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国内融雪的普遍使用,那么如何控制和提高融雪对道路、桥梁混凝土的腐蚀,保护市政设施,改善融雪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规范沈阳市冬季融雪产品使用和撒布工作,降低融雪带来的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危害势在必行。

  • 标签: 融雪剂 混凝土 不同浓度 影响评价
  • 简介:网上有传言称,保质期较长的食物,添加了更多的防腐。这是真的吗?实际上,食品保质期的长短跟食品本身的特性、杀菌方法、包装形式有关。比如醋、酒精类产品,保质期是比较长的,因为这类食品本身就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些食品允许不标明保质期,也跟食品本身的特性有关。

  • 标签: 食品保质期 防腐剂 微生物生长 杀菌方法 包装形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药注射临床应用的不合理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8月期间出院病历共1407份,统计分析中药注射的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1407份出院病历中共包含中药注射442例次,运用率达到31.41%,而不合理用药共计159例次,相应不合理率为35.97%,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溶媒不当、超说明书规定剂量、用药没有适应证、混合配伍、联合用药不适宜以及疗程过长等几个方面。结论加强中药注射的用药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对于保证用药安全性至关重要。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偏头痛患者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氟桂利嗪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头痛发作持续时间以及头痛发作次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头痛发作持续时间以及头痛发作次数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良好的的临床疗效,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急性偏头痛 氟桂利嗪 丹参多酚酸盐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方法对顶空条件及色谱分析条件进行优化,进行顶空气相色谱法方法学试验,并用气相色谱进行定量测定。结果环己醇亚硝酸酯的出峰时间为2.934min,最低检出浓度0.040mg/kg,在0.50-5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4,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以下,回收率范围96.4%-106.0%之间;与国标法(分光光度法)比对,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0,P〉0.05)。结论该方法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完全可以满足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 标签: 亚硝酸盐 柱前衍生 顶空 气相色谱 肉制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片后对肠道群、血浆内毒素、血氨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和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具有代表性的肠道群患者有针对性进行培养和计数,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生菌治疗,疗程为3周。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氨以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与肝硬化相比,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片后消化道症状明显缓解,肠道有益菌增加,血氨下降,肝功能指标好转。结论益生菌可以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血内毒素和血氨水平,改善肝功能情况。

  • 标签: 益生菌 肝硬化肠道菌群 血浆内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以酪酸梭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溃疡,以探寻一种适应于基层的经济、疗效佳、副作用少的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溃疡的新方法,并在临床推广应用。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酪酸梭片。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采用酪酸梭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溃疡,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酪酸梭菌活菌片 联合 常规四联疗法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溃疡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本院2015、2016年度血培养标本的实验室数据,了解本院血培养污染率及污染菌种类,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15年、2016年度两年的血培养标本的阳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5年共有916例血培养标本,阳性标本有54例,其中污染47例,致病菌7例,其分布为表皮葡萄球菌39例(83.1%)、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8.5%)、大肠埃希3例(6.3%)、棒状杆菌1例(2.1%);而2016年共有983例血培养标本,阳性标本有34例,其中污染28例,致病菌6例,其分布为表皮葡萄球菌22例(78.6%)、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14.3%)、大肠埃希2例(7.1%)。结论2015年度本院血培养污染率为5.13%,而2016年度本院血培养污染率为2.84%,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且前者污染率明显高于后者。

  • 标签: 血培养 污染率 表皮葡萄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索重症监护室中多重耐药医院感染控制的综合干预后的临床效果与实际评价。方法通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在重症监护室出现多重耐药感染的48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在1月到7月选取24名患者,8月至次年2月按照年龄大小、进入ICU时间和病情状况相似为原则同样选取24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24例通过多重耐药医院感染控制的常规控制手段进行控制感染,观察组24例则是通过多重耐药医院感染控制的综合干预方式进行控制。在病情治疗完成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通过两种不同方案进行控制的临床效果,探索其在临床上控制感染的应用前景。结果两组患者在感染控制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通过综合干预方式进行控制的观察组对比通过常规干预手段进行控制的对照组,能更好的避免ICU多重耐药交叉感染以免引起大面积医院感染,其差异显著,P<0.05。结论ICU多重耐药医院感染控制的综合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荐与应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重症监护室 综合干预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对住院病人开展多重耐药监测,以监测促改进有效预防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设置监测表由院感科、住院部、微生物室共同完成监测,每年对监测数据汇总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持续对住院病人多重耐药监测,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措施,加强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科室沟通,将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多年来未发生住院病人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病例。结论每月收集监测情况进行汇总对比分析,充分了解我院在多重耐药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不断强化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达到以监测促改进的目的。

