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压迫气道纵隔肿瘤临床特点、诊断外科治疗策略,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压迫大气道纵隔肿瘤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顺利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全组患者肿瘤完整切除,肿瘤大小10cm×6cm×5cm~20cm×18cm×18cm。13例患者术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原有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1例患者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为气管局部软化,予气管切开,植入加长气切导管,2周后顺利拔出导管。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支气管源性囊肿10例;神经鞘瘤2例,胸内甲状腺肿2例。门诊复查电话随访,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压迫气道纵隔肿瘤有效方法。术前准确评估、手术方式合理选择、术后严格管理是治疗成功关键。

  • 标签: 纵隔肿瘤 支气管源性囊肿 神经鞘瘤 胸内甲状腺肿 气道狭窄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胸腺肽联合胸腔镜根治术对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疗效生存期影响。方法选取136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采用胸腺肽联合胸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免疫细胞水平以及生存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两组患者免疫细胞CD4^+、CD8^+、CD4^+/CD8^+、CD3^+、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免疫细胞CD4^+、CD8^+、CD4^+/CD8^+、CD3^+、NK水平均较本组手术前下降,且对照组患者CD4^+、CD8^+、CD4^+/CD8^+、CD3+、NK水平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联合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早期肺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出血量少,免疫细胞水平波动较小,生存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腺肽 胸腔镜手术 老年早期肺癌 根治术 免疫功能 生存期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胃癌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年生存率复发率,以探讨腹腔镜胃癌手术安全性远期疗效.方法自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ControlledTrialsRegisterdatabases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数据库检索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发表有关腹腔镜胃癌手术对比传统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年生存率复发率文献.按筛选标准,共有9篇入选.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资料,应用荟萃分析专用软件包对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全体研究样本量合计935例胃癌,其中腹腔镜手术组509例,传统开腹手术组42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胃癌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6%、1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6;95%CI:0.30~0.71;P=0.0004);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92.27%、89.42%(OR1.35;95%CI:0.66~2.77;P=0.41),复发率分别为2.55%、3.76%(OR0.70;95%CI:0.31~1.57;P=0.39),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远期疗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当.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胃切除术 预后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intraperitonealhyperthermicperfusionchemotherapy,IHPC)治疗腹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37例胃肠癌手术患者和7例恶性腹水患者使用BR-TRG-Ⅱ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进行IHPC,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实验室影像学结果,评估其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44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7例恶性腹水患者中5例腹水患者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100%;患者生存质量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治疗前为(57.14±7.56),治疗后上升为(80.00±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血压偏低、脉搏偏快、高热发生率分别为6.8%、20.5%、6.8%,低蛋白、低钠血症发生率为68.2%和18.2%.化疗药物引起Ⅰ/Ⅱ度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肾毒性发生率分别为8.8%、23.5%、2.9%,少见Ⅲ/Ⅳ度毒副反应.10例姑息切除胃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13.2个月,1年生存率达56%.结论IHPC是消除恶性腹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治疗手段,IHPC后毒副反应小,根治术后患者有望能预防腹膜种植复发,改善预后.

  • 标签: 腹部肿瘤 恶性腹水 腹腔热灌注化疗 毒副反应
  • 简介: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骨代谢标志物血清-NTx(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对肺癌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涉及骨代谢标志物血清-NTx肺癌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诊断预后临床研究,按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资料,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其中英文文献6篇,中文文献5篇,有关NTx对肺癌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研究8篇,预后研究2篇,1篇文献同时涉及诊断与预后研究。共计1203例研究对象,肺癌患者726例,乳腺癌患者372例。诊断骨转移:合并灵敏度为76.5%(95%CI:61.5%~86.9%),合并特异度为83.3%(95%CI:77.1%~88.1%);总生存期风险比(HR):初治高血清-NTx者与低血清-NTx者比较,合并HR=1.208(95%CI:1.128~1.293,P〈0.05)。结论NTx对肺癌乳腺癌患者诊断骨转移和评估预后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NTX 肺癌 乳腺癌 骨转移 预后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供临床借鉴。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121例胫骨平台骨折并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根据有无切口感染,分为两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骨折特点、手术相关变量生化指标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时间为1~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6个月。共16例(13.2%)发生切口感染,其中表浅感染12例(9.9%),深部感染4例(3.3%)。最为常见感染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部分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延长以及ASA分级≥3级为胫骨平台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存在较高切口感染发生率,高危危险因素包括高BMI、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延长以及ASA分级≥3级。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各项指标,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此类并发症发生尤为重要。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粪便移植已被证明在治疗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方面有效,但是实际应用中面临困难和安全性顾虑阻碍了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本研究目的是评价粪便移植安全性及其对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相关性腹泻缓解效果。用于粪便移植可以口服冰冻粪便胶囊由经过筛选健康志愿者捐赠粪便制成。方法2013年8月到2014年6月期间美国波士顿麻省总医院开展一项非双盲、单组、初步可行性研究。纳入20例患者,一种是有3次或以上轻度到中度艰难梭菌感染表现,且经过6.8周万古霉素治疗无效,另一种是有2次或以上因重度艰难梭菌感染住院,年龄介于11.89岁,中位年龄64.5岁。捐献粪便志愿者要经过筛选。用于移植胶囊储存在一80~C条件下。患者在连续2天内服用15颗胶囊,然后追踪症状缓解情况和6个月内不良反应情况。主要结局指标包括安全性(通过2级或以上不良反应来评价)和临床症状缓解且8周内不复发。次要指标包括患者主观感觉良好程度和每天排便次数。结果没有观察到由粪便移植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粪便移植1个疗程后,14例(70%)症状缓解(95%CI:47%.85%)。6例无明显缓解,但是经过第2疗程后,4例缓解。总共18例(90%)患者腹泻明显缓解(95%CI:68%.98%)。患者治疗前排便次数平均5次/天,治疗3天后减少到2次/天(P=O.001),8周后减少到1次/天(P〈O.001)。结论本研究利用经筛选志愿者粪便制成胶囊进行粪便移植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粪便移植安全有效,但只是初步研究,仍需要更大研究来评价粪便移植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艰难梭菌感染 移植治疗 复发性 粪便 胶囊 冰冻
  • 简介: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是一种新型免疫活性细胞,CIK增殖能力强,作用强,具有一定免疫特性。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中对CIK探讨不断深入,以期得到更有效免疫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依据。

