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不同切口位置对切口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不同切口位置对切口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

易联珍

云南省牟定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  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  675500

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不同切口位置对切口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86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3例采用瘢痕组织上2cm取切口,对照组43例采用原瘢痕处切口,对两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采用瘢痕组织上2cm取切口有助于术后切口愈合,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关键词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不同切口位置;切口愈合

瘢痕子宫指子宫术后切口处留下瘢痕,常发生于剖宫产、子宫肌瘤切除术、其他妇科手术后[1]。本文选取病例为剖宫产术后所致的瘢痕子宫患者。若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可增加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的风险,再次剖宫产的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风险较高,可一定程度威胁母婴健康,选择正确的切口位置至关重要[2]。目前临床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切口选取位置无统一规范,本研究将不同切口位置用于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中,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86例,随机分组,各组43例。观察组年龄25~39岁,平均(32.45±2.94)岁,孕周37~40周,平均(38.52±1.17)周。对照组年龄24~38岁,平均(32.38±2.89)岁,孕周37~41周,平均(38.59±1.24)周。两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纳入标准:①年龄>20岁;②均为足月单胎妊娠;③均符合瘢痕子宫诊断标准;④均符合剖宫产指征;⑤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产科合并症、并发症等;②智力、精神异常,无法配合临床研究者;③对麻醉过敏,或有手术禁忌证者;④凝血、造血功能障碍;⑤对研究不同意者。

1.2方法

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麻醉,行子宫下段横切口。术中将脐带切断,于宫体内注射缩宫素10U+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对照组于原瘢痕处切口,观察组于瘢痕组织上2cm做切口。现将子宫浆膜层、部分肌层切开,钝性向两侧撕开2~3cm,术者拇指及食指置于子宫与先露间,向两侧弧形剪开10~14cm,遵循先切、后撕、再剪的原则,根据胎儿大小取适当长度,娩出胎盘后对子宫腔进行清理,应用1号可吸收线缝合,第1层行连续缝合,第2层行连续褥式包埋缝合,观察切口无渗血后应用0.9%氯化钠对腹腔进行冲洗,之后常规关闭腹腔。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临床指标。②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 %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

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观察组更少,两组肛门排气、下床活动及切口愈合时间相比,观察组更短(P<0.05),见表1。

表1 临床指标(x±s

分组

术中出血量(ml)

肛门排气时间(h)

下床活动时间(h)

切口愈合时间(d)

观察组(n=43)

128.36±12.85

18.36±2.19

25.36±1.28

5.12±1.04

对照组(n=43)

192.48±21.71

26.75±3.46

36.19±2.59

7.96±2.65

t

16.667

13.436

24.582

6.542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并发症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1。

表2 并发症[n,(%)]

分组

大出血

腹腔粘连

切口延伸

发生率

观察组(n=43)

1(2.33)

0(0.00)

0(0.00)

1(2.33)

对照组(n=43)

2(4.65)

2(4.65)

2(4.65)

6(13.95)

x2

-

-

-

3.888

P

-

-

-

0.049

3讨论

瘢痕子宫指有创手术后子宫切口处留下的瘢痕,多见于子宫成形术、剖宫产术等术后,随着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瘢痕子宫数量也逐步增多。患者在愈合过程中,瘢痕弹性及韧性会逐步恢复,但还是不同于正常子宫肌壁。对瘢痕子宫患者而言,再次行剖宫产面临的风险较高,容易出现子宫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部分女性甚至在妊娠期间因疤痕血液循环不畅,可引发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等,严重威胁母婴安全。

产妇在剖宫产后,瘢痕处修复组织多为纤维结缔组织,平滑肌细胞较少,多于术后1年逐步增加,且在达到最大数量后会减少,使得瘢痕子宫形态结构出现改变,出现较多排列紊乱的成纤维及巨噬细胞,可出现微血管增生,促使子宫收缩能力下降,给再次妊娠带来安全隐患[3]。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多存在腹腔粘连、解剖结构欠清晰等情况,可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若切口位置选择不当,可造成下段切口延伸性撕裂,严重损害输尿管、直肠等组织,甚至引发出血增多、血肿等并发症,危及产妇生命安全,故选择适当的切口位置有重要临床意义

[4]。由于瘢痕子宫产妇子宫肌层较薄,且存在缺陷,容易引发撕裂,影响子宫收缩,增加出血量,切口位置越低越容易对血管造成损伤,增加大出血风险。若在原瘢痕处做切口,由于原始瘢痕增生、硬脆,可造成切口两侧撕裂,不利于术后切口愈合[5]。故本次研究选择于瘢痕处上2cm切口,可有效避开子宫薄弱区,避免粘连、损伤等引发的出血,还可避免推压膀胱,减轻对膀胱刺激,实现最佳手术效果[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大出血、腹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于原瘢痕组织上2cm做切口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的最佳切口位置,利于减少出血、促进切口愈合,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采用瘢痕组织上2cm取切口有助于术后切口愈合,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丽. 剖宫产子宫切口的不同缝合方式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进行阴道分娩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4):83-84.

[2]姜雪琴. 不同切口方式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4):20-21.

[3]王虎兰. 剖宫产子宫切口不同缝合方式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进行阴道分娩的影响[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5(15):46,49.

[4]苗文彬.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位置选择对临床效果影响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9):71,73.

[3]成岚,张志中,王敏.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子宫下段不同切口位置选择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21,40(25):56-58.

[5]成碧薇. 剖宫产子宫切口不同缝合方式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影响[J]. 健康管理,2021,12(16):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