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自从巴赫金以狂欢化诗学理论研究拉伯以来,拉伯就与民间笑谑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巴赫金的一家之辞一直独霸文坛。本文将另辟视角,以精英和民间的关系来重新解读拉伯,以拉伯的个案研究来辨析民间文化、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关系。

  • 标签: 拉伯雷 精英 民间文化 话语权
  • 简介:<正>傣族叶经是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反映傣族古代文化(广义的文化)的百科全书,是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学宝库。本人作为一名傣族叶经的喜爱者,有幸参与叶经的翻译整理工作达三载,参与整理了十余部近百万字的叶经汉译文稿。就我所接触到的这些叶经而言,感到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即:引人向善的佛教理念,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简明易行的法律著作。下面分别作一些剖析。

  • 标签: 贝叶经 古代文化 文学作品 向善 下地狱 我将
  • 简介:一知道巴格比(BenjaminBagby)先生,是因为他来UBC音乐学院搞讲座,第二天他将上演中世纪盎格鲁-撒克逊史诗《奥武甫》(Beowulf),当然是他自己的古英语"说唱"版。据说他年年来温哥华讲课、演出,我认识的本

  • 标签: 贝奥武甫 巴格比 中世纪音乐 音乐学院 格里高利圣咏 霍顿
  • 简介:<正>一个娃娃脸的女友终于要嫁掉了,在06年世界杯期间。她打电话告诉我时,电话里传来的声音还和以前一样有点娇气,隔着电话,她曾经笑容满面的样子,总是在我脑海里晃来晃去。挂了电话,忍不住想伸出手去,和从前一样刮刮她的鼻子,问她:"是谁当年说,这辈子除了贝克汉姆谁也不嫁的啊?"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啊,贝克汉姆还在继续踢球,可是那个非他不嫁的女孩子就要嫁人了,她的脸,曾经如花朵一般新鲜明亮。

  • 标签: 小贝 贝克汉姆 李冰冰 告诉我
  • 简介:平阳的乡愁诗歌创作为当代人的心灵和谐开辟了一条精神家园的归路,他以乡愁为核心的诗大致是沿着三个向度来创作的:一是对家乡草木的依恋,对亲情的依恋;二是对那片土地上人心苦难的观照;三是对即将消逝的原生态家乡的忧虑,这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的忧虑。

  • 标签: 雷平阳 乡愁 诗歌 和谐
  • 简介:4月20日,厄瓜多尔国会以绝对多数票一举罢免总统卢西奥·古铁斯。古铁斯曾从囚徒成为总统,如今,又面临着成为囚徒的危险。1996年以来,厄瓜多尔高层腐败盛行,因此更换过5位总统。2000年,古铁斯率领印第安农民和部分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时任总统马瓦德。但后来政变失败,古铁斯也被捕入狱。出狱后他组建政党,并在2002年的大选中以“反腐败勇士”身份当选总统。

  • 标签: 总统 罢免 厄瓜多尔 1996年 2000年
  • 简介: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准备修建一座体育馆。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了教授们的反对。校方迫于压力顺从了教授们的意愿,取消了计划。教授们为什么会反对呢7原因是校方选定的位置是在校园的华盛顿湖畔,体育馆一旦建成,恰好挡住了从教职工餐厅窗户可以欣赏到的美丽湖光。为什么校方又会如此尊重教授们的意见呢?原来,

  • 标签: “雷尼尔效应” 留人机制 华盛顿大学 体育馆 教授 西雅图
  • 简介:李云从大学时代开始写小说,一边读书一边写作,到现在已经将近十年了。像每个年轻的写作者一样,他探索着写作的多种可能性,写下了一些带有实验意味的作品,而随着阅历和才学的积累,他的思想日渐成熟,小说也因此逐渐厚实起来,更加深刻耐读。李云将自己的写作比作“一个迷路的人的寻找”,虽然不知前途如何,却还要默默承受,摸索着前行。究竟他在寻找什么?是家园的旧影,还是未来的光亮?或者只是为了看清此在的处境?透过李云的小说,可以看到他的内心尽管迷惘,却始终保持着朴实与纯净的本性,随着岁月的磨砺,这样的本性日益光洁透明。