  • 标签: 感控管理 持续监测 有效隔离 预防院感暴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多重耐药感染情况及适合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400例,统计调查对象的MDRB菌株数量、主要感染部位等信息,分析多重耐药的耐药现状、临床分布特点。结果调查样本中共统计出31例MDRB,MDRB感染率为7.75%;医院感染患者有24例,共发生37次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23次,占62.2%,皮肤软组织感染8次,占21.6%,泌尿道感染4次,占10.8%,血液感染3次,占8.1%,其他感染5次,占13.5%。结论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率的有效降低离不开监测力度的加强和消毒隔离的及时性,并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MDRB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从而有效地控制感染。

  • 标签: 感染控制科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
  • 简介:摘要奴卡为土壤腐生,带菌尘土常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呼吸道、肺或胸膜感染,奴卡系需氧性放线,主要致病菌有星形奴卡、巴西奴卡和豚鼠奴卡,在我国以星形奴卡最常见,其病理改变为化脓性变化,典型的损害是一种液化坏死伴有脓肿形成,奴卡致病最常见发生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约70%~80%奴卡的初发部位为肺,部分患者为吸入病菌后致病,临床上常缺乏特征性表现,可表现为急性坏死性肺炎、肺脓肿、胸膜炎,可有发热、咳嗽、咳脓痰,血行播散时可有脑脓肿、皮下脓肿、心包炎等症状,此病种临床少有报道,通常被误诊为其他细菌感染、结核、真菌感染甚或肿瘤等,磺胺类药物对该病菌有特效,治疗时间一般为6个月至1年。

  • 标签: 奴卡菌 肺脓肿 磺胺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老年念珠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尿液标本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凝集法检测,对照组给予显色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念珠检出阳性率要更高(P<0.05);白色念珠感染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光滑念珠、克柔念珠、热带念珠及其它念珠,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凝集法检测念珠的价值更高,适于广泛推广。

  • 标签: 念珠菌 尿液检验 老年 白色念珠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fq对肺炎克雷伯耐药性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构建肺炎克雷伯hfg基因突变株与回复株,进行药敏试验,检测指标包括MIC、MBC,同时检测生长曲线、时间-杀菌曲线。结果头孢噻肟、头孢唑林钠、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对肺炎克雷伯WJ101株的抑制作用均较强,抑浓度均<32μg/ml。肺炎克雷伯WJ101株生物被膜定量检测的光密度平均值为0.039,与阴性对照孔的检测值(0.032)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hfq敲除株被膜定量检测的光密度平均值为0.053,明显高于肺炎克雷伯WJ101株与阴性对照孔的检测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Hfq对肺炎克雷耐药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调控肺炎克雷的生物被膜形成,是一种多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Hfq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影响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肺炎临床特征,识别重症患者和降低病死率。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诊断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肺炎11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CD4+细胞计数均<50cells/ul,患者临床表现特点为症状重、体征轻、病情进展快,易并发呼吸衰竭。116例患者中,好转100例(86.2%),死亡16例(13.8%)。结论尽早抗肺孢子治疗,出现呼吸频率增快、氧合下降,及时给予呼吸支持,是降低病死率关键。

  • 标签: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 病情特点 病死率
  • 简介:目的探究颅脑损伤合并肺部多重耐药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80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多重耐药感染情况展开了探究,在脱水降低颅压的过程中进行止血,降低颅脑的损伤,以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气道的护理,及时将患者气道内的脓性分泌物进行清理,雾化气道并对内滴药进行应用,给与患者静脉营养支持,对发热患者首先进行低温治疗,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变换体位,增强患者的舒适性。结果肺部感染致病菌主要以革兰阴性、革兰阳性球菌以及真菌组成,其分别占七成、二成和不到一成。结论颅脑损伤过程中通常合并肺部多重耐药感染情况,其主要为革兰阴性为主,通过本文对其展开的探究,我们找出了合理的抗生素,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过程中加强对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护理的重视程度,结合相关的药物,并且加强患者的呼吸通畅程度,增强营养支持,减少肺炎发生的可能性,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治疗。

  • 标签: 颅脑损伤 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婴儿泌尿系感染临床特点及病原。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的100例泌尿系感染患儿,收治时间为2015年3月到2018年4月,对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泌尿系感染患儿中,1岁以上的婴儿和1岁以下的婴儿的男女构成比的比较差异显著,婴儿泌尿系感染患儿中男65例,女35例。起病形式以发热以及肉眼血尿起病多见,有28例患儿均显示为泌尿系畸形,主要包括膀胱输尿管返流、肾发育不良、肾结石、肾积水以及重复肾。所有患儿在进行抗感染治疗后,预后效果均良好。结论泌尿系统感染以男性较为多见,临床表现分布为不典型,患儿易合并泌尿系畸形,泌尿系感染婴儿应该接受泌尿系超声检查以排除泌尿系畸形。

  • 标签: 婴儿泌尿系感染 临床特点 病原菌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资料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2%罹患此病[1]。其典型的临床特征为包括运动迟缓、僵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障碍等在内的运动性症状,这些症状的产生是由异常结构化的α-突触核蛋白沉积于中脑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导致其大量丢失所引起。

  • 标签: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