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80例患者均行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将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最终诊断标准,观察用对80例患者进行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诊断准确率。结果:80例患者行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结果显示,有72例患者确诊为胃癌,准确率为90%。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0例胃癌患者中,组织类型为印戒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患者分别28例、35例、17例;病灶形态为肿块型、局限溃疡型、溃疡型、弥漫浸润型患者分别19例、23例、19例、19例;分化程度为分化不良型、分化型患者分别34例、46例。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应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诊断印戒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准确率分别为85.71%、94.29%、88.24%,诊断肿块型、局限溃疡型、溃疡型、弥漫浸润型病灶准确率分别为89.47%、86.96%、89.47%、94.74%,诊断分化不良型、分化型准确率分别为88.24%、91.30%。结论:将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应用于胃癌筛查中,可辅助诊断疾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 外科手术病理诊断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micro-PET/CT对活体大鼠脑出血(ICH)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32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其中28只在大鼠大脑右侧基底节区注射0.125 U/μL胶原酶Ⅳ构建大鼠ICH模型(ICH模型组),其余4只以0.9%生理盐水代替胶原酶Ⅳ构建假模型(假手术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ICH模型组大鼠按脑出血后的时间分为7个组:6、24、48 h和3、5、7、14 d,每组4只。假手术组和7个ICH模型组均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18F-FDG micro-PET/CT显像,18F-FDG micro-PET/CT勾画感兴趣区(ROI)法和多田公式分别计算ICH模型组各时间点的脑血肿体积。大鼠显像后取脑,观察脑内血肿情况。同一时间点2种方法得出的脑血肿体积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并将2种方法得出的脑血肿体积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为0分;18F-FDG micro-PET/CT显像结果显示大鼠大脑18F-FDG分布均匀。ICH模型组大鼠在出血后6、24、48 h和3、5、7、14 d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分别为(2.21±0.30)、(3.51±0.66)、(2.83±0.20)、(2.12±0.50)、(1.44±0.37)、(1.02±0.25)、(0.51±0.12)分;18F-FDG micro-PET/CT显像结果显示,在各个时间点大鼠大脑右侧基底节区均见18F-FDG摄取减低或缺损;18F-FDG micro-PET/CT勾画ROI法测得的脑血肿体积分别为(24.05±3.00)、(27.19±1.25)、(25.58±1.57)、(21.94±0.98)、(19.88±1.53)、(18.35±2.11)、(16.29±1.53) mm3;多田公式计算的脑血肿体积分别为(23.17± 1.93)、(26.09±1.35)、(24.64±1.95)、(21.31±1.32)、(19.07±1.64)、(17.29±1.38)、(15.63±1.98) mm3。2种方法计算所得的ICH模型组大鼠在各个时间点的脑血肿体积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8~3.06,均P>0.05)。2种方法所得的脑血肿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99,P<0.001)。ICH模型组大鼠解剖后,大脑右侧基底节区均可见不规则血肿形成,与18F-FDG micro-PET/CT显示的放射性稀疏及缺损区相对应。结论18F-FDG micro-PET/CT能准确显示ICH后血肿的位置、形态及大小,其可以作为活体验证大鼠ICH模型构建成功与否的新型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大鼠 模型,动物
  • 作者: 周光鹏 朱志军 孙丽莹 魏林 曲伟 曾志贵 刘颖 檀玉乐 王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年第23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儿童肝脏移植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儿童肝脏移植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北京 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50
  • 简介:摘要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2019年3月收治的1例丙酸血症并扩张型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2岁6月龄,因丙酸血症入院。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扩张并收缩功能障碍,考虑合并心肌病。使用患儿母亲的左外侧叶肝脏作为供肝行亲属活体肝移植术。术后14个月余,患儿无蛋白限制饮食,但仍需补充左卡尼汀;移植肝功能正常,心脏功能正常,但仍存在生长发育迟缓。随访期间,患儿未再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失代偿等丙酸血症特异性并发症,也未发生任何移植相关并发症。提示肝移植可以成功治疗丙酸血症并心肌病患者,逆转心肌病并改善心脏功能,解除严格的蛋白饮食限制,降低发生代谢失代偿的风险,并且显著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丙酸血症 心肌病 肝移植
