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多功能取环钳和传统环钩两种器械在宫内节育器放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12月诊治的60名要实施宫内节育器环的妇女,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环钩,研究组采用多功能取环钳,实施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环时间、患者的疼痛情况和术中出血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环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器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环顺利的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环困难和环失败的患者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子宫壁损伤和节育器断裂的发生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多功能取环钳取出节育器可明显降低环的困难程度,并且提高器准确性,降低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伤害,有很大的实用性,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功能取环钳 传统取环钩 宫内节育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产地头孢呋辛对不同时长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自2020年8月~2022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给予国产头孢呋辛,实验组给予进口头孢呋辛,比较不同时长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头孢呋辛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结果:两组手术2小时以下、手术2~3小时切口感染预防效果无差异(P>0.05);手术时长3小时以上时实验组切口感染预防效果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不同产地 头孢呋辛 不同时长 心脏外科手术 预防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跟骨骨折多因自高处坠落,足跟着地或站立时跟部受震动所致,多发生于青壮年,占全身骨折的2%,跟骨处皮肤张力高,表面致密结缔组织和皮肤血运较差,术后创口延迟愈合、创缘坏死、创口感染发生率较高,而术前、术后的局部软组织肿胀及术后的切口渗液是导致术后切口并发症的重要因素1。我科从2008年到2013年共收治跟骨骨折患者85人次,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精心的术前术后伤口护理,降低了切口感染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予以单、双切口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4例,根据计算机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7例。对参照组行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实验组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分析所有患者的术后三个月的眼压变化情况、视力变化情况、不同类型滤过泡的功能分布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的眼压相较术前明显降低,但两组相比,实验组与参照组,组间数据无显著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对白内障和青光眼患者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与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相同,患者的眼压明显下降,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较好。

  • 标签: 白内障 青光眼 单切口 双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予以单、双切口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4例,根据计算机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7例。对参照组行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实验组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分析所有患者的术后三个月的眼压变化情况、视力变化情况、不同类型滤过泡的功能分布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的眼压相较术前明显降低,但两组相比,实验组与参照组,组间数据无显著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对白内障和青光眼患者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与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相同,患者的眼压明显下降,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较好。

  • 标签: 白内障 青光眼 单切口 双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后路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临床特点以及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1 月在我院就诊的后路脊柱手术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类型、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80 例患者中表浅感染患者 40 例经常规换药治疗后全部痊愈;深部切口感染患者 40 例中 26 例实施大剂量抗菌药物治疗,其余 14 例患者早期即实施扩创冲洗引流治疗,并根据经验及细菌学结果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全部好转,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均痊愈,无复发病例 . 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后路脊柱手术患者早期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扩创并持续灌注引流联合万古霉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深部感染患者是主要治疗方案。

  • 标签: 脊柱 后路 切口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关腹方法对于结直肠癌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影响,分析其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中心自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份共计252例择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利用可吸收线进行分层关腹,对照组采取传统丝线分层关腹,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关腹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脂肪液化发生率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脂肪液化率、切口愈合时间及关腹时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切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结直肠癌手术切口缝合,可吸收线的应用能明显降低手术切口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结直肠癌手术切口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87-02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封闭切口方法在腹腔镜下肠道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70例腹腔镜肠肿瘤手术患者,按照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自制的多通道切口封闭装置封闭切口,对照组采用缝针丝线间断缝合封闭切口,比较两组方法影响腹部美观情况。结果 腹部美观情况,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腔镜 肠道肿瘤手术 切口封闭装置 腹部美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不同切口位置对切口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86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3例采用瘢痕组织上2cm切口,对照组43例采用原瘢痕处切口,对两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采用瘢痕组织上2cm切口有助于术后切口愈合,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瘢痕子宫 再次剖宫产 不同切口位置 切口愈合
  • 简介:腋臭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散发的气味给患者尤其是青年男女带来许多烦恼。现在临床上治疗的方法很多,但效果不一,且术后有各自不同的并发症。笔者近几年来应用小切口手术根治腋臭36例,与其它手术方法相比,有手术操作简单,可一次性有效根治腋臭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腋臭 小切口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外科发生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51例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脂肪液化切口均顺利愈合。结论肥胖、营养不良,使用电刀,暴露时间,缝合技巧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及早进行综合有效的治疗,可以缩短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时间。

  • 标签: 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预防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甲状腺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外科进行甲状腺手术的1573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1573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并调查分析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甲状腺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包括手术时间≥2h(x2=5.857,P<0.05)、手术年龄≥60岁(x2=12.178,P<0.01)、进行连台手术(x2=17.366,P<0.01)、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x2=1553.11,P<0.01)、手术参观人数(x2=61.887,P<0.01)、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x2=1631.964,P<0.01)和伴发其他疾病(x2=94.054,P<0.01)。结论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如增强免疫力、减少医源性感染机会、防止耐药菌产生等能够降低甲状腺手术切口感染率。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甲状腺是人体中发病率最高的内分泌腺体,病种复杂,近年临床上因患甲状腺疾病需要手术的患者呈增多趋势,女性甲状腺肿块患病率大概是男性的4倍,并且多为良性结节[1],据2009年美国报道女性患者中甲状腺癌已经是第6高发恶性肿瘤。

  • 标签: 甲状腺(Thyroid Gland) 外科手术(Surgical Procedures Operative) 瘢痕(Gicatrix)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方法,适当和及时处理有利于减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采取微波治疗,能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治疗时间。方法本文对1650例剖宫产患者中术后发生脂肪液化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切口液化率为1.2%,与肥胖、术前合并症(如贫血、糖尿病等)、二次手术切口、术后咳嗽、羊水污染及缝合技术有关。结论术前治疗合并症、术中操作仔细、止血彻底、缝合细致及用生理盐水冲洗皮下脂肪层,可降低其发生率。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切口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进行腹部切口护理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手术后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30例,所接受的腹部切口护理措施分别为综合护理及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不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实施腹部切口的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切口的疼痛,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腹部切口 护理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切口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2011年3月68例腹部手术术后发生脂肪液化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与患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频电刀的应用,手术缝合技术,手术操作方法及手术暴露时间长短的关系。结论围手术期,手术期合理处理,正确熟练掌握手术缝合技术,手术操作方法及高频电刀的合理应用,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早期采用TDP照射及换药时采用挤压排液法可减少切口脂肪液化,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避免医疗纠纷。

  • 标签: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高频电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