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中学生结核病综合健康教育中期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整群抽样方法,给予观察组的学生综合健康教育,给予对照组学生常规结核病健康教育,调查周期为6个月,在进行干预后1个月、6个月进行调查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正性态度总持率、正性行为总持有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正性态度总持率、正性行为总持有率各率分别为(88.78%、88.78%、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54.3%、62.2%、5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正性态度总持率、正性行为总持有率各率分别为(81.8%、81.4%、89.6%,)明显高于对照组(49.2%、59.43%、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综合健康教育的高中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以及行为水平提高显著,中期效果明显。

  • 标签: 高中学生结核病 综合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口覆盖义齿基牙根面不同高度牙龈病的发病率。方法随机选择30例口内有多个残根残冠的中老年患者,选择符合条件的残根或残冠共126个基牙经治疗后。将残根残冠根面预备平整,上颌残根根面平齐龈缘,下颌残根根面高出龈缘1-2mm。根管口及根面均采用光固化树脂充填,然后进行常规全口义齿修复。观察两种不同方法牙龈炎的发病率。结果30例全口覆盖义齿患者中平齐龈缘的残根龈炎发病率较高。结论选择全口覆盖义齿修复方式时,冠基牙残根根面高度预备最好高出龈缘1-2mm,可以预防牙周炎的发生。

  • 标签: 全口覆盖义齿 短冠基牙 根面高度 牙龈炎
  • 简介:目的探讨软骨发育不全、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基因(fibroblastgrowthfactor3,FGFR3)相关性肢发育异常胎儿X线特点。方法取产前超声疑诊、经FGFR3基因检测确诊的6例软骨发育不全和9例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引产胎儿为研究组(ACH组和TDⅠ组),65例因计划生育或其他原因引产的骨骼发育正常胎儿为对照组。3组胎儿引产后行全身整体正侧位X线检查,定性分析3组胎儿全身骨骼发育特点,定量比较分析3组胎儿坐骨切迹角度、肱骨长/宽、股骨长/宽、第一腰椎长/高、腰椎椎弓根间距比(L4/L1)、腓骨长/胫骨长等指标。结果ACH组胎儿X线表现:6/6例为长骨干骺端膨大、火焰状、边缘不光整;5/6例长骨粗短、方形髂骨、鱼嘴状坐骨切迹。TDⅠ组胎儿X线表现:9/9例显示长骨极其短小、椎体扁平、椎间盘间距增宽、"电话接收器"状股骨、干骺端边缘不光整和喇叭口样改变、方形髂骨、鱼嘴状坐骨切迹;8/9例"电话接收器"状肱骨、巨颅。研究组坐骨切迹角度小于对照组,2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67.9°±16.0°和109.0°±10.3°。3组胎儿肱骨长/宽、股骨长/宽、第一腰椎长/高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依正常组、ACH组、TDⅠ组次序,肱骨和股骨有逐渐短粗的变化趋势,第一腰椎有逐渐扁平的变化趋势。3组胎儿腰椎椎弓根间距比(L4/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ACH组和TDⅠ组胎儿腰椎椎弓根间距比(L4/L1)无病理改变。3组胎儿腓骨长/胫骨长具有统计学差异,但3组胎儿均无腓骨长于胫骨。结论软骨发育不全和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胎儿X线均表现为长骨粗短、方形髂骨、鱼嘴状坐骨切迹等,但后者X线畸形程度更重—长骨极其短小,表现更典型—"电话接收器"状股骨和肱骨、胸廓狭小、椎体扁平、椎间盘间距增宽。与儿童或成人期软骨发育不全不同,胎儿期患者并无典型腰椎椎

  • 标签: 软骨发育不全 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 FGFR3基因 X线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随访患者其术后骨折恢复情况,统计其神经恢复等级,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后,患者锥体前缘高度比值恢复正常,且随访结果显示稳定性好,术后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均好转,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效果好,且疗效更加稳定,可显著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心电图长()PR间期的发现状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8例,按受检者疾病种类,分为心血管病组、脑血管病组、肺血管病组。对3组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检测,比较3组长PR间期和PR间期的发生率。结果心血管病组患者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血管病组与肺血管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病组患者长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血管病组与肺血管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病患者PR间期的变化比脑血管病和肺血管病患者的变化更加明显;PR间期的变化与心率变化高度相关。

