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规范化的教学提高儿科护生教质量。方法对在儿科实习的40名护生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择优选派教老师进行教工作。结论启发护生的主动思维和自学能力,因人施教,发挥护生的最大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又能提高教老师的业务水平。

  • 标签: 儿科 护生 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蒂血管皮瓣转移术后的护理方法,通过对60例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皮瓣转移术,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皮肤护理、胃肠道准备。术后护理包括皮瓣的护理、供皮区的护理、抗凝药物的正确应用及功能锻炼。结果皮瓣愈合良好。结论全面精心的临床护理是蒂血管皮瓣转移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外伤 带蒂血管皮瓣转移术 护理
  • 简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前降支多数完全闭塞,此时对角支对于患者心功能维护非常重要,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若引起对角支狭窄或闭塞,可引起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对于对角支的保护非常重要。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51岁,主因"突发胸痛伴双上肢酸胀感3h"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近中段可见70%~90%弥漫狭窄,第一对角支开口至近段可见80%弥漫狭窄;

  • 标签: 心肌梗死患者 完全闭塞 冠脉介入术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讨论分层教的方法对于急诊科心血管护理的实习护士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到2016年12月,在心血管护理科实习的护士80人进行这项研究,把他们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比较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另一组则采用分层教的方法。结果实验组的综合考核成绩明显要比对照组的考核成绩要好。结论分层教这种护理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更好,可以更好地提高实习护士对于心血管的护理能力。

  • 标签: 分层带教 急诊 心血管护理
  • 简介:目的应用牛颈静脉瓣管道(BJVC)进行心脏右室流出道的重建,探讨BJVC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2005年10月至2009年5月共应用BJV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5例。结果BJVC重建右室流出道1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24个月,患者心悸、气促消失,活动耐力明显提高,心功能恢复至I~Ⅱ级,超声检测发现15例置入的管道通畅,无扩张,未见血栓形成,瓣叶活动良好,无明显反流,肺动脉跨瓣压差不大,吻合口无狭窄。结论BJVC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流出道的重建可获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颈静脉 带瓣管道 右室流出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心血管内科实习的护生41人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方式教。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心血管内科实习的护生39人作为对照组,在实习期间则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在出科前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和整体护理考核。结果实验组在理论、操作和整体护理考核等方面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BL教学法教实习护生有利于护生更好地将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教质量的提高。

  • 标签: PBL教学 心血管内科 临床护理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主支支架加支预埋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以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支支架加支预埋球囊术进行治疗.依据研究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特点,选取行单导丝支保护的60例支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1年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IMImyocardialperfusion,TMP)血流分级等.结果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8.84%和85.7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6%和11.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研究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98%(6/86)vs.31.75%(20/63)P<0.05];TIMI血流分级、TMP血流分级以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右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支支架加支预埋球囊可提高冠状动脉分支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运重建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 标签: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简介:脑动脉闭塞致供血区缺血,超过一定时间后会发生脑梗死。而卒中急性期脑梗死灶周围存在着可逆性损伤的区域——缺血半暗(ischemicpenumbra,IP)。“时间就是大脑”体现了IP存在于有限的时间窗内,故在卒中急性期使闭塞的血管再通,被公认是取得良好预后的有效措施。但目前临床上仍然缺少简单、可靠的方法来确定IP。近年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影像学检查准确快速地识别IP。有研究发现,

  • 标签: 卒中 急性病 血栓溶解疗法 缺血半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