  • 简介:摘要锥光束乳腺CT(CBBCT)引导乳腺病变定位活体组织检查作为一项崭新的技术,迄今国内外应用较少。为规范CBBCT引导定位活体组织检查技术,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CBBCT专家组及业内专家基于临床实践和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针对CBBCT成像原理、CBBCT引导乳腺定位活体组织检查的临床应用指征、技术操作规范、操作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等达成专家共识,以期推动CBBCT引导乳腺定位活体组织检查技术的规范化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锥光束 活组织检查 导丝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整合慢性病儿童健康兄弟姐妹在与其患病同胞生活过程中的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PsycINFO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慢性病儿童兄弟姐妹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5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提炼出32个完整的结果,将相似的结果进行归纳,得出9个新类别,最终汇总为4个整合结果,分别为整合结果1:健康的兄弟姐妹在与患病同胞生活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负担使其身心俱疲;整合结果2:自疾病确诊以来,家庭关系和家庭内部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整合结果3:健康的兄弟姐妹感知能力有限,渴望得到信息支持和社会支持;整合结果4: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健康的兄弟姐妹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与适应,发展了应对策略,获得了积极的个人成长。结论儿童患有慢性病会对其健康状况良好的兄弟姐妹的心理社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建议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公众及患儿家庭多关注慢性病儿童健康兄弟姐妹的心理社会需求和生活中的挑战,帮助其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促进兄弟姐妹的健康成长。

  • 标签: 慢性病 儿童 兄弟姐妹 生活体验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镜活体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对比结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 103例,全部患者均行胃镜活体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方式诊断胃癌的确诊率、组织类型、病变形态和分化程度结果。结果:胃镜活体检查胃癌的确诊率 (93.20%)低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 (100.00%),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胃癌患者组织类型、 BorrmannⅣ型和分化程度的结果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胃镜活体检查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但在胃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病变形态评估方面仍存在误差,需以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提高诊断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胃癌 外科手术病理检查 胃镜活体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水平对胆道闭锁患儿活体肝移植后围手术期脑损伤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40例胆道闭锁患儿作为研究组,均行活体肝移植手术,年龄4~12个月,体重4~10 kg,美国麻醉学医师协会分级Ⅲ或Ⅳ级,选择同期进行肠套叠或腹股沟疝手术的40例患儿为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切皮即刻(T1)、无肝期30 min(T2)、新肝期1 h(T3)、新肝期24 h(T4)时采集右颈内静脉血样,对照组分别于麻醉前(T0)和手术后24 h(T4)采集右颈内静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NSE和S-100β浓度,记录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分析活体肝移植受者围术期血清S-100β和NSE水平的变化规律。术前1 d,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时利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价所有患儿神经认知情况,结果以智力发展指数(MDI)、运动发展指数(PDI)表示;采用儿童麻醉苏醒期谵妄评分于拔管后30 min、2h、4h评价患儿苏醒期谵妄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无肝期和新肝再灌注期血清S-100β和NSE变化显著。下腔静脉阻断后,血清S-100β和NSE浓度明显增高(P<0.05),新肝再灌注期上述指标逐渐恢复(P<0.05),两组患儿T0、新肝再灌注期及T4的血清S-100β和N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与术前1 d比较,研究组患儿术后2周MDI、PDI有所下降(P<0.05),术后1个月较前上升(P<0.05);术前及术后2周均低于正常水平,术后1月研究组患儿MDI和PDI基本能达到术前水平。对照组中,患儿术前1 d、术后2周和术后1个月的MDI和P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儿拔管后30 min测得谵妄率高达30%,拔管后2 h及4 h谵妄发生率较小。对照组中,患儿拔管后30 min、2 h及4 h谵妄发生率均较小(P<0.05)。结论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对评价活体肝移植患儿围手术期的脑损伤具有临床意义,可判断及预测患儿术后谵妄及认知障碍。

  • 标签: 肝移植 胆道闭锁 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见性护理在活体肝移植手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40例,均为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之间收治的活体肝移植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供体手术时间、受体手术时间、受体无肝前期时间、受体无肝期时间、受体新肝期时间、供肝冷缺血时间均长于观察组,且手术费用高于观察组(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活体肝移植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镜活体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对比结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03例,全部患者均行胃镜活体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方式诊断胃癌的确诊率、组织类型、病变形态和分化程度结果。结果胃镜活体检查胃癌的确诊率(93.20%)低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100.00%),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胃癌患者组织类型、BorrmannⅣ型和分化程度的结果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镜活体检查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但在胃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病变形态评估方面仍存在误差,需以外科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提高诊断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胃癌 外科手术病理检查 胃镜活体检查 诊断
