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探讨MM的遗传学背景和细胞增殖特点。应用直接免疫磁珠法分选19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骨髓瘤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瘤细胞的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结果表明:19例患者中4例骨髓瘤细胞为超二倍体,15例骨髓瘤细胞均为二倍体;正常人浆细胞处于S+G2/M期细胞的比例为(1.15±0.60)%,MM患者骨髓瘤细胞处于S+G2/M期细胞比例为(10.06±12.60)%,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初治组患者出现超二倍体比例为11.76%,复治组患者为100.0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35);初治组骨髓瘤细胞处于S+G2/M期的比例为(7.12±4.98)%,复治组为(35.10±32.5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MM患者骨髓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提示了该病遗传背景的复杂性和细胞增殖的异常。而此与病程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DNA含量 细胞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顺尔宁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的小儿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6月到2016年4月之间的80例患儿为例,80例患儿均为哮喘但嗜酸性粒细胞是正常的,随机将80例患儿分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观察组采用顺尔宁治疗,在患者治疗两周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较快,并且观察组患儿的肺功能明显增加,总体比较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顺尔宁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的小儿哮喘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哮喘 顺尔宁 嗜酸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和肝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鉴别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1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无诱因乏力、腹胀、右上腹隐痛不适或黄疸,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肝细胞肝癌患者超声诊断率显著高于肝胆管细胞癌患者,肝细胞肝癌单发与多发差异并不明显,而胆管细胞癌主要以单发为主;肝细胞肝癌组合并甲胎蛋白升高、肝硬化以及HBsAg升高显著高于肝胆管细胞癌组,而肝胆管细胞癌组的化脓性感染与合并结石明显高于肝细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72%和77.78%。结论肝细胞肝癌和肝胆管细胞癌的超声诊断准确率高,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肝胆管细胞癌 超声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颅窝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14例后颅窝毛细胞星形细胞瘤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病变位于小脑半球11例(左侧7例,右侧4例),小脑蚓部3例。肿瘤直径3~4.5cm,平均3.65cm。结果肿瘤全切1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腰椎穿刺测定脑脊液压力均<180mmH2O。术后14例临床症状均减轻,其中11例(11/14)颅内压增高症状消失,4例(4/5)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症状消失,2例水平眼震均减轻,3例颈部抵抗均消失,1例视物模糊症状减轻。12例术后随访4~33个月,平均19个月,头颅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效果良好。

  • 标签: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参数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为不同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检测规范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系统性能验证及比对实验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5月于本院门诊、急诊及病房患者采集全血细胞分析样本2100例,分别应用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和BC-3000血细胞分析仪对EDTA-K2抗凝血液样本进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的测定。结果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各项参数的平均CV%分别为WBC为1.13%、RBC为0.8%、HGB为0.9%、HCT为0.65%、PLT为1.93%;BC-3000血细胞分析仪各项参数的平均CV%分别为WBC为1.77%、RBC为0.85%、HGB为0.94%、HCT为1.37%、PLT为2.45%。两种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差异均在允许范围之内,两种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全血细胞参数结果一致。结论在进行全血细胞参数检测时存在性能差异,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在一定程度上性能优于BC-3000血细胞分析仪,结果具有可比性,可为临床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全血细胞参数 比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贲门癌患者的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确诊贲门癌患者30例,第0天采集患者自体周围血80毫升,体外培养,第14天、第15天回输患者体内,细胞总量为1x1010.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KPS)及生化(肝、肾功)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前提高,不良反应轻微,肝脏ALT、AST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BUN、CREA值也低于治疗前.结论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贲门癌不良反应低,为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关键词贲门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安全性评价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78-01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人脂肪干细胞(ADSCs)来源的诱导干细胞(iPSCs)分化为尿路上皮细胞的模型。方法经活检获取患者脂肪,制备原代ADSCs,采用仙台病毒法建立ADSCs来源的人诱导干细胞系(hiPS),对hiPS细胞进行向尿路上皮细胞的诱导分化,并使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效果。结果脂肪干细胞高表达CD44,低表达CD45和CD105,使用仙台病毒法过表达脂肪干细胞OCT3/4,SOX2,KLF4和c-MYC的转录水平建立非整合的hiPS细胞系,证明其表达多能性标志,具有三胚层多向分化的能力。在相关因子和尿路上皮细胞专用培养基的处理下,诱导21d的hiPS细胞已出现上皮样结构,其表达尿路上皮细胞特异标志UP1a达到70%以上,免疫组化见分化后的细胞大量表达尿路上皮细胞特异标志UP1a,UP1b和UP2。结论ADSCs源性iPSCs具备向尿路上皮分化的能力,该细胞系的建立有望为尿道缺损患者开展个体化的尿道修补治疗提供优质的种子细胞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诱导干细胞 尿路上皮细胞 仙台病毒法 尿道缺损
  • 简介:目的根据毛囊形成原理,以人毛乳头细胞和表皮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带附属器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方法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皮肤替代物真皮层接种人毛乳头细胞和表皮细胞;对照组真皮层不接种任何细胞。在裸鼠背部作一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将两组皮肤替代物气一液界面培养5d后移植到裸鼠背部。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在移植后第4、6、8周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皮肤替代物移植后2周.实验组创面已完全愈合,移植后4周对照组创面才完全愈合,并且对照组创面收缩比实验组明显。移植后6周,实验组真皮层内见到毛囊样结构和皮脂腺结构.对照组未见毛囊样结构和皮脂腺样结构。结论将人的毛乳头细胞和表皮细胞共同种植在皮肤替代物的真皮层.可以构建出带附属器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这种替代物对创面的修复能力更强。