  • 标签: 小说创作 小说印象 迷路 作品 少年 写作者
  • 简介:<正>问:当您为《最后的遗嘱》塑造人物时,您是否从您在当地小酒吧里所遇见的人中获取了灵感?答:不,我不这么认为。书中的人物确是虚构的,但我并不是那样直接地从他们中获得了灵感。我当然不会以我熟悉的人或所遇所见的人作为原型来塑造人物。诚然,小说中的人物会与你在酒吧里所见的人很相像。可我认为我的灵感并非直接来源于那儿。

  • 标签: 斯威夫特 英国小说 福克纳 当代作家 约克大学 塑造人物
  • 简介:从《诗经》开始,民间的吟唱者,便感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后来诗仙诗圣诗杰们,或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或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或感“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入尽望乡”,勾起人们对于故乡的幽思。对于诗人来说,故乡是骨血;对于文学而言,故乡是母题。多少文字组成的峰峦,其脉发轫在于故乡;多少诗情灌输的瀚海,其源之端在于故乡。

  • 标签: 雷平阳 乡愁 《诗经》 故乡 吟唱 民间
  • 简介:<正>老作家巴科夫的长篇小说《阿尔巴特街的孩子们》(《各民族友谊》1987年第4-6期)发表以后,引起各界人士的热烈反响.一般来说,文学作品的生命是从它发表的时刻开始的:读者阅读、讨论并给作者写信,等等.但是《阿尔巴特街的孩子们》的命运却有点特殊:小说未发表以前,作者就收到许多读者的来信.这种情况是没有先例的.《星火》杂志刊登了一部分这些来信,同时在按语中指出,一些著名的文学艺术活动家读过了小说的手稿,当时小说是否能出版还悬而未决.

  • 标签: 长篇小说 作家 活动家 文学作品 友谊 手稿
  • 简介:2009年3月12日,秘鲁女诗人布兰卡·巴拉在故乡利马辞世,享年82岁。13日,秘鲁媒体纷纷撰文,对拉丁美洲文坛陨灭一颗璀璨巨星表示悼念。

  • 标签: 女诗人 秘鲁 辞世 拉丁美洲 故乡
  • 简介:祖籍江西丰城,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宾州大学传播学硕士、博士,曾任美国国家广播网CC/ABC总公司副总裁,自传《带剑江湖——太平洋联网CEO倩的生涯路》。镜头前面的她智慧、犀利。记者眼中的她果敢、思辨。她是一位传奇女性,以惊人的胆识跨越人生数次挫折。

  • 标签: 姻缘 沙发 台湾大学 传播学 副总裁 广播网
  • 简介:1912年.尚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诞生了第一部故事影片,立即受到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广大观众欢迎。1947年印度独立后,故事片的年产量迅速攀升,五十年代中期即已达到年产300部左右,超过好莱坞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印度影片的数量虽多,质量却不高,总是千篇一律的奇遇加歌舞,与现实生活几乎没有什么联系.真正改变这种局面并使印度电影赢得世界声誉的,是萨特亚吉特·伊(又译拉伊)。伊1921年出生于西孟加拉的加尔各答,早年曾入国际大学师从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名作家泰戈尔,系统学习了艺术课程。随后,他当了画家和装潢师。1951年,法国著名电影导演雷诺阿(印象派大画家雷诺阿之子)到加尔各答郊外拍

  • 标签: 电影导演 印度政府 泰戈尔 三部曲 加尔各答 孟加拉邦
  • 简介: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健忘是没有前途的。人类历史,只能是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中前行。诚然,没有幻想或畅想,也就没有未来;但是多彩的幻想或高远的畅想,也只能建立在丰富的历史实践及其成果的基础上面。其他部门的运作是这样,

  • 标签: 书简 傅雷 人类历史 总结经验 历史实践
  • 简介:<正>俄罗斯著名寓言作家克洛夫(1769——1844),为了阅读荷马的作品和伊索寓言的原著,在五十岁的时候,决心学习古希腊语。要学会古希腊语得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他的朋友哥涅季奇曾多年从事古希腊语的研究,并用二十多年的时间翻译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所以他一再劝阻克

  • 标签: 克雷洛夫 希腊语 朋友 寓言作家 俄罗斯 伊索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