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血脑屏障(BBB)完整性与其临床特点、免疫治疗反应性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5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47例A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以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Qalb)值7.00为界将患者分为BBB正常组(n=101,Qalb值≤7.00)与BBB损伤组(n=46,Qalb值>7.00),分别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AE临床评估量表(CASE)评分评估患者入院时和一线免疫治疗30 d时的疾病严重程度,并以一线免疫治疗30 d时的CASE评分或mRS评分低于入院时评分定义为免疫治疗反应性良好。对比分析2组患者间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外周血生化检查结果、免疫治疗反应性等的差异。结果BBB损伤组患者中意识水平下降比例(58.7% vs. 37.6%),脑脊液蛋白水平增高、IgG增高、24 h鞘内IgG合成率增高比例以及外周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BBB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损伤组患者治疗30 d时mRS评分明显高于BBB正常组,治疗前后CASE评分及mRS评分差值均明显低于BBB正常组(0.50±0.46 vs. 3.24±2.93、0.70±0.62 vs. 1.15±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损伤组患者中接受单一免疫治疗患者的免疫治疗反应性良好率明显低于接受两联、三联免疫治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BB完整性与A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免疫治疗反应性密切相关,建议对BBB损伤的AE患者积极采用联合一线免疫治疗方式。

  • 标签: 血脑屏障 自身免疫性脑炎 免疫治疗反应性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肝脏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浸润的调控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至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AIH患者10例,同期选择年龄和性别均匹配且无肝功能异常的5例肝囊肿患者作为对照,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IH患者和对照者肝组织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将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脂多糖+RIP3抑制剂GSK872(GSK872)组,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巨噬细胞RIP3、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TNF-α、IL-6、IL-1β、细胞炎性小体Nod样蛋白3(NLRP3)、CC趋化因子配体(CCL)2和CCL5的mRNA水平;将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脂多糖+地塞米松组,采用qPCR检测巨噬细胞TNF-α、NLRP3、RIP3和MLKL的mRNA水平。选择24只6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建立急性AIH小鼠模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刀豆蛋白A(ConA)组、ConA+地塞米松组和ConA+GSK872组(每组6只),处死小鼠后收集外周血和肝组织,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表现,测定血清ALT和AST水平,采用qPCR检测CCL2和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的mRNA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肝脏巨噬细胞比例。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AIH患者肝脏CD68阳性组织驻留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和MAC387阳性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者[(0.84±0.21)%比(0.09±0.03)%、(0.79±0.13)%比(0.03±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0、4.84,P均<0.05)。脂多糖组巨噬细胞内RIP3、MLKL、TNF-α、IL-6、IL-1β、NLRP3、CCL2、CCL5的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脂多糖+GSK872组(1.64±0.16比1.07±0.07和0.63±0.11,10.45±1.37比1.10±0.33和1.51±0.63,5.43±0.59比0.94±0.06和2.59±0.45,204.20±30.73比1.26 ±0.19和111.40±11.62,20 848.00±362.00比1.09 ±0.26和10 940.00±566.60,7.47±1.17比1.09±0.09和3.79±0.89,68.03±5.15比1.14±0.19和14.09±2.62,5 935.12±96.20比1.43±0.46和673.50±4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1、5.21,6.65、6.55,7.57、3.96,6.60、3.06,8.83、4.08,5.46、2.56,12.97、10.16,25.34、14.99;P均<0.05)。脂多糖组巨噬细胞TNF-α、NLRP3、RIP3和MLKL的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脂多糖+地塞米松组(8.85±1.43比1.44±0.43和3.63±0.63,6.42±0.86比0.99±0.12和2.07±0.17,1.72±0.21比0.93±0.09和0.43±0.07,6.87±0.85比1.62±0.31和1.41±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5、3.33,6.24、4.95,3.04、5.11,5.77、6.07;P均<0.05)。ConA组小鼠肝脏表现出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点状坏死。ConA组小鼠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onA+地塞米松组和ConA+GSK872组[(2 569.00±45.44)U/L比(49.38±9.07)、(103.00±14.07)和(759.30±34.99) U/L,(3 335.00±88.79)U/L比(108.50±18.10)、(460.00±97.40)和(1 573.85±36.06) U/L],且ConA+地塞米松组小鼠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均低于ConA+GSK87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4、5.42、3.90、4.63、4.16、3.79、6.70、2.71,P均<0.05)。ConA组小鼠肝脏CCL2和CCR2的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onA+地塞米松组和ConA+GSK872组(92.64±10.57比0.78±0.15、5.64±1.00和9.47±2.06,5.73±0.39比0.98±0.22、2.18±0.22和2.98±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6、7.24、5.87、8.71、8.58、5.45,P均<0.01)。ConA组小鼠肝脏CD45+CD11b+F4/80+总巨噬细胞比例和CD45+CD11bhiF4/80lo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ConA+地塞米松组和ConA+GSK872组(0.86±0.02比0.73±0.03、0.68±0.02和0.72±0.03,0.56±0.02比0.08±0.02、0.11±0.01和0.08±0.01),CD45+CD11bloF4/80hi肝脏驻留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onA+地塞米松组和GSK872组(0.24±0.03比0.58±0.04、0.52±0.07和0.56±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7、5.90、3.89,18.70、19.87、20.52,7.35、3.82、3.87,P均<0.05)。结论AIH患者肝脏巨噬细胞数量增加。RIP3信号介导免疫性肝炎肝脏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浸润并可能成为AIH的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肝炎,自身免疫性 巨噬细胞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细胞因子类 趋化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导管和口咽导管介导间歇性高频喷射通气(intermittent 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 IHFJV)下无痛电子支气管镜(painless video bronchoscopes, PLVB)诊疗过程中,患者血气指标及快速反应基因表达的差异,为肺癌患者PLVB诊疗的通气方式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接受PLVB诊疗的肺癌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咽导管介导IHFJV组(对照组)和口咽导管介导IHFJV组(试验组),每组90例。完善麻醉后,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鼻咽导管和口咽导管介导IHFJV供氧,并实施PLVB。分别于术前20 min (T1)、手术开始5 min (T2)和术后5 min (T3)采集两组患者血液样本,行血气分析,记录pH值、总二氧化碳(total carbon dioxide, TCO2)、PaO2、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difference, A-aDO2 )、碳酸氢根(bicarbonate radical, HCO3-)和碱剩余(base excess, BE)等指标,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RT-qPCR)法检测两组患者各时点血液中与缺氧应激有关快速反应样基因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mRNA及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3时PaO2升高、A-aDO2降低(P<0.05);与T1时比较,两组患者T2时PaO2升高、A-aDO2降低(P<0.05)。与T1时比较,两组患者T2、T3时血液中hs-CRP mRNA、HIF-1α mRNA相对含量降低(P<0.05 )。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接受PLVB诊疗时,鼻咽导管和口咽导管介导IHFJV均能提供良好的通气效果,但口咽导管可能更佳。

