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高压对重症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 以34例重症脑外伤患者为对象,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治疗、高压治疗,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高压氧 重症脑外伤 康复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以腓动脉穿支为血的逆行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清创后,根据腓动脉穿支情况,设计以腓动脉穿支血的逆行腓肠神经筋膜皮瓣进行修复,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经2~18个月随访,12例中除1例边缘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结论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可有效修复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 标签: 外科皮瓣 腓动脉穿支 腓肠神经 前足
  • 简介:摘 要:目的 经颅多普勒(TCD)监测急性大脑中动脉血区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TIBI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46例静脉溶栓的急性大脑中动脉血区梗死患者,根据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30例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16例。分析两组在静脉溶栓后24小时内TIBI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静脉溶栓24小时内的TIBI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TIBI分级与预后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早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监测有利于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 预后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 简介: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丙烯包装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两种酯类阻剂(1010和168)的含量,研究工业阻剂向制剂中浸出情况。方法采用C18柱(250mm×4.6mm)为色谱柱;乙腈-乙醇-四氢呋喃(61∶10∶29)为流动相;流速:1.5ml·min^-1;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75nm;结果阻剂1010在0.6~24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88.43%,RSD=3.90%;阻剂168在1.2~24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1.27%,RSD=3.57%。结论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存在包装材料中的阻剂,需要加强控制,该法简便、有效,可以用来对阻剂定量。

  • 标签: 0.9%氯化钠注射液 阻氧剂1010 阻氧剂168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五苓散加味联合高压治疗颅脑损伤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和纳入2014年8月—2015年5月颅脑损伤脑水肿患者80例,将其按就诊编号顺序分为研究组(42例)与实验组(38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五苓散加味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五苓散加味联合高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患者GCS评分、脑水肿体积、血气检测结果,并在治疗后随访2个月,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GCS评分明显优于实验组,跟实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血气检测结果、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跟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但研究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跟实验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五苓散加味联合高压治疗颅脑损伤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显著,能确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小脑水肿体积,改善血气分析水平,提升患者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五苓散加味 高压氧 颅脑损伤脑水肿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膜肺合(ECMO)在重症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分成A组(22例)和B组(58例)。B组予以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方案,A组采用ECMO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及其死亡率。结果治疗7d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合指数(PaO2/FiO2)等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中,A组死亡9例(40.9%),显著低于B组38例(6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予以ECMO疗法,疗效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重症呼吸衰竭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胆酸和猪去胆酸的含量。方法:采用CLC-ODS柱,以甲醇-水-冰醋酸(80:20:0.01)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结果:胆酸及猪去胆酸分勇1在1.604~8.020μg、1.068~5.340μg线性关系良好;胆酸及猪去胆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99.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本方法可用于清开灵注射液的质量评价。

  • 标签: 清开灵注射液 胆酸 猪去氧胆酸 HPLC—ELSD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脱机后使用持续加温湿化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新型疗机进行加温湿化给,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鼻湿化给。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痰液黏稠度、二氧化碳分压及肺部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持续加温湿化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湿化效果满意,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

  • 标签: 氧吸入疗法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经鼻高流量湿化疗 治疗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7年 6月到 2019年 6月收治的 80例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性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 40例和研究组 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 经鼻高流量湿化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血气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气指标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予以经鼻高流量湿化疗 ,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该治疗方法在治疗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肺炎并发呼吸衰竭 疗效
  • 简介:目的:建立可同时测定药用辅料油酸聚烃酯中油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等7种脂肪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柱温以2℃·min^-1的速率从170℃升温至230℃,维持10min,检测器为FID,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250℃,分流比60∶1,试样甲酯化处理后进行测定。结果:上述7种脂肪酸在各自测定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方法精密度良好,各组分的检测限在0.86~2.32μg·mL^-1,定量限在2.54~8.21μg·mL^-1。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已被2015版《中国药典》采用。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油酸聚烃氧酯 脂肪酸组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转变体位干预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血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肺炎新生儿62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体位干预,后者接受转变体位干预,对比两组不同的干预价值。结果 血指标,观察组的各指标均较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转变体位 新生儿肺炎 血氧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用左氧氟沙星的价值。方法:2019年8月-2021年7月本科接诊耐多药肺结核病人72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左氧氟沙星,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7.22%,和对照组数据77.78%相比更高(P<0.05)。关于不良反应,试验组发生率8.33%,和对照组30.56%相比更低(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用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疗效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耐多药肺结核 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尼麦角林方案对基底动脉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者均为基底动脉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并于2021.05-2023.05期间入我院治疗,且共有78例。按随机平行分组法分组,39例/组。对比组:选取尼麦角林治疗,实践组:选取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尼麦角林方案治疗。评析指标:二组的眩晕情况、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疗效。结果:相较于对比组而言,治疗后实践组的眩晕情况更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治疗效果更高(P<0.05)。结论:选取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尼麦角林方案治疗,可以使基底动脉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眩晕情况得到改善,同时,还可提高治疗疗效,加快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推荐应用。

  • 标签: 舒血宁注射液 尼麦角林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治疗疗效
  • 简介:注射用美洛西林钠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或疏松块状物,临床上用于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变形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中敏感菌株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妇科和生殖器官等感染,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腹膜炎、骨髓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及眼、耳、鼻、喉科感染。主要以静脉给药为主。盐酸甲氯普胺注射液为无色澄明液体,用于急性胃肠炎、

  • 标签: 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 配伍禁忌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 化脓性脑膜炎
  • 作者: 阿依古丽·依不拉音岳嵘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08-18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8期
  • 机构:    【摘 要】目的:探究普拉克索联合高压氧舱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8年2月间到我院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64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32例,对照组患者32例,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高压氧舱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普拉克索联合高压氧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帕金森病综合评分以及各项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显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更加具有优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高压氧舱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效果良好,能够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并能够使患者帕金森病灶的有效缓解,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 简介:患者女,19岁。既往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皮试阳性史。因出现心悸、多汗、易饥饿和体重减轻症状,于2005年6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给予丙硫嘧啶(PTU)150mg-200mg/d,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25mg/d,口服。2006年4月28日患者出现感冒症状并伴有发热(T38.5℃)。双上肢可见暗红色、大小不等的出血性皮疹,部分融合成片。4d后皮疹消退,但开始出现咳痰,偶有痰中带血丝。于2006年5月8日收住院。查体:甲状腺Ⅱ度肿大,可扪及震颤,闻及血管杂音。突眼度左19mm,右18mm。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 标签: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丙硫氧嘧啶 皮试阳性 小血管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酒石酸美托洛尔
  • 简介:目的:探讨高液在减轻机体烧伤后缺血缺氧性损害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成加用高液治疗的观察组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组,分别于受伤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晨抽静脉血采用AP-AAP桥联酶免疫检测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CD3^+、CD4^+、CD4^+/CD8^+值降低程度轻,回升早,恢复快,CD8+增高程度小,恢复快。结论: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复苏中静脉应用高液对重度烧伤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明显调理作用,从而减少MODS的发生率,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烧伤 高氧液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儿科发生耐甲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其感染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儿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住院病历,采取对照的方法,以发生MRSA感染39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发生甲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感染5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医院儿科MRSA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统计的时间范围内,单因素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三代头孢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及住院天数与儿科发生MRSA感染相关联(P<0.05)。对筛选出的5项高危因素再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较少)、不使用三代头孢、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儿科发生MRSA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医院儿科发生MRS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三代头孢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儿科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