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一种整体式留置敷贴防止留置封管后的回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需要留置使用留置患者120例,按照敷贴方法分为行常规敷贴对照组(n=60)与采用整体式留置敷贴实验组(n=60),对比两组敷贴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回血率及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整体式留置敷贴可明显减少留置封管后的回血率,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留置针敷贴 留置针 封管 回血
  • 简介:目的探讨组合式输尿管软镜配合手助脊角托举处理下组肾盏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8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治疗17例下组肾盏结石,结石直径11-19mm,平均15mm。全麻,截石位,输尿管硬镜下拔除预先留置的双J管,插入斑马导丝,在导丝引导下置入输尿管导引鞘,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沿鞘上行至肾盂,软镜头端向下组肾盏弯曲,置入200μm钬激光,在患侧体外手助托举脊角的辅助下寻及结石,予以碎石。术后常规留置5F双J管4-6周,留置导尿管2-7d。术后2-3d常规复查腹部平片(KUB)平片或超声,了解结石粉碎情况及双J管位置。结果本组17例患者中,结石寻及率88.2%(15/17),碎石成功率88.2%(15/17),2例留置双J管改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或经皮肾取石术(PCNL),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90min,无输尿管穿孔、撕脱、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3例术后高热,体温38.5-39.2℃,经抗感染治疗3-5d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5d。4周后复查KUB平片或超声并拔除双J管,13例结石排尽,2例下盏结石残余(3-4mm),予定期复查。结论在手助托举脊角的配合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能更容易寻及下组肾盏结石,获得稳定手术视野,具有疗效确切、不增加额外耗材成本、不增加手术风险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组合式输尿管软镜 手助托举肋脊角 结石 下组肾盏
  • 简介:【摘要】:血痹是发生于肢端的一种血管性疾病,症状表现多为肢体疼痛、肢端皮肤苍白、发凉、胀痛、遇寒加重。该病病情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基于笔者浮经验结合内经十二刺中浮刺理论,总结了两例浮营卫补法治疗血痹个案,旨在为日后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更多参考。

  • 标签: 血痹病 雷诺氏综合症 浮针 营卫补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浮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了60名中风后伴有便秘的患者。其中,30名患者接受了浮治疗,另外30名患者接受了常规针刺治疗。临床疗效评估主要以便秘症状、生活质量评分为指标。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浮组的排便次数明显增加,排便困难程度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提高,与针刺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浮治疗可有效改善中风后便秘患者的排便情况和生活质量。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肠道蠕动、改善肠道功能和减轻粪便堵塞等途径发挥作用。

  • 标签: 浮针,中风,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水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为推广水分娩镇痛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0月,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100例入组,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娩方式,结合拉玛泽减痛法。观察组在临产后第一产程进入活跃期出现剧烈腰痛时,用无菌注射用水在产妇的腰部及下腹部进行穴位注射阻滞镇痛。结果观察组非优质分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的对象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第三产程、新生儿5min窒息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疼痛评价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产科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用于分娩镇痛可以明显减轻产妇的疼痛感,缩短产程,理论上从而降低滞产、难产、中转剖宫产及其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分娩 水针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静脉留置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1月15日收治的40例使用静脉留置的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对患者给予安全护理干预,纳入同期40例静脉留置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给予静脉留置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留置留置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且静脉炎、静脉渗漏、导管脱管、导管堵塞等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采用静脉留置的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的安全护理干预,可有效延长留置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老年人 静脉 留置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保护套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两组人,试验组在留置输液中应用留置保护套,对照组则不使用留置保护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输液都塞、导管脱落或滴速减慢及液体发生外渗比较,试验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留置使用保护套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保护套 导管脱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留置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探讨其在小儿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100例接受静脉留置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宣教护理常识,合理选择血管,穿刺护理,留置护理等全方位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留置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远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静脉留置时间为0.5-

  • 标签: 留置针 儿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在小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7月的住院患儿5401例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应用静脉留置,并进行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入院患儿行静脉留置输液,护理后患儿出现不良反应4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5%。结论静脉留置输液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临床治疗办法,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痛苦,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效保障患儿的健康,静脉留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在小儿临床治疗护理当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小儿 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透刺法为主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将纳入的 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 44例,采用口服激素及营养神经药物等常规治疗;药组 44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透刺法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共治疗 2个疗程;依据 H-B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分级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治疗后,药组在H-B分级、症状体征量化评分、 临床疗效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 0.05) 。结论:透刺法为主配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较好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针药结合 透刺 穴位注射 甲钴胺 周围性面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药并用治疗心悸45例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心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24h动态心电图情况,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24h心律失常次数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24h心律失常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并用治疗心悸疗效优异,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优于西药治疗。

  • 标签: 心悸 针灸 中药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如何做好静脉留置临床应用及护理, 降低静脉留置堵管发生率。方法以 "降低静脉留置堵管发生率 "为主题成活动小组 ,对改善前患者静脉留置堵管发生率进行调查 ,分析原因 ,找出解决对策并实施 ,①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静脉留置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从而降低静脉留置的堵管率 ②方法:在我神经外科 2017年 3月至 5月, 150名静脉留置患者中统计,分析堵管的百分比及干预措施 ③ 结果:神经外科150名静脉留置患者中,堵管占 4例,占静脉留置 28.66% 。 结论: 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后,能降低外周静脉留置堵管发生率 ,提高护理服务 ,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更多还原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降低 堵管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刀疗法治疗跟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5月期间入我院接受中医治疗的 120例跟骨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及患属对此次研究知情自愿为前提,根据计算机随机分表的方式将其化为观察组( 60例)和对照组( 60例)两个组别,对照组给予患者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刀治疗, 3w后对比两组病例疗效差异。结果: 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 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6.6%(P<0. 05)。结论:刀疗法以“中医微创治疗”为理念,治疗跟骨疼痛创伤小,操作方便,效果优,康复进程短,临床应用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跟骨 疼痛 针刀 中医 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