  • 标签: 无痛电子支气管镜 鼻咽导管 口咽导管 间歇性高频喷射通气 缺氧应激 快速反应样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模型大鼠CD4+T细胞中miR-142- 5p及叉头转录蛋白O亚族3(FOXO3)的表达,初步探讨两者靶向关系以及对EAU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Lewis大鼠1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模型组大鼠以过继免疫方式诱导EAU动物模型。免疫后20 d,取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眼球和引流淋巴结提取CD4+T细胞,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mic-阴性对照(NC)组、miR-142-5p-mimic组、小干扰(si)-NC组、si-FOXO3组进行体外实验。miR-142-5p-mimic组、si-FOXO3组分别转染miR- 142-5p-mimic、si-FOXO3。健康雄性Lewis大鼠2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转染mimic-NC组、转染miR-142-5p-mimic组、转染si-NC组、转染si-FOXO3组,分别注射上述体外实验组细胞。免疫后4、8、12、16、20 d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并进行EAU评分;免疫后20 d,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组织病理学分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CD4+T细胞和眼组织中miR-142-5p、FOXO3 mRNA相对表达量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标志物白细胞介素(IL)-17、IL-22、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RORγ)mRNA相对表达量。生物信息学网站及双荧光素酶预测miR-142-5p与FOXO3的靶向关系。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结果模型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EAU症状,随时间延长,其症状加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D4+T细胞中miR-142-5p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FOXO3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74、10.423,P=0.002、0.001)。与mimic-NC组比较,miR-142-5p-mimic组大鼠CD4+T细胞中miR-142-5p mRNA相对表达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0,P=0.003 )。与模型组、mimic-NC组、si-NC组比较,miR-142- 5p-mimic组、si-FOXO3组大鼠CD4+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IL-22、RORγ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10、6.292、5.269、55.660、10.490、11.430,P<0.05)。与转染mimic-NC组比较,转染miR-142-5p-mimic组大鼠眼组织中miR-142-5p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0,P<0.05 );与转染si-NC组比较,转染si-FOXO3组大鼠眼组织中FOXO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51,P<0.05)。转染mimic-NC组、转染miR-142-5p-mimic组、转染si-NC组、转染si-FOXO3组大鼠免疫后随时间延长,EAU评分均呈上升趋势。转染miR-142-5p-mimic组大鼠EAU评分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均较转染mimic-N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3、6.286,P<0.05)。转染si- FOXO3组大鼠EAU评分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均较转染si-N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2、6.635,P<0.05)。FOXO3与miR-142-5p具有靶向关系。结论EAU大鼠CD4+T细胞中,miR-142- 5p表达上调,FOXO3表达下调;miR-142-5p靶向调控FOXO3表达促进Th17细胞相关炎性因子发展。