  • 标签: 心电图 PR间期 心率 发生率
  • 简介:本研究测定了116例幕上肿瘤的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其中包括神经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转移瘤等。在幕上肿瘤116例中,98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表明:幕上肿瘤SLSEP总异常率为81.0%,其中位于额顶叶或半球深部者异常率较高。作者还观察到,幕上恶性肿瘤的SLSEP异常率比良性高。研究结果提示:SLSEP的测定对幕上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幕上肿瘤 SLSEP 异常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脊柱骨折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244例来院就诊的骨伤科腰椎骨折患者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两组治疗后均进行优质护理,统计和分析骨伤科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出院时间以及术后行动能力恢复情况,并对相关治疗后风险进行分析统计,治疗后患者出现术后疼痛、术区感染、术区血肿等不良反应,统计患者术后行动能力指标恢复情况,并对不同组别患者腰椎前缘高度以及Cobb角进行比较。除此之外对患者护理质量、恢复质量及睡眠情况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 实验组患者腰椎前缘高度比以及Cobb角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患者住院时长都有明显的降低。同时,实验组122例患者中有10例发生术后疼痛、术区感染、术区血肿症状,治疗后风险发生率为8.19 %。对照组122例患者中有22例发生术后疼痛、术区感染、术区血肿等症状,治疗后风险发生率为18.03 %。结论 采用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量较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患者有明显的减少,术后住院时长也有明显的缩减,患者在进行腰椎骨折手术治疗后腰椎前缘高度以及Cobb角都有明显的改善。根据患者症状以及手术状况,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术后结合优质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恢复效果。

  • 标签: 腰椎骨折 短节段 椎弓根钉 固定手术 腰椎前缘高度比 Cobb角 术中出血量 术后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微型钛板在手足管状骨骨折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计80例患者,以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 采用克氏针固定)和观察组(n=40 采用微型钛板固定),对比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临床治疗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手足管状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选用微型钛板进行治疗,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更高,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预后恢复时间具有一定的使用效果。

  • 标签: 微型钛板 手足短管状骨骨折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接法和直接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67例,其中男52例、女15例,年龄51~74岁。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直接机械取栓治疗者34例纳入直接取栓组,采用静脉阿替普酶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桥接治疗者33例纳入桥接治疗组。术后即时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估血管再通率,术后48 h复查CT评估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前及术后第90天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90 d内病死率。通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以及上述各观察指标,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90 d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因分型、发病时间、血管闭塞部位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桥接治疗组与直接取栓组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占比分别为9.1%(3/33)和32.4%(1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5, P<0.05)。桥接治疗组术后第90天神经功能恢复良好(mRS评分为0~2分)的患者占比高于直接取栓组,分别为51.5%(17/33)和29.4%(10/34),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401, P>0.05);桥接治疗组、直接取栓组术后血管再通率和术后90 d内死亡率分别为75.8%(25/33)、58.8%(20/34)和27.3%(9/33)、29.4%(10/3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治疗组患者术后48 h并发颅内出血1例(3.03%),直接取栓组则无一例并发颅内出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04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入院时NIHSS评分为术后90 d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 CI)为1.208(1.059~1.377), P<0.01]。结论直接取栓治疗与桥接治疗对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似。患者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临床预后有一定的关联。

