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NP+的+VP”偏正结构詹卫东一、引言关于“NP十的+VP”偏正结构①,汉语语法学界曾有过不少研讨和争论。不过主要是争论这一格式中VP的词类性质②。本文试从另一个角度讨论这一格式。具体地说,是考察动词进入这一格式的能力差异,以及分析这一格式对N...

  • 标签: 语义关系 认知语法 偏正结构 论旨角色 事件性 动作性
  • 简介:本文运用语言学上的焦点理论,确定了带有标记的否定式偏正结构的否定焦点是结构中的修饰成分,指出偏正结构中的“的”、“地”、“得”在分别作定语标记、状语标记和连接补语标记的同时也可以起到聚焦标记的作用。

  • 标签: 偏正结构 否定辖域 否定焦点 聚焦标记
  • 简介:摘要:政治文献当中存在着大量的三字格词,其韵律独特,形式多样,且具有一定的翻译难度,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本篇将翻译教程中的三字格词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根据周荐(2003)的分类方式,将本教材中出现的三字格词主要为偏正结构、动补结构、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和并列结构,此次将主要对三字格词的偏正结构翻译技巧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政治文献 三字格词 功能对等 翻译
  • 简介:“V+N”的结构歧义除了由动宾短语与偏正短语同形造成的之外,一些“V+N”偏正短语的内部也会因为语义关系不同而产生歧义,这类“V+N”偏正结构歧义的形成是因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既可能是同位关系,也可能是限定关系.

  • 标签: V+N 歧义 偏正结构
  • 简介:摘要:本文以《理解当代中国·高级汉日翻译教程》为例,选取了三字格词汇中的“抓到底”“察实情”“两手抓”等词语进行考察,分析了其构成的方式和特点。并且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比研究三字格词的汉日翻译,尝试总结政治文献中出现的三字格词翻译规律。从功能对等视角下对政治文献中三字格词翻译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译者理解原文,以更好地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 标签: 功能对等,三字格词,政治文献
  • 简介:从隐喻角度,以及后项语素的隐喻义出发对汉语“N+N式”复合名词的中心词确认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此种复合名词的中心词仍然是后项语素。

  • 标签: 偏正式复合名词 隐喻 隐喻义 中心词
  • 简介:隐喻和转喻对汉语偏正式构词具有较大的强化作用,但二者强化方式不同:隐喻构词以跨域参照为认知基础,主要通过主体自洽来实现概念整合;转喻构词以完形凸显为认知基础,主要通过框架压制来实现概念整合。这两种机制可以有效消解偏正式构词的语义障碍,使其构词能力得到更大发挥。

  • 标签: 偏正式复合词 隐喻 转喻 认知
  • 简介:《孟子》一书中的偏正式复音词数量多,特征鲜明.文章拟从词性角度,对《孟子》中的偏正式复音词予以全面考察,并通过与《论语》的比较分析,探究偏正式复音词在先秦时的细微变化,以期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

  • 标签: 孟子 偏正式复音词 词性构成 论语
  • 简介:调查发现,一些基层官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我军基层民主的内容、原则、制度和方法等理解不清,对严格要求与维护战士民主权益关系把握不准,对民主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缺乏有效办法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高基层民主建设质量,必须以深入学习贯彻《军人委员会条例》为契机,注意防止和克服以下几种倾向。

  • 标签: 基层民主建设 纠偏 军人委员会 基层官兵 权益关系
  • 简介:总括型偏正式双音合成词表示一种统称或总称,按照偏语素属于实数词、虚数词,还是表数之词,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它们的突出特点是以简驭繁,偏语素的选择受到人们对正语素认知理解的影响。

  • 标签: 偏正式双音合成词 总括 数词
  • 简介:文章以频量高低作为切口,得出客观性、对立性、非时间性是转折复句区别于他者的特征;唯一性、请求性、自由性是条件复句区别于他者的特征;主观性、中性义是假设与让步互相之间区别的特征的结果。

  • 标签: 二元对立 主观程度 频量梯度
  • 简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及其关系在教学理论中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阐述,在实践中也缺乏正确的指导。本文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学习生成过程,知识信息、教师、学生三者之关系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偏正式的教学关系。

  • 标签: 教学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偏正式
  • 简介: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墓志偏正式双音词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将其与先秦两汉和现代汉语两个方向进行纵向比较,发现其构词方式比先秦两汉时期更为完备,其形态结构和意义均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 标签: 墓志 词语 魏晋南北朝 偏正式 双音词
  • 简介:采用定量统计法、描写法、实证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形式结构和意义结构两部分对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构词进行探析。从形式结构看,常见的构词类型有“名素+X”“动素+x”“形素+X”三类,且构词类型相同的词所属词性不一定相同;从意义结构看,语素义与结构义存在对应关系。

  • 标签: 现代汉语 偏正式双音复合词 构词类型
  • 简介:"名+名"偏正复合名词是汉语定中复合词的主体类型,60多年来对于这类名词的构词研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对其中语义关系研究和语法结构研究两大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梳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对该项研究进行前瞻,对推动构词研究是有一定意义的。

  • 标签: 偏正复合名词 语义关系 语义结构 语法结构 前瞻
  • 简介:复合词词内语素义的明显与否以及它与整体词义之间的紧密程度是决定复合词语义透明度的关键;就汉语偏正复合名词而言,其内部语素达到"常素/常义"标准,是提高整词语义透明度的必要条件;其核心成分由表"类属"义的语素充当,是提高整词语义透明度的充分条件;词汇化的不同类型则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其语义透明度。

  • 标签: 偏正复合名词 语义透明度 词内语素义 明显义与隐晦义 范畴义语素 词汇化
  • 简介:对中的偏正式复音词语义和词性的构成状况进行详细考察可以发现,"世说"时期,偏正式复音词在语义和词性构成上,较先秦时期有明显的发展.从语义构成上看,表身份、职业大类名词的正语素有所增换;正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偏语素表示情态、状貌的偏正复音词大量出现;数量词的用法在继承先秦用法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变化.从词性构成看,像先秦一样,构成名词的仍然占绝对优势,但构成动词的比先秦有所增加,并且出现了构成形容词、副词、连词、代词的偏正复音词,各类形式词的构成情况较上古更为复杂多样.

  • 标签: 世说新语 偏正式复音词 语义构成 词性构成 类型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