  • 作者: 卢峡 明长生 文志向 仇丽茹 许淑云 陈韬 宁琴 罗小平 陈知水 宫念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 教育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发生COVID-19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发生COVID-19后临床诊治经过,包括起病经过、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2019-nCoV核酸检测和肺部CT平扫)、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本例肾移植受者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方面具备典型COVID-19特征,诊断为COVID-19(重型)合并A型流感病毒感染。通过减停免疫抑制剂、阿比多尔/奥司他韦抗病毒、预防细菌感染、激素抗炎、吸氧、营养支持和充分休息等治疗,临床症状逐步缓解,肺部病灶吸收,达到临床治愈。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具有特定免疫抑制状态,COVID-19对受者的长期影响需要继续随访观察。

  • 标签: 肾移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在胃癌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20例胃癌患者,经患者同意后,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A方法)以及外科手术病理诊断(B方法),回顾分析所有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诊断的相关资料。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A方法诊断后有110例确诊(91.6%),4例疑诊(3.3%)。A方法与B方法在病变形态的BorrmannⅣ型以及分化程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采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但是从总体病情诊断评估角度考虑,手术病理诊断仍然是首选方法,能够更加全面的进行病情评估,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 标签: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 外科手术病理诊断 胃癌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MRI活体示踪慢性脑缺血SD大鼠颅内移植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PEG/PEI-SPIO)标记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方法将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6个月后的30只SD雌性大鼠分为PEG/PEI-SPIO标记干细胞移植组(n=15)及未标记干细胞移植组(n=15),向2组模型鼠右侧脑室注射入标记或未标记ADSCs悬液。于移植术后第7天、14天、21天每组各选取5只模型大鼠行颅脑MR成像,于T2-mapping图像上测量2组颞顶叶皮质、海马、小脑的T2值。之后处死动物,对脑组织进行普鲁士染色,于高倍镜下计数蓝染细胞数,对T2值和蓝染细胞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2WI、T2~*WI、SWI可见2组大鼠颞顶叶皮质及海马散在类圆形低信号区。移植后第14天,标记细胞移植组右侧颞顶叶皮质、右侧海马的T2值较未标记细胞移植组缩短(P=0.013、0.045)。移植后第21天,标记细胞移植组右侧颞顶叶皮质T2值较未标记细胞移植组缩短(P=0.007)。移植后第14天右侧颞顶叶皮质及右侧海马,第21天右侧颞顶叶蓝染颗粒数量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43、0.032)。结论于大鼠侧脑室移植PEG/PEI-SPIO标记的ADSCs可向慢性脑缺血所致病变区域迁移;采用量化MRI活体示踪移植PEG/PEI-SPIO标记ADSCs,可评估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内迁移和分布。

  • 标签: 超顺磁氧化铁 大鼠 脂肪源性干细胞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移植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PTLD)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肿瘤性并发症之一,并可能导致肝移植术后的受者死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成功对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PTLD累及受者重建肝中静脉病灶开展切除术1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或新发病灶。作为一种危及受者生命的并发症,对于单发的、可切除的肿块,积极的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肝移植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肝中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活体肾移植供者(LKDs)围术期焦虑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活体肾移植术的LKDs 72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假刺激组(S组),每组36例。T组LKDs于术前1 d上午(T0)、术晨麻醉诱导前30 min(T1)和术后第1天上午(T2)在双侧内关穴、双侧太冲穴和印堂穴各行30 min经皮穴位电刺激,刺激频率2~100 Hz,疏密波,电流强度6~15 mA;S组仅在相同时点及穴位贴电极片而不进行刺激。2组均在每次刺激前抽取肱静脉血,测定血浆5-羟色胺(5-HT)浓度。T0、T1、T2、术后第3天(T3)和出院前(T4)记录2组医院焦虑抑郁-焦虑量表(HADS-A)的评分。记录2组术中麻醉药用量、拔除喉罩时间、术后72 h内镇痛补救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T5)电话随访2组HADS-A及Leeds神经性症状和体征评估量表评分。结果与S组比较,T组T1、T2和T3时焦虑发生率降低,术后72 h内镇痛补救率降低,T1和T2时血浆5-HT浓度升高,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缩短(P<0.05)。2组术中麻醉药用量、拔除喉罩时间、术后3个月内焦虑及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缓解LKDs术前和术后早期焦虑,减轻术后疼痛。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针刺穴位 活体供者 肾移植 焦虑 疼痛,手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LDLT)技术应用于成人完全劈离式肝移植(fSLT)的疗效并比较左半供肝(LHG)和右半供肝(RHG)移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实施的25例fSLT的供受者资料。13例fSLT供者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M(IQR)]38(19)岁(范围:25~56岁),身高168(5)cm(范围:160~175 cm),体重65(9)kg(范围:50~75 kg)。25例受者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 52(14)岁(范围:35~71岁);原发性肝癌15例,良性终末期肝病10例;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10(9)分(范围:7~23分)。