  • 标签: 杀伤细胞 免疫疗法 肿瘤
  • 简介:目的建立肝癌耐药细胞株,并观察耐药细胞株癌干细胞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阿霉素(ADM)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建立耐药BEL-7404人肝癌细胞株,并对亲代与耐药肝癌细胞株进行癌细胞基本特性、癌于细胞相关细胞学特性进行检测,用计数法检测癌细胞生长曲线、倍增时间与MTT法测耐药倍数;单个细胞成株培养、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球囊”细胞培养实验。结果耐药BEL-7404人肝癌细胞与亲本细胞相似,呈上皮样生长方式,但其中梭状细胞略多,耐药倍数为292倍;生长曲线表明其增殖速度明显低于亲本BEL-7404人肝癌细胞,且倍增时间增加;耐药BEL-7404肝癌细胞克隆形成率、“球囊”细胞形成率明显低于其亲本BEL-7404人肝癌细胞。结论低浓度阿霉素持续增量法可诱导形成耐药肝癌细胞株,但耐药肝癌细胞株癌干细胞特征并不明显。

  • 标签: 肝肿瘤 耐药性 癌干细胞 耐药诱导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其对所采取治疗模式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所处年龄阶段(60-69岁和≥70岁)将178例接受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分为A组(103例)和B组(75例)。分析两组患者所采取治疗方式、疗效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A组进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60~69岁、雌性激素受体阴性淋巴结转移阳性是术后采取辅助化疗影响因素(P〈0.05);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年龄在60-69岁乳腺癌患者术后宜采取辅助化疗,≥70岁乳腺癌患者可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

  • 标签: 老年患者 乳腺癌 辅助治疗 内分泌治疗
  • 简介:Poland综合征又称胸大肌缺如短指并指综合征,是一种少见先天性胸壁上肢畸形。最早于1841年由Poland在尸体解剖中发现[1],1962年Clarkson遇到同样病例并将此先天畸形命名为Poland综合征[2]。有关其临床特点治疗策略研究和报道不断增多,文献报道发病率为1∶7000到1∶100000,男女比例为2∶1到3∶1,右侧发病占60%~75%,累及左侧双侧患者少见[3-4],目前还未发现有明显家族遗传性,但偶有家族性发病病例报道[5-6]。

  • 标签: POLAND综合征 上肢畸形 临床特征 手畸形 病例报道 胸大肌缺如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侵犯小肠临床病理特征受侵犯小肠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7例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侵犯小肠病例资料。结果:7例结直肠癌联合小肠切除者均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证实小肠受癌性侵犯者5例,4例受侵犯小肠引流区域淋巴结阳性,淋巴结阳性率为80%。结论:结直肠癌联合小肠切除是安全可行,术中应同时清扫受侵犯小肠引流区域淋巴结。

  • 标签: 结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小肠癌性侵犯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骨髓转移临床特点诊断思维。方法报告1例乳腺癌骨髓转移病例,收集临床资料并结合临床判断和处理等方面存在缺陷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症状,通过空芯针穿刺明确为乳腺恶性肿瘤。但患者持续高热,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用药期间出现血小板血红蛋白进行性降低全身骨痛。后经骨扫描、骨髓穿刺活检诊断为乳腺癌骨髓转移,予单周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1疗程后体温正常。结论乳腺癌骨髓转移早期易被忽视,当有骨痛并突发原因不明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时,应考虑骨髓转移,骨髓穿刺是简单而有效的确诊手段。

