFTS患者81名,存活组66名、死亡组15名。组间性别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与存活组患者相比,死亡组患者ALT、AST、LDH、CK、CKMB、HBDH、TT水平明显升高,而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CD4+T淋巴细胞降低、AST升高、出现意识状态改变是SFT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FTS女性患者,早期CD4+T淋巴细胞显著降低、AST明显升高、出现意识状态改变,提示病情危重,有死亡风险。女性、CD4+T淋巴细胞降低、AST升高、出现意识状态改变是SFTS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T淋巴细胞亚群特点 死亡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毒性发热患儿治疗中,豉翘清热颗粒与奥司他韦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松阳县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病毒性发热患儿10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3例,奥司他韦单纯治疗患儿为对照组,豉翘清热颗粒+奥司他韦联合治疗患儿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结局。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36%、9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9,P=0.001);对照组、观察组开始退热时间分别为(6.25±1.21)h、(4.15±1.20)h(t=8.971,P=0.000),完全退热时间(20.32±2.24)h、(14.12±2.35)h(t=13.903,P0.001);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症候积分对比:发热(1.85±0.36)分比(1.52±0.31)分(t=5.057,P=0.001)、鼻塞(1.88±0.25)分比(1.45±0.31)分(t=7.861,P=0.001)、咳嗽(1.90±0.27)分比(1.60±0.21)分(t=6.385,P=0.001)、咽喉充血(1.86±0.37)分比(1.52±0.31)分(t=5.128,P=0.001);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项指标为:C反应蛋白(13.45±2.31)mg/L、(10.20±3.25)mg/L(t=5.934,P=0.001)、肿瘤坏死因子α(1.59±0.32)ng/L、(1.30±0.29)ng/L(t=4.889,P=0.001)、干扰素γ(0.16±0.04)μg/L、(0.08±0.02)μg/L(t=13.023,P=0.001)、白细胞介素6(1.87±0.38)ng/L、(1.44±0.37)ng/L(t=5.902,P=0.001);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75%、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7,P=0.022)。结论临床治疗病毒性发热患儿中,豉翘清热颗粒、奥司他韦联合用药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 标签: 发热 豉翘清热颗粒 奥司他韦 症候积分 并发症 发热 炎症因子 咽喉充血 鼻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柴胡汤加减方在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本院接诊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病患 72 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划分成 2 组,每组 36 例。试验组实行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西医治疗。对比 2 组的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和疗效等指标。 结果:试验组咽部充血消失时间、流涕停止时间与咳嗽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 P < 0.05 。试验组总有效率 100.0% ,优于对照组 80.56% , P < 0.05 。 结论:采取小柴胡汤加减法对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病患进行治疗,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提升迅速,建议推广 。

  • 标签: 小柴胡汤加减方 咽部充血消失时间 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年流感季集中发热疫情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个案调查,并对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018年10月—2019年4月北京市海淀区共上报62起集中发热疫情,其中流感病毒引起的疫情占疫情总数的88.71%(55/62),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疫情分别占9.68%(6/62)和1.61%(1/62);罹患率波动在5.08%~62.86%之间,总罹患率为29.07%(795/2 735);疫情主要集中在2018年12月和2019年3月;小学是主要的疫情发生场所;咽拭子样本阳性检出率为72.40%,2018年12月—2019年1月引起集中发热疫情的优势毒株为甲型H3N2流感病毒,2019年3月至4月优势毒株转换为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病例临床表现以咳嗽、咽痛、头痛为主;接种流感疫苗学生的发病率与未接种流感疫苗学生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x2 = 3.743,P>0.05)。结论2018—2019年海淀区流感季集中发热疫情主要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发生在学校,危害人群主要为小学生,建议在流感高发季节,学校应积极开展措施预防流感,切实做好校园消毒隔离管理工作。

  • 标签: 学校 集中发热 流行特征 消毒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