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6 个结果
  • 简介:<正>我们常常听见“爸爸看病去了”这类话。这句话我们既可以理解为“爸爸找医生治病去了”,又可以理解为“爸爸给人治病去了”。汉语里,这类句法结构的多义现象,比朝鲜语多得多。下面,我们将汉语的多义句法结构同朝鲜语作个比较,看看汉语句法结构的多义在朝鲜语里是怎样消除的。

  • 标签: 朝鲜语 汉语句法 多义性 词尾 定中结构 层次切分
  • 简介:从表现人类情感的角度观察,传统小说尚未挣脱日常语言的樊篱,尚未充分认识并开掘语言体系的巨大潜能,往往是采用语言体系中固有的刻划某种情绪的概念化语汇来描述一定的情感。

  • 标签: 人类情感 话语结构 刘索拉 怪圈 语义 语言体系
  • 简介:<正>贾谊名篇《过秦论》(上)“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一句,今人多种注本以为易懂,不作注释;有的理解为动宾结构,译作“亡掉秦国。”《历代文选》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此处注为“亡:灭亡。族:宗族,作政权解。”《古代散文选注》(北京出版社)此处注为“亡秦族:指推翻秦王朝。族,宗族。”显非确诂。

  • 标签: 主谓结构 动宾结构 《过秦论》 历代文选 古代散文 秦王朝
  • 简介:《国语》中的“为之名”结构及其他刘利1.0先秦汉语“为之名”结构中的“之”是否等于“其”,这是古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老话题。前人早已注意到这一现象。王引之在《经传释词》中说:“故《孟子·公孙丑》篇:‘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周官·载师注》引此,‘为...

  • 标签: 动宾结构 《国语》 “之” “其” 双宾语结构 《马氏文通》
  • 简介:文章从句法学和音系学的界面研究入手,探讨了汉语合成复合词的组合结构,认为汉语合成复合词的组合结构应该分析为[[N1+V]+N2],而非[[N1+[V+N2]]。文章更进一步认为[[N1+V]+N2]的结构倾向于构词,[[N1+[V+N2]]的结构倾向于造语,这也能够从现代汉语教学方法中得到印证。

  • 标签: 合成复合词 组合结构 重音模式
  • 简介:一、何谓名词化名词化(Norminalization)并非只是一种简单的词类转化,而是一种系统的对应关系(根据AComprehensiveGrammaroftheEnglishLan-guage,byRandolfQuirketal,pp.1779—1780)。请看下面两个句子:1)ChinawillresumeitsexerciseofsovercigntyoverHongKongonJuly1,1997,whichwinrealizethehopeofallChinese.2)China’sresumptionofitsexerciseofsovereigntyoverHongKongJuly1,1997willrealizetbehopeofallChinese.

  • 标签: 名词化结构 exercise 主谓结构 前置修饰语 现代英语 SITUATIONS
  • 简介:论工具书教材的结构体系潘树广高等学校开设工具书使用法课程,是开展辞书用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编著的工具书教材数以百计,对普及辞书及其他工具书的知识起了重要作用。已有的工具书教材体例多样,但就其内容要素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

  • 标签: 中文工具书 结构体系 人物资料 书目信息 应用方法 工具书使用
  • 简介:本文讨论'把'字句的三种功能动因,主要讨论'NP1把NP2VR''把'字句,这类'把'字句是在通格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施格成分(施格化操作)得到的,施格化操作的功能动因是引进并凸显使因者,因此这一类'把'本质上是施格化句法操作的功能标记。由于结构类推的作用,某些宾格结构中的宾语也可以先通过隐性的被动化操作然后引进施格成分构成合格的'把'字句。'把'字句是汉语普通话的汉藏语语系类型、语序混合类型、主宾格-施通格类型混合的产物。本文最后对'把'字句的三种功能驱动因素作了说明。

  • 标签: 通格 施格 宾格 “把”字句 施格化操作
  • 简介:古汉语复合虚词的结构类型王克仲本文所谓复合虚词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虚词或实词)经常连在一起使用、在句中起虚词作用的虚词性结合体。复合虚词不完全等同于合成词。在汉语的发展进程中,有的复合虚词已经形成为合成词了,如“所以”/或者”、“虽然”/因而”等...