  • 标签: 组织工程 皮肤替代物 毛乳头细胞 毛囊 皮脂腺
  • 简介:摘要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是1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其细胞表面表达Ki-1(CD30)抗原,又称Ki-1阳性大细胞淋巴瘤。为避免误诊,必须要提高对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认识,强化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细胞病理学分析研究,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细胞病理学,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间变性 大细胞淋巴瘤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对脓毒症过程中效应性T细胞(Teff)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SPF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制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伤组、CLP组、CLP+PC61(Treg特异性抑制剂)组、CLP+HRPN(PC61的同型对照蛋白IgG)组。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脾脏CD4^+CD25^+Treg。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CTLA)-4及转录因子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以及CD25比例的变化,并检测各组小鼠CD4+CD25-T细胞的凋亡率。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0、IL-2、IL-4和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CLP+PC61组术后48h小鼠生存率(90%)较CLP组(60%)明显升高;CLP+PC61组CD4^+CD25^+Treg中Foxp3及CTLA-4表达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与C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LP+PC61组CD25表达水平最低。CLP+PC61组IL-2、IFN-γ水平显著升高,与CLP组差异明显(P〈0.05),但IL-4、IL-10水平较CLP组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P〈0.05)。此外,CLP+PC61组效应性T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CLP组(P〈0.05)。结论:拮抗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活性可有效地减轻脓毒症状态下效应性T细胞凋亡,提高小鼠生存率。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效应性T细胞 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 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 凋亡
  • 简介:目的本研究主要比较了应用免疫磁珠(MACS)和流式细胞仪(FACS)两种分选手段,从ES分化细胞中获得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效率。方法利用MACS和FACS从ES分化细胞中分选出FLK-1阳性细胞,分别在VEGF和PDGF诱导培养下获得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运用MACS和FACS进行细胞性质和纯度鉴定,并对两种方法所获细胞的活力和细胞得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利用MACS分选获得的FLK-1阳性细胞经过PDGF诱导培养后可以得到108~109量级和纯度超过90%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可满足构建血管的需要,而利用FACS分选难以获得构建血管肌层所需的大量细胞。利用FACS分选的FLK-1阳性细胞经过VEGF诱导培养后的纯度约60%,表达vWF和吸收低密度脂蛋白(Ac-LDL)的血管内皮细胞;而利用MACS从ES细胞中分选获得的血管内皮细胞纯度较低,两种分选方法获得的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别。结论因组织工程血管构建所需要的平滑肌细胞数量巨大,宜选用MACS从ES分化细胞中分选获得;而血管内皮细胞宜选用FACS分选获得。

  • 标签: 免疫磁珠 流式细胞仪 纯化 胚胎干细胞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6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接诊的55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T细胞淋巴瘤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T细胞淋巴瘤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够对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确保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自体造血 干细胞移植 T细胞淋巴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细致的分析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2021年4月到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共计60例,分成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然后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参照组),检测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值,比较四者参考区间和改变状况。结果:地中海贫血组及缺铁性贫血组的平均MCV值、MCH值和MCHC值均显著比参照组更小,相关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缺铁性贫血组的RDW值和参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本研究探讨了红细胞冷凝集对血细胞分析仪结果的影响及相应处理方法。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发现红细胞冷凝集在某些情况下会干扰血细胞分析的准确性,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样本处理方法,以减少红细胞冷凝集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血细胞分析仪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红细胞冷凝集,血细胞分析仪,影响,处理方法,准确性
  • 简介:摘要: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具有免疫调节、多向分化潜能、自我更新的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多能性、易于扩增,是理想的干细胞治疗来源。MSCs可以诱导分化为多种细胞和组织,同时MSCs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骨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调查了干细胞系的相关参数,描述不同干细胞系的建立生成。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永生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celldistributionwidth,RDW)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的水平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353名行pPCI的STEMI患者入院时的RDW及NLR水平。根据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n=99)为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组(LVEF<50%);对照组(n=254)为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LVEF?50%)。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WBC、NEU、LYM、NLR、RDW,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DW、WBC、NEU、LYM是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行pPCI的STEMI患者入院时RDW、NLR水平升高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有关。

  • 标签: 心肌梗死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直接经皮冠脉介入 收缩功能不全
  • 简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巨细胞病毒疾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巨细胞病毒性间质性肺炎是移植后巨细胞病毒疾病的主要类型,如未能及时检出和救治则病死率极高,为探讨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人巨细胞病毒的方法学,指导临床治疗,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抗原血病的检测,并与巨细胞病毒血清学检测进行了对比,45例中38例患者进行了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例骨髓移植,5例外周血与骨髓共移植,移植前,对供/受者均进行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查;移植后,受者采用本方法进行抗原检查,结果表明,有25例患者发生巨细胞病毒相关性间质性肺炎移植后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时间为18个月),根据巨细胞病毒检测结果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患者预后较未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患者有明显差异。预防组巨细胞病毒相关的死亡率为1/29,未预防组为12/16,提示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可更早期、快速的检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抗原血症 巨细胞病毒感染 CMVpp65恶性血液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值。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我院40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同期40例溶血性贫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对两组患者实施血液检验,对比所有观察对象红细胞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值。结果 巨幼组患者MCV、RDW-CV、MCH均显著高于溶血组,P<0.05;两组MCHC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患者Ret、IRF、HFR、MFR、Ret-He显著高于巨幼组,LFR低于巨幼组,P<0.05。结论 分析红细胞参数与网织红细胞参数对鉴别诊断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巨幼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参数 网织红细胞参数