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新问题首先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进一步突出。“冷战”结束后,随着“共同敌人”的消失和经济的衰退,长期隐藏在西方资本父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重新尖锐化,其具体表现是:一是劳资双方矛盾突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和一般劳动群众经济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社会政治权力也相应增加,这是造成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相对缓和的主要原因之一。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资本主义世界经

  • 标签: 国际政治格局 群众经济 “冷战” 国际新秩序 西方国家 国际政治斗争
  • 简介: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经历了从一般金融资本垄断到虚拟金融资本垄断为主导的巨大变化,实行资本主义金融化为主导的生产方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作用继续深化。在意识形态上,仍是新自由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它提出了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等运行规则,是一种有利于资本统治劳动的新规则;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成果成为金融资本实施金融化的技术性原因。目前,垄断资本向虚拟金融垄断资本加速发展,从而为垄断资本主义服务。

  • 标签: 资本主义 资本积累 金融资本 新自由主义 垄断资本
  • 简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的命运是多舛的。它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曾被允许存在和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即被视为“非法”;此后的20多年里,在它“死”后仍被反复批判;改革开放以来,私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这种发展,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这是一个重大、严肃、敏感的政治问题和理论问题。按照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消灭阶级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种过程而不是它的前提,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在一定范围里的存在和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就是合理的、必然的。只要对它有科学的认识,采取合理的策略和有力的调控,社会主义国家完全有能力领导、监督和管理好局部的资本主义和限量的资产阶级。

  • 标签: 中国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 历史地位
  • 简介:<正>法国《国际信使》周刊1997年7月17—23日第350期转发了《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巴黎国际先驱论坛报》、《纽约华尔街日报》和《伦敦金融时报》的5篇文章,围绕着"欧洲是否也要走美国的路"的问题展开讨论。现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摘要介绍如下。1997年6月20—22日,在美国丹佛举行的八国首脑会议上,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以进取精神为特征的美国资本主义,今日已成为全世

  • 标签: 资本主义模式 八国首脑会议 美国总统 美国资本主义 经济增长 克林顿
  • 简介:随着东欧国家共产主义的破产以及全球化理论的兴起,后现代主义已然失去了其作为一个历史分期范畴和批评概念的可信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资本主义并未进入“晚期”,相反却迎来了它最强大的复兴,因此称之为发达资本主义更为恰如其分。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幻象消解之后,我们该如何描述当前的历史状况,或者说当今发达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作者认为,我们只有把焦点从“后现代知识”转移到“当代艺术”,才能更好地理解当前历史经验的结构变化。如果说现代性是资本的时间文化的话,那么在其当前形式中的“当代性”就是表达全球现代性之统一性的时间结构,而当代艺术的后观念状况就是当今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逻辑。

  • 标签: 后现代 全球化 发达资本主义 当代性 后观念状况
  • 简介: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新一轮思考。“法人资本主义”论是资产阶级学者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代表性理论。其论者认为,当今资本主义已是“法人资本主义”,法人是社会资本的所有者,股权法人化标志着股份资本已属于法人团体,而不属于原先作为个人股东的资本家。因而在法人持股日益普遍化的法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阶级已经消失。通过对“法人资本主义”论的评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其对我国当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现实启示。

  • 标签: 法人资本主义 资本 股权 资本民主化
  • 简介:那群“心怀理想”的人纽约曼哈顿区23街有一个普通的八层楼。和对面那栋在文艺界大名鼎鼎的切尔西旅馆相比,它显得毫不起眼,访问者甚至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入口。在这个资本主义心脏地带,它是一个心怀“异志”之地——美国共产党总部所在地。

  • 标签: 美国共产党 资本主义 心脏 曼哈顿 文艺界 访问者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对这一问题我国理论界、学术界近期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研究和讨论。现将各种观点综述如下。

  • 标签: 资本主义 思想政治工作 劳动结构 国家权力机构 经济全球化
  • 简介:美国《洛杉矶时报》1998年9月9日发表了罗伯特·萨缪尔森的《民主不是恩赐》。这篇文章最值得注意的一个见解,是指出“全球资本主义的失败”。1997年7月亚洲爆发金融危机,1998年仍未缓解,却陆续在俄罗斯、东欧和拉美地区蔓延,开始波及到美国和西欧地区。关于这次危机是“世界资本主义危机”、意味着“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大解体”一类议论,在西方越来越多。九十年代初,无节制地咒骂社会主义和颂扬资本主义的议论曾经铺天盖地。时间过去不到十年,随着资本主义根深蒂固的弊端愈益暴露,人们的认识经过反复和曲折,也在发生变化,又一次在世界范围看到资本主义并不是到处辉煌。资本主义批评者的队伍在扩大,以至像萨缪尔森这样的资

  • 标签: 全球资本主义 第三世界国家 萨缪尔森 物质生产 基本价值观 国际投机资本
  • 简介:美国杂志2001年夏季号上发表了大卫·科茨的题为的文章.文章认为,俄罗斯新有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他们建立的也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是一种源于前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非资本主义的掠夺/榨取制度,它只进行盗窃和投机,而不致力于生产、经济和技术的进步,它的出现造成了俄罗斯持续的技术退步、人口的灾难、独裁统治和持续的国家解体.该文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俄罗斯发展 发展资本主义 大卫·科茨俄罗斯
  • 简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有效的自我调节和改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重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若干特性是这种自我调节的重要动因和基础.资本主义的改良造就了一系列新社会因素,资产阶级正循着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不自觉地为更高的社会形态准备物质前提.

  • 标签: 资本主义 自我调节 机制 动因 意义
  • 简介:列宁早期秉承辩证分析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历史作用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必要性及其进步作用。列宁对俄国资本主义的肯定,在理论上避免了陷入"德国的社会主义"的泥潭,划清了与俄国自由民粹主义的界限,在实践上有利于引导俄国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西方学者关于列宁追求资本主义具有讽刺意义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是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观的曲解。

  • 标签: 列宁 俄国资本主义 思想
  • 简介:苏东剧变后,人类社会将走向何方的问题引起了国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国外学者们描绘了现实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探析了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历史趋势,指出了资本主义衰亡崩溃的未来命运,研究了替代资本主义的若干方案。同时,他们也对未来社会主义前景展开研究,主要有:沙夫的未来社会主义观、罗默的未来社会主义观、施韦卡特的未来社会主义观和“21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

  • 标签: 未来社会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未来社会主义前景
  • 简介:一、邓小平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看做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突破了以往人们把二者看成是水火不相容的对立面的僵化认识首先,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坚决地主张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对立的,制度上是不相容的.

  • 标签: 邓小平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关系 认识
  • 简介:帕尔格雷夫(Palgrave)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一书收录了大卫·科茨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积累的社会结构(SocialStructureofAccumulation,简称SSA)理论,认为全球化和国家社会主义的消亡导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旧的一整套促进可持续增长的政经制度被摧毁,而新的相应的基本政经制度上迟迟不能重建,这种制度上的缺失导致了世界性的经济衰退、政治动荡和发展不平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全球化 资本主义 社会结构重建 国家重构 社会积累 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