  • 标签: 葡萄膜炎 Th 17细胞 叉头转录因子类 miR-142-5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月龄婴儿麻疹疫苗免疫效果及人体反应。方法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对124例8月龄婴儿进行麻疹疫苗接种(首针),记录出生时124例新生儿及其母亲、8月龄接种前及接种后麻疹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将所得数据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母亲孕前、新生儿、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后抗体阳性率均较高,而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前抗体阳性率较低(0.00%)(P<0.05);母亲孕前、新生儿、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后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效价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前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效价显著降低(P<0.05);124例8月龄婴儿经接种麻疹疫苗后16.94%(21例)发生发热反应,其中高热1例(0.81%),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呕吐1例(0.81%)、腹泻1例(0.81%)。结论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较低,临床医生应适当提高麻疹疫苗初免月龄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麻疹预防效果。

  • 标签: 麻疹疫苗 免疫效果 人体反应
  • 简介: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其作用机制包括对自身抗体的作用,抑制补体结舍。阻止膜攻击复合物形成,调节巨噬细胞Fc受体,抑制致病性细胞因子和其他免疫调节分子等。该药不反应反应较少,主要有皮肤过敏反应、无菌性脑膜炎、血浆黏度增加和血栓形成以及肾功能损害等。

  • 标签: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对感染性疾病的先天免疫价值。方法收集感染性疾病患儿175例,根据感染类型分为A组(细菌感染,72例)、B组(病毒感染,79例)、C组(支原体感染,24例),同期非感染性疾病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血清CRP、WBC及ANC水平。结果A、C组CRP显著高于B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CRP阳性率均高于ANC、WBC及ESR,其中,A组组内及与其他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CRP检测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C反应蛋白 先天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计划免疫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引发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幼儿共200名,以接种时间作为标准对其进行划分,两组幼儿均为100名。所有患者都使用常规的方法接种疫苗,干预组同时进行预防护理,将两组幼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引发因素进行对比和研究。结果在进行第一次接种以及第二次接种时,两组幼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经检验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但是经过第三次接种以及加强接种,干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经检验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如果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幼儿出现不良反应,那么会对其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引发该疾病的原因包括操作、儿童本身以及护理方式等,因此要根据上述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标签: 计划免疫 常见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深低温保存技术的出现使同种瓣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心脏外科手术.深低温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同种瓣的生物活性,这是它能够在体内保持耐久性的重要条件,但随之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排斥反应不容忽视.本文讨论了深低温技术对同种瓣抗原性的影响以及移植后的免疫排斥现象、发生机制及其意义.

  • 标签: 同种瓣 深低温保存 免疫排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状腺功能障碍是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简称ICI)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行为之一,其机制未彻底明确。临床医生特别需要提高对ICI有关甲状腺不良反应的了解。本文将回顾相关文献,并概括总结了ICI有关的甲状腺功能障碍研究现状。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甲状腺不良反应 研究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社区计划免疫儿童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时间段内,本辖区社区计划免疫儿童,共计有500例,对其不良反应情况予以记录,并统计年龄分布、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全部社区计划免疫儿童中发生不良反应共计17例,占比3.40%,其中各个年龄段分布率分别为1.00%、1.00%、0.80%、0.60%。(2)社区计划免疫儿童不良反应包括红肿、硬结、发热,发生率分别为2.00%、1.00%、0.40%。结论:社区儿童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红肿、硬结、发热,应对其开展针对性护理。

