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标: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rPMS)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SCI伴肌痉挛患者随机分2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30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rTMS联合rPMS治疗。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共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12周后及24周后随访,评估受试者下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改良的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和电生理指标H反射潜伏期及Hmax/Mma。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MAS、CSI、MBI、H反射潜伏期及Hmax/Mma(H/M)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12周后及24周后随访发现2组MAS、CS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显著(P

  • 标签: 脊髓损伤 肌痉挛 rTMS rPMS H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抑郁症应用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入的抑郁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应用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同质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抑郁症 西酞普兰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治疗联合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重复经颅磁治疗联合针刺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评分均大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MOC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重复经颅磁治疗联合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为明显的应用优势,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因此值得借鉴和使用。

  • 标签: 重复经颅磁治疗 针刺疗法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老年焦虑症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1-2023.1本院收治的66例老年患者(焦虑症伴冠心病),通过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3例,常规治疗)和试验组(33例,常规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焦虑情况(HAMA量表)和睡眠质量(PSQI量表)。结果:在治疗前,两组的HAMA和PSQI评分对比中,无统计差异(P>0.05);在治疗6周之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和睡眠质量均有一定的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试验组的HAMA评分、PSQI评分都更低(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上对老年焦虑症合并冠心病患者联合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焦虑症伴冠心病 老年患者 重复经颅磁刺激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25Hz)假性刺激治疗,研究组采用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25Hz)真性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MoC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此外,在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300波幅与潜伏期也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P300波幅明显升高,潜伏期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与HAMD评分之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在治疗后,研究组的HAMA与HAMD评分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用于临床实践,并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逆行足趾再植的特点及其效果.方法从1991年~1999年,对19例(25趾)离断足趾进行再植,再植时保持患足背伸90°~120°,逆行再植的顺序:趾底皮肤→趾底皮下静脉→趾固有神经→趾固有动脉→屈趾肌腱→单根克氏针固定趾骨→趾伸肌腱→趾背动脉→趾背皮下静脉→两侧及背侧皮肤.结果25趾中23趾成活,成活率92%,患趾总屈曲度,趾为25.~70.,第2、3趾为35.~90°,断趾外形恢复良好,趾尖两点辨别觉10mm~16mm,患者行走步态正常15例,基本正常4例.结论离断足趾再植极大减轻了病人伤残率,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逆行再植足趾显示了独特的不需变换体位的优点.

  • 标签: 足趾离断损伤 显微外科 逆行法足趾再植术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初常发生疼痛的疾患。中医辨证分虚实,实证分气滞、血瘀、积滞;虚症分阴虚、阳虚、寒湿。本文从六种类型进行辨证论治。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尿液检验中采用试纸与镜检的效果及差异。 方法: 选取 2016 年度本院 100 例行尿常规送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 分别同时使用试纸与镜检对其尿样进行常规检查 , 通过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在 100 例尿样中,经分析可知,采用试纸的阳性检出率为 49% ,阴性检出率为 51% ,镜检的阳性检出率为 46% ,阴性检出率为 54% ,其阳性检出率略低于试纸 , 但组间比较其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临床实践应用中,两种不同的检验方式各有其特点,行尿液检查结果差别较小,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 可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准确率。

  • 标签: 尿液检验 试纸法 镜检法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试纸与镜检应用在尿液检验中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 201 7 年 1 2 月 到 201 8 年 1 2 月 来 我院 进行尿液检验 的 患者 80 例,患者在选取的时候完全是依照随机性的原则进行的。将这 80 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人。参与到本次实验的患者均知情,并且已经签署了同意书。对照组采用试纸进行尿检,观察组采用镜检进行尿检。观察并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并对比分析。 结果: 采用 试纸白细胞阳性检出率 为 44.00 %,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 32 . 33 %,镜检的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 39 . 33 %,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 27 . 00 %,两种方法的白细胞、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在进行尿液检查时要求医务工作人员提高责任心,养成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检查前仔细核对患者资料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能力,尽可能的减少漏诊、误诊。临床上进行尿液检验时,通常建议采用试纸联合镜检,从而减少尿液检验的误差,提高准确性。 关键词: 尿液检验;试纸;镜检 效果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检测阴道内细菌感染时,比较PCR检验和细菌培养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就诊的156例女性患者,对照组(细菌培养)、试验组(PCR检验),检测两组的检出率,并检测阴道内的各类细菌,分析其特异情况。结果通过对比,试验组的检出率(89.74,70/78)与对照组(71.79,56/78)相较,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检出的加特纳菌率(65.71%)较对照组(48.21%),上升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细菌性阴道病,PCR检验的检出率较高,操作简单,准确性较高,对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 简介:目的探讨试纸与镜检应用在尿液检验中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来我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患者80例,患者在选取的时候完全是依照随机性的原则进行的。将这80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参与到本次实验的患者均知情,并且已经签署了同意书。对照组采用试纸进行尿检,观察组采用镜检进行尿检。观察并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采用试纸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44.00%,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32.33%,镜检的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39.33%,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27.00%,两种方法的白细胞、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尿液检查时要求医务工作人员提高责任心,养成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检查前仔细核对患者资料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能力,尽可能的减少漏诊、误诊。临床上进行尿液检验时,通常建议采用试纸联合镜检,从而减少尿液检验的误差,提高准确性。

  • 标签: 尿液检验 试纸法 镜检法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 2016年 3月 -2017年 5月在我院就诊的 64例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 PANSS量表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SSI评分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2月到20183月我医院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应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SSI评分。结果:观察组S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经颅磁刺激可以将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缓解,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抑郁症SSI评分治疗效果