  • 标签: 发热待查 乳腺癌 骨髓转移
  • 简介:近年来,胃肠道上皮性肿瘤分类诊断中出现了一些变化,给临床病理诊断造成了混乱.为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出版最新WHO肿瘤分类中[1],对胃肠道癌前病变和癌诊断名称、定义和标准作了一些修改和新规定,其中有些改变与我国目前正在使用名称和诊断标准有较大差异.本文目的就是提出胃肠道上皮肿瘤诊断存在问题并试图找出相关解决办法,为病理诊断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肠道 上皮性肿瘤 分类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TACE、TACE+PEIPEI3种介入治疗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疗效,综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为治疗方案制定、提高介入治疗疗效预后估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进行TACE、PEI或TACE+PEI介入治疗方案治疗PLC病例,对影响肝癌治疗预后相关因素行Cox回归分析。结果3组中以TACE+PEI组疗效最好,生存率最高,中位生存期最长;AFP改善以及肝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亦以TACE+PEI组为最佳。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对预后有显著影响因素为癌栓、肿瘤缩小率、TACE+PEI治疗治疗后AFP值;多因素分析示癌栓、TA—CE+PEI治疗对预后有意义。结论TACE+PEI疗效显著,治疗后AFP肝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纯TACE或PEI方案,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门静脉癌栓形成是影响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预后重要危险因素;无癌栓、行TACE+PEI治疗者生存期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类癌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46例直肠类癌临床资料。结果直肠类癌以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46.5岁;临床表现以排便习惯改变便血为主,常伴有腹痛、腹胀;临床上〈1cm直肠类癌常见,应根据类癌大小选择合适手术方式;直肠类癌术后复发率低。结论直肠类癌具有潜在恶性,外科医生在治疗直肠类癌时要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术后应定期复查,严格检测肿瘤复发转移情况。

  • 标签: 直肠类癌 外科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穿孔围手术期死亡以及不同手术方式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后.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45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围手术期死亡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手术方式选择预后.结果45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中,2例行穿刺引流,11例单纯修补,18例姑息切除,14例根治切除.围手术期死亡率24.4%(11/45).围手术期死亡和存活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8.2±5.5)岁、(53.5±9.0)岁,平均穿孔时间分别为(19.4±5.3)h、(10.9±5.4)h,平均BMI分别为(15.1±1.3)kg/m2、(18.3±2.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合并术前休克、内科疾病远处转移比例显著高于围手术期存活患者(P<0.01).围手术期死亡多见于穿刺引流、单纯修补,姑息切除少见死亡,根治切除无死亡.穿刺引流、单纯修补、姑息切除、根治切除不同手术方式选择与患者年龄、穿孔时间、BMI以及是否合并术前休克、内科疾病、远处转移相关(P<0.01).单纯修补、姑息切除、根治切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15、29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急性穿孔围手术期死亡与患者一般情况、腹膜炎程度、肿瘤进展情况有关,对其综合、正确判断,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可使部分患者获得根治机会,生存获益.

  • 标签: 胃恶性肿瘤 穿孔 手术 围手术期死亡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胃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实施D2根治术且资料完整109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胃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96.3%和9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患者预后与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组织学类型(RR=19.171,95%CI:5.767~63.736,P=0.000)和淋巴结转移(RR=13.988,95%CI:2.618~74.753,P=0.002)是早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早期印戒细胞胃癌伴(或)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差,应行D2手术,并应接受综合治疗严格随访。

  • 标签: 早期胃癌 预后 影响因素 淋巴转移 组织学类型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单用ATRA对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导治疗临床疗效对复发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规律治疗初治120例APL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予ATRA口服联合AS2O3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仅予ATRA口服治疗,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数、肝功能以及临床症状调整药物用量,治疗直至完全缓解(CR)。观察诱导治疗阶段CR率和早幼粒白血病基因和维甲酸受体基因融合基因(PML-RARα)转阴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巩固化疗后3年总生存率(OS)和复发率,同时分析白细胞水平对预后影响。结果观察组早期病死率、CR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CR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ML-RARα转阴率和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选取观察组57例患者分析白细胞水平对预后影响,WBC≥10×109/L患者复发率、病死率、未缓解(NR)率与WBC﹤10×10^9/L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率与总生存率则低于WBC﹤10×109/L患者。结论AS2O3联合ATRA治疗初发APL疗效较好,达到CR时间缩短,预后提高,白细胞水平对APL预后有一定影响,导致CR率与总生存率降低。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维甲酸
  • 简介: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中CDK8与MMP-7蛋白及mRNA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CDK8、MMP-7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分析其差异性表达,同时分析肿瘤组织中CDK8与MMP-7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DK8、MMP-7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正常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CDK8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与MMP-7表达呈正相关(P<0.05).CDK8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Duke分期、有无淋巴结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MMP-7表达量与肿瘤浸润程度、Duke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CDK8是癌基因,可上调MMP-7蛋白表达,促进肿瘤浸润、侵袭转移,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结直肠癌 CDK8 MM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