  • 标签: 社区 计划免疫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儿童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在本社区接种疫苗的儿童(4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针对性疫苗接种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社区儿童计划免疫 常见不良反应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免疫炎症反应并探寻依巴斯汀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邀请80名急性荨麻疹患者和40名健康人员。将急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依巴斯汀和西替利嗪治疗。通过对血清免疫炎症反应、外周血相应比较、有效率结果进行相应讨论。结果:患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患者IL-6、IL-17、Th17/Treg水平较高,IL-10、Th1/Th2较低。实验组的Th1/Th2,Th17/Treg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97.50%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均达到了P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免疫炎症反应 依巴斯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免疫炎症反应并探寻依巴斯汀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邀请80名急性荨麻疹患者和40名健康人员。将急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依巴斯汀和西替利嗪治疗。通过对血清免疫炎症反应、外周血相应比较、有效率结果进行相应讨论。结果:患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患者IL-6、IL-17、Th17/Treg水平较高,IL-10、Th1/Th2较低。实验组的Th1/Th2,Th17/Treg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97.50%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均达到了P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免疫炎症反应 依巴斯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免疫炎症反应并探寻依巴斯汀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邀请80名急性荨麻疹患者和40名健康人员。将急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依巴斯汀和西替利嗪治疗。通过对血清免疫炎症反应、外周血相应比较、有效率结果进行相应讨论。结果:患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患者IL-6、IL-17、Th17/Treg水平较高,IL-10、Th1/Th2较低。实验组的Th1/Th2,Th17/Treg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97.50%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均达到了P<0.05的标准。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具有明显的免疫炎症,应用依巴斯汀治疗具有明显疗效。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免疫炎症反应 依巴斯汀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MT)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筛选免疫介导性脱髓鞘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0例脱髓鞘疾病患者(脱髓鞘组),包括1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GBS亚组)与10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MS亚组)。以及10例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NND)患者(NND组),通过TMT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出脱髓鞘组与NND组、GBS亚组与MS亚组间具有表达差异的蛋白质(差异倍数>2或<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借助String数据库对组间差异蛋白质所参与的通路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另选择同期就诊的80例脱髓鞘疾病患者(脱髓鞘病验证组)以及4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用于血脂一般指标的回顾性分析,脱髓鞘病验证组包括40例GBS患者(GBS验证组)及40例MS患者(MS验证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脂一般指标对脱髓鞘病诊断及GBS与MS间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经TMT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出362种蛋白质,脱髓鞘组与NND组比较共有101个差异蛋白,GBS亚组与MS亚组比较共有45个差异蛋白。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脱髓鞘组与NND组相比,富集度前5条通路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受体复合物、胆固醇输入负调控、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清除负调控、含甘油三酯丰富的脂蛋白颗粒重构、胆固醇逆向转运。GBS亚组与MS组相比,富集度前5条通路为高密度脂蛋白颗粒受体结合、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重塑负调控、胆固醇输入负调控、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清除负调控、中等密度脂蛋白颗粒。KEGG富集分析显示,脱髓鞘组与NND组的差异蛋白富集到8条通路,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补体和凝固级联反应、细胞外基质及其受体交互、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胆固醇代谢、Ras信号通路、吞噬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GBS亚组与MS亚组的差异蛋白富集到9条通路,为胆固醇代谢、补体和凝固级联反应、血小板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维生素消化吸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脂肪消化吸收、轴突引导、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通路。脱髓鞘病验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apo)B水平较高(P均<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apoA1水平较低(P均<0.01)。GBS验证组与MS验证组比较,LDL-C及apoB水平较高,HDL-C及apoA1水平较低(P均<0.05)。TG、TC、HDL-C、LDL-C、apoA1与apoB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免疫介导性脱髓鞘病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0.643、0.798、0.703、0.806、0.708和0.868。HDL-C、apoA1、LDL-C及apoB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与GBS与MS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2、0.653、0.632、0.695和0.718。结论免疫介导性脱髓鞘疾病患者与NND、GBS与MS患者脑脊液蛋白质组学存在差异,且差异蛋白主要存在于血脂代谢相关通路,血脂相关指标或可作为今后免疫介导性脱髓鞘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脱髓鞘疾病 串联质谱法 色谱法,液相 蛋白质组学 脑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