  • 标签: 复合虚词 古汉语 助动词 反诘副词 语气词 范围副词
  • 简介:叠加式描摹结构是不同比况助词或比况助词与摹状助词紧邻共现、复置交叠进行情状描摹的一种表达结构。叠加形态有同类叠加和异类叠加两类,描摹类型可从静态描摹与动态描摹、现实描摹与虚拟描摹两个角度分析。叠加方式有并存叠加和糅合叠加两种。叠加动因与叠加作用体现为三个方面:强化表达、明示信息、兼顾语义。

  • 标签: 比况助词 摹状助词 叠加 描摹结构
  • 简介:近年来,语法学家越来越重视语言单位“结构模式”的研究,因为“结构模式”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符合现代语言学各流派、各领域要把语言学研究对象形式化和模式化的总趋势,而且也符合实际应用描写句法学的许

  • 标签: 名词词组 语法学家 词组结构 句法学 语言单位 主导词
  • 简介:动宾结构的“无A不B”型成语〔韩〕金苑一、前言本文专就动宾结构的“无A不B”型成语作一考察。所谓动宾结构的“无A不B”型成语,是指四字成语中以“无A不B”的形态出现的部分,如无孔不入、无恶不作等。“无A不B”型成语中,绝大部分的深层结构是“动(B)宾...

  • 标签: 动宾结构 深层结构 四字成语 东海大学 词素 中国文化
  • 简介:关于“NP+的+VP”偏正结构詹卫东一、引言关于“NP十的+VP”偏正结构①,汉语语法学界曾有过不少研讨和争论。不过主要是争论这一格式中VP的词类性质②。本文试从另一个角度讨论这一格式。具体地说,是考察动词进入这一格式的能力差异,以及分析这一格式对N...

  • 标签: 语义关系 认知语法 偏正结构 论旨角色 事件性 动作性
  • 简介:在英语课本中出现这么一个句子:“Leaveabasinofwateroutsideinfreezingweather,anditwillsoonbecover-edwithice.(在寒冷的天气,如果把一盆水放在室外,水面上很快就会结上一层冰。)[JB6,L4]”

  • 标签: 英语课本 施动者 被动语态 PHRASE 英语语法 BE
  • 简介:《金瓶梅》中的单动双宾结构何洪峰0.1《金瓶梅)①中的双宾结构从动词角度分有两类:一是单动带双宾语,二是动词+“与”带双宾语。第2类双宾结构笔者已有专文讨论,在此不赘,本文只讨论第一种双宾结构。0.2为叙述方便,本文使用如下符号:V:动词:Vd、Vb...

  • 标签: 《金瓶梅》 双宾结构 语义关系 现代汉语 双宾语结构 西门庆
  • 简介:文章从整体论研究方法出发,从词汇意义的结构、语用要素与交际要素、词的语义结构与义子的现实化三个方面入手,揭示相应语言现象及其运作机制中的主观性。研究发现:第一,学术界有关词汇意义的有些结论未必合适,有必要重新研究;第二,词语的世界实际上不是世界,而是人认知现实世界的方式,属于人的意识世界。

  • 标签: 词汇意义的结构 语用要素与交际要素 词的语义结构与义子的现实化 主观性
  • 简介:现代汉语中V+V可以形成8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歧义格式,因而是中文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基于语料,充分利用词语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借助复杂特征的表示手法,定量和定性地研究了V+V形成并列结构的条件。文章的总体思路是:用句法信息排除那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成为并列结构的V+V组合,然后在剩下的范围里再综合利用句法语义的信息找出其中可能的并列结构

  • 标签: V+V 并列结构 句法分析 中文信息处理
  • 简介:摘要泰国定中结构中使用结构助词kh2、h22、sam2rap22时,虽然中心语与定语之间的语义关系都是领属关系,但是不同结构助词的使用的频率、表达的情感、省略的情况和与之连接的定语性质是不一样,本文试图通过探析找出其中的差异,希望对今后的泰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 标签: 泰语 定中结构 结构助词kh 2 h 22 sam2 rap22 用法
  • 简介:本文集中讨论了双宾语结构中的论元增容现象,即两价动词是怎样增加了一个受惠者论元,从而得以出现在双宾语结构中.本文提出了论元增容的三个机制--句式投射、语义歧义和"词汇过滤".句式投射是一个句式整体意义"上加"到动词的过程,从而使本身不具有"转移"意义的动词可能进入双宾语结构;与格形式中存在的歧义是促使与格形式向双宾语转化的一个动因;而"词汇过滤"则对动词及其宾语提出一系列限制,是动词增容的必要条件.这三个机制充分反映了论元增容现象是句法和语义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与格变化 论元增容 句式投射 语义歧义 词汇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