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皮内注射地塞米松与布比卡因混合剂(简称地塞米松合剂)用于甲状腺肿瘤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甲状腺肿瘤手术的60例患者(甲状腺癌行颈清术的患者除外),ASAⅠ~Ⅱ级。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术后使用静脉泵自控镇痛,为芬太尼10μg/mL,2mL/h,0.5mL/15min。B组为皮内注射镇痛,沿胸锁乳头肌外缘平下颌角至锁骨上缘连线,用地塞米松和布比卡因合剂行皮内给药,进针深度约0.1cm,每个皮丘注入1~1.5mL药液,间隔约1.5cm。注射后,两组患者均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h开始评分,分别记录2、4、6、8、10、12、24h的VAS评分。结果术后VAS评分A组各时间段均值为2.30±1.04,B组为2.46±1.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注射地塞米松合剂对甲状腺肿瘤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与静脉泵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皮内注射 地塞米松合剂 甲状腺肿瘤 术后镇痛
  • 简介:目的总结胸骨后甲状腺肿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提高对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认识。方法同顾性分析2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手术资料,均在超声刀配合下采用胸骨上1cm低位领形切口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术中常规湿露喉返神经全程。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并发短暂的低钙血症,经补钙处理后缓解;4例并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结论颈部低位领形切口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是可行的,显露喉返神经全程有助于减少喉返神经损伤,术中使用超声刀安全、有效。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 低位领形切口 超声刀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3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再手术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据AJCC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10例、Ⅲ期9例、Ⅳ期5例.乳头状22例、滤泡10例、4例.5年生存率81.3%,10年生存率75.0%.结论首次术式选择不当,缺碘或放弃甲状腺素激素抑制疗法,是复发的主要原因.滤泡型乳头状复发率甚高,占36.1%(13/36),应引起临床重视.18F-FDGPET或99Tcm-MIBI显像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恰当的手术治疗,可使病人获得再次手术根治的机会.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复发 再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核摘除术中转开放手术的原因,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我科实施的80例椎间孔镜下核摘除术的病例资料,其中有3例失败,中转为开放性手术的患者,通过分析其失败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结果3例中转开放手术的原因分别为:出血、疼痛及硬膜外高压。结论通过分析中转开放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 标签: 脊柱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手术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大便带血3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就诊。就诊前近期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咳血,无胸闷喘憋等呼吸系统症状。既往有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2级)、冠心病、腰椎间盘突出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毒物、放射物接触史,无家族性遗传或肿瘤病史。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胸部正侧位片无明显异常发现,未行胸部CT检查。腹部彩超及CT提示:乙状结肠占位。结肠镜检:距肛门15~23cm处见肿物充血、水肿、糜烂,累及环周,病理提示高分化腺癌。遂完善术前准备,于2010年6月7日在全麻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见腹膜反折上方10cm处一直径约6cm肿物,质韧、固定,侵及浆膜,肠腔仅容指尖通过。

  • 标签: 结肠腺癌 肺类癌 外科诊疗
  • 简介:对21例鼻咽采用顺铂、平阳霉素加疗与单纯放疗随机分组对比观察,两组照射方法、剂量相同。鼻咽DT65-80Gy/6.5-8周,颈部总剂量60-70G6/6-7.5周。综合组颈部淋巴结缩小所需照射剂量较单放组要.低薪职终综合治疗组颈淋巴结退缩率较单放组差别并不显著。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药物治疗 综合治疗
  • 作者: 魏建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2-11-1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1期
  • 机构: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重庆400000
  • 简介:宫颈是有可能通过常规筛查和随访预防的妇科恶性肿瘤。它是可高度治愈的,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90%以上的宫颈患者伴有高危HPV持续感染;多性伴侣、过早性生活、初生婴儿年龄小、多胎妊娠和多胞胎与宫颈密切相关;营养不良、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女性免疫功能低下以及不良心理因素都与宫颈的发生有关。宫颈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当宫颈的疾病发展到中晚期时,治愈的难度呈指数级增加,治愈的概率低于早期。因此,对宫颈患者进行早期有效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预防;宫颈癌;筛查
  • 简介:在宫颈中,影响治疗和预后的临床分期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仅靠临床分期是不够的,于是需要发现一种更好的预后指标,异常的组蛋白酶D升高被发现在癌细胞中,这种过度表达被认为是通过对胞外基质的消化而增加肿瘤的转移潜力,在局部进展期宫颈中,高组蛋白酶D水平相关于短期的无复发生成。

