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肛裂切除术与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肛裂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意愿和临床需要,对32例患者采用肛裂切除术,对28例患者选用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和术后情况。结果在伤口愈合时间和术后疼痛度方面纵切横缝术组明显优于肛裂切除术组,差异显著(P<0.05);但是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肛裂切除术明显优于纵切横缝术;在手术疗效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裂切除术和纵切横缝术对治疗肛裂患者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两者在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各有优劣,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 标签: 肛裂 肛裂切除术 纵切横缝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尿道下裂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的治疗成效。方法: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收治小儿尿道下裂患儿 4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 22例。对照组采取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和并发症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出现尿道狭窄患儿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小儿尿道下裂实施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疗效佳且并发症少,临床意义大,值得采纳和推广。 关键词: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 ;小儿尿道下裂 ;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横切扫描比旁正中纵切扫描在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定位中应用的优势.方法选择60例肥胖患者(肥胖指数BMI≥30),随机分为两组(n=30),即超声旁正中纵切扫描定位组(p组)和超声横切扫描定位组(h组).仪器采用美国泰圣公司生产的Terason2000+型超声诊断仪,高清晰12L5高频电子线阵探头.患者均取左侧卧位,根据手术部位初步确定目标椎间隙,h组通过超声横切扫描定位椎间隙;p组通过超声旁正中纵切扫描定位椎间隙.两组定位椎间隙后均做好标记,并通过探头角度模拟进针的角度.然后沿着模拟进针的角度分别行正中入路(h组)和旁正中入路(p组)硬膜外穿刺.观察两组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开始穿刺至导管固定完毕)、穿刺成功率、硬膜外置管困难发生例数(置入耗时超过30s)、术后腰痛发生例数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60例肥胖患者中,h组超声定位时间和穿刺时间比p组明显缩短(P〈0.05);h组硬膜外置管困难例数和穿刺次数均少于p组;穿刺成功率和术后腰痛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超声横切扫描可以为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提供可靠的定位标志,硬膜外穿刺准备时间短,穿刺节约时间,试穿次数减少,硬膜外置管容易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 标签: 超声 横切扫描 旁正中纵切扫描 肥胖 硬膜外 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纵切横缝术及传统肛裂切除术在老年肛裂患者治疗中治疗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月,选取120例老年肛裂患者为样本,随机分组,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归入A组,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归入B组。结果:两组术前、术后肛管直径无统计差异,P>0.05;A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B组,P<0.05;A组并发症风险10.00%低于B组23.33%,P<0.05。结论:老年肛裂患者行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可降低术后水肿、感染、疼痛风险,有利于切口愈合。

  • 标签: 老年肛裂患者 改良纵切横缝术 肛裂切除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切口与传统切口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面积大小及其转归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观察2011年7—12月拟行TKA患者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情况,按入院时间顺序前40膝纳入微创切口组,后80膝纳入传统切口组。微创切口组采用微创髌旁内侧切口,传统切口组采用传统膝前正中切口。记录患者术前相关信息,包括体质量、身高、年龄、性别、手术方式、膝关节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术中患者止血带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切口下极距胫骨结节上缘距离、切口上极距髌骨上缘距离。分别于术后6周、6个月、1年和2年对患者进行随访,测量患者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面积、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对切口长度、切口位置与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面积及其转归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微创切口组有38例39膝,传统切口组有73例78膝完成随访,两组患者性别例数、患膝侧别、年龄、身高及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术后均出现了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但微创切口组患者的触觉和痛觉障碍面积在各随访时间点均小于传统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KA术中对膝前皮神经的切断可造成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功能障碍,与传统切口相比,微创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面积更小,恢复速度更快。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感觉障碍 皮肤
  • 简介:目的:讨论减少乳腺癌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美化切口的方法,为二期乳房成形术奠定基础。方法:对136例分别位于乳房各个象限乳腺癌患者,采用横切口及改良横切口,改进操作及技术方法行乳腺癌根治术。结果:切口Ⅰ期愈合125例(91.91%),皮瓣部分轻度坏死9例(6.47%),中重度坏死2例(1.47%),皮下积液24例(17.65%),肩关节活动障碍6例(4.41%),术后观察8年局部复发2例(1.47%),肺转移1例(0.74%),骨转移2例(1.47%)。结论:应用横切口及改良横切口行乳腺癌根治术,操作方便,切口愈合满意,美观,易行二期乳房成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明显降低。可作为乳腺癌根治术首选切口方式。

  • 标签: 乳腺癌 横切口 改良横切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改良切口与传统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3例跟骨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组为A组(n=47例)和B组(n=46例),其中对B组实施传统L形切口治疗措施,而A组则使用改良切口治疗措施,完成治疗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骨折问题的改善效果。结果A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B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0.43%(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改良切口治疗,有利于患者疾病问题的良好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改良切口 传统L形切口 跟骨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角巩膜缘切口手术和透明角膜缘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8月来我院治疗白内障的患者108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透明角膜缘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治疗组患者采用角巩膜缘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散光程度;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角膜散光程度、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在实施超声乳化吸附、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时,采用角巩膜切口手术效果更明显,不仅能有效的发散视力和角膜散光程度,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青睐。