按供肝类型将受者分为LHG组和RHG组,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技术特点。随访截至2022年1月。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按LDLT技术实施原位完全左右半肝劈离,获取有效左半供肝和右半供肝13对,获取时间230(53)min(范围:125~352 min),获取出血量250(100)ml(范围:150~1 000 ml)。经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13个LHG和12个RHG用于本中心25例等待者。与RHG组(12例)相比,LHG组(13例)女性和良性终末期肝病占比高,体重和供肝质量较轻(P值均<0.05)。总移植物和受者体重比(GRWR)为1.2(0.4)%(范围:0.7%~1.9%),其中LHG组为1.1(0.5)%(范围:0.7%~1.6%),RHG组为1.3(0.5)%(范围:0.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脉管分配方面,肝中静脉主干均归LHG组,腹腔干、门静脉主干和胆总管分配给LHG和RHG的比例分别为10∶3(P=0.009)、9∶4(P>0.05)和4∶9(P=0.027);腔静脉前期12例归LHG,后期1例分别归LHG和RHG(P<0.01)。总体冷缺血时间和无肝期分别为240(90)min(范围:138~420 min)和50(16)min(范围:31~98 min),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74(138)min(范围:294~680 min)和 800(640)ml(范围:200~5 000 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HG组3例受者的GRWR≤0.8%,术后有小肝综合征表现,经处理后好转。术后发生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Ⅲ级并发症6例(24.0%),其中LHG组4例(4/13),RHG组2例(2/12),经再手术及介入等处理好转5例,术后2周死于继发严重感染1例,术后住院病死率为4.0%,两组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赖精准的供受者评估和LDLT技术的应用,成人间原位fSLT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是可以接受的。

  • 标签: 肝移植 肝肿瘤 劈离式肝移植 原位肝劈离 成人间移植
  • 简介: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价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有多种测定方法。菊粉清除率及放射性核素双血浆法是测定GFR的金标准。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与菊粉清除率、放射性核素血浆标本法测定GFR等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被作为临床上测定GFR的金标准。99mTc-DTPA放射性核素显像法可以测量分肾GFR,具有简便、无创及准确等优点,在移植肾活体供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核素显像法 肾移植 活体供体 肾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手术中活体组织采取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测对疾病的诊断作用,探讨其应用效果和意义。方法研究对象纳取我院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接收的200例肿瘤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接受手术中活体组织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结果本次研究中,手术中活体组织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测的准确率为98.00%,漏诊率为4.71%,误诊率为0.00%,说明手术中活体组织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测疾病诊断准确率较高,与石蜡切片检测结果较为接近,具有较高疾病诊断精准度,误诊、漏诊情况虽然存在,但发生概率不高。结论对手术中活体组织采取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测诊断疾病效果较好,准确率高,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所患肿瘤性质,更好地进行病灶处理,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活体组织 手术 快速冰冻技术 诊断效果 病理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肝左静脉分型及其相应的重建方式对患儿活体左外叶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HVOO)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肝移植术的653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09例,女性344例,年龄7.0(6.0,10.0)个月,年龄范围3~121个月。根据术前供者腹部4期增强CT的评估结果及术中流出道重建方式,将患儿分为3组:Ⅰ型组(n=514),单只开口,供受体直接吻合;Ⅱ型组(n=118),两个相邻的开口,术中先行血管成型再吻合;Ⅲ型组(n=21),两个距离较远的开口,术中行间置血管延长后成型吻合或两支静脉分别吻合。比较3组受者的临床资料、术后HVOO发生率、移植物及受者术后生存情况。采用电话随访或门诊复查随访。结果Ⅲ型组患儿的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比均小于Ⅰ型组和Ⅱ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53例受者术后HVOO发生率为4.59%(30/653),Ⅰ、Ⅱ、Ⅲ型组HVOO发生率分别为4.1%(21/514)、5.1%(6/118)和14.3%(3/2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组移植后患儿1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8%和97.0%,Ⅱ型组1和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5%和94.2%,Ⅲ型组1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1%和86.9%,Ⅰ型组与Ⅲ型组受者术后累积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Ⅰ型组术后移植物1和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4%和96.9%,Ⅱ型组术后移植物1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9%和92.5%,Ⅲ型组术后移植物1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1%和86.9%,Ⅰ型组与Ⅱ型组术后移植物累积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肝左静脉解剖分型差异性大,绝大多数变异可通过将两分支血管成型为共同开口后再吻合这一方式重建流出道。针对左外叶移植物肝静脉罕见变异分型,选取合理的血管重建术式,可降低术后HVOO发生率,改善移植物预后。

  • 标签: 肝移植 Budd-Chiari综合征 肝静脉 流出道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