  • 标签: 宫颈癌 组蛋白酶D 预后
  • 简介:肝门部胆管(Hilarcholangiocarcinoma,HC)是源于左右肝管或左右肝管汇合处的胆管腺癌,迄今仍被认为是难以治疗或者治愈的。肝门部胆管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容易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临近肝组织,向胆管腔内生长形成梗阻性黄疸导致高胆红素血症,对患者的肝脏及全身其他器官造成损害。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切除治疗,肝移植治疗,内镜下或经皮支架置入术,光动力疗法,导管内射频消融技术的应用,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外照射放疗加系统性化疗。迄今为止,外科手术治疗是唯一能治愈肝门部胆管的方式,患者接受该治疗方案的前提是身体一般情况可耐受手术,或经精心调理达到可耐受手术的条件。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方案可作为改善生活质量的选择。作者就肝门部胆管的外科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外科治疗 影像检查 术前准备 介入 射频消融术
  • 简介:目的探讨PFEN在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27例膀胱及其周组织PFENmRNA的表达。结果27例膀胱组织中,PTENmRNA无表达10例,阳性表达17例;旁组织全部为阳性表达。组织表达率明显低于周组织(P<0.01)。18例表浅性,PFENmRNA阳性表达14例;9例浸润性,阳性表达3例。浸润性膀胱PFENmRNA表达率明显低于表浅性(P<0.05)。结论PTEN低表达与膀胱癌细胞的转移有关。

  • 标签: PTEN MRNA 膀胱癌 基因表达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严重上消化道梗阻的Ⅳ期食管伴梗阻患者的内镜介入治疗方法的抑制肿瘤的疗效、解除梗阻的时间、合并症及生存期。方法晚期食管患者105例均行扩张术,扩张后,部分行局部化疗,部分行支架置入,进行观察。结果局部化疗后47%达PR,支架置入后生存期明显延长,部分患者生存期可达1年以上。结论内镜下扩张后的局部化疗可作为晚期食管的一种有效治疗,支架治疗则可延长此类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Ⅳ期食管癌 内镜治疗 支架
  • 简介:目的研究.LMP1在新疆地区鼻咽中的表达及EB病毒与鼻咽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鼻咽中EBVLMP1的表达情况。结果100例鼻咽中,LMP1阳性表达为60%(60/100),35例淋巴结转移病例中,LMP1阳性表达为80%(28/35)。EB病毒LMP1阳性表达与鼻咽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与年龄、性别、民族及组织分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新疆地区鼻咽与EBV感染密切相关,EBVLMP1在鼻咽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 标签: 鼻咽癌 EB病毒 免疫组化
  • 简介:医学在进步,癌症死亡率大大降低的同时,癌症仍然是对健康有严重威胁的疾病,罹患癌症的原因、防癌的办法都没有解决,而且还有不少,生存率很低。能治愈癌症,有效地预防癌症,还有其它目前不能治愈的疾病,都是轰动的新闻材料,都特别能吸引人的眼球。一方面医学研究把这些领域作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有一些人,为了各自的目的制造着故事,有些近似神话,不但“挖掘”出诸多偏方、验方和祖传秘方,还包括稀奇古怪的方法,对沾点边的动物试验,或试管内的试验,

  • 标签: 治癌 癌症死亡率 信息 医学研究 动物试验 祖传秘方
  • 简介:HCC的早期诊断是其治疗的关键,HCC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又为其诊断提供了有利的途径,并且操作简单,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目前常用的血清标志物为AFP、AFP变异体、AFPmRNA、AFU、GGT、DCP、AIF、GPC3等。这些标志物的联合使用有助于HCC的诊断及预后。

  • 标签: 肝细胞癌 肿瘤标志物 血清
  • 简介:1病例报告患儿男,12岁。无意中发现右耳垂下肿物一年入院。患儿一年前右耳垂下出现肿块,不痛,逐渐增大。检查:右腮腺区可扪及约3.5cm×2.5cm大小肿块,表面光滑,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有压痛。门诊以“右腮腺肿瘤”收治。病理检查:组织呈腺泡状,实性巢状结构,少数区呈乳头状结构,癌细胞圆形,胞质透明或呈嗜碱性,核圆,居中(图1-封4)。病理诊断:右侧腮腺腺泡细胞

  • 标签: 腺泡细胞癌 腮腺 儿童
  • 简介:肝门部胆管(hilarcholangiocarcinoma,HCCA)是指累及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胆管黏膜上皮,亦称高位胆管、近端胆管或Klatskin肿瘤,是胆管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1]。根治性手术切除(R_0切除)是可能治愈肝门部胆管的唯一选择。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高位胆管癌 HILAR 左右肝管 肝总管 黏膜上皮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张××,男,56岁.于2010年1月因"进食不畅20天"在当地医院就诊,胃镜示:距门齿31~40cm处可见一环状狭窄,黏膜红肿糜烂,溃疡形成,胃镜勉强通过.咬检病理示鳞癌.来我院后行超声内镜示:病变侵及食管壁全层.PET-CT示:相当于第5~8胸椎水平食管壁增厚,并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食管;纵隔内腔静脉后结节,考虑为淋巴结转移(图1).提示临床分期T3N1M0.予以新辅助化疗.

  • 标签: 食管癌 化疗 心包瘘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