    抑郁症属于常见临床疾病其复发率相对较高,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有研究显示,一般有过一次抑郁症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已经达到50%,因此应重视对抑郁症的治疗,减少抑郁症复发情况[1]。有资料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治疗有一定效果。本研究针对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SSI评分的影响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自愿加入,纳入时间:20182月到20183月;分组形式:随机分组;组名称:对照组以及观察组(n=40);对照组采取米氮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照组抑郁症患者年龄20~63岁,平均(39.62±2.87)岁;观察组年龄22~64岁,平均(40.23.4±2.26)岁;将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常规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参与比较。纳入标准:选择的患者均已经经过医院明确诊断;患者已经与医院签订合同同意书,愿意参与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认可生命体征以及心电图等指标正常。排除标准:孕妇以及哺乳阶段的女性;由于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或是非依赖性物质导致抑郁;研究之前的两个月接受过电休克治疗;脑电图检查结果呈现出中度或是以上的异常。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选择的抗抑郁症的药物是米氮平,剂量是15-30mg/d,医生应根据患者服药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观察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器需要选取圆形线圈,直径是9cm,刺激部位选择患者的左侧额叶背外侧(DLPFC)将线圈在左前额部位放置,并与头皮相切,线圈柄向后。将阈刺激强度根据患者实际反应调节,调节范围是80%MT/周~110%MT/周,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持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SSI评分

    两组SSI评分一般以自杀意念量表为判断基础,评分值是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自杀的意向就越强烈。

    2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GlobalImpressionCGI为评估标准,评定量表分值是0-7分,评分越高,抑郁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SSI评分。

    治疗前,对照组SSI评分(90.62±30.25)分,观察组SSI评分(89.67±2.55)分,观察组SSI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0.198p=0.422

    治疗后对照组SSI评分(57.23±5.21)分,观察组SSI评分(21.32±7.65)分,观察组SS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4.538p=0.000)。

    2.2比较两组的CGI

    两组治疗CGI评分显示:观察组CGI评分(3.23±0.3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65±0.19)分,(t=58.121,p=0.000

    3讨论

    抑郁症产生与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系统可塑性损害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会严重要影响患者生活,甚至很多中度抑郁症患者经常出现自杀倾向[2]重复经颅磁刺激属于医学临床上一种常见治疗方式,其可以越来治疗抑郁症。本研究中,观察组SSI评分(21.32±7.65)分低于对照组SSI评分(57.23±5.21)分,可见经过观察组的治疗,患者出现自杀的情况已经有所减少,抑郁得到缓解。这与重复经颅磁刺激有较大关系,其利用磁场产生的电流对抑郁症进行专门治疗,加强神经组织与细胞联系,将突出阈值降低,缓解患者抑郁情况,将自杀SSI评分降低。观察组CG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主要由于观察组患者经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患者神经元兴奋型极大增加,使抑郁得到较好治疗[3]

    本研究针对抑郁症患者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将患者自杀意念降低,缓解抑郁症状,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段惠峰,甘景梨,史振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磁共振波谱和疗效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8.159.85-86.

    [2]张永珍,孙剑,徐乐平,.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单相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0(3):250-252.

    [3]秦碧勇,戴立磊,郑艳.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自杀意念的疗效[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7.9(1).98-99.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gannankyrinrepeats,Gankyrin)在结直肠癌和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情况及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对55例结直肠癌组织、30例癌旁黏膜组织检测Gankyrin蛋白的表达,检测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各组资料的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Ganky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在癌旁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3.3%,其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黏膜组织(χ2=24.109,P<0.01);Gankyrin蛋白在同一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阳性表达高于癌旁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χ2=6.722,P<0.05);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Ganky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χ2=6.139,P<0.05),在TNM分期中,(Ⅲ+Ⅳ)期的癌组织Ganky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阳性表达率(χ2=5.130,P<0.05);Ganky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的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有无浆膜浸润和肿瘤的分化程度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Ganky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判断预后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锚蛋白类 结直肠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柱肿瘤不稳定SINS评分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方法收取我院五名脊柱外科医师,并对五名脊柱外科医师进行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系统相关培训,采用SINS评分系统对40例患者进行评分,三个月后实施重复分析。结果在可信度结果中,其中疼痛、受累节段的一致性均为极佳,后外侧结构受累程度、椎体塌陷程度、脊柱力线情况一致性均为中度,骨损伤类型一致性较差,为低度,在可重复性结果中,其中疼痛、受累节段的一致性为极佳,后外侧结构受累程度、椎体塌陷程度、脊柱力线情况一致性均为高度,骨损伤类型的一致性均为中度。结论SINS评分系统具有较好的可重复和可信度,在脊柱肿瘤治疗决策中极其重要。

  • 标签: 脊柱肿瘤不稳定SINS评分系统 可重复性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64例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PANSS量表、YBOCS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1.88%;观察组治疗后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Y-BO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高频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强迫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种腰骶移行椎分型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方法选取住院及门诊治疗资料较完整患者97例,其中男51例,女46例。年龄17-55岁,平均36.7岁。每例均有完整的腰椎X线正侧位片、移行椎三维CT重建及腰骶MRI片。由4名有分型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分别进行4种分型,2周后再次进行分型,收集结果后对分型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分析,计算Kappa检验的一致性。结果Castellvi分型、Sanlavirta等分型、Lee等分型和陈崇文等分型可信度分别为86.66%(Kappa=0.811)、85.83%(Kappa=0.810)、87.66%(Kappa=0.825)、88.33%(Kappa=0.840),可重复性分别为89.75%(Kappa=0.874)、88.5%(Kappa=0.835)、90.25%(Kappa=0.877)、92.5%(Kappa=0.899)。结论4种分型比较,陈崇文等分型可信度及可重复性较高,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移行椎 分类法 可信度 可重复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合并失眠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2019年5月-2020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