  • 标签: 白内障 角巩膜缘切口 透明角膜缘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8男 4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 5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 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 标签: 乳腺纤维瘤 环乳晕切口 放射状切口 疗效
  • 简介: 【摘 要】 目的:研究子宫双切口新術式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PPP病例的临床资料,抽选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其中54例只接受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手术的为A组,另外55例接受子宫双切口新术式的为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B组患者住院时间、产褥感染的总发生率对比A组患者更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PPP患者而言,子宫双切口新术式能够得到更为良好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所需时间,并减少产褥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 子宫双切口新术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对照组采用开放切口疝修补术,研究组应用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各5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22.8±4.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1.7±5.6)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研究组手术当天VAS评分为(5.7±0.6)分,术后1、2、3 d的VAS评分为(4.7±0.7)分、(2.8±0.5)分、(1.2±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低于对照组的22.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2,P=0.007)。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可有效减轻腹壁切口疝患者的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恢复。

  • 标签: 疝,腹部 腹腔镜 疗效比较研究 切口疝 小切口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甲状腺肿物患者采取低位小切口甲状腺肿物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希望对相关临床治疗有所借鉴。方法将我院接诊的甲状腺肿物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2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而研究组采取低位小切口切除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肿物患者采取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治疗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同时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借鉴。

  • 标签: 甲状腺肿物 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 传统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小切口心脏微创手术与传统切口开胸心脏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心脏病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切口开胸。观察组实施小切口心脏微创手术。观察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输血量、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切口相比,小切口心脏微创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康复快,效果显著。

  • 标签: 心脏手术 传统开胸手术切口 小切口心脏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跟骨骨折用传统L形切口与改良切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36例,依据手术切口分成两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L形切口,观察组采用改良切口,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4.4%,高于对照组77.8%(P<0.05)。结论改良切口比传统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效果更优,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切口 传统L形切口 跟骨骨折
  • 简介:【 摘要】: 目的 比较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女性纤维瘤患者 76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38 例。研究组采用 环乳晕切口,对照组采用 放射状切口。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治疗的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2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8.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为 97.3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5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对治疗的 满意度较 高,值得临床进行大力的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乳腺纤维瘤 环乳晕切口 放射状切口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支撑纵切扩皮法在B超引导赛丁格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放疗科采用B超引导联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组顺序进行编号,奇数号为观察组,偶数号为对照组,每组各54例。行PICC操作时,观察组采用支撑纵切法进行扩皮,对照组采用传统纵切法进行扩皮。比较2组患者一次扩皮成功率、扩皮后即刻出血量、置管后24h局部出血量、7d内导管维护次数,并评价PICC操作方法满意度、稳定性、难易程度。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中53例一次扩皮成功,对照组54例患者中48例一次扩皮成功;观察组患者扩皮后即刻出血量、置管后24h出血量及7d内导管维护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置入PICC时操作满意度、稳定性及难易程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B超引导联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患者,采用支撑纵切扩皮法,能较好确保患者一次扩皮成功,有效降低置管后局部出血量,减少维护次数,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操作稳定性较好。

  • 标签: PICC 赛丁格技术 扩皮 出血 操作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纵切面与横切面超声引导在乳腺微创旋切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进行乳腺微创旋切术的14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纵切面引导,而观察组患者采用纵切面与横切面联合引导,比较两组患者路线微创切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病灶旋切时间以及旋切次数(6.23±1.03)min、(8.36±1.26次)均低于对照组患者(9.37±1.18)min、(12.55±1.20次)。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5例,7.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5例,21.43%),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纵切面相比较,在乳腺微创旋切术中应用纵切面与横切面超声引导方式的优势更加明显,临床值得应用于推广。

  • 标签: 纵切面与横切面 超声引导 乳腺微创旋切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50名患者展开研究,均为慢性肛裂患者,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分组后,有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两组,前组给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后组给予传统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肛管直径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患者的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免疫球蛋白E(lgE)水平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在慢性肛裂患者的治疗中,在保证治疗效果,提高肛管直径的同时,降低了炎症因子水平,缩短了术后康复时间,对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更佳确切。

  • 标签: 改良纵切横缝术 慢性肛裂 临床应用效果 炎性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肛裂切除内括约肌松解术与纵切横缝术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入选我院收治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开始/结束)68例陈旧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观察组(采用肛裂切除内括约肌松解术干预)、对照组(采用纵切横缝术治疗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愈时间。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陈旧性肛裂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肛裂切除内括约肌松解术的治疗方式显著,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缩短治愈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肛裂切除内括约肌松解术 纵切横缝术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