  • 标签: 卒中 后循环 桥接治疗 机械取栓 预后
  • 简介:随着膝部肿瘤患者的增加和假体置换后寿命的延长,肿瘤型膝关节假体远期并发症随之增加。假体松动、下沉并骨折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们于2011年收治1例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20年股骨干皮质穿孔伴同侧下肢严重缩畸形的患者,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短缩畸形 肿瘤型 股骨干 穿孔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杠杆微调手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手法基本相同,只有第六步观察组采用脊柱杠杆微调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颈椎旋转扳法。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脊柱杠杆微调手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短杠杆 手法治疗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骨斜行截骨缩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15例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背倾或掌倾畸形角度小于20°),均单纯采用尺骨斜行截骨术。记录术前、术后尺骨的变异程度,并比较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患侧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手部握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Mayo评分。结果15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2~50个月,平均28.4个月。术后X线片示尺骨截骨部位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9~13周,平均11.5周,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骨板断裂、螺钉松动。术后尺骨平均缩短5.6 mm。末次随访时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VAS评分及Mayo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尺骨斜行截骨缩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背倾或掌倾畸形角度小于20°),可以明显减轻腕关节疼痛,改善腕关节的功能,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桡骨骨折 尺骨截骨
  • 简介:摘要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因不同原因导致小肠有效功能面积减少所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SBS因肠道的功能及内环境发生改变,可进一步引发肠黏膜屏障损害、肠源性肝损害、胆汁酸代谢异常等,使患者临床转归及预后均受到严重影响。粪菌移植是将粪便中正常功能菌群移植于患者肠道内来帮助恢复重建肠道菌群的平衡,已成功用于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展望SBS治疗方案中粪菌移植对D-乳酸酸中毒、肠康复、肠衰竭相关性肝损害的潜在价值,以期为SBS患者治疗方案提供临床新思路。

  • 标签: 短肠综合征 粪菌移植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原核表达古尔图病毒(Guertu virus, GTV)糖蛋白截短片段(Gn、Gn1、Gn2、Gn3、Gc1和Gc2),分别纯化Gn-His、Gc1-His和Gc2-His重组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分别扩增得到GTV DXM毒株截糖蛋白Gn、Gn1、Gn2、Gn3、Gc1和Gc2基因片段,并将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继而转化到E.coli 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蛋白质大小。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Gn-His、Gc1-His和Gc2-His重组蛋白,用GTV阳性羊血清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用纯化的蛋白质分别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抗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效价。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n和pcDNA3.1-Gc1/Gc2转染至哺乳动物Vero细胞,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评估前述制备的兔多克隆抗体的结合活性。最后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与重组蛋白的特异性反应能力。结果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pET-32a-Gn、pET-32a-Gn1/Gn2/Gn3、pET-32a-Gc1/Gc2、pcDNA3.1-Gn和pcDNA3.1-Gc1/Gc2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正确,重组表达蛋白Gn-His、Gn1/Gn2/Gn3-His、Gc1/Gc2-His相对分子质量(Mr)大小分别约为63.4×103、37.1×103、31.9×103、30.8×103、40×103和54.4×103。重组表达蛋白能够被GTV阳性羊血清所识别;获得的抗GTV Gn、Gc1和Gc2兔多克隆抗体效价分别为1∶409 600、1∶204 800和1∶6 400。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够与真核表达产物或重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重组GTV糖蛋白Gn-His、Gc1-His和Gc2-His得到了高效表达和纯化,具有较好的免疫性。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好。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GTV糖蛋白生物学功能及其检测方法和疫苗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古尔图病毒 糖蛋白 原核表达 真核表达 兔多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瓷嵌体修复冠磨牙牙体缺损效果的一年随访观察。方法入组开始-结束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研究人员核对入组以及排除标准,选择我院科室收治的冠磨牙牙体缺损患者,纳入52例作为研究样本,将52例患者采用电脑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患者,研究组26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接受瓷嵌体修复,两组患者均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比其观察指标临床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牙体折裂、修复体脱落、嵌体折裂、继发龋发生率,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对比,表明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瓷嵌体修复治疗冠磨牙牙体缺损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研究结果表明,瓷嵌体修复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牙体折裂、修复体脱落、嵌体折裂、继发龋发生率较低,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锆瓷嵌体修复 短冠磨牙 牙体缺损 随访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在 脊柱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的 脊柱功能的 影响。 方法 将 在我院接受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的 86 例 脊柱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 给予对照组长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而研究组采用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将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脊柱功能的改善情